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传统游戏项目,中国的传统游戏都有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中国的传统游戏都有什么?

翻花绳、解绷绷、羊拐、跳橡皮筋、捉迷藏、骑马马、拔纸牌、折纸、七巧板、变虎猫、剪纸、滚铁环、丢手绢等 1、翻花绳 翻花绳,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在马来西亚,翻绳用的绳子一般是橡胶圈,国外的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 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2、解绷绷 一种民间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可能来自汉族相同的民间儿童游戏。一般两人玩,玩时用一根细线绳,然后由另一人双手用挑、穿、勾等方法改变原来的图形两人轮流解绷,绷构出各种几何图形,能者为胜。 3、丢手绢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时坐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4、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港澳地区常称跳橡筋绳)是经典的儿童游戏之一。1960年代至1990年代间极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爱,是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 5、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

中国的传统游戏都有什么?

2,中国的传统游戏有哪些?

翻花绳、解绷绷、羊拐、跳橡皮筋、捉迷藏、骑马马、拔纸牌、折纸、七巧板、变虎猫、剪纸、滚铁环、丢手绢等 1、翻花绳 翻花绳,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在马来西亚,翻绳用的绳子一般是橡胶圈,国外的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 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2、解绷绷 一种民间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可能来自汉族相同的民间儿童游戏。一般两人玩,玩时用一根细线绳,然后由另一人双手用挑、穿、勾等方法改变原来的图形两人轮流解绷,绷构出各种几何图形,能者为胜。 3、丢手绢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时坐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4、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港澳地区常称跳橡筋绳)是经典的儿童游戏之一。1960年代至1990年代间极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爱,是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 5、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

3,关于中国古代的游戏有哪些?

  戏法 我国戏法出现在距今四千年的夏朝。变戏法者用几粒豆子捏在手里,忽有忽无,变来变去。我国手彩戏法就是从这几粒豆子开始的,所以人们称“彩豆”为手法之祖。现在的古彩戏法即由此演变而来。

  元宵、灯节和鱼龙舞 阴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西汉时汉明帝提倡佛教,曾下一道谕:不论士族庶民,一律在元宵节悬挂灯笼,以示对佛的尊敬,故而汉时灯节尤盛。以后,元宵灯节不仅悬挂彩灯,而且杂以百戏,吹弹歌舞,已发展成狂欢节了。宋朝,灯节盛行舞龙灯,又称“鱼龙舞”,舞龙灯原先是祈雨的仪式,逐渐演变成民间游艺,在民间流传甚广。

  爆竹 药制爆竹 据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乃有“爆竹”之名。唐代又称“爆竿”。到宋代,人们才开始用多层纸张密裹火药,接以药线,玩时点燃药线,引起火药爆炸发声。还发明了将许多小爆仗用药线串连在一起,引燃后响声不绝的鞭炮。

  焰火  “烟火”亦称“焰火”,始于我国宋朝,以多层纸裹,内装药剂,点燃后火花四射,呈现出各种颜色,并幻成各种人物景象。古代傀儡戏中的“药发傀儡”,就是用此制成。

  谜语和灯谜的古称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已有谜语,时称“度辞”。谜面又叫“喻体”,谜底又叫“本体”。到明朝,杭州一带文人兴起猜灯谜,又叫“灯虎”。灯谜是把写在纸条上的谜语张悬在碧纱灯上,猜中者有赏。灯谜比一般民间谜语要复杂些,大都有特定的“谜格”,如“卷帘格”、“秋千格”、“徐妃格”等。谜语和灯谜是我国人民逢年过节的娱乐活动之一。

  风筝  相传春秋时公孙般削竹为鹊,作木鸢,以窥敌城,可以说是最早的风筝。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

  秋千  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传入。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前后摆动,使之越摇摆越高,是我国古代妇女们的娱乐用具。

  斗鸡  以鸡相斗,旧时多用以消闲、取乐。相传战国时即已流行。斗鸡者必须先选择勇猛善斗之鸡,即毛疏而短,头坚而小,足直而大,身长而结实,双目有神,走步稳重。斗鸡分三个回合,直到其中一只被打败为止。

  斗蟋蟀  相传唐朝已有斗蟋蟀游戏,到宋朝尤其盛行。

  倒包子(本地方言),中国民间传统娱乐项目之一,因其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挑战性、戏耍性而成为古代青少年和儿童最喜欢的娱乐项目,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属秋千类娱乐设施。因成年人娱乐后,大多出现旋晕,呕吐症状(似严重晕车晕船之状)俗称倒包子。是古青州清明节独特的娱乐项目之一。
  蹴鞠是中国古代足球运动特有的称谓,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体育项目和娱乐方式。“蹴”即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又叫“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鞠在其在发展演进中对世界体育,尤其是足球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四年七月十五日,国际足联确认:中国古
  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

4,中国的传统游戏有哪些

滚铁环:男孩子喜欢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们估计都不知道这种游戏了。

抽陀螺:男孩子现在的孩子们也玩的少了。

粘知了:小时侯用一个长长地竹竿,一端缠上蜘蛛网,然后就去粘树上的知了。

捉迷藏:小时侯每天晚上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我们也叫它“藏猫猫”

跳皮筋:女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小时侯和小伙伴们天天跳。

踢毽子:小时候踢的鸡毛毽子都是自己做。三根公鸡毛,一个大铜钱,就能做一个毽子,而且很好用,比现在卖的鹅毛毽子好用多了。

扔沙包:小时侯经常玩,课间十分钟也要跑到教室外边玩一会。

划 船:两个人面对面坐下,坐在对方的双脚上,好象跷跷板那样互相换重心,双脚向前或向后带动身体挪动。

撞 拐:玩游戏的时候单腿着地,用双手把另一条腿搬起来,大家互相撞击对方,看谁的力气大能把对方撞倒谁就赢了。

石头剪子布:分用手玩和用脚玩两种,用手玩不需要场地,在任何地方都能玩。用脚玩也不须多大的场地。尤其是冬天用脚玩可以取暖,小时候教室里生火炉很冷的。

织 布:用一根细细地绳子,绳子两端打结成一个圆圈,然后两个人用手撑着玩,可以变换出好多图案来。最简单的有面条,手绢,等等。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还玩不玩了?

拿大顶:贴着墙边拿大顶,看谁时间长。

堆雪人:冬天下雪经常玩的游戏。

打雪仗:现在的孩子们好象也玩。

先想起这么多~~童年应该是在玩中长大的,可看看现在的孩子们,成天钻进书本里,他们的童年没有游戏,等到他们到了老的时候,不知道他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记忆还能回忆起童年的什么?

5,传统游戏项目有什么?

1、丢手绢: 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 2、跳皮筋: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 3、变虎猫: 孩童扮鬼脸,用双手拔开口边、眼皮,装虎猫叫声,吓唬同伴为戏,尤以两三岁的小孩在装虎猫时更逗人喜爱。 4、解绷绷:由二人或多人轮流玩耍,用一根细线绳,两端连接为环形,先由其中一人用双手撑开构成一种几何图形,然后由另一人双手用挑、穿、勾等方法改变原来的图形。 5、老鹰抓小鸡:游戏由数人组成,首先由一人自称老鹰,其余人排成纵队最前面的人伸开双手挡住老鹰,第二人双手捏住前面一人的腰带,后面依次的串起来,然后由老鹰来抓最后的那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统游戏项目

6,还有哪些传统的游戏项目

  游戏名称:切西瓜
  1.游戏方法:
  全班手挽手围成一个大圆,选一名同学从同一地点异向围绕大圆用手外侧作为大刀模仿切西瓜的样子依次切其挽手部位,其他同学喊儿歌(切,切,切西瓜,不切一个,就切俩)当喊“切俩”的时候,挽手的两个人便松开手异向围绕圆跑,谁先跑回原处,谁作为切西瓜的人,前一名切西瓜的人站在现在现在切西瓜人的位置上,则继续游戏。
  2.游戏规则:
  (1)切西瓜的同学必须按儿歌节奏依次切西瓜
  (2)被切到的两个同学必须异向围绕圆圈跑动,不得穿插大圆
  游戏名称:木头人
  1.游戏方法:
  场地上画出一定范围为游戏区。选一名同学为捕捉人,其余学生为木头人分布在游戏区内。
  游戏开始,木头人在游戏区自由活动,捕捉同学追逐木头人,当快要追到时,木头人呼喊“木头人”后则站立不动,捕捉同学可以追逐别人也可以看守。其他同学想办法营救呼喊木头人的同学,如用手触摸其肩部、身体、手臂等部位后方可继续游戏。如果被捕捉到与其交换角色,游戏继续。
  2.游戏规则:
  (1)参与游戏者不得跑出游戏区
  (2)呼喊“木头人”后不得走动,营救后方才得到自由
  (3)呼喊“木头人”后捉到的不算,捕捉人不得总是看守一位同学
  游戏名称:夹宝前进
  1.游戏目的:
  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学生的眼力和夹、踢包准确度,发展学生单、双脚控制毽子的能力和跳跃能力。
  2.场地、器材准备:
  在地上画如右图所示的格子,每人或每组具备一个毽子。
  3.游戏方法:
  学生自愿结成两个小组,猜丁壳决定哪组先跳,先跳的组第一个人站在半弧中,将毽子抛进1区,然后单脚跳进1区将毽子踢进2区,依次踢到3、4区,在4区另一只脚放下瞬间将毽子夹住,双脚跳起将毽子发射到5区后,两脚跳过田字格,单脚跳进5区,将毽子依次踢进6、7、8区,再从8区双脚将毽子夹起发射到1区,做单、双脚交换跳,跳进1区,双脚夹包跳出1区进半弧的同时将毽子从身后接住算成功。按同样的方法本组人继续,当有一人失败,本组算全部失败。另一组继续。如果本组选手全部成功,下一轮将升级,即游戏者,站在圆弧处,将毽子直接抛掷2区,然后单脚跳过1区,到2区按上边的方法进行游戏,依次方法升级直至将毽子直接抛掷8区,游戏者全部通过为止,以先跳完的组为胜利。
  4.游戏规则:
  (1)单脚踢毽子时,另一只脚不得落地。落地算失败。
  (2)进级抛毽子时,如果抛掷出格子时算失败。
  (3)通过田字格时必须按指定方法通过,否则算失败。
  5.教学建议:
  初学者,可以在“日”字格中练习踢毽,夹毽;当熟练后再在“田”字格中练习,让学生熟练的做踢,夹包。
  6.注意事项:在做这种游戏时,每组的人数不要过多,教师要讲清游戏规则。

  郭建利

  2008-06-16 17:40:34
  游戏名称:请兵点将
  1.游戏方法:
  学生分成若干队,自愿结成两队一组面对面站立,间距约10?15米左右,同排人手挽手,一队为请兵队,一队为应战队。
  游戏开始,请兵队先请(口号:鸡激灵,大马城,马城开,给小朋友们送马来);应战队(口号:没马);请兵队(要兵);应战队(口号:要谁);请兵队(要X X),应战队中被请到的X X兵,则从本队快速跑向对方用身体借助力量速度的力量将其中同学的手挽手撞散,并选回自己认为或队友认为的强兵强将成为自己的队友。如果没有将其撞散则成为对方的俘虏兵。
  2.游戏规则:
  (1)应战者不得从挽手的手臂下钻过或跳过。
  (2)挽手的同学不得故意松手

  王自芳

  2008-06-16 17:39:41
  游戏名称:请兵点将
  1.游戏方法:
  学生分成若干队,自愿结成两队一组面对面站立,间距约10?15米左右,同排人手挽手,一队为请兵队,一队为应战队。
  游戏开始,请兵队先请(口号:鸡激灵,大马城,马城开,给小朋友们送马来);应战队(口号:没马);请兵队(要兵);应战队(口号:要谁);请兵队(要X X),应战队中被请到的X X兵,则从本队快速跑向对方用身体借助力量速度的力量将其中同学的手挽手撞散,并选回自己认为或队友认为的强兵强将成为自己的队友。如果没有将其撞散则成为对方的俘虏兵。
  2.游戏规则:
  (1)应战者不得从挽手的手臂下钻过或跳过。
  (2)挽手的同学不得故意松手

  赵起云

  2008-06-16 17:38:23
  抖空竹
  抖动时姿势多变,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也有以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而游戏的。抖空竹的技巧颇多,有“仙人跳”、“鸡上架”、“放捻转”、“满天飞”等诸般名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蚂蚁上树”系将长绳一端系于树梢,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动一只空竹,迅速将飞转的空竹抛向长绳,持绳者用力拉动长绳,将空竹抖向五六十米高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时,抖空竹者将其稳稳接住,令观者惊叹不已。
  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一般玩的空竹约200~300克,也有为了练劲的把空竹做的比较大从1~几公斤的都有。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的空竹,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做走、跳、绕、骗、落、蹬、眼做瞄、追、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而跳跃时,则不但要跳,腰部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随同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运动。连续跳跃,心跳可以加速。
  抖空竹运动量可随意控制,可视自己的体能来确定运动量。不必与人争抢冲撞。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简单投资少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其抖法多种多样,有单人抖、双人抖、多人抖;有正、反、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

  付雨

  2008-06-16 17:36:57
  拔河
  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3条平行的短线,间隔 l.5米,居中的为中线,两边的为河界。拔河绳中间系上一根红带子作为标志带,下面悬挂一重物垂直于中线。参赛的两队人数相等,同时上场。每队选一名指挥员,其余队员左右依次交错分别站在河界后。拔河绳的两侧,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双方队员站好位置,拿起拔河绳,拉直做好准备。此时标志带应垂直于中线。待裁判员鸣哨后,双方各自一齐用力拉绳,把标志带拉过本队河界的队为胜方。
  规则
  裁判员鸣哨后才能用力拉,队员不得在地面挖坑或借助其他任何外力。根据比赛性质确定每局的比赛时间,胜负以标志带过河界垂直面为准,每两队之间采用三局两胜制决定胜负。比赛可根据参赛队的多少决定比赛用淘汰制或循环制进行。若采用循环制判定名次,按积分确定,积分高者名次列前,每胜一场得2分;两队积分相等则按彼此之间胜负判定,胜者名次列前,负者名次列后;若3队或3队以上的积分相等,则按胜负局数的比值决定,比值高者名次列前,比值低者名次列后;若仍相等,则视为并列。

  尔春丽

  2008-06-16 17:35:42
  踢毽子
  动作方法:A、单足踢就是同学站在规定范围内用左脚或右脚连续踢。
  规则:踢毽时身体不能出半径1米的圆范围,在规定时间内掉毽可以马上捡起继续踢,如毽子出界必须捡回再踢,相同时间内,数量多者为胜。数量相同坏的次数少者为胜。
  B、盘踢就是在规定范围内用左右脚内侧交换踢,计数时以左右脚各踢一次为1个。
  规则:踢毽时身体不能出半径1米的圆范围,在规定时间内掉毽可以马上捡起继续踢,如毽子出界必须捡回再踢,相同时间内,数量多者为胜。数量相同坏的次数少者为胜。
  C、磕踢就是学生站在规定范围内用双腿的膝关节交换踢,以各腿膝关节触击毽子一次为1个。
  规则:踢毽时身体不能出半径1米的圆范围,在规定时间内掉毽可以马上捡起继续踢,如毽子出界必须捡回再踢,相同时间内,数量多者为胜。数量相同坏的次数少者为胜。

7,传统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1、翻花绳

翻花绳,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在马来西亚,翻绳用的绳子一般是橡胶圈,国外的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

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2、打角螺

古称“抽陀螺”。俗称“打地老鼠”。流传甚广,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已有记载。角螺用小杂木削成牛角式尖的宝塔形,长两寸左右。玩者手持一根系着布巾的小竹杆,先将布巾缠住木角螺,向地下平开,角螺在地下顺时钟转动(左手持杆则为反时钟),不时用布巾抽打角螺,也可由二人相对抽打角螺,使二角螺相撞,转得越久的为胜。



3、弹弓

亦称“崩弓子”。民间儿童玩具,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小经纪”中已有“弹弓”的记载。用铁“豆条”弯成叉型两小环处各系一长短相等的皮筋,两皮筋另端各连在一长兽皮之两端。也有用小树叉做弓身的。玩时一手握手柄,一手捏夹小石子的小兽皮,瞄准目标,向后一拉后松手,将石子射出。小孩玩弹弓总想射中小鸟和气球,但射中小鸟者少。现代玩弹弓者少见,被各式玩具手枪、汽枪所代替。



4、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港澳地区常称跳橡筋绳)是经典的儿童游戏之一。1960年代至1990年代间极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爱,是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



5、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摘要】
传统游戏名称及玩法有哪些?【提问】
1、翻花绳

翻花绳,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在马来西亚,翻绳用的绳子一般是橡胶圈,国外的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

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2、打角螺

古称“抽陀螺”。俗称“打地老鼠”。流传甚广,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已有记载。角螺用小杂木削成牛角式尖的宝塔形,长两寸左右。玩者手持一根系着布巾的小竹杆,先将布巾缠住木角螺,向地下平开,角螺在地下顺时钟转动(左手持杆则为反时钟),不时用布巾抽打角螺,也可由二人相对抽打角螺,使二角螺相撞,转得越久的为胜。



3、弹弓

亦称“崩弓子”。民间儿童玩具,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小经纪”中已有“弹弓”的记载。用铁“豆条”弯成叉型两小环处各系一长短相等的皮筋,两皮筋另端各连在一长兽皮之两端。也有用小树叉做弓身的。玩时一手握手柄,一手捏夹小石子的小兽皮,瞄准目标,向后一拉后松手,将石子射出。小孩玩弹弓总想射中小鸟和气球,但射中小鸟者少。现代玩弹弓者少见,被各式玩具手枪、汽枪所代替。



4、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港澳地区常称跳橡筋绳)是经典的儿童游戏之一。1960年代至1990年代间极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爱,是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



5、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回答】
不过现在小孩都要手机游戏了【回答】

8,民间游戏的分类标准有哪些?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民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有些游戏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完备,最后形成了竞技项目或杂技艺术。生动有趣,没有功利色彩的民间游戏和竞技活动,每个炎黄子孙都会感到亲切。这种亲切感总是与朗朗的笑声和浓浓的乡情融在一起。不论是斗百草、放风筝、骑竹马、荡秋千、捉迷藏、斗蟋蟀,还是跳房、跳百索、拔河、赛龙舟、摔跤、下土棋等等,几乎每个炎黄子孙都会津津有味地说出许多许多。游戏特点: ①随意性。从游戏的组织和取材角度来说,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但又具有随意性。一些游戏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叶子,就可以开始游戏,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图形玩“走子”游戏。 ②趣味性。民间游戏能够代代流传是因为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例如,跳皮筋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可以从一根到两根、三根。再如摔烟纸盒,其中好看的图案、扇的动作和纸盒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给幼儿带来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