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送了多少领土出去了,朝鲜为什么想要中国的长白山?
本文目录索引
- 1,朝鲜为什么想要中国的长白山?
- 2,韩国人为什么说长白山是朝鲜的?
- 3,被称为毛利元就一生的夙敌的日本战国著名武将是:
- 4,印度毛派的发展历程
- 5,中华民国的疆域有多大?
- 6,康熙签《尼布楚条约》为什么做出了让步?
- 7,尼布楚条约,中国明明割让了土地,康熙帝为何还感到满意?
- 8,俄罗斯有多少中国领土
1,朝鲜为什么想要中国的长白山?
历史上朝鲜半岛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就像现在的一国两制,并且古代没有特别醒目的土地界限,它们只是历代帝王所默许的依附中国,但他们蠢蠢欲动时中央政府就会镇压,有很多例子的如唐王东征高丽,但总的来说,他们毕竟是中国的附属国,他们的土地也是中国赐予的,他们的确在长白山以西居住过,但实际上那里始终是中国控制的地方,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用为他们这种无耻的行为生气,只要新中国还在,共产党还在,长白山始终是我们的,说不定将来我们还要提出对朝鲜半岛的主权呢!!!
随他折腾,不管长白山是不是朝鲜送的,总之中国与朝鲜的边界已经定下,这是中国和朝鲜的事,还用不到韩国来管。他们算什么啊!好无耻啊!
2,韩国人为什么说长白山是朝鲜的?
其实这个问题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在六十年代以前,韩朝对长白山属于中国没有争议
金日成出身在长白山(有争议,但朝鲜这么宣传),1962年,朝鲜代表与时任中国最高统治者毛会谈,朝鲜代表诚恳的提出长白山是伟大的金日成领袖诞生的地方,本着两国革命兄弟般的深厚感情,希望把长白山让一部分领土给朝方,毛欣然答应,把长白山约百分之五十二的领土割让给朝方,由此埋下了中朝领土纠纷的伏笔
朝韩虽然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但更像是一个国家的两个敌对政权,只不过这个地区非常敏感,才让很多大国涉足其中,所以中朝的某些领土纠纷韩国介入也就不奇怪了。
3,被称为毛利元就一生的夙敌的日本战国著名武将是:
山中鹿之介
幼名甚次郎,名幸盛,通称鹿介,中国山阴名门尼子家的家臣,为「尼子十勇士之一」。鹿介父亲为山中满幸,叔父为立原久纲。山中氏本为尼子氏的同族,山中满幸的祖父尼子幸久(即之后的山中幸久),就是尼子经久的叔父,经多方转战,为尼子家的繁盛奠下基础;而山中满幸的父亲山中满盛,更为尼子经久夺回月山富田城作出极大贡献。因此,山中氏在尼子家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鹿介原为尼子晴久的随身小待,后来当上了尼子义久的近习。十六岁时,鹿介身披鹿角三日月前立兜上阵,跟伯耆国的豪族行松政盛军决战,斩杀了骁将菊地音八正茂,从此声名大噪,后来,鹿介又因他的「勇」成功「打败」了情敌清松弥十郎,娶了龟井秀纲的千金龟井千明。
天文二十三年冬(1554年),毛利元就着手策划与大内家叛逆陶晴贤的决战,可是后方尚有尼子家这个隐患;为使出征时无后顾之忧,元就利用离间计使尼子晴久铲除了以尼子国久、诚久父子为首,被誉为家中柱石的新宫党,使尼子家的实力锐减。尼子家无复以往的风光。
永禄六年(1563年),毛利元就率军侵入出云,与尼子家一决雌雄。经过了前后长达四年的战斗,月山富田城终于落入毛利方手中。鹿介曾对新月发誓:「愿受七苦八难,但求尼子家复兴!」〈现今在饭梨川广濑一带竖立着一尊武士挟着长枪对着新月合什祝祷的铜像,那就是鹿介了〉,为尼子家奔走,誓要复兴尼子家往日的光耀。随着主家的覆灭,鹿介辗转流落到京都的妙心寺,鹿介在东福寺让诚久的长子尼子孙次郎胜久还俗,接家督之位。此后投靠了刚入主京都的织田信长,并向信长借了二百士兵,开始了尼子家的复兴战。一行人经由隐岐岛向岛根半岛进发,途中得到垣屋播磨守、奈佐日本之助等尼子旧臣的投靠,军力增至三千人,一度攻下了忠山、末次等城,并威胁到月山富田城的安全。
此时的毛利军正与九州岛的大友军进行对峙,在闻知尼子军攻击出云的消息后,元就急忙派遣毛利辉元、吉川元春等人率军火速救援。布部山一役,尼子军被毛利辉元、吉川元春等人所败,尼子军死伤惨重,鹿介退回末次城。不久,毛利元就逝世,吉川元春率军回到郡山城举行葬礼,葬礼上更扬言将攻打支持尼子家的大山僧兵,鹿介透过忍者得知这一举动,便派一部队准备与大山僧兵进行前后夹击,谁知元春实时改变方向,包围并攻陷了鹿介所在的末次城,结果鹿介被毛利军俘虏,被囚在尾高城的牢狱内。
鹿介好不容易逃出牢狱,准备回到京都,其间曾投到山名丰国麾下,更助其夺取鸟取城,同时亦招了退守至隐岐的尼子胜久回到京都再度投靠织田信长,被编入羽柴秀吉的中国征伐军之中,攻陷并驻守在播磨上月城,更一度击退毛利军的来袭。天正六年(1578年),毛利联合宇喜多家共三万大军围攻上月城,加上三木城的别所长治叛变,秀吉考量单他一个军团的实力断无法取胜,因此向信长求助,但信长下达的指令是「撤退」。
在信长思维终是以织田家作为主体考虑,若要强行突破毛利军的重围,势必对织田军带来损失,所以他决定舍弃尼子家以保全实力,眼见援军不久就撤离战场,独身站在上月城城楼的鹿介心中疯狂地呐喊:「上天!你真要舍弃尼子家吗?」在毛利军一轮猛攻后,上月城被攻破,胜久切腹自杀,而鹿介则被擒。
4,印度毛派的发展历程
1969年,以武装起义为斗争手段的印共(马列)成立,但不到两年,这个政党就分裂了。总书记玛瞿穆达的地位受到了挑战。1972年,他死于狱中。在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印度毛派支离破碎,但是坚持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和人民战争理论,仍然是他们的共同点。1971年的孟加拉战争对毛派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良好关系,所以,印度毛派中的一些人在这场战争中站在了巴基斯坦一方,这种举动很难被印度国内民众的情感所接受,也进一步削弱了毛派的力量。有意思的是,在整个分裂的过程中,亲玛瞿穆达的毛派还在七十年代分裂成了支持林彪和反对林彪的两股势力。分裂后,印度毛派陷于沉寂。直到1993年4月11日,读者在《印度时报》上又读到了一段文字:“极左分子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回潮趋势。”毛派回来了。从1993年至今,印度绵延的贫困山区为毛派提供了舞台,他们的势力也从原来的4个邦扩展到印度28个邦中的13个邦。1992年,印度前总理拉奥诚恳地向民众道歉,认为政府始终没有解决好土地改革的问题,而相关的承诺其实早在独立前就已经做出。此后,一个选举接一个选举,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并为因此改善。而毛派的核心目标——土地革命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大资本。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印度农民的自杀率近年来也扶摇直上,社会分化加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印度的情报人员估计,目前的毛派武装人员大概有两万人之多,仅去年一年就造成了近千人丧生,他们毁坏铁路,抢银行,劫狱,让自己经常出现在印度报纸的头版。印度毛派领袖相信,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发展,而他们的理论变化是,不再用上所有的力量去打赢一场战争,而是一边采取偷袭战术,一边巩固自己的根据地,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深。短短时间内,从尼泊尔边境到印度东部,一条红色走廊已然形成。在这条红色走廊上,聚集着像比哈尔邦这样印度最穷的地方,山脉险峻、丛林连绵,游击队在许多地方面对的都是缺员多达35%的印度警察和他们落后的武器。在许多地区,毛派游击队已经取代政府来管理当地,并依靠税收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比如恰蒂斯加尔邦的丛林里盛产竹子,毛派就向往来于丛林的竹子商人收取赋税,并要求当地的道路建设公司同样为之。而当政府带领军队来到山区清剿毛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受到当地农民的保护。印度毛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建立了严密的地下组织,这使得不了解当地情况的军队和警察很难对他们有所行动。但是,他们的势力也仅仅限于农村,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接受毛派这样的极端组织,而像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却可以凭借自己的高效获得民众的支持,取得包括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在内的地方执政权。2005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也公开表示:“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名字;而且我们也不喜欢这样。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中国与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与他们有任何联系。”印度毛派共产主义中心(Maoist Communist Center of India, MCCI)恰蒂斯加尔省(Chhattisgarh)、奥里萨(Orissa)省、安德拉省(AndhraPradesh)三角地带为纳萨尔派武装(Maoist)藏匿区域。简介:印度纳萨尔派武装印度的纳萨尔派(Naxalites),是印度毛泽东主义革命武装的一支。此前该武装派别曾在印度制造过多起袭击事件,印度政府也曾下令严防,与此次袭击不同的是,此前该武装派别只是针对政府武装人员,并没有袭击平民。[来源: 央视新闻 时间:2010-05-28 12:17:07 ]纳萨尔派游击队于1967年组建于西孟加拉邦。据称,尽管这支隐藏在印度深山老林中的武装组织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对印度安全构成的威胁却是最大的。据印度情报机构估计,这支武装大约有2000名作战人员,但支持者无法统计,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最具实力的反政府武装。印度情报机构和政府官员坦言,纳萨尔派武装之所以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是因为他们驱逐地主,重新分配土地,通过枪杆子来确保印度烟叶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了当地穷人的收入。另外,由于纳萨尔派推行男女平等,因此在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印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容易招收到女兵。 印度左翼极端组织纳萨尔,也称印度毛派共产党,曾被印度总理辛格称为印度国内的最大威胁。该组织是1967年从印度共产党中分离出来的一支,原来主要以西孟加拉作为活动中心。近年来,其活动遍及印度近40%的国土,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印度中部和东部农村,尤以所谓的“红色走廊”著名,控制面积达92000平方公里。组织的人员共有5万名,其中2万名为武装人员。该组织受到印度主流政治团体的普遍反对。纳萨尔起源于西孟加拉邦的小村庄,1960年代,因其领导者不满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妥协政策,公开与其决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对派。”1967年,他们领导了无地农民暴动,即“纳扎尔巴里运动”,因为其骨干成员崇拜毛泽东,鼓动印度农民和下层阶级发起暴动,推翻政府和上层阶级,于是,该党被命名为印共(毛)。
5,中华民国的疆域有多大?
中国官方公布的国土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公里。
据美国CIA,the world factbook,其中陆地面积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270,550 平方公里,另外几部权威的百科全书公布的中国国土面积也都在955-960万之间。但不知这些数据是否包括麦线以南(约8万,印度控制)、阿克赛钦(约3万,中国控制)地区,另外把2003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的《分省中国地图集》中的各省数据汇总起来为933.8226万,大致与CIA公布的陆地面积相当。当然各省面积数据并不很精确,因为各省省界从来没有精确划定过。很多都是约数。
综上,大致可判断,中国的陆地面积应该为930多万(包括分布于陆地上的水体面积)。
想知道中国领土的确切数据,你可以从国外资料上查到很精确的数据,但从中国官方,现阶段肯定得不到。
不是中国做不到,而是因为中国现在与部分国家的边界线并未正式划定,而且有争议的地方相当大。如果官方现在给出精确数据,只怕以后在边界谈判中,对外对内,都会处于一个被动的境地。只要中国边界不最后敲定,中国领土面积到底有多大永远也不会有准确的说法
6,康熙签《尼布楚条约》为什么做出了让步?
原因: 明朝末年,蒙古有许多部落西迁到了伏尔加河,他们陷入了沙俄的包围之中,备受沙俄的奴役和驱使,沙俄常常逼迫他们出兵攻打别国,最著名的就是后来东归祖国的土尔斡特部。沙俄人进攻黑龙江的时候,已经暗示康熙皇帝,手中有三十万在伏尔流域加放牧的蒙古土尔斡特部“人质”。 康熙皇帝为了避免沙俄恼羞成怒“撕票”,认为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只好答应与沙俄谈判。对沙俄谈判原本制订了三个方案,最后却全部让步了,或许康熙皇帝正在打算剿灭准格尔丹的叛乱需要沙俄的让步,同时为了避免沙俄杀害在其掌控之中的数十万土尔斡特部人。 最后,清朝派出代表索额图与沙俄代表在尼布楚签订条约,史称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让清朝丧失了整个西伯利亚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丢失了北冰洋和整个西伯利亚,康熙签订《尼布楚条约》只保住了外兴安岭以南的小部分土地。 扩展资料: 《尼布楚条约》签订背景: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扩张殖民过程。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清崇德元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民,抢夺粮食和貂皮。 当俄罗斯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1657年(顺治十四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朋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军两千再攻雅克萨并围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尼布楚条约
7,尼布楚条约,中国明明割让了土地,康熙帝为何还感到满意?
尼布楚条约其实是清朝和当时的俄罗斯帝国,签署的第1份边境条约,是在1689年9月7日签订的。康熙他之所以看了这份条约很开心,是因为当时的清朝通过这一份条约一下子获得了数1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所谓的割让土地,其实这一些土地清朝其实从来就没有统治过,所以当时的康熙他看到了这份条约是十分开心的。 清朝和当时的俄罗斯签订这一份条约的作用,是规划两国之间的明显的界限,确立了中俄两国东西的边境,所以从当时的法律上来确立了当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土地都是属于当时的清朝的领土,而当时的清政府就将贝加尔湖以东的地方划给了俄罗斯。 换句话说,因为当时俄罗斯他们闯进了当时黑龙江的还在那里修建了城堡,杀了很多当时的土著居民,其实很认真的算俄罗斯人其实比清朝人去的要早。只不过说清朝人因为屡次受到骚扰,所以当时的清朝和俄罗斯就一直是处于一种僵持的状态,在后边的时候派了2000人去攻击,当时俄罗斯的800人,去围困了当时俄罗斯的人,那这样子当时的大片土地又落回了清朝的手里边,这样子两国就因为领土的问题才开始了尼布楚条约的谈判。 所以当时你来我往的谈判,最后让清朝多了土地而划分出去的是当时清朝没有统治过的地方,也就是清朝当时没有对这一个地方进行过投资或者是规划,所以当时康熙对于这些土地是不介意的,那么他还多了土地,所以他自然就会感到满意。
8,俄罗斯有多少中国领土
看从什么时候算起吧。以下数据供参考:
1.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4.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帝侵并,该邦面积约百万平方公里。
5.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为属邦布鲁特,约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并吞。
6.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并逼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7.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为俄帝侵占,事后逼清廷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8. 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后,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加以承认。
9.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约百万平方公里面积之我属邦布哈尔汗国,被俄帝侵并。
10. 一八七六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浩罕国,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吞并。
11. 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二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伊犁条约而丧失。
12. 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二万平方公里土地,于俄帝逼订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13.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与英国瓜分。
14. 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俄帝强租旅行顺大连,该两港口面积约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15.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一九四四年 (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十七万平方公里国土。
16.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俄帝要挟英美订立雅尔塔协定,同年十月外蒙古举行所谓公民投票(苏军亦参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认其所谓“独立”。面积有一百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至一九四五年止,俄帝侵占我国领土共有五百八十八万三千八百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