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秦时明月白马非马,诸子百家中的名家公孙龙除了有《白马非马》的

本文目录索引

1,诸子百家中的名家公孙龙除了有《白马非马》的诡辩论,还有什么诡辩论

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位名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叫邓析,他精通法律,机智善辩,以帮人打官司和教人学诉讼为业。当时,邓析所处的郑国有不少人不是在为执政当局所认可的乡校中议论朝政得失,而是把自己的意见书悬挂在交通要道,任人观看。郑国的执政者子产觉得这样不便于控制,于是下命令不让悬挂意见书。邓析就教人用投送的方式。子产又下命令不让投送意见书,邓析就又教人将意见书夹杂在其他物品中传递。总之,不管子产下什么命令,邓析都能想出对付的办法来。不过,让邓析千古留名的还是《吕氏春秋-离谓》所记载的关于他的 “两可之论”:

   洧水涨满,有个郑国的富人被淹死了。有人捞得了死者的尸体。死者家属得知后,想赎买回尸体,但捞得尸体的人要价很高。死者家属无奈,请邓析出个主意。邓析说:“不要着急,安心等待。因为你要是不去买,别人是不会去买的。”死者家属于是就耐着性子不再张罗着去赎买尸体。由于此地夏季气温高,尸体不易保存,捞得尸体的人也着急了,也请邓析给出个主意。邓析又回答说:“不要着急,安心等待。因为死者家属要是不到你这里来买,就没有别处可买。”

   邓析用同一个判断“安之”来回答利益相反双方的咨询。这种“两可”式的答辩,左右逢源,既使利益相反的双方各得其所,又使他们都愿意拿出钱物来酬劳自己。“两可”之说的技巧使邓析的机智和辩才得到了施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正是由于邓析“操两可之说”,一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有点像古代西方人所说的“魔鬼的律师”的味道了,所以以后的吕不韦说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非”;而荀子更说邓析“好治怪说,玩奇词”,是“欺惑愚众”,“不可不诛”。从荀子、吕不韦对邓析的议论和评价中,可以看出邓析论辩的特点,这就是:一切以自己的尺度为尺度。

诸子百家中的名家公孙龙除了有《白马非马》的诡辩论,还有什么诡辩论

2,诸子百家中的名家公孙龙除了有《白马非马》的诡辩论,还有什么诡辩论

绝对不是诡辩,只不过公孙龙没有像当代哲学那样提出什么完整的理论。只是单单提出一句话人们无法理解,又因为只是寥寥几字也不好完全反驳就被归为诡辩了。历史上只有一句话的理论大多都被归为诡辩,但是大多都是先哲们的天才般的灵感。现代哲学思想虽然长篇大论,但不见得正确。“白马非马”个人觉得和当代的结构主义很相像,结构主义认为整体的性质不但超出个体性质而且决定个体性质。白马作为个体当然并不具有马的全部性质,就像一些人类学家主张的通过了解人类来研究人而不是以往那样通过了解人来研究人类。所以个人觉得只有人类而不存在人,同理只有马而无白马。离开整体无所谓部分,部分的性质由整体决定。当然讨论这个问题要脱离白马不白马,这只是个引子,涉及是思维,和客观实际不管。

3,秦时明月白马非马前后所有辩论的台词

  公孙玲珑vs子慕
  第一场:   
  公孙玲珑:请问兄台,可知道鸟么?   
  子慕:知道。   
  公孙玲珑:那可知道空中飞鸟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   
  子慕:呃……飞鸟的快乐,难道先生知道?  
  公孙玲珑:当然。   
  子慕:那究竟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   
  公孙玲珑:当然是快乐的。   
  子慕:先生怕是只在说笑了,先生不是飞鸟,又怎么会知道飞鸟的快乐呢?   
  公孙玲珑:哦?不是鸟便无法知道鸟的快乐么?   
  子慕:那是自然。先生不是鸟,却说知道鸟的快乐,岂不是荒谬之言?   
  公孙玲珑:真的荒谬?   
  子慕:当然。   
  公孙玲珑:那兄台不是我却断言说我不知道鸟的快乐,这不是荒谬又是什么?   
  子慕:这……这个……   
  (公孙玲珑胜)
  公孙玲珑vs子游
  公孙玲珑:请问,胜与败是不是相反的?
  子游:是。   
  公孙玲珑:生与死是不是相反的?   
  子游:是。   
  公孙玲珑:就像日出与日落,也是相反的?   
  子游:不错。   
  公孙玲珑:那么,太阳日出后,何时开始日落?   
  子游:嗯,应该是在黄昏之时吧。   
  公孙玲珑:哈哈,这位兄台真是好可爱呀。   
  子游:啊?   
  公孙玲珑:可惜结论大错特错!   
  子游:太阳在黄昏时分西斜,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呀。   
  公孙玲珑: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就开始不停地朝西方靠近。   
  子游:这……   
  公孙玲珑:所以,太阳从日出的时候就开始日落,不是吗?   
  子游:呃……   
  公孙玲珑:那么,人的生与死的变化是否也是如此呢?   
  子游:未知生,焉知死?   
  公孙玲珑:世间生灵都逃不开一个死字,每多活一刻,就是在向死亡靠近一分,这话你可认同? 子游:认同。  
  公孙玲珑:所以,从人类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死亡了,对不对?   
  子游:那又怎样?   
  公孙玲珑:哈哈,你刚才也同意,日出之后就开始日落,出生之后人类就开始走向死亡,那么,这场与我的辩论,从你带着想要获胜的希望开始,就注定将以失败收场,是否同意?   
  子游:这……这……   
  (公孙玲珑胜)
  公孙玲珑vs子聪
  子聪:先生请出题。   
  公孙玲珑:此白马乃是我公孙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踏雪,我们便以此为题,如何?   
  子聪:好,就以马为题。   
  公孙玲珑:错了,使以白马为题。   
  子聪:先生说以此马为题,在下也同意以马为题,何错之有?   
  公孙玲珑:本次辩合是以白马为题,并非以马为题。   
  子聪:难道对于公孙先生而言,白马与马这两者之间有区别?   
  公孙玲珑:难道对于兄台而言,白马与马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子聪:世人皆知,白马也好,黑马也好,原本都是马。   
  公孙玲珑:错了错了,简直是大错特错。白马怎么会是马呢?   
  子聪:白马非马,公孙先生何出此言?   
  公孙玲珑:这世上马的颜色繁多,白、黑、褐、红、黄、灰,各色皆有,关于这一点,兄台知道吗?   
  子聪:当然知道。   
  公孙玲珑:如果你的坐骑是一匹白马,别人借去骑了一天,第二天还给你一匹黑马,告诉你说都一样,反正都是马,你能同意吗?   
  子聪:这个……呃,不能同意。   
  公孙玲珑:反过来看,如果有人说马等于白马,或者马等于黑马,那岂不是说,白马等于黑马?所以,马不等于白马,这话对吗?   
  子聪:这……   
  公孙玲珑:这就是了,既然说马不等于白马,那我说这匹白马不是马,有什么错误吗?   
  子聪:呃……   
  子聪:……先生错了。   
  公孙玲珑:哦?   
  子聪:先生的道理貌似有理,实则荒谬。所谓白马非马之说,虽然听上去无懈可击,但是世间许多不变的事实,并不会因为一场辩论的胜负而改变,即使名家言之凿凿地说:白马非马,但是马不因为这场辩论就在世上消失了,这样的天地大道,才是儒家修言的目标。   
  公孙玲珑:哈哈……   
  子聪:先生笑什么?   
  公孙玲珑:我笑儒家言必称天地君亲师,尊古尚贤,可是居然连自己的祖宗都忘记了。  
  子聪:敢问先生何出此言?   
  公孙玲珑: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曾经赞同我们名家的白马非马之说,他也是儒家的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子聪:是谁?   
  公孙玲珑:就是你们儒家的祖师爷孔老夫子呀。   
  子聪:我家孔先师什么时候赞同过白马之说?   
  公孙玲珑:身为读书人,却不知道自家典故。唉,也罢,今日我就再来教你们一遭。当年楚王外出打猎,丢失一把宝弓,他的随从要去找,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有没有这件事?   
  子聪:有。   
  公孙玲珑:那你们的孔老夫子听到后,是怎么说的?   
  子聪:祖师爷不愧为一代宗师,他得知此事之后,认为要放宽眼界,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不必分什么楚人或是其它国家的人,因此,他告诉楚王,只需说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何必要说楚人?   
  公孙玲珑:这不就是证据吗?   
  子聪:怎么说?   
  公孙玲珑:如果楚人和人是一样的,孔老夫子又何必去纠正楚王呢?显然,他是认为楚人与人是不同的两个意思,所以才会纠正楚王的话,对不对?既然孔老夫子认为楚人非人,那么与我的白马非马不正是不谋而合吗?兄台,还不认输吗?   
  子聪:唉。   
  (公孙玲珑胜)
  公孙玲珑vs子明(天明)
  公孙玲珑:这位兄台,我们还是以白马非马为题。   
  子明:白马?你是说那边的那匹马?   
  公孙玲珑:马?哪里来的马?踏雪分明是一匹白马并不是马。
  子明:你是说那匹白马不是马?   
  公孙玲珑:正是,白马非马。   
  子明:嗯,我觉得你说的话很有道理呀。   
  公孙玲珑:那是当然。   (啰里吧嗦略)   
  子明:不过这匹白马还真好看呀。   
  公孙玲珑:这可是我公孙家的传家宝哟(略)   (马被天明拍了屁股,惊吓奔走出了府邸。公孙玲珑见状,大呼:我的马啊!!)   
  子明:一定帮你找回来!   (来了一匹黑马)   
  子明:你的传家宝我给你找回来了。   
  公孙玲珑:荒唐,这明明是一匹又黑又瘦的老马,你却想骗我说这就是踏雪。   
  子明:什么又黑又瘦的老马,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呢,它的名字叫踏人,从今天起,他就是你们家的传家宝了。   
  公孙玲珑:简直是一派胡言,这白马黑马明摆着的事,难道还看不出来?   
  子明:还真是奇怪了,按照你们公孙家的说法这个不就是踏雪吗?   
  公孙玲珑:胡说!   
  子明:你听着啊,按照你们的说法,这马不等于白马,所以白马也不等于马,对吧?   
  公孙玲珑:是又怎样?   
  子明:这就对啦,你看啊,这踏雪是你们家的传家宝,踏人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也就是说,踏雪等于传家宝,踏人也等于传家宝。   
  公孙玲珑:胡说,你胡说!   
  子明:传家宝等于传家宝,所以踏雪就等于踏人喽。   
  公孙玲珑:你……   
  (天明胜)

4,《秦时明月》中那个诡辩论“白马非马”是哪一集

  《秦时明月》中那个诡辩论“白马非马”是《秦时明月》第三部之诸子百家 第二十七集 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历史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秦时明月》是由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并与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古装武侠电视剧,根据中国3D武侠动画连续剧《秦时明月》系列(详见第2义项)改编,由陆毅、蒋劲夫、陈妍希、胡冰卿、秦俊杰、孙艺洲、金晨等联袂主演。
  该剧将故事主要放在荆轲刺秦之后,讲述了荆轲之子荆天明、墨家巨子之女高月与楚国项氏一族少主项少羽三位少年的传奇和在他们周围围绕着剑圣盖聂、医仙端木蓉、大野心家卫庄、墨家、聚散流沙、阴阳家各门派诸多人物的种种故事。

5,感觉《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中《白马非马》,天明的驳斥有漏洞啊,感觉没啥道理啊~ 求解释

公孙玲珑的观点是:白马非马,但她说踏雪是传家宝。而天明赞同白马非马,但他说踏人是传家宝。所以,踏人和踏雪都不是马,但都是传家宝,即踏雪等于踏人,所以公孙玲珑败了。(注意:天明当时是说:“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胖大妈。”因为是好像所以天明在一开始并没有输掉这场辩论。)你明白了吗?望采纳,谢谢。
备注:其实某种意义上天明用的是心理战,他一直叫公孙玲珑胖大妈,导致公孙玲珑情绪不稳定,故而说出与她的论点相反的话,也就是自相矛盾

6,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的“白马非马”辩题天明论点,似乎说不通,求大神解惑

对啊!
就是这么个意思。
马≠白马,白马≠马”,而踏雪(白马)是公孙家传家宝,踏人(黑马)是儒家传家宝
天明就是按照胖大妈的思维来进行辩论
所以
理论上来说,还是天明赢了
假如说,天明是错的话
那么,公孙玲珑岂不是错上加错?

如果是天明对,那么,公孙玲珑还是错了
因为结果是天明赢了
换一个说法
甲方赢了,那么乙方肯定是输的
如果甲方赢了,乙方也是赢,那么就不可能会有赢方
两方打平
不是么?
可是公孙玲珑一开始就已经说了“白马=黑马”是荒谬之言←这句话错了
他自己怎么会说自己是错的?
你说是不是?

7,《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公孙玲珑与儒家的辩合台词

公孙玲珑:请问兄台,可知道鸟么?
子慕:知道。
公孙玲珑:那可知道空中飞鸟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
子慕:呃……飞鸟的快乐,难道先生知道?
公孙玲珑:当然。
子慕:那究竟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
公孙玲珑:当然是快乐的。
子慕:先生怕是只在说笑了,先生不是飞鸟,又怎么会知道飞鸟的快乐呢?
公孙玲珑:哦?不是鸟便无法知道鸟的快乐么?
子慕:那是自然。先生不是鸟,却说知道鸟的快乐,岂不是荒谬之言?
公孙玲珑:真的荒谬?
子慕:当然。
公孙玲珑:那兄台不是我却断言说我不知道鸟的快乐,这不是荒谬又是什么?
子慕:这……这个……

公孙玲珑;请问,胜与败是不是相反的?
子游:是。
公孙玲珑:生与死是不是相反的?
子游:是。
公孙玲珑:就像日出与日落,也是相反的?
子游:不错。
公孙玲珑:那么,太阳日出后,何时开始日落?
子游:嗯,应该是在黄昏之时吧。
公孙玲珑:哈哈,这位兄台真是好可爱呀。
子游:啊?
公孙玲珑:可惜结论大错特错!
子游:太阳在黄昏时分西斜,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呀。
公孙玲珑: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就开始不停地朝西方靠近。
子游:这……
公孙玲珑:所以,太阳从日出的时候就开始日落,不是吗?
子游:呃……
公孙玲珑:那么,人的生与死的变化是否也是如此呢?
子游:未知生,焉知死?
公孙玲珑:世间生灵都逃不开一个死字,每多活一刻,就是在向死亡靠近一分,这话你可认同?
子游:认同。
公孙玲珑:所以,从人类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死亡了,对不对?
子游:那又怎样?
公孙玲珑:哈哈,你刚才也同意,日出之后就开始日落,出生之后人类就开始走向死亡,那么,这场与我的辩论,从你带着想要获胜的希望开始,就注定将以失败收场,是否同意?
子游:这……这……

子聪:先生请出题。
公孙玲珑:此白马乃是我公孙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踏雪,我们便以此为题,如何?
子聪:好,就以马为题。
公孙玲珑:错了,使以白马为题。
子聪:先生说以此马为题,在下也同意以马为题,何错之有?
公孙玲珑:本次辩合是以白马为题,并非以马为题。
子聪:难道对于公孙先生而言,白马与马这两者之间有区别?
公孙玲珑:难道对于兄台而言,白马与马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子聪:世人皆知,白马也好,黑马也好,原本都是马。
公孙玲珑:错了错了,简直是大错特错。白马怎么会是马呢?
子聪:白马非马,公孙先生何出此言?
公孙玲珑:这是上马的颜色繁多,白、黑、褐、红、黄、灰,各色皆有,关于这一点,兄台知道吗?
子聪:当然知道。
公孙玲珑:如果你的坐骑是一匹白马,别人借去骑了一天,第二天还给你一匹黑马,告诉你说都一样,反正都是马,你能同意吗?
子聪:这个……呃,不能同意。
公孙玲珑:反过来看,如果有人说马等于白马,或者马等于黑马,那岂不是说,白马等于黑马?所以,马不等于白马,这话对吗?
子聪:这……
公孙玲珑:这就是了,既然说马不等于白马,那我说这匹白马不是马,有什么错误吗?
子聪:呃……
子聪:……先生错了。
公孙玲珑:哦?
子聪:先生的道理貌似有理,实则荒谬。所谓白马非马之说,虽然听上去无懈可击,但是世间许多不变的事实,并不会因为一场辩论的胜负而改变,即使名家言之凿凿地说:白马非马,但是马不因为这场辩论就在世上消失了,这样的天地大道,才是儒家修言的目标。
公孙玲珑:哈哈……
子聪:先生笑什么?
公孙玲珑:我笑儒家言必称天地君亲师,尊古尚贤,可是居然连自己的祖宗都忘记了。
子聪:敢问先生何出此言?
公孙玲珑: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曾经赞同我们名家的白马非马之说,他也是儒家的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子聪:是谁?
公孙玲珑:就是你们儒家的祖师爷孔老夫子呀。
子聪:我家孔先师什么时候赞同过白马之说?
公孙玲珑:身为读书人,却不知道自家典故。唉,也罢,今日我就再来教你们一遭。当年楚王外出打猎,丢失一把宝弓,他的随从要去找,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有没有这件事?
子聪:有。
公孙玲珑:那你们的孔老夫子听到后,是怎么说的?
子聪:祖师爷不愧为一代宗师,他得知此事之后,认为要放宽眼界,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不必分什么楚人或是其它国家的人,因此,他告诉楚王,只需说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何必要说楚人?
公孙玲珑:这不就是证据吗?
子聪:怎么说?
公孙玲珑:如果楚人和人是一样的,,孔老夫子又何必去纠正楚王呢?显然,他是认为楚人与人是不同的两个意思,所以才会纠正楚王的话,对不对?既然孔老夫子认为楚人非人,那么与我的白马非马不正是不谋而合吗?兄台,还不认输吗?
子聪:唉。

公孙玲珑:这位兄台,我们还是以白马非马为题。
子明:白马?你是说那边的那匹马?
公孙玲珑:马?哪里来的马?踏雪分明是一匹白马并不是马。
子明:你是说那匹白马不是马?
公孙玲珑:正是,白马非马。
子明:嗯,我觉得你说的话很有道理呀。
公孙玲珑:那是当然。
(罗里吧缩略)
子明:不过这匹白马还真好看呀。
公孙玲珑:这可是我公孙家的传家宝哟(略)
(马跑了)
子明:一定帮你找回来!
(来了一匹黑马)
子明:你的传家宝我给你找回来了。
公孙玲珑:荒唐,这明明是一匹又黑又瘦的老马,你却想骗我说这就是踏雪。
子明:什么又黑又瘦的老马,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呢,它的名字叫踏人,从今天起,他就是你们家的传家宝了。
公孙玲珑:简直是一派胡言,这白马黑马明摆着的事,难道还看不出来?
子明:还真是奇怪了,按照你们公孙家的说法这个不就是踏雪吗?
公孙玲珑:胡说!
子明:你听着啊,按照你们的说法,这马不等于白马,所以白马也不等于马,对吧?
公孙玲珑:是又怎样?
子明:这就对啦,你看啊,这踏雪是你们家的传家宝,踏人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也就是说,踏雪等于传家宝,踏人也等于传家宝。
公孙玲珑:胡说,你胡说!
子明:传家宝等于传家宝,所以踏雪就等于踏人喽。
公孙玲珑:你……

8,白马非马出自什么典故?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非马 百科名片 故事图说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目录历史典故 公孙龙其人 原文 白马非马之由来 公孙龙与孔穿的辨论 墨子与“白马非马” 本源与意义科学视角 白马非马的科学解释 为便于理解公孙龙说法《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其书 主要论述 相关注释本 公孙龙 公孙龙本人对”白马非马“的解说《公孙龙子》一则 花絮调侃 从调侃中看“白马非马” 产生谬误的割裂 其意义与给我们的教训 通俗讲解“白马非马”论 总结另一种观点历史典故 公孙龙其人 原文 白马非马之由来 公孙龙与孔穿的辨论 墨子与“白马非马” 本源与意义科学视角 白马非马的科学解释 为便于理解公孙龙说法《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其书 主要论述 相关注释本 公孙龙 公孙龙本人对”白马非马“的解说《公孙龙子》一则 花絮调侃 从调侃中看“白马非马” 产生谬误的割裂 其意义与给我们的教训 通俗讲解“白马非马”论 总结另一种观点展开   历史典故 公孙龙其人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 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之由来  公孙龙以其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让许多大儒无言以对。后来据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关吏听了后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请你为马匹付钱吧。”这个典故也和对牛弹琴类似。   原文如下: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马故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由马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

9,秦时明月里有个女的舌战儒家的是第几集

公孙玲珑是第三部25集小圣贤庄出现,和张良同时出现是第三部25集小圣贤庄、26 集公孙玲珑、27集 白马非马、第四部9集黑龙卷宗、17集潜龙勿用、18集 胯下之辱(两人只是在同一集、张良出现前一大部分、玲珑最后出现与伏念对话)、30 集出不入兮。花了差不多四十分钟时间大概把三部末尾、四部的中前中后部分跳着看了下,应该就是这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