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兰州拉面是哪个地方的菜,兰州拉面怎么和面

本文目录索引

1,兰州拉面怎么和面

具体方法如下: 1、主料中是食用碱用温水化开,现在冬天天冷,和面时用30度的温水利于面粉起筋 2、一个和面程序后盖上保鲜膜饧30分钟 3、分成三个面剂,揉成长条,表面抹上油,依然盖上保鲜膜饧半小时 4、然后双手拉起面剂,拉长后顺势扭结,我自己无法拍照,只能拉开后放案板上拍了 5、就这样反复拉,这叫溜面,这个过程大约得10分钟,感觉面团有韧性了,就搓成长条,表面抹油,盖上保鲜膜饧着备用 6、准备好牛棒骨,用牛肉和牛棒骨煮汤,把牛棒骨和牛肉一起放入锅中,加凉水,待有浮沫时,把浮沫撇干净 7、煮肉料用的只有:八角2个、桂皮2段、花椒20粒、姜5片、干辣椒2个、大葱1根 8、撇清浮沫后放入煮肉料,小火慢炖1小时候捞出牛肉,留牛骨继续小火再炖2小时;如果时间紧张,可以改压力锅加压炖30分钟 9、捞出的牛肉切片或者切丁后用肉汤加3克食盐煮一下放一边备用 10、白萝卜切薄片,加2克食盐开水煮熟,然后换水泡上备用 11、取适量的牛肉汤兑一半的水,加3克食盐和胡椒粉调味,加入煮好的萝卜片 12、把面啦成细条,粗细根据自己喜好,我家就有爱粗的,爱细的不同,入锅煮 13、待面飘浮起来,放一点青菜点缀即可 扩展资料 烹饪技巧 1、用老汤加水煮牛肉、羊肝,再加入传统佐料,熬制而成。完成后的牛肉面汤必须清澈见底,有牛肉的鲜味。 2、用蓬灰面、过滤水和制而成,蓬灰面中含有大量的碱份,从而增强面的筋度。拉制牛肉面的手法非常独特,由于生面具有很强的韧性,兰州牛肉面的拉制与中国其它地方的面条有很大不同。起先的一大块面培必须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完成。面培和好后,均匀的分成若干个小面团。当有客人叫面时,才可以开始整个牛肉面的制作过程。 3、面的拉制方法大体上是把面团先压成带状(宽面)或搓成长条(细面),再由中间对折拉扯几次,放入大煮面锅中。当面煮熟后,出锅,加入牛肉老汤,撒上小块牛肉、辣椒油、香菜、蒜苗。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就完成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兰州拉面

兰州拉面怎么和面

2,兰州有什么特产

兰州土特产里,比较有名的有兰州百合、白兰瓜、大板瓜子、永登玫瑰、兰州水蜜桃、冬果梨等,这些都算是兰州本土出产的特产,其中特别有名的就属兰州百合和永登玫瑰(做玫瑰精油的原料)。还有些是兰州周遍地区的特产,应该也算兰州特产:比如枸杞、临泽小枣、甘南厥麻(人参果)、牛肉干、临夏软儿梨、干草杏、杏皮、瓜干、甘谷辣面子等。
要说便宜,肯定要比其他地方便宜一些,价格就不好说了,每年都在变;当然都是在老百姓买的起的范围内了。

3,甘肃兰州特产

1、 黄河石,黄河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母亲这神工巨匠塑造了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异彩纷呈的奇石。黄河奇石是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玩味、陈列价值的黄河卵石 2、永登玫瑰,永登是我国最大的玫瑰种植基地之一。苦水玫瑰花不仅色泽鲜艳,浓郁芳香,而且产油量高、油品质好。 3、刻葫芦,刻葫芦是兰州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即在葫芦上刻画出人物、建筑、山水、动物、文字等。最常见的刻葫芦,刻画的是山水风景或戏剧人物的脸谱,作为儿童玩具出售。 4、三泡台茶,源于盛唐时期,明清时期传入西北,与当地穆斯林饮茶习俗相结合,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品。三泡台,是用上等的菊花、福建桂圆、新疆葡萄干、甘肃临泽小枣、荔枝干、优质冰糖为佐料配制而成。 5、兰州百合,百合是一种有极高的食用价值的蔬菜,“兰州百合”含糖量高,粗纤维少,肉质细腻,还含有其它有益成分。

4,兰州拉面是哪个地方的菜

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原为西北地区招待高级宾客的风味食品。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本地人一般称兰州牛肉拉面为“牛肉面”。年轻人亦称之为“牛大”,取“大碗牛肉面”之意。

拉面(Pulling dough to make noodles)[1]
公元1799年(清朝嘉庆年间),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镇苏寨村(今河南博爱县境内)陈位林的父亲陈维精处学习“小车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带入兰州演变而成的。据传“小车牛肉面老汤面”起源于唐代。[2-3]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
清朝初年,兰州第一家牛肉面馆”月阳楼“创立,供应官绅及富商。
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他突出一个“清”字。

马保子的兰州牛肉面馆[4]
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名气大振。
1915年,后经后人马保子(东乡族)、陈和声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更名为兰州牛肉面,广泛流传于西北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民族中。兰州拉面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5-7]
1925年,由其子马杰三接管经营,马杰三继续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断改进牛肉拉面,直到后来名振各方,被赠予“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识别兰州牛肉面的正宗与否,要一看有没有进店免费一碗汤,正宗必有汤赠,那牛羊肝的汤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显然与喝此汤有关;二看牛肉拉面的汤是否清,汤清则为正宗,汤浊就不是正宗了。

5,兰州拉面是什么地方的菜

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拉面”的始祖是河南回族的“小车牛肉老汤面”,据传“小车牛肉老汤面”起源于唐代。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甘肃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镇苏寨村(今博爱县境内)回族陈维京处,学会了“小车牛肉老汤面”的制作工艺,后带回兰州,后经后人陈和声、马保子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而且面条的种类也较多了,有宽达二指的“大宽”、宽一指的“二宽”、形如草叶的“韭叶”、细如丝线的“一窝丝”、呈三棱条状的“养麦棱”等。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兰州牛肉拉面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

6,兰州拉面是哪个地方的菜

 兰州拉面是哪个地方的菜 答案:西北菜兰州牛肉拉面面的制作的五大步奏无论从选料、和面、醒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一、选面  一般要选择新鲜的高筋面粉,兰州有牛肉拉面专用粉。不宜选择陈面,更不宜选择虫蛀、鼠咬、霉变的污染面粉,因为这种面粉不但不符合卫生标准,其内所含的蛋白质分子,在蛋白酶(由于污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强)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使蛋白质无法与水结合形成面筋,因而大大降低了面筋的生成。只有新鲜的高筋质面粉(兰州牛肉拉面专用粉),蛋白质含量高,才能为拉面的制作成功保证前提条件。  二、和面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础,是关键。首先应注意的是水的温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温水,其它季节则用凉水。因为面团的温度易受自然气温的影响,通过和面时用水温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团温度始终保持在30℃,因为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可以达到150%,此时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质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弹性最好,最适宜抻拉。若温度低于30℃,则蛋白质的吸水性和质量会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超过30℃,同样也会降低面筋的生成,当温度达到60℃时,则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失去其性能。就是要使面团保持在最适宜的抻拉范围。其次,和面时还要放入适量的水和灰,因为二者能提高面团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质量。比如适量的水,它的渗透压作用能使面团中蛋白质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密度增大,特别是能使组成面筋蛋白质之一的麦胶蛋白粘性增强,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实际上是碱,却又不是普通的碱,是用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碱性物质,俗称蓬灰,加进面里,不仅使面有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 近年来已用专用的和面剂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关键。  三、醒面  醒,即将和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一般冬天不能低于30分钟,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进面筋的生成。放置还可以使没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质有充分的吸水时间,以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四、溜条  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摔后,将面团放在面板上,用两手握住条的两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条拉长后,两端对折,继续握住两端摔打,如此反复,其目的是调整面团内面筋蛋白质的排列顺序,使杂乱无章的蛋白质分子排列成一条长链,业内称其为顺筋。然搓成长条,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或搓成圆条。  五、 拉面  将溜好的面条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条粘连),然后随食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喜食圆面条的,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5种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3种款式;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拉面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楞"。拉面是一手绝活,手握两端,两臂均匀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后两头对折,两头同时放在一只手的指缝内(一般用左手),另一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条形成绞索状,同时两手往两边抻拉。面条拉长后,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继续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时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匀,如此反复,每次对折称为一扣。抻拉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初学者很难掌握要领。同样的面团,在有经验的老厨师手中,不但拉面速度快(一般只需10秒钟左右),且拉出的面条粗细均匀,且不断裂,而初学者就很难做到。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一般二细均为7扣,细的则为9扣,毛细面可以达11扣,条细如丝,且不断裂,真可谓中国烹饪之精华。面条光滑筋道,在锅里稍煮一下即捞出,柔韧不粘。有句顺口留形容往锅里下面:“拉面好似一盘线,下到锅里悠悠转,捞到碗里菊花瓣”。观看拉面好象是欣赏杂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