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什么,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涵义 大庆
本文目录索引
1,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涵义 大庆铁人精神的涵义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名称: 抗美援朝
地点: 朝鲜半岛
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参战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结果: 1953年7月,交战协议签字停战
参战方兵力: 志愿军共计240万
伤亡情况: 中朝军队伤亡63万余人
“联合国军”被毙伤俘约100万人
主要指挥官: 彭德怀;麦克阿瑟、李奇微等
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
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援朝原因
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2、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战争过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战争特点
(1)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喷气式飞机广泛使用于战场。战场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轰炸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相差悬殊。美国是世界工业强国,美军具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现代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国经济落后,志愿军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队作战。后虽有少量空军,也只能掩护主要交通运输线。
(3)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西濒海、地幅狭长、山高林密的朝鲜半岛北半部,便于实施登陆作战和利用山地隐蔽军队、组织防御,但不便于发挥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效能和大兵团实施广泛机动。
(4)志愿军出国作战,就地补给或取之于敌都较困难,一切作战物资基本上靠国内供应,而且交通工具落后,加之美国空军的封锁破坏,供应困难,作战行动受到很大影响。“联合国军”依赖其现代化装备,能迅速完成补给,保障作战。这些特点,都制约着战争双方的战争指导,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战争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这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2,抗美援朝精神基本内涵包括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旗帜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这场斗争中,爱国主义成为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旗帜,是我们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以弱胜强,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形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中国人民的紧密团结,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基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规模巨大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空前广泛的民族团结。这种坚不可摧的团结,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政治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全面展示和发挥。 扩展资料: 对美援韩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对外战争,为后世赢得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其丰富的内涵不是一篇短小的文章可以概括的。首先,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历史的重要心理和精神支点。 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权力欺负,让中国割地赔款,二万年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可以进入北京,另一个600000年日本占领大半个中国,朝鲜战场上,数以百万计的“十六联军”在海外被击败,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上最骄傲的对外战争,战争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鸦片战争后失去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自豪感和信心又恢复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过鸭绿江的那一刻开始。 第二,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一种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当时,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联合御敌,敢于胜利,弘扬“一不怕痛苦,两个不怕死亡”精神,发挥中国人民的雄心,发挥国家权力,军事力量。 抵制美国侵略和援助朝鲜战争我们听到不仅扮演了英雄史诗的歌曲,并建立一个伟大的韩国精神,这是xi一般秘书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迫切需要国家的尊严和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冒着生命危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的乐观主义,尽管困难重重,仍保持高昂的斗志;为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献身的革命忠诚;以及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 三是确立了大国国际地位。战争的辉煌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中国终于在国际舞台上被承认为一个大国或大国。从那时起,美国就把新中国视为平等的对手。 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与苏联确实形成了一种基本平等的兄弟关系(东欧国家与苏联的关系是父子关系),这对中国的外交和对外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通过抗美助战,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重要地缘战略价值。从对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在16世纪明代战争对美国侵略者在20世纪,中国人民的许多优秀的儿子和女儿他们的血洒在朝鲜半岛以抵制中国大陆海军入侵的可能性。 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中国能够阻止朝鲜半岛海上力量北上的企图,半岛才会稳定,中国的安全才会稳定,地区才会和平。历史的规律只能遵守,不能违背。 第五,这对解决当前朝鲜半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66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那场战争值得纪念,因为它仍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警示故事。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并不和平,不断上演军事演习、核试验、制裁、对抗的恶性循环。 “三八线”对立双方都应该认识到,今天用武力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仍未达到目的。冷战不可能重演,要避免战略误判。半岛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平等对话谈判,半岛统一只能由半岛人民自己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抗美援朝”是一座精神宝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精神
3,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共同奏响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作出最生动的注解。 抗美援朝意义 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为了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毛泽东同志果断决策:“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毅然下定决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时间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参军,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大批志愿医疗队、铁路工程队、民工担架队和铁路员工、汽车司机等奔赴朝鲜战场,全国各地都上演着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
4,抗美援朝的精神是什么?
1、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场正义战争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旗帜,成为创造战争奇迹的力量之源。 2、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3、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也正是靠着敢于向强敌“亮剑”的自信,中国人民志愿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对党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5、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5,抗美援朝精神的精神内涵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旗帜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这场斗争中,爱国主义成为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旗帜,是我们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以弱胜强,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形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中国人民的紧密团结,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规模巨大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空前广泛的民族团结。这种坚不可摧的团结,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政治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全面展示和发挥。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领导的第一次对外战争,为后代赢得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内涵之丰富并非一篇短文所能概括。首先,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重要支点。 从1840年以来,中国屡遭列强欺侮,鸦片战争使中国割地赔款,两万八国联军就能长驱进入北京,60万日军就能占领大半个中国,而朝鲜战场上百万的“十六国联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自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从此得到了恢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第二,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当时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敢于以弱胜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出了国威、军威。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三,奠定了中国大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在政治上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被公认为大国或强国,自此美国才把新中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 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与苏联真正形成了基本平等的兄弟关系(东欧各国与苏联则是父子关系),并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大国外交与对外战略。 第四,透过抗美援朝战争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朝鲜半岛对中国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从16世纪明王朝的抗倭援朝战争到20世纪的抗美援朝战争,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血洒半岛,目的就是抵御海洋势力染指半岛并入侵中国大陆的可能性。 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中国有能力阻挡海洋势力在朝鲜半岛的北进企图,才会有半岛的稳定、中国的安全和地区的和平,历史规律只能遵守,不可违背。 第五,对解决当前的朝鲜半岛问题具有借鉴意义。66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之所以不可忘却,是因为它对当今世界仍有警示意义。当前的朝鲜半岛局势并不太平,军演、核试、制裁、对峙恶性循环。 “三八线”对立双方都应明白,今天以武力解决半岛问题依然达不到目的。冷战不能重演,战略误判应尽力避免,解决半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平等对话与谈判,半岛的统一只能靠半岛人民自主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抗美援朝”是一座精神宝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