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小行星4179,小行星4179的外形

本文目录索引

1,小行星4179的外形

小行星4179不同面的3D模型雷达图像显示,它是一个形状非常不规则的天体,分成两个明显的分叶,最大的宽度分别是4.6公里和2.4公里。据推测,它本来是两颗不同的小行星,在某个时候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被比喻为“巨型哑铃”的小行星。正因为它运行时与地球距离太近,因此小行星4179早就被美国航空航天局收入“潜在危险小行星名单”之中,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它的一举一动。

小行星4179的外形

2,特洛伊小行星的介绍

特洛依群小行星(Trojan asteroids)是与木星共用轨道,一起绕着太阳运行的一大群小行星。从固定在木星上的座标系统来看,他们是在所谓的拉格朗日点中稳定的两个点,分别位于木星轨道前方(L4)和后方(L5)60度的位置上。在2006年,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一个小组宣布,他们曾经测量到一个小行星(617)普特洛克勒斯(Patroclus)的密度比结冰的水还要低,因而建议这是一对小行星,而且许多特洛伊小行星都可能是双星。

3,小行星4179的研究

科学界寄予厚望很久以来,科学界就存在一种说法,认为史前时代的恐龙就是在地球被小行星撞击之后开始灭绝的,好莱坞更是推出了像《彗星撞地球》这样的灾难片,用强烈的视觉冲击提醒人类小行星对地球所构成的严峻威胁。 “4179号小行星的详细研究对于研究小行星的动力学演化、小行星在早期太阳系的碰撞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一般情况下,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小行星最终会绕其最短轴自转,这也是最稳定的自转状态。但是早期地面观测发现,4179号小行星处于缓慢的不稳定自转状态:它绕着自己形状的最长轴以5.41天的周期自转,同时其长轴以7.35天的周期进动。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颗小行星这么独特的运行轨迹?专家推测,4179号小行星的自转状态可能是从前受到扰动形成。1992年和1996年,4179号小行星近距离飞越地球的时候,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地面雷达观测数据,从而推导出这颗小行星的详细形状,模型的形状非常复杂。它的主体由两大块组成,同时包括很多小的形状单位,比如一些类似陨石坑的形状、一些线性条纹等等。但实际上,这些资料都是间接的推导,并不直观。2010年10月1日 发射的“嫦娥二号”于今年4月15日受控飞向距离地球大约1000万千米深邃的太阳系空间,预计2012年底或2013年初择机开展对4179号小行星的飞越与交会实验,为未来的小天体探测积累经验。12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日地拉格朗日L2点195天后,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以10.73公里/秒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身而过,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16时30分09秒,嫦娥二号与小行星最近相对距离达到3.2公里。交会时嫦娥二号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近距离探测。 天文学家们希望通过分析小行星的成分信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早期图景。

4,关于嫦娥二号 和嫦娥一号的区别 以及他们的介绍

1、奔月时间更短
"嫦娥一号"卫星用了10天时间走完了探月的路程。与"嫦娥一号"卫星的这种间接方式相比,"嫦娥二号"卫星行程缩短了一半,整个探月路程只要5天时间。
2、运载火箭增强马力
据透露,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运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主要是增加了两个火箭助推器。在加足马力的同时,直飞对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速度均有严苛要求。
3、离月球更近
除了奔月时间缩短了一半以外,"嫦娥二号"比起"嫦娥一号"来说,跟月球的距离更加近了,其探月轨道由200公里降低为100公里。
4、携带仪器更先进
为此,"嫦娥二号"卫星特意装备了经过升级的两件重要"武器"——CCD相机和激光高度计,凭借这两件装备,"嫦娥二号"将为月球着陆器选择更加安全、合适的着陆地点。
5、技术有突破性
"嫦娥二号"卫星突破了地月转移轨道发射、X频段测控、近月捕获、环月飞行轨道控制、深空测控通信及高分辨率立体相机研制等六项关键技术。

至于他们的介绍可以查询百度百科的相关词条

5,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谁的技术更难一些?

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谁的技术更难一些? 最近,中国的航空事业飞速发展,其中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就是两个例子。话说天问一号是我国首个探测火星的飞船了,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进步。嫦娥五号是我国的探月计划的其中一环,其重要性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很多人就问了,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谁的技术更难一些? 01,天问一号天问一号,听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第一次发射这类探星设备了。对于火星来说,人们预测火星是除地球以外的第二个适宜人类生活的地方了,火星上面的气候是和地球极为相似的,火星上面也有少量淡水。对于这些说法到底正确与否,火星上面又是否有其他生物,火星可不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这就要靠天问一号来探索了。天问一号登上火星的必要条件也是非常苛刻的,需要绕轨道飞行数月之后,在登陆时需要大概七分钟的时间,可就是这恐怖的七分钟,人们试验成功的次数仅有九次! 02,嫦娥五号嫦娥五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又一次突破。人们对月球的未知程度也是很大的,月球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地球的一部分,陨石撞击地球后,而形成了月球。当然,人们之前在月球上做的实验都令人匪夷所思,转基因的食品也从那时候开始兴起,月球上生长的植物都很奇特。因此,人们对月球的探索也是很频繁的,作为唯一的一个绕地球旋转的行星,人们当然是要对它进行一番研究的,嫦娥奔月工程现阶段已进行至嫦娥五号,其技术特点和操作难度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03,两者之间的差异要说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都有哪些不同之处,或者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这还是需要一番分析的。首先就是距离了,大家都知道火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是很遥远的,人们在地球上看不到火星所反射的太阳光而能看到月球所反射的太阳光,这就说明月球距地球更近一些。着陆问题,对于着陆,天问一号无疑是最难的一个了,天问一号的着陆需要对火星的环境有所了解,在开伞到落地的那一段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就是各自的任务了,天问一号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索和巡视的任务,毕竟人们对火星的认识只是初步阶段,而嫦娥五号则需要在月球上完成采样任务和回程任务。 对于二者之间的种种差异也显示了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的不同之处,技术水平也可以从中看出,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不分上下。无论是天问一号还是嫦娥五号都体现了我国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欢迎您评论补充。

6,2021年航天大事件有哪些?

2021年航天大事件: 1、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长征5B运载火箭搭载中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从1991年载人航天工程开始,30年时间为的就是这一天,中国正式进入到空间站时代。 2、“天问”携“祝融”落火 2020年7月23日12点41分,“长征”5号运载火箭搭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自主实施火星探测任务。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成功实施近火捕获制动,进入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确认成功着陆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正式带领“祝融”号火星车展开火星探测之旅。 3、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 2021年7月4日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 4、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出舱,太空授课2.0 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至此,王亚平也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出舱的女航天员。 2021年12月9日,太空授课2.0版本正式开启。航天员王亚平主讲,神舟十三号指令长翟志刚及航天员叶光富辅助,为全球的观众们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等8项太空授课项目。这也是继2013年神舟九号乘组太空授课后,时隔八年的第二次太空云课堂。 5、直升机在火星首飞 北京时间2021年2月19日,美国火星探测器“毅力”号成功登陆火星。“毅力”号除了自己本身在火星的工作任务以外,也做出了一个全球首次:携带了人类第一架火星无人直升机“机智”号。 北京时间4月19日,“机智”号在火星耶泽罗撞击坑6秒内爬升到3米的高度,并在空中盘旋了30秒,随后缓慢下降直到无人机下部四个支架接触到地面。“机智”号成为了人类首架在其他行星上飞行的可控飞行器,实现了人类航天的又一突破。 6、中国成功研制世界最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2021年10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可工程化应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试车成功。 该发动机直径3.5米,推力达500吨,采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壳体、高装填整体浇注成型燃烧室、超大尺寸喷管等多项先进技术,发动机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固体运载能力实现大幅提升,为我国运载火箭型谱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选择,对推动未来大型、重型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振奋人心的中国航天史你了解多少?我国的航天史上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我国航天事业一度非常落后 我国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重工业能力十分薄弱,各类型的技术人员和十分缺失,虽然得到了当时苏联的一些技术以及人员的援助,也制造出来了原子弹以及氢弹和导弹,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但是技术依旧十分落后;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和苏联两国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太空竞赛,苏联率先完成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而美国的技术则更加强大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成功登陆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脚印,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却还停滞不前。 我国航天事业奋起直追 虽然我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比不上美国,但是我国并不轻易服输,虽然落后但是我国航天人依旧开始了奋起直追。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实验,发射了多颗卫星测试运载火箭,通过运输活体生物进行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进行模拟,最终我国在2003年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自此我国的航天领域逐渐开始成熟,开始大量的发射航天飞船,到如今已经神舟十四号飞船了。 我国航天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在航天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在2007年发射了对月球的探测机器人,随后又发射了神舟九号以及天宫一号等宇宙飞船,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在2016年时又发射天宫二号,并且在太空之中组建成为宇宙空间站,也是世界上唯二的空间站,除了国际空间站就只有我国拥有,这是一个尖端科技的结晶,可见我国的航天领域已经步入先进,但是我国的目标病不止于此,而是浩瀚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