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两泉明白水,关于广东的日泉和月泉的对联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关于广东的日泉和月泉的对联是什么?
日月两泉明白水
又见五岳观丘山
仅供阁下参考。想了很久,但还是对得不好。这个对子很绝,“日月两泉明白水”不仅有两个拆字,“日
”“月”左右相合为“明”,“白”“水”上下相合为“泉”,而且“日月两泉明白水”连起来很巧妙,很
有意境。据说“明白水”还是广东番禺的一处景点。这是一副绝对,至今还没有准确的下联!
2,日月两泉明白水 本身隐藏一副对联
转自“不靠运气”
悉闻有给古句“日月两泉明白水”征下联,网上闹的沸沸扬扬。古今对句者何止千万,然至今八百年无一成对。
我认为,“日月两泉明白水”该古句其实是一副简化浓缩了的对联,它不单止是一上联,还包含了下联和横批。所以,横批和上下联都必须在这“一”句里生出。该联如下:
上联:日月两泉明白水
下联:明白一水日月泉
横批:明泉(注:也可以把它看作或念作“日月泉”,这是汉字的美妙之处。)
由于该句是古人给番禺蔡边村“日月泉”所作的对联,横批和上下联都要求围绕“日月泉”而不离左右。所以,横批就是看起来像“日月泉”的“明泉”。因上联是“明泉”的拆合合拆,下联就应该是“明泉”的合拆拆合,刚好相反。拆“明”得两泉,拆“泉”唯一水。那么,“明白”这“一”道理以后,整副对联就“水”到渠成了。
对联析义:
上联“日月两泉明白水”:它告诉你,日泉和月泉这两眼泉里的都是明白水。
下联“明白一水日月泉”:你要明白,称为明白的这一种水只能出自日月泉。
横批“明泉”:透明干净、清澈甘甜之泉水。甘泉出白水,日月透光明。
上联与下联在意思表达上既相同又有区别,从而和横批一起完成对“明泉”的诠释。
在平仄关系上,按《中华新韵》今四声,上下联完全合律:
上联:仄仄仄平平平仄
下联:平平平仄仄仄平
在对仗关系上,泉与水同为名词、一与两同为数词对仗工整。日月与明白为名词与形容词的对仗是可行的,而且“明白”一词有双意,在联中也被赋予了名词的属性。
“日月两泉明白水”是唯一的,是对“明泉”两字的拆解和注析,只有“一”可解,两联同一句,一句含两联。由于要切题“明泉”两字,该联是排他的,没有其他合适的答案,不要说至今八百年无解,即使再过八百年也是白搭。解铃还须系铃人,旧联新对,古句今解,关键是要“明白”这“一”道理。正所谓:
蔡边明白水,日月涌甘泉。
欲解一绝句,且喝八百年!
3,横批:日月泉,上联:日月两泉明白水.(1)日
番禺有个日月泉 千古绝对谁来对?
村里面还流传着一副对联,可惜只有上联,下联始终没人对得出。不如各位观众都一起来给下意见吧。 横批:日月泉,上联:日月两泉明白水。 。(1)日泉、月泉,的确是两泉泉水,下联就不能乱来了,得有实际的出处了;(2)第四字“泉”,又当量词讲,所以下联的第四字也要是量词才行;(3)第三个字是数字,这是最大的难点。但凡数字入联,即可增加难度,这里就是;(4)其它还有:第一字和第二字顺序组合成第五字,顺序不可错;第四字上下顺序拆成第六、七字,顺序仍然不可错。
下联:女子二位好人立
4,上联:心中悬日月 下联?
上联是,心中悬日月 下联是,手里握乾坤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腹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具体说来,对联 的要求是: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外,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