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本文目录索引
- 1,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高手指点…越详细越好…?
-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高手指点…越详细越好…
- 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高手指点…越详细越好…?
1,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出处】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扩展资料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含义 1.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2.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扩展资料: 相关文章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释 1、被褐拥镰:穿着粗布衣服,拿着镰刀。 2、辟车:下马。 3、以后吾亲:耽误了养亲的时间。 4、间:阻隔。 5、交游:交往。 6、养:供养。 7、年:年华。 8、有:通“又”,用于整数于零数之间。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 参考资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_百度百科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高手指点…越详细越好…?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尽孝,父母却已离开人世。总的意思是时间永远在不停地流逝,哲学上讲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所以这种逝去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为人子女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早早亡故。 为人子女者有时对痛失双亲是何其无奈: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欲尽孝子女的无奈,通过这种起兴通感阐释了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故后人便以“ 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孔子家语》是中国古代记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内容是自汉朝以前到汉朝早期不断编纂而成,后来三国著名经学家王肃(就是《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王朗的儿子)对其进行整理。在该书中就记载有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孝子皋鱼与孔子对话时说了这段话。 孔子行,见皋鱼哭于道傍,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年少时为了学习,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崇高,不去侍奉庸君,到头来事业无成。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为小事断绝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皋鱼少时好学,周遍游天下,成了辅佐齐君的得力大臣,不过他也因此而耽误了伺候双亲尽孝的最好时期,孔子周游时在齐国遇见皋鱼,皋鱼就悔恨交加的对孔子讲了这番话,说完就投水自尽以示对父母悔罪。 联想到与皋鱼志趣几乎完全相反的另外一个人就是卫公子开方(又名启方),他本来是卫国国君卫懿公(就是史上痴迷养鹤,最后玩鹤丧国丢命的那位仁兄)的庶出长子,开方本来是他老子为讨好当时的霸主齐桓公而送来做人质的,结果他因善于察言观色、投桓公之所好,受到齐桓公宠幸而在齐国当官,他对齐桓公姜小白表面上忠心耿耿,一直小心谨慎地侍奉他,十五年不回卫国的家,即使他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 他和易牙、竖刁、常之巫等几个奸佞小人把齐桓公迷得团团转,管仲临死前曾苦口婆心劝导过齐桓公,甚至病重谢世之前还专门为此进谏,他评价开方:“人的天性哪有不热爱自己的父母啊?卫开方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对大王您的悉心侍奉、爱心有没有没水分呢?” 不同于开方的卑鄙奸佞,皋鱼的这番让人痛彻肺腑的反思之词让人唏嘘不已。一向善于因势利导、诲人不倦的孔子于是当场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戒啊,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高手指点…越详细越好…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分别是: 1、人力的作用范围始终有限,即便我们再强大,一些个客观世界的规律始终是我们无法左右的存在,我们在尽人事之余,亦需明白,很多时候也要学会“知天命”,调整自己去适应世界。 2、人之生老病死也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所以趁父母还在,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孝顺他们,珍惜眼前人。 扩展资料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先秦·孔子门人《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高手指点…越详细越好…?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唐˙白居易˙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向无显扬褒[bāo]赠之事,则何以旌[jīng]先臣德,慰后嗣心乎?
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或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出处
1.《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2.《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赏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相关文章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