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孟达是谁,三国中孟达指的是谁?
本文目录索引
1,三国中孟达指的是谁?
魏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初仕刘璋,与张松、法正为腹契友。璋遣达领精兵五千,迎玄德入川为援。后投先主,庞统以达与霍峻守葭萌关。后为张鲁将马超所攻,先主救之。后太祖遣张郃攻葭萌关,为黄忠、严颜所救。后关羽被围麦城,廖化突围求救,达、封不应。羽败死,先主怒,及彭羕死,达随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投魏,丕加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去守襄阳、樊城。达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封扯书斩使。后诸葛亮北伐,达欲应之。达心腹人李辅并达外甥邓贤出首,司马懿暗袭之,达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
2,三国中孟达是谁
孟达(?-228),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孟达最初效忠刘璋,与张松、法正为肚子好朋友。刘璋派徐达率领五千精兵,迎接刘备进人川为援助。后来投靠刘备,庞统以达和霍峻守葭萌关。后来被张鲁将马超的进攻,先主救他。后来曹操派张攻打葭萌关,为黄忠、尊严所救。后来关羽被包围麦城,廖化突围求救,孟达劝刘封不应,刘封从的。 关羽兵败身亡,刘备大怒,等到彭羕死,孟达随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投魏,元丕加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兼任新城太守,去守卫襄阳、樊城。徐达派人带到蜀寨招降刘封,书将使封扯。后来诸葛亮北伐,孟达准备相应的。孟达心中腹人李辅并达外甥邓贤自首,司马懿暗中袭击的,孟达被申耽一枪刺下马。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背蜀投魏 建安初年,天下饥荒,孟达与法正一起入蜀地依附刘璋。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时,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备命其驻守江陵,蜀平后为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房陵被攻下后继续进攻上庸,刘备私下担心孟达难以独自担任,于是命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会合于上庸地。 关羽被围樊城、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援助,但被刘封和孟达拒绝,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 备受皇恩 孟达投降曹魏后,在曹丕时受到重用,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达且与桓阶和夏侯尚亲善,并曾与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 再叛被诛 曹丕死后,当时桓阶、夏侯尚都已去世,孟达因心不自安,在诸葛亮引诱下,企图归蜀汉,孟达又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申仪将孟达计划泄漏,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遣军进讨。 孟达认为司马氏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所以当司马懿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赶来时,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 后来司马懿包围上庸十六天,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因而破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孟达有子孟兴,为议督军,公元264年(咸熙元年)被迁徙回右扶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达
3,三国时的孟达怎么死的?
后来孟达被司马老儿宰了,人都把孟达起事论为失败。但小说读者或许没发现一件事:孟达临死前杀了一个人,魏国当时的第一猛将,徐晃。联想到和徐晃仲伯之间的张颌后来在对蜀作战中的无敌,可以明白杀了徐晃有多大的功劳。 在我九岁时,我恨孟达,但是我现在十九岁了。仔细想一下,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他在待遇不错的条件下宁跟刘备,是否真是为了功名利禄?他在关羽危急时不发救兵是否真的错误?以上庸人马之少,吴兵重围之严,何况一旦救关羽不成,吕蒙乘机袭取汉中,蜀汉亡矣!孟达当时做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说实话,关羽一死,荆州一失,就注定了三国最后的结局。孟达当时做的决定可能是影响整个历史进程的,但以他如此微弱的能力,无法左右天下大局。可以这么说:即使关羽能救,荆州也必失,历史终究无可改变。 而他在晚年,已经可以悠闲地做一个郡守的情况下,却忽然起兵。他应该知道,即使他成功,蜀汉也难以统一天下。他应该知道,以他的兵力,突入关中也是死路一条,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我很难猜度他的心路历程。一个人在转战多年后,自然而然地会回忆很多事。他如此做,或许真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了无遗憾。 所以,孟达,从某个意义上说,是个来去明白的男人。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