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为什么对《肖申克的救赎》的评价这么高?
本文目录索引
- 1,为什么对《肖申克的救赎》的评价这么高?
- 2,为什么对《肖申克的救赎》的评价这么高
- 3,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评(从法律的角度)
- 4,肖申克的救赎,影评或赏析
- 5,求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3000字
- 6,能帮忙找一篇肖申克的救赎的中文影评吗?3000字左右的
1,为什么对《肖申克的救赎》的评价这么高?
四个原因可以概括这一现象:
1、无冕之王的补偿心理:
如@黑色菠萝 兄所言,1994年《阿甘正传》和《低俗小说》夹击之下,《肖申克救赎》最终在奥斯卡上一无所获。但究其本身而言,确实是一部很优秀的故事片,放在奥斯卡电影小年的话,拿最佳影片毫不为过(比如《平民窟百万富翁》那一届)。在“金子始终会发光”这一亘古不变的理念指导下,在IMDB网站影迷们交口陈赞的推崇之下,当年的无冕之王渐渐被大家拱上了神坛。大家可以看看IMDB网站前十名的影片,几乎只有《肖申克的 救赎》这一部“平民类”的影片,其余的基本都是在电影艺术史淘炼出来大部头。大家也可以这么理解:伟人受人敬仰固然常见,突然有一个平民英雄光芒四射其实也不奇怪。
2、荣誉叠加的马太效应:
中国的电影社区网站(如豆瓣和时光),其榜单及评分机制基本上都是模仿IMDB而制的。鉴于中国影迷普遍的崇洋心理,所以大部分在外国评价颇高的较为通俗的影片,移植到中国之后依然受欢迎。 所以在IMDB排名第一的影片,到中国之后依然卫冕这一点其实很正常。后面冲着第一这个名号来看这部影片的观众,除非是看完之后心理落差太大,一般是不会违逆众意的说一般的。于是接近十分的荣誉从外国开始叠加, 到中国继续五星蔓延,马太效应形成了目前的燎原态势。
3、可能不为人知的一个花絮:
其实长期霸占IMDB网站第一名的其实本来是《教父》,《肖申克的救赎》本是千年老二。但《黑暗骑士》成为神话的那一年,许多诺兰的”脑残粉“(中性词,无贬义)为了让《黑暗骑士》登顶,开始疯狂的给当时的冠军《教父》打一星,结果顺利的将其拉下马,并将《黑暗骑士》拱上神坛。但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上位,评分看得不是激情而是时间,没过多久,《黑暗骑士》便从冠军跌落,千年老二反而渔翁得利顺利上位。从此占领冠军宝座。另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肖申克的救赎》要比《教父》的准入门槛要低,所以其支持率高于《教父》倒也正常。
4、前面的三个原因都是”器“,最后我说一下所谓的”道“,也就是这部影片本身:
《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是《四季奇谈》中四个中篇之一),这是史蒂芬·金为数极少的没有涉及恐怖及灵异题材的小说。
归根结底,电影的主题其实探讨了”自由“,这个仅次于爱情的母题。这个故事通俗易懂,演员们个个都有种隐而不发的魅力,还有着极富戏剧性的悬念结局。但这都不是它可以成为”伟大“的主因。它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人可以因为"自由”而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这一点上,《巴比龙》和《肖申克的救赎》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最终他竟然成功了。深处天朝的人对此可能更有感触吧?毕竟,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追求心性的自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之一,在现实中我们受尽挫折,在光影之中我们希望成真。
2,为什么对《肖申克的救赎》的评价这么高
因为这部剧真的是很好看,一部良心剧难道不值得赢得这么高的评价嘛,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各个角色的塑造,人物细节刻画,每个人物的内心独白,还是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通过他们的表演,你都能够看到他们真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不是躯壳,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过挣扎,矛盾和绝望。 这部电影真切的塑造了一群在监狱里不愿意放弃希望,不愿意屈服于黑暗的现实跟悲惨的命运的人,虽然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抉择,有人选择放弃,有人还在坚持,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角色之间的对比,才让主角的灵魂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在黑暗的监狱里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一直都怀有希望。 观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这部电影自从上映以来也一直好评不断,热度不减,我还记得当时看它第一遍的时候,真的全程没有拉快进,也没有被其它的事情分心,全神贯注的看完了一遍,结局的时候看见两个男主在沙滩上的时候,脸上流满了幸福的眼泪,然后我又刷了第二遍第三遍。 反正我觉得这部电影比当下的有些泡沫剧要好多了,可能是我的心有点浮躁再加上好看的电影电视剧真的不多,所以经常看一部剧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开始拉起了快进,我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兴趣和耐心好好的看完一部剧,但是这部肖申克的救赎,我真的是从头到尾反反复复的看了四五遍,到现在依然兴趣不减。
3,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评(从法律的角度)
越狱的电影故事很多,且大多情节曲折,很吊人胃口,与之相反,《肖申克的救赎》却在平缓的情节和低沉的旁白中,精彩的诠释了一个道理,即对生的向往是忍受苦难的重要精神支柱,主人公杜福雷始终信仰法律,并且成功的运用了法律武器,惩罚了那可恶的典狱长诺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该片进行解读,我选择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解读,因为可以发现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杜福雷这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副总裁谋杀妻子的罪名是完全成立的,因为,案发现场留下的证据完全可以认定他就是凶手,所以,当他被送进肖申克监狱时,不像别人那么恐慌,哭闹,他冷静的接受了这一切,从他后面对狱友海德瑞的表述来看,一方面是出于对妻子死亡的一种忏悔,因为妻子的出轨他自己也有一定的原因,他想寻求一种灵魂的救赎;而另一方面,他深知法律的冰冷与无情,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他无力改变终身监禁这残酷的现实。显然,这与我国的佘祥林悲剧存在本质的区别,因为佘案的错误在于程序违法,一旦程序违法,皮之不存毛将覆焉?只有保证程序正义才有可能实现实体正义,当然,后者不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可法律就是如此,立法者在设立法律时主要是将其作为裁判规范而不是行为规范来考虑的。这一如辛普森杀妻案一样,法官能做的就是严格遵守法律,证据不足就只能疑罪从无,由于世间事物的复杂性,不排除冤枉或者放纵,但,这就是法律。
当新来的狱友无意中说出杜福雷妻子的凶手另有其人时,杜福雷充满了希望,实际上,这是杜福雷信仰法律的结果,在他的心目中,法律依然能给他带来正义,认为这可以让自己重新翻盘,实现自由。但自私的典狱长诺顿为了一己自私使哈德利却指将关键证人枪杀了,以此永远控制杜福雷为其洗黑钱,典狱长的权力残忍地掐灭了杜福雷向往自由的火花。在强暴的权力面前再谈什么权利和自由,却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其实杜福雷杀死诺顿的机会很多,他完全可以将其杀死,但他却没有选择这么做,他清楚的知道由此将付出的代价,而是理性的选择了收集证据,寄希望法律公正的裁判,这看是平淡的举动,却表现出人类的进步之处,与野蛮社会相比,没有将报复交给私权而是理性的交给公权,由国家来裁判。
监狱,作为人类发泄的场所,充斥着罪恶与黑暗。新来的杜福雷经常遭到同性恋犯人侵犯的性侵犯,甚至被暴打,杜福雷一如既往的沉默,然而始终没有屈服,他求生的希望如监狱高墙之上的探照灯始终明亮,他梦想着外面自由的生活。这与海德瑞以及年迈的布鲁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布鲁斯被告知假释出狱,却想以伤害狱友的方式继续留在监狱,因为他们已经完成被制度化了,即使布鲁斯最后出狱了,也努力着尝试融入社会,但他无法适应,最终选择的自杀。这也是被某些刑法学家所诟病的封闭式的监禁制度,使犯人完全与社会隔离,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将犯人绳之以法实现特殊预防之后,怎样使犯人能真正融入社会是个极其重要却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假释后的犯人经常想法设法违法假释条例又被送进监狱,因为在这里吃喝不愁;而在中国,释放后的犯人却成了第二次犯罪的重要群体,而且,监狱的交叉感染使这些人具备了更强的犯罪能力,狱友之间的特殊感情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种种迹象表明,对犯罪人的改造,现实与理想还相差很远。因此,怎样在特殊预防的实现与犯罪人的合理改造并对社会有用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4,肖申克的救赎,影评或赏析
我来说一说。安迪是一个性格有缺陷的人,所以他对自己妻子的背叛采取了谋杀的行为,虽然没有开枪,但是如果没有别人先杀害他们,安迪一定会进行谋杀的。这也是为什么安迪会在狱中服刑而不上诉的原因之一。另外他在狱中为了生存同预警和狱长进行了洗钱犯罪,这也是他甘愿服刑的原因。服刑就是他在赎罪。但是他不乏理智。因为自己谋杀未遂,终生监禁量刑过高,所以他一直就没有放弃,如果不能假释或减刑,自己就要越狱出去,就要自救 [+展开]。并且进行了实施。当他得知自己的徒弟被杀害时,他知道自己的假释和减刑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徒弟考取了学院,会走出监狱。监狱长怀疑安迪的徒弟从安迪那里知道自己的洗钱罪行,为了保护自己,所以他不会让安迪的徒弟活着出去,从而杀害了安迪的徒弟。安迪正是从徒弟的死看清了监狱长的嘴脸,也明白监狱长是不会让自己走出监狱的。所以他采取了越狱,并带走了监狱长的罪证。这也是对自己犯罪的一种救赎。影片之所以在后来给了安迪自由人的身份,就是因为安迪已经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做了二十年的牢。这二十年并不是冤狱----安迪自己也这样认为---他已经为罪行受到了惩罚。所以,尽管安迪的越狱依旧是一种犯罪,但是他还是获得了自由。片子教育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可能有过错,但是当过错罪不至死时,我们要身体力行并从良心上进行忏悔,但是一定不要放弃希望,要努力的解救自己,从希望中得到力量,从而走向光明!
5,求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3000字
年轻银行家,原欲报复妻子外遇,后反悔打消念头,不料妻子及情夫当晚即遭杀害,被诬陷杀害二人罪名,进入肖申克监狱。后在监狱待了19年后,在监狱中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美妙的音乐,还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大家打点自己的财务,典狱长发现他的理财特长后让他帮助自己清洗黑钱做假帐. 通过瑞德陆续获得凿子之类的小工具,利用期间打造的地道逃狱,重获新生。
6,能帮忙找一篇肖申克的救赎的中文影评吗?3000字左右的
肖申克和芝华塔内欧
肖申克的救赎,一部不错的电影!看完,让人感到人生总是有意义(make sense)的,无论
处境多么无聊、恐惧和危险。
Shawshank肖申克是一座监狱的名字。当安迪因为冤枉被判无期徒刑关入这座监狱的时候,他
的剩下的生命就该在那里度过。瑞德也是无期徒刑,已经关了几十年了,多次假释都未获成功。肖
申克,将是他们的全部。
的确,那应该是他们的全部。
当Brooks被假释走出肖申克是多么的痛苦。就象瑞德说得那样,他们已经被"体制化"
(Institutionalized)了。在肖申克,Brooks是图书管理员,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而出去了
,他一文不值(Out there, he's nothing)。肖申克的墙是有意思的,你先是憎恨他们,然后你
开始习惯他们,最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依赖他们,这就是体制化。(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事情就象瑞德说得那样,Brooks出
去以后,自杀了,在木板上留下了"Brooks was HERE"。
这似乎就是肖申克,就是进入肖申克人的命运。不是吗?如果没有安迪,获得假释的瑞德也最
终会走上Brooks的老路。假释后,他也生活在恐惧之中,那是对社会的恐惧,对过去的恐惧,也是
对将来的恐惧。Brooks 看透了,他选择了自杀。但是瑞德还会寻找生的意义.他所想的就是回到一
个有意义的不要担心的地方。( All I want is to be back Where things make sense,
Where I won't have to be afraid all the time.)这个地方就是芝华塔内欧(Zihuatanejo)
。他在选择,为了完成他对安迪的承诺(promise),他做了一个选择:忙着死或者忙着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生和死都需要勇气,需要坚强的意志,但是死只是瞬间,而生
是永恒。
安迪是一个乐观的人,一个充满对生活向往的人。他在肖申克监狱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
里一样。他雕刻一些小东西;他在监狱里放音乐;他不懈地写信为监狱的图书馆迎来的扩建的资金;
他帮狱友获得文凭;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挖开了在朋友瑞德的眼中要挖600年的隧道,在一个风雨交加
的夜里,他通过这条生命的通道,在500尺的污水管道里匍匐前进,在地狱和天堂的一线之隔间匍匐
前进,终于,在对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和大海的向往下,安迪重获自由,并且惩罚了有罪的典狱长等人
......
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情永不消逝。(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在安迪的感召下,瑞德获得了重生。他们最后在芝华塔内欧(Zihuatanejo),一个美丽的墨
西哥海滨相聚。
看完这部这部电影,我不禁问自己:你被体制化了吗?你在"肖申克",一个让人绝望的地方吗?
你向往芝华塔内欧吗?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阴霾日子里,悠闲地散步;我们要用那把希望的小锥子挖向
通往芝华塔内欧的地方。
让我们读读安迪写给瑞德的信吧!希望你我同样被救赎。
亲爱的瑞德,如果你读到这封信,那么你已经出来了。既然你已经到了这里,或许你愿意走得更
远些。你还记得那个小镇吗?(芝华塔内欧)我为我的计划找到了一个好帮手。我将备妥棋盘等你。
记得,瑞德,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情永不消逝。我希望这封信能帮你找到你
自己,而且是很好地找到你自己。你的朋友。安迪
Dear Red.If you're reading this, you've gotten out. And if you've come this
far, maybe you're willing to come a litter further. You remember the name of the
town,don't you?I could use a good man to help me get my project on wheels.I'll
keep an eye out for you and the chessboard ready.
Remember,Red.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I will be hoping that this letter finds you, and finds you well.
Your friend. 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