宇航员在太空中禁欲的吗,生活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会不会在空间
本文目录索引
- 1,生活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会不会在空间站洗澡呢?
- 2,男女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做+爱?
- 3,宇航员如何解决性生活
- 4,我想知道“关于空间站工作人员长期居住在太空的一些问题”。
- 5,航天员六个月性怎么解决
- 6,性生活怎样控制
1,生活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会不会在空间站洗澡呢?
在太空中洗澡是可以的,但比较麻烦。宇航员要把脚套在一个固定的环里,不然飘浮的身体被水一冲会不停地翻跟头。失重状态下的水全是一粒粒的小水珠,很容易呛伤人,甚至呛死人,所以洗澡时,宇航员还要戴上呼吸罩和护目罩。洗完澡后,身上的污水不会自动流下来,需要开动水泵连同空气一起抽走。沾在帆布罩上的水也得用水泵抽走。洗一次澡,真正的洗澡时间只有15分钟,可清理污水和其他准备工作却需45分钟。
后来,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浴室像是一间桑拿室。宇航员进去后经过一段升温,使身体出汗,然后用湿毛巾擦洗。由于不方便也不舒服,“桑拿室”又改成了一个像睡袋一样的装置。宇航员洗澡时,袋内有清水和浴液射出,搓洗完毕后,可以打开袋下的抽风机,把脏水抽走。美国航天飞机上的浴室是个浴罩,浴罩下部也安有抽风机。宇航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喷水下面抽水,会形成如同地面一样的淋浴效果。
宇航员的洗发液是特制的。这种洗发液96%的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由于在太空中不可能有很多的水供给宇航员冲洗头发,所以宇航员使用的洗发液是免冲型的。它在失重的状态下能变为十分细小的颗粒。洗头时,它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洗完后,用餐巾纸或毛巾一擦,洗发液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净。用这种太空洗发液洗过的头发,完全不用发胶、摩丝和吹风机,既能显示头发的自然美又特别容易梳理。
2,男女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做+爱?
我来回答,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话题。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当然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挡住太空辐射,只是“失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式去太空生活,那肯定会闹出很多大笑话。比如吃饭,你端着一碗米饭,那饭会一粒粒飘满你的座舱,你张着嘴可能一粒也吃不着;而你闭上嘴时,饭粒却可能飘进你的鼻孔呛你个半死。你想躺在床上睡个舒服觉,可是你会发现太空中找不到上下的界限,“躺”和“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宇航员们是如何在太空中吃饭与睡眠的呢?
100多种太空食品
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有人以为宇航员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状的挤着吃,肯定很乏味,其实这是早期宇航员的状况,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了。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不过,宇航员吃饭并不能随心所欲。他们必须按地面营养师为他们配制好的食谱用餐。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吃饭时,先把标有第几天第几顿字样的塑料袋从食品柜中取出。每个塑料袋里装有7种食品,供一名宇航员食用。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个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将一定数量的水注进容器,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加热。一顿饭不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做”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特制的“王太太炒羊肉”
尽管太空食品供应充足,花样齐全,营养丰富,但宇航员却普遍抱怨在天上吃饭吃不出味道。科学家分析,原因可能不在食品本身,而是太空环境引起宇航员的味觉失调。如失重使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影响味觉,或者因为看不到食物的颜色、闻不到食物的气味而影响味觉。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乘航天飞机上天时,为了使他能有个好胃口,他的太太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这道食品被命名为“王太太炒羊肉”。
糊涂觉与奇异睡姿
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的的确确是“糊涂觉”,其表现一是黑白不分,二是睡姿奇异。
黑白不分,是说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睡姿奇异,是说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的方向定为“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脚踩大地,头顶蓝天”。可是到了失重的环境里,人们失去了“上”“下”的参照坐标,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你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不过大多数宇航员不习惯飘荡着睡。一旦从飘浮睡眠中醒来,他们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
千万别把手脚伸出被外
有人睡觉习惯把手或腿放在被子外面。这在地面上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在太空环境里,却是很危险的。太空失重,睡眠中人的四肢会不受躯干支配而四处飘动。一名前苏联宇航员有一次把手臂放在睡袋外睡觉,醒来后突然发现有两只大手向他脸上飘来,吓了他一大跳。原来这飘动的两只大手正是他自己的手。吓一跳还是小事,如果宇航员睡着后,失控的“自由”之手、“自由”之脚万一无意中碰到了什么开关、什么仪器,那太空舱的安全、宇航员的生命岂不成了大问题?所以,在太空中睡觉,千万注意把手、脚放进睡袋里。
奇特的洗脸和刷牙
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在地球上看似简单的洗脸、刷牙、刮胡子、理发以及洗涤,到了太空都变成了很复杂和麻烦的事。
宇航员洗脸刷牙比较奇特,为了防止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然后再用湿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刷牙,牙膏泡会飞得满座舱都是。宇航员刮胡子一般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时还必须十分小心胡子渣从剃须刀边漏出来。太空舱本来就十分狭小,环保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细小的胡渣飘在座舱里,清理起来会十分困难。
太空理发也很不容易,因此无论男女宇航员在上天之前都要把头发理得短些再短些。但是长时间的飞行,头发又会长长,怎么办?宇航员必须发扬团结精神互相帮助,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头发。
“桑拿室”和“洗浴袋”
在太空中洗澡更为麻烦。宇航员要把脚套在一个固定的环里,不然飘浮的身体被水一冲会不停地翻跟头。失重状态下的水全是一粒粒的小水珠,很容易呛伤人,甚至呛死人,所以洗澡时,宇航员还要戴上呼吸罩和护目罩。洗完澡后,身上的污水不会自动流下来,需要开动水泵连同空气一起抽走。沾在帆布罩上的水也得用水泵抽走。洗一次澡,真正的洗澡时间只有15分钟,可清理污水和其他准备工作却需45分钟。
后来,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浴室像是一间桑拿室。宇航员进去后经过一段升温,使身体出汗,然后用湿毛巾擦洗。由于不方便也不舒服,“桑拿室”又改成了一个像睡袋一样的装置。宇航员洗澡时,袋内有清水和浴液射出,搓洗完毕后,可以打开袋下的抽风机,把脏水抽走。美国航天飞机上的浴室是个浴罩,浴罩下部也安有抽风机。宇航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喷水下面抽水,会形成如同地面一样的淋浴效果。
太空专用洗发液
宇航员的洗发液是特制的。这种洗发液96%的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由于在太空中不可能有很多的水供给宇航员冲洗头发,所以宇航员使用的洗发液是免冲型的。它在失重的状态下能变为十分细小的颗粒。洗头时,它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洗完后,用餐巾纸或毛巾一擦,洗发液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净。用这种太空洗发液洗过的头发,完全不用发胶、摩丝和吹风机,既能显示头发的自然美又特别容易梳理。
据最新报道,俄罗斯和美国专家正在为两国宇航员准备最新洗漱用品,但是他们在女宇航员的化妆品上产生了分歧。俄罗斯专家认为在太空完全没有必要打扮,而美国专家却认为香水、润肤液、口红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国防报》 9月27日)
参考资料:
http://www.pladaily.com.cn/pladaily/20000927/gb/20000927001241_society.html 7265希望对你有帮助!
3,宇航员如何解决性生活
佩林卡斯举例道:2000年,在俄罗斯进行的一次为期8个月的空间站地面模拟训练中,两名俄罗斯航天员由于不堪沉重的精神压力相互发生争斗,而在此之后,另一名俄罗斯男航天员则由于性冲动,强行向他的同事、一名加拿大女航天员“索吻”。为了避免横生事端,俄罗斯航天当局随后下令在所有训练基地内的本国和外国航天员的太空舱之间加装门锁。 佩林卡斯同时指出,太空性生活其实并非洪水猛兽,一旦合理解决,反而有可能营造出“稳定或者正常”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太空任务的进行。 实验证明,如果有女宇航员出现,则能减少男性宇航员的心理压力。艾利森为此建议NASA,应该考虑派出情侣或夫妻档航天员共同执行太空任务,以方便解决航天员的正常生理需求。另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干脆直接选择性需求比较低的人士(比如50岁以上的人士)担当航天员,这样问题或许就可以迎刃而解。
4,我想知道“关于空间站工作人员长期居住在太空的一些问题”。
空间站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的设施,可载人进行长时期宇宙飞行。
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对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控测天体、观察地球、试制新材料和进行生物学试验等。
由于空间站是一种载人的、长时期在宇宙空间运行的飞行器,空间站上必须具有维持人长期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保障人进行各种工作的仪器设备、为人和设备服务和各种装备。空间站是个多舱的组合体,根据使用情况大致分为生活舱、工作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生活舱是宇航员吃饭、睡觉、个人卫生和娱乐活动的地方,能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工作舱是宇航员进行各种科学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的场所,装有进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有时也称工作舱或者仪器设备舱。服务舱主要用来承装动力和能源系统,如发动机、高压气瓶和电源等。初期的空间站主要靠太阳电池帆板供电,将来的大型空间站可以靠装备原子能发电站供电。对接舱与空间站的停靠码头,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通过对接舱与空间站实现停靠,以便进行人员轮换,物资供应和废物处理等。
空间站一般比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大得多,乘员也多,可为宇航员和专家提供较充裕的活动场所。由于空间站创造了人能长期生活的环境,对乘员要求不十分严格,可根据需要选派各种专家去空间站长期工作。用航天飞机完成空间站的后勤运输任务,大大降低空间飞行的费用,可经常进行人员更换和物资供应。
已发射的空间站都是小型的试验性近地轨道空间站,不具备很多人长期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未来的空间站可用航天飞机运来组合件,在空间装配成大型空间建筑物"太空城",内有与地面相当的人造重力、大气条件,建有工厂、农场、科研单位及生活设施,可供近万人在空间站内长期生活和工作。
5,航天员六个月性怎么解决
航天员六个月性完全可以通过意志力克制和心理调节来解决。毕竟航天员经受过严格的训练且六个月时间也并不是很长。 近期,NAS(美国国家科学会)提出一份报告,建议NASA研究航天员的太空性生活问题,这件事关乎火星之行的“生死成败”。NAS主席佩林卡斯介绍:2000年,RKA(俄罗斯航天局)进行一次长达8个月的国际空间站地面模拟训练。 由于不堪沉重的精神压力,两名航天员发生互相斗殴。另一位男性航天员由于性冲动,强行向他的同事、一名女航天员“索吻”。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RKA随即下令,训练基地内,男女航天员的太空舱之间加装门锁等防护装置。 因此,佩林卡斯指出:实验证明,女宇航员的出现可以减少男性宇航员的心理压力。并且,太空性生活其实并非洪水猛兽,一旦合理解决,反而有可能营造出“稳定或者正常”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太空任务的进行。 据此,佩林卡斯建议:NASA可以派出情侣、夫妻档航天员共同执行太空任务,以方便解决航天员的正常生理需求。或者一律派遣50岁以上的航天员,这样的问题或许就可以完美解决。 康考迪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西蒙·杜贝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为止,各国没有任何针对在太空发展亲密关系的研究。也没有在太空中探索人类的性功能、健康体验的研究。因此,长期的太空生活对机组成员的影响未可知。” 但笔者查阅资料发现:2007年5月,法国科学作家皮埃尔·科勒曾接受英国《卫报》采访,并发表相关文章。他表示:NASA、RKA(俄罗斯航天局)都已经完成了人类在太空中进行性行为的实验!文章一经刊载,旋即引起广大反响。 皮埃尔·科勒指出:1996年,NASA进行代号“STS-75”的航天实验任务。该任务的内容就是:进行太空性行为的测试。有趣的是,记者从NASA的官网上查询到编号为“STS-75”任务,发现它确实存在!但,根据名单显示:参与实验的宇航员均为男性。在2001年,美国太空总署派遣一对宇航员夫妻上天进行相关实验,但实验结果不容乐观。 3个月后,2人返回地面被告知必须严格保守国家机密,这一特殊的实验由此被尘封起来。2006年8月,因为布什总统开始大谈火星移民计划,太空总署才在这件事情上揭开冰山一角。 202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劳伦斯·巴林卡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人类打算在其他星球建立基地,那么宇航员的太空性生活问题,将事关生死成败!他强调:宇航员无疑都是非常专业的!但,性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本能,如同饥饿和口渴一样。 对于长期任务来说,研究表明男女混合是最佳搭配。一次任务的时间约为3 - 5年。如果说,在一个常年封闭的环境中相处3-5年,宇航员们对性爱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越轨行为,是完全说不通的。因此,NASA和其他太空机构应当正视这一问题! 但在回避这个话题多年后,如今的NASA对此持更开放的态度。NASA的官方代表说: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确保宇航员在太空中长期的健康和安全。如果未来需要对太空中的生殖健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美国宇航局将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训练辅助! 目前,科学家们表示,需要引进一门名为“太空性学”的全新学科。杜贝和其他专家去年发表了一项研究,称“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在太空中安全繁殖和建立愉快的亲密生活”!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太空宝宝诞生。
6,性生活怎样控制
“控制射精”这种问题,由于考虑到不能讨论太深,以防读者看过万一无法控制,一分钟之内就解决了,实在有损健康,真是要不得。因此,这里只“浅谈”一下“控制射出”的入门要诀,共有七条:
一 冷静为守精之本:入门者切忌“自作多情”,一开始就须学习不要太过冲动,即使对方是你的真爱,好吧,你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
二 美女为破功之本:入门者开始找的女性,最好不要太过漂亮或是“玉门关”太紧扼。如果女孩很吸引人,他就会“失去理智”;而“玉门关”太紧的话,男性就会因过度接触、运动而受不了。
三 温柔为耐久之本:入门者在试着进入女体时,每过几分钟就暂停一下,一定要切实遵守温柔和缓慢的原则;要是真的感到心头漾漾,无法抑止时,赶紧当机立断抽出来,只留一寸在里面就行了,等到平静下来再重新开始。
四 深浅为控制之本:入门者应先试着用“三浅一深”的韵律进行工作,而觉得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熟练一点后,再试行“五浅一深”,最后才达到“九浅一深”的境界。
五 进出为学习之本:常言道“深入浅出”,在这件事上应改成“浅入深出”,也就是温柔的进去,迅速坚决的拔出来。
六 慈悲为快感之本:男士们一定要保持慈悲而且温柔,不要无意间把自己的兽性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男女共同到达高潮。
七 耐心为成功之本。最后一点,就是维持耐心,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不要以为“控制射精”这件事说来很简单,根据过去的经验,入门者往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学习会控制呼吸和“关闭锁精”。而要打破男人们“性爱必须射出来才算完整”这个观念,也许还要更长的时间。
相关精彩推荐:盘点燃烧男女欲火的食物 性趣飚升 最实用的助性法
频率
关于频率问题,《性爱之乐》一书的作者阿里克斯•康弗特博士说:“不要太执着于频率问题,即使有朋友说他们的频率不及你时,你也别担心,你不会有错的,因为正确的性交频率是依你俩的喜好而定的。”但不管人家给你的忠告听起来多么有道理,不过是评分文化下的产物罢了。在这样的社会中,上至保龄球比赛,下至每周性高潮,样样事情都自有一套计分标准。
但说归说,我们还是躲不开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很想知道到底自己是否正常。
芝加哥大学的全国意见研究中心在1991年的研究中发现,美国成年人在前一年平均性交达57次,约1周1次。其中已婚者次数多于单身者,其前一年的性交次数可达67次。而在其他各项研究中,则发现性交次数有随年龄递减的现象:40岁以下者一年可达78次,约两周3次;而70岁以上者一年仅有8次,约6周1次。
需要补充一点:这些频率只包括了男女间的性交,如果你将人类性行为的各种类型及变型,如自慰、春梦、不需性交却有性高潮的嬉戏等等也包括进来的话,数字必定会更高。金赛博士发现,30岁以下的白种美国男性每周的性高潮平均约在3次以上的,但是将各年龄层的男性也算进来的话,频率就会下降,降到每周2次左右。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已婚妇女的性频率却比已婚男性低一些,这是怎么回事呢? 理论上讲不通啊!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男女双方都没有告知以实情:男性可能夸大了点,而女性则缩小了一些。另外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有些已婚男性和未婚女性有婚外性行为。
相关精彩推荐:“性”福十全大补丸 补出你的“性福”
任何数字都正常
以上这些数字都只是平均值而已,是对胃口差距极大的一群人进行统计所得的结果。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数字的背后隐藏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实,即人类“正常”的性交频率间存在着悬殊的差。
已故金赛博士和他的同仁访问了名男性,其中有一位健康正常的男士在过去30年来只射过一次精;与他恰成对比的是,其中还有12个人平均每周射精29次以上,即一天超过4次;而某位赫赫有名的律师30年来竟然每周平均都有30次以上的射精——当然,这是他自己说的,我们无从考证。 据金赛博士的统计:他研究的男性当中,有3/4的人每周射精次数介于1~6.5次之间,其余1/4平均分布在一次以下或6.5次以上。而两个极端类型间的差距是倍!对一个生物学家而言,这种性行为方面的差异在运行界可说是前所未闻的。金赛博士说:“没想到这项差距竟然如此之大,令人不禁怀疑科学辞藻中是否还存在着‘正常’与‘不正常’两个字眼。”
不过您别害怕,虽然这些人频率不等,但他们都并非怪物。就金赛博士研究发现,即使是在一小群人中也可找到每年才有一两次性高潮,以及每周都有10~20次性高潮的人。事实上,在一个人的朋友圈中,很可能就有一个人每天都能达到性高潮,甚至说不定比这频率还要高。
金赛博士还发现,女性之间的差距远比男性之间的要大看完上述文字您有什么感触呢?大家至少感到一丝安慰吧。因为在性交频率上,科学辞藻中真的是不再存在“正常”与“不正常”两个字眼,任何数字都应该是“正常” 的。
有时也会错位
平均数值还掩饰了另一重要事实,即男女之间有时完全不能配合。
如果你仔细观察单身妇女的性爱史,会发现女性生活早期没有颠峰期,颠峰期后也没有稳定下降的情形。女性的性活动频率从青春期至老年一向都很稳定。金赛博士发现,从青春期到60岁的未婚女性,平均每周有0.3~0.5次的性高潮,低于两周一次。
而男性就不同了。纵观男性的性发展史,与女性性生活自然型态大相径庭。如果你一生的性交频率消长图与金赛博士笔下的一般男性相符的话,那么从青春期初期就会开始攀升,到16~17岁则达到颠峰。对大多数男性而言,16~17岁是性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平均每周有3次以上的性高潮;但是当他们进入20岁以后,性交频率就会逐渐下降,然后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缓慢、稳定地减少。事实上,性交频率的递减不管在男性女性身上都可看到,只不过女性的变化不像男性那么明显和幅度大罢了。正如金赛博士说:“所有有关人类性行为的资料统计结果,都说明性交频率会随年龄而缓慢递减。”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也不见得每个人的性交频率都会随着年龄递减。近年来有一个研究就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5%表示他们的性活动与以前比较更频繁。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又何必管别人每周做爱几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