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之孟婆汤,一首有关于孟婆汤的歌,是一个女的唱的,不是游鸿
本文目录索引
- 1,一首有关于孟婆汤的歌,是一个女的唱的,不是游鸿明的内首孟婆汤
- 2,当我走过奈何桥,喝过孟婆汤什么歌
- 3,传说中的孟婆汤怎么制作?
- 4,真正孟婆汤做法
- 5,孟婆汤是怎么做成的孟婆汤的制作方法传说
- 6,关于孟婆汤的故事?
- 7,关于孟婆汤的传说
- 8,"孟婆汤"是什么?
1,一首有关于孟婆汤的歌,是一个女的唱的,不是游鸿明的内首孟婆汤
也许是孟婆的碗~~
孟婆的碗
词曲:穆真
演唱:魏佳艺
脚步轻飘的失去平衡
你在哪里 我喊着你的名
可声音来不及扩散
便消失的没了踪影
踉跄着来到奈何桥前
我死也不接孟婆的那只碗
我不能忘记你我的甜蜜
我不能忘记你我的点点滴滴
我要带着今生的记忆
在轮回中找到你
永生相守抱着你不再分离
想起你让我让我心揪
揪碎了揪碎了哽住了喉
挥起手打翻孟婆的碗
落在地碎成两半
孟婆她会对我发慈悲
不让我魂魄随风飘飞
我的爱浓浓将你包围
来世相依偎
想起你让我让我心揪
揪碎了揪碎了哽住了喉
挥起手打翻孟婆的碗
落在地碎成两半
怎么能忘记与你缠绵
怎么能丢弃对你牵绊
只为能换回那根红线
再续一段情缘耳畔
2,当我走过奈何桥,喝过孟婆汤什么歌
《喝一碗孟婆汤走一回奈何桥》的歌词?
走一回奈何桥,喝一碗孟婆汤
远远的铃声轻轻在天边渺茫地响起,
在晨楼,那是奈何桥上亡魂不舍昼夜的歌声。
奈何桥上孟婆幽幽端起汤碗,来者形形色色,有木然,有平静,有狰狞,有恐惧,半推半就,颤颤巍巍。
汤当一饮而尽,终究没人逃得脱,终究要喝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多。
孟婆悠悠端碗汤,孟婆悠悠收汤碗。
前生再怎么深恋,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丝毫不乱。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桥这边寂寂无声,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喜乐哀怨。
桥那边哀哀呛天,因为心动,忘不掉今世的缱绻缠绵。
来生再续前缘。
孟婆偶尔听到飘至耳边的来生言,浅浅一笑,低头看那一锅汤,一锅普通的汤,只因加了一味遗忘的料,却也抵过了曾经的海誓山盟。
记忆小舟搁浅,沧海一粟,大风大浪,已是过眼云烟。
偶尔发觉许多今生从未做过却似曾相识的事。
这一生牵她的手,爱了,就牢牢地,牢牢地靠近,不要在茫茫人海中丢了彼此。或是你是你,我是我,互不相欠,各奔幸福。
即使梦中遇见了,也不要打招呼,笑笑,然后擦肩过。
或者让我一生都拥有着你,或者我们永远都不要相见,
心如移动,泪已千行。
3,传说中的孟婆汤怎么制作?
据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
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
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醧忘台。
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
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
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孟婆在阴间开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庄。在清人沈起风的《谐锋》卷八中有一关于孟婆庄的故事:
葛生不喝迷魂汤得返生
从前有一歌妓叫兰蕊,她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恋至深,但因为葛生很穷,娶不起玉蕊,后来兰蕊因病而死,葛生则因无力与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
葛生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罗王看他死得无辜,就判他投生为人。葛生闻令后,便准备再去投生。
葛生一个人呆呆地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攀满萝藤的棚子底下。只见好几百个男男女女,争先恐后的抢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炉头舀水来喝。
葛生因为走累了,觉得口干,便也想上前去饮用那瓢里的水。这时,有一女子从棚子后面走出来,葛生仔细一看,竟然是兰蕊。
兰蕊问他为何来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兰蕊知道后,便轻轻地对葛生附耳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孟婆庄吗?还好今天孟婆去给寇夫人祝寿,命我暂时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样,也喝了这瓢里的迷魂汤,你就返生无路了。”
葛生一听,不禁感到庆幸。后来,在兰蕊的指点下,葛生寻得旧路,重返人世。
孟婆庄上喝茶美女相伴
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L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
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
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的粮],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瞻F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
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禳C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
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
孟婆汤的传说
孟姑煮汤,听百虫鸣和狗尾巴草沙沙作响......时如金沙飘,鬓染银丝,汤如旧,人如旧,孟姑变孟婆
过奈何桥,孟婆悠悠端碗汤。来者面容百态,有木然、有平静、狰狞、恐惧甚至嘴角噙笑......汤端一饮而尽,半推半就,颤颤微微......终究没人逃的脱,终究要喝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多。孟婆悠悠端碗汤,孟婆也悠悠收汤碗~
前生再怎么深恋,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不乱丝毫。心静如镜,心沉如石。桥这边寂寂无声,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桥那边哀哀呛天,因为心动,忘不掉的牵牵缠缠
“来生,再续前缘““负你一颗心,来生还你千行泪”......孟婆偶尔听到飘至耳边的来生言,用眼晴笑笑。低头看一锅汤, 是一锅普通的汤,只因加了一味叫遗忘的调料,也抵过了心底的海誓山盟
记忆小舟搁浅,沧海一粟,大风大浪就是明日黄花
偶尔觉得今生从未做过却似曾相识的事物,在脑海如野草星绿,却永远不会记得始终,如草种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
没有什么磐石不移,世间最残酷的是等待。如西凉所言非要记不得梅艳桃红时,天地褪色再幡然醒悟会不会太迟?饮尽孟婆汤的刹那,有几个没有和着泪水吞咽?是悔是恨?
这一生,牵他(她)手,好好过活。此叶发此树,叶落树枯时也已不知化为谁的护花泥了~今生,我们爱了,就牢牢的、牢牢的靠近,不要在茫茫人海中丢了彼此
==================================================
孟婆汤一口 解除一切痛苦
有人说忘却是最好的良药
而这良药也莫过于这孟婆汤
不知 我们曾多少次的饮下过这碗汤
有多少次的空空的山盟海誓
4,真正孟婆汤做法
孟婆汤的制作材料
据说孟婆汤是阴间一位姓孟的老婆婆制作的,喝下孟婆汤会将前世的所以事情遗忘。
据说孟婆制作孟婆汤的原料很简单就是:
一碗奈何桥下的河水
两棵忘忧草
三朵白玫瑰
可是别人做的汤水却不可以将事情遗忘,而只有那个干瘪的老婆婆做出来的才有效。
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同样的材料却做不出一样的汤水。
他们都不知道孟婆汤之所以有效,那是因为汤中有孟婆的泪水!
5,孟婆汤是怎么做成的孟婆汤的制作方法传说
传说中,人死后进入阴曹地府,要先过鬼门关,再经黄泉路到达阎罗殿,清算前世的是非功过以后,该投胎的投胎,该下地狱的下地狱。而投胎的魂魄要经过奈何桥,桥上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台上有一位孟婆,手里捧着孟婆汤。魂魄喝了孟婆汤将前尘往事都忘掉,才能重新进入六道,轮回转世。 那么孟婆汤是什么做的呢?为什么魂魄喝了孟婆汤就会把前世都忘掉? 孟婆汤的制作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传说: 1、据说孟婆汤是孟婆亲自熬制的,她制作孟婆汤的原料很简单,就是:一碗奈何桥下的河水、两棵忘忧草、三朵白玫瑰。 但是,同样的材料别人却不一定能够做出来孟婆汤,只有孟婆做出来的才有效。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是因为汤中有孟婆的眼泪! 2、另一说,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会落泪: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爱。孟婆将他们一滴一滴的泪收集起来,煎熬成汤。 3、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 如果不喝孟婆汤会怎么样? 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 不喝孟婆汤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1、一说是,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2、还有一说是,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上面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字迹都是鲜红的,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孟婆会问你要不要喝汤。 喝了孟婆汤,你就会忘记世间的一切事情,这就是“今生已知前生事,三生石上留姓氏,不知来生他是谁,饮汤便忘三生事。” 而为了来生再见今生最爱,你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会看到桥上走过今生最爱的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见她,她看不得你...... 千年之中,你看得她走过一遍又一遍奈何桥,喝过一碗又一碗孟婆汤,又盼她不喝孟婆汤,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的水淹火炙万般煎熬之苦,千年之后若心念不灭,还能记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间,去寻前生最爱的人......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要喝孟婆汤,也不愿意跳入忘川河呢? 据说,魂魄一旦跳进忘川河,就会在污浊的波涛之中,为铜蛇铁狗咬噬,受尽折磨不得解脱。而且忘川河里还有很多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有些已经发了疯,成了魔,当你跳入河水时,他们便会一拥而上,将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魔鬼。 所以,绝大多数魂魄宁愿去喝孟婆汤,也不愿意跳下忘川河受苦。来源:秀目网
6,关于孟婆汤的故事?
相传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只见花,不见叶的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路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亭子叫孟婆亭,有个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里,给每个经过的路人递上一碗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喝下孟婆汤让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前世今生来世。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
传说人死先到鬼门关,出了鬼门关,途经黄泉路,来到忘川河边,便是奈何桥。桥分三层,上层红,中层玄黄,最下层乃黑色。愈下层愈加凶险无比,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生时行善事的走上层,善恶兼半的人走中层,行恶的人就走下层
。。。
奈何桥上有孟婆,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生转世。凡是喝过孟婆汤的人就会忘却今生今世所有的牵绊,了无牵挂地进入轮回道开始了下一世的轮回。
孟婆汤又称忘情水或忘忧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随这碗孟婆汤遗忘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阳间的每个人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只碗,碗里的孟婆汤,其实就是活着的人一生所流的泪。
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会落泪: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爱。孟婆将他们一滴一滴的泪收集起来,煎熬成汤,在他们离开人间,走上奈何桥头的时候,让他们喝下去,忘却活着时的爱恨情愁,干干净净,重新进入六道,或为仙,或为人,或为畜。
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汤。因为这一生,总会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孟婆会告诉他:你为她一生所流的泪都熬成了这碗汤,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对她的爱。来的人眼中最后的一抹记忆便是他今生挚爱的人,喝下汤,眼里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婴儿般清彻。
为了来生再见今生最爱,你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许会看到桥上走过今生最爱的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见她,她看不见你。千年之中,你看见她走过一遍又一遍奈何桥,喝过一碗又一碗孟婆汤,你盼她不喝孟婆汤,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
千年之后若心念不灭,还能记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间,去寻前生最爱的人。
奈何桥边有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石身上的字鲜红如血,最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早登彼岸”。。。
今生已知前生事
三生石上留姓氏
不知来生她是谁
饮汤便忘三生事。
世上有一种药叫“龙蜒草”,它能使垂死之人不死,但却不能活人。
传说世上还有一种药叫“孟婆汤”,它能使人还阳,但却令人忘却过去。
世上有一种草叫“断肠草”,它会让人恢复记忆,但它也可致命,一旦服之三天之内必会暴毙而亡。
http://baike.baidu.com/view/29953.htm
7,关于孟婆汤的传说
孟婆汤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种喝了可以忘记所有烦恼、所有爱恨情仇的茶汤。 扩展资料: 关于孟婆的传说 一说 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人界,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 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 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颇有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莫记已死之人恩怨”之类的意味。 二说 所谓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眼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即所谓:“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之意。 这一说从元朝开始广为流传,到明清时期多见于文人笔记之中,亦是至今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在关于孟婆的诸多传说中,倒是这个说法颇具某种现实主义色彩。 在这个传说里,孟婆其实不是什么老奶奶一类的人物,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汤的原因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孟婆的唯一记忆是给在奈何桥上来来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汤。 三说 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然而佛经在东汉才被翻译成汉文。)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 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 参考资料: 孟婆汤(传说中忘却一切的茶汤)_百度百科
8,"孟婆汤"是什么?
孟婆汤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种喝了可以忘记所有烦恼、所有爱恨情仇的茶汤。传说中孟婆汤的做法是取人的鬼魂和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另一说,是人的泪收集煎熬成汤。 孟婆在阴间开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庄。清人沉起风的《谐锋》卷八中就有一则关于孟婆庄的故事: 葛生未饮迷汤返生轶事 前时有个兰蕊歌妓,生有个如花似玉的玉蕊妹妹。玉蕊和那葛生恋得是至深,只因为这葛生贫寒,娶不了这玉蕊佳人。后来那兰蕊病去,葛生为了那娶不得的玉蕊殉命。 葛生死后,来到这阴曹地府,那阎罗看得他死了无辜,就判去投生为人。葛生闻令,便备就着去投生成人。正呆呆地走着,前头忽然见得几百的男女,围着个攀萝的棚子,恐后争先地抢那瓢杓,急急地炤里舀水来喝。 葛生此时,也走得困乏,便觉得口干舌燥,忖想着上前盛水来喝。正时节,一女子棚子后面出来,葛生一定睛,竟是兰蕊。兰蕊问他来此的缘故,葛生一五一十地诉了。兰蕊闻听,便轻轻地附耳去说:“怎不知这里是那孟婆庄?幸着今日孟婆给那寇夫人祝寿,我暂掌着瓢杓。倘你和旁的人一样,也喝了这瓢里迷汤,便就你有天大的运来,也是返生无路。” 葛生这时听闻,不禁地暗暗庆幸。兰蕊就轻轻地指点,那葛生寻得旧路,返去了阳世。 吴下谚联 此外,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联》的“孟婆汤”中,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凡人遇死,先经得孟婆的庄子。众役卒解押着魂魄的墙边过,先到那阎君殿里审定功过。定完那功过,就将个册录名碟。凡是这判转世的魂魄,再从庄子回去。远望个老婆婆在那庄子门口招呼着来客,随步上梯格,进得那里面。都是那这画栋雕梁、石砌朱栏;屋内,摆设得更是精致,珠玉的帘子,玉雕的大桌。 待来人入屋,便叫得三个女子出来,分是那孟姜、孟庸与孟戈。都著着个红裙绿袖,生得个如花似玉,姝人模样。更轻唤着郎君,还拂净那席子座位,要人坐下。 来人但一坐下,丫鬟便递杯茶水。正对着三个姝人环伺,皆纤纤的玉指奉茶。风竟吹来,玉环叮叮地作响,奇香阵阵地袭人,此情此景,实难再把那杯水来拒。便就慢接,骤觉得那目眩神驰;不禁得咂来一口,更难道那清凉滋味,赛得那琼水玉液,不禁得酣然畅饮。方尽那杯水淡茶,忽见得这沉底浊泥,待抬眼,貌美的佳人,老态的婆婆皆幻成那骷髅白骨,僵立堂前。 再去庄外张看,前时的画栋雕梁,都把那朽木变。活似得郊荒野外,并把这浮生忘。遇得慌惊,忽然得啼声堕地,换一个婴孩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9%86%E6%B1%A4/82631?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