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t22,谁能告诉我IBMThinkpadT22型的配置
本文目录索引
- 1,谁能告诉我IBMThinkpadT22型的配置
- 2,笔记本内存条的尺寸多大
- 3,笔记本电脑的CPU可以在线升级吗?
- 4,IBM T22 笔记本无光驱,无USB启动项,请问如何能重装系统?
- 5,关于IBM T22开不了机的问题
- 6,IBMT22开不了机
- 7,CPU的主频与外频是什么意思?
1,谁能告诉我IBMThinkpadT22型的配置
尊敬的联想用户您好!
建议您通过以下链接查询您的电脑的配置:
http://support1.lenovo.com.cn/lenovo/wsi/Modules/bxpz.aspx?intcmp=I_F_BXPZ
更多问题您可以咨询
idea论坛:http://lenovobbs.lenovo.com.cn/forum.php?intcmp=FM_LBBS_baidureply
Think论坛:http://thinkbbs.lenovo.com.cn/forum.php?intcmp=FM_LBBS_baidureply
联想乐社区:http://bbs.lenovomobile.com/forum.php?intcmp=FM_LBBS_baidureply
期待您满意的评价,感谢您对联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2,笔记本内存条的尺寸多大
笔记本电脑内存条尺寸大小不都是一样的,有的宽,有的长,定位槽位置也不完全一样。如图所示: 建议给出具体电脑型号才能准确的回答你,有些笔记本内存条的依据可以先提供给你参考看看:相同型号和规格的DDR2有宽条和窄条的分别。但是插口的规格是一样的。同一个代数的内存条是一样的,如DDR2(第二代)尺寸是一样的,DDR3(三代)是一样的,戴尔(DELL) 灵越 14MR-1528 14英寸笔记本(i5-4210U 4G 500G R7 M265 )只有14寸一种尺寸。
3,笔记本电脑的CPU可以在线升级吗?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而言,这两种封装形式都是隶属于BGA和μPGA封装的,与上述BGA-1和μPGA-1,以及BGA-2和μPGA-2十分类似。
Micro-FCPGA中文名为“微型倒晶片塑胶栅格阵列”,这种封装方式的处理器在基板上包含一个朝下安装、由环氧材料封装的芯片,使用2.03 mm长,直径为0.32 mm的478根插针与主板处理器插座接触。它与Micro-PGA封装的区别在于,micro-FCPGA没有内插式基板,而在底部却安装了电容用于抗干扰。
Micro-FCPGA封装图,处理器背面为针脚,并安装了抗干扰用的电容
Micro-FCBGA中文名为“微型倒装晶片球状栅格阵列”,封装的表面板上包含一个面朝下、由环氧材料封装的芯片。与Micro-FCPGA不同的是,它的底部采用的是479个直径为0.78 mm的锡球脚与主板连接,另外用于抗干扰的电容安装在CPU的正面而不是背面(如图)
Micro-FCBGA封装图,处理器背面为锡球脚,正面安装了用于抗干扰的电容
Micro-FCPGA和Micro-FCBGA是目前最成熟,使用最广泛的封装方式之一,在 Pentium III-M,Pentium IV-M,以及Intel最新的讯驰平台Pentium-M中均可见到它的身影。代表着目前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封装技术的最高水准。
下面列出各个时代笔记本专用CPU主要应用的封装形式,以便升级时参考。
1.Pentium及Pentium-MMX:TCP,MMC1。
2.Pentium II:MMC1,MMC2,BGA-1,μPGA-1,Mini-cartridge。
3.Pentium III:MMC2,BGA-2,μPGA-2。
4.Pentium III-M,Pentium IV-M,Pentium-M:Micro-FCPGA,Micro-FCBGA。
升级思路
通过对CPU封装的分析可以看到,早期TCP封装的CPU是焊接在主板上的,因此不可升级(也没有升级的意义);MMC1、MMC2、Mini-cartridge封装的CPU从理论上来说是可更换的;BGA(包括BGA-1和BGA-2)、Micro-FCBGA封装的CPU由于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因此一般的个人用户无法升级;μPGA(包括μPGA-1和μPGA-2)、Micro-FCPGA封装的CPU由于采用了和台式电脑CPU相似的ZIP(零拔插力)插座,因此升级是可行的,也是所有封装中升级最为方便的。大部分情况下,用户只需一把螺丝刀,即可完成对CPU的更换。
然而并不是相同的封装类型就代表着升级可行性,同时要考虑的还有散热、电路、以及芯片组的搭配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散热和芯片组的搭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一:同级别升级
同级别升级即同类型CPU的升级,升级后提高的仅仅是CPU的主频。一些名牌笔记本电脑厂商对于其产品的CPU散热部件及供电电路的设计都富有一定的余地,(实际上厂商为了减少因重新设计而增加的成本,同一型号的产品均采用同一类型的散热器和供电电路。这种情况多见于同一型号的笔记本电脑装载了不同频率CPU以区分其市场定位)这就为升级CPU后笔记本电脑的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跨级别升级
表1列出了从Pentium到Pentium III各种笔记本电脑专用CPU所采用的封装和其所搭配的芯片组。从表中可以看出,早期的Pentium(包括带MMX和不带MMX) 搭配的是INTEL 430TX芯片组,而Pentium II搭配的是北桥为82443BX的440BX芯片组,芯片组的不同,导致了从Pentium无法升级到Pentium II。
CPU 主要封装形式 处理器速度(Hz) L2 总线 AGP 支持 北桥
Pentium MMC1 166/200/233/266 256/512 66 - 430TX
PII MMC1 233/266/300 512K 66 - 82443BX
MMC2 233/266/300 512K 66 是 82443BX
MMC1(On-die Cache) 266/300/333/366/400 256K 66 - 82443BX
MMC2(On-die Cache) 266/300/333/366/400 256K 66 是 82443BX
Celeron MMC1 433/466 128K 66 - 82443DX
MMC2 300/333/300/400 128K 66 是 82443BX
MMC2(0.18) 450/500/550/600/650/700 128K 100 是 82443BX
PIII MMC2 450/500 256K 100 是 82443BX
MMC2(SpeedStep) 600/650/700/750/800/850
600*/700* 256K 100 是 82443BX
Pentium II级别的CPU是最具升级潜力的笔记本专用CPU,也是跨平台升级的代表(其之前的Pentium由于无法跨平台到Pentium II,其后的Pentium III、Pentium III-M、Pentium IV-M、Pentium-M的设计架构和搭配的芯片组均不同,无法跨平台升级),从表1中可以看到,采用MMC2封装的Pentium II可以直接升级到Pentium III和高主频的Celeron。系统性能提升巨大。然而遗憾的是,采用μPGA-1封装的Pentium II无法升级到μPGA-2封装的Pentium III,原因在于μPGA-1和μPGA-2这两种封装形式的接口完全不同,看了表2,想必大家就清楚了。
μPGA-1 μPGA-2
管脚数 615 495
VID管脚数 0 5
外频(FSB) 66/100 66/100/133
未连接之管脚数 243 24
尺寸 约36X22 (mm) 约 34X28 (mm)
0.13微米铜连接工艺Pentium III-M使用的是全新的Tualatin核心,采用Micro-FCPGA和Micro-FCBGA封装技术,外频从Pentium III的100Hz提升到133Hz,与其搭配的芯片组也升级到了830M。因此,Pentium III无法升级到Pentium III-M。
同理,目前市场上主流笔记本电脑所装配的Pentium IV-M和Pentium-M CPU,尽管封装技术一样,但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系统架构和芯片组,所以它们均不能跨级别升级。(例如T20、T21、T22无法使用T23的CPU)
CPU 主要封装形式 处理器速度(Hz) L2 总线 代表芯片组
PIII-M Micro-FCPGA 512K 133 830M
Micro-FCBGA 866/933/1000/
1060/1133/1200
733*/800*/866*/
933*/1000*
800**/866**
PIV-M 同上 1600/1800/1900/ 512K 400 845PM/845GM
2000/2200/2400
P-M 同上 1300/1400/1500/ 1MB 400 855PM/855GM
1600/1700
900**/1000**/1100*/1200
注:带*号为低电压版,带**号为超低电压版
注意事项
1. 升级CPU,除了对CPU封装结构要有一定的了解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拆机经验。因为升级CPU时必然要涉及到拆卸,然而厂家是不允许用户自己拆装笔记本的,所以往往采用保修失效等条款来限制用户的这种行为,因此笔者不赞成对那些还在保修范围之内的笔记本电脑升级CPU。
2. 虽然CPU的升级可以带来一定性能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整机温度升高,电池使用时间缩短等副作用。因此在给CPU升级时,应当以整机稳定性为重。特别是在升级之后要做好散热工作。
3. 如果升级之后CPU仅仅是主频提高了100~200Hz的话,则系统的提升远不如增加内存或更换高转速硬盘明显。因此,对于同级别CPU的升级,除非频率提升幅度大(比如从P4-M 1.6G升级到P4-M 2.2G),不然实在没有升级的意义。
4. 升级前最好到厂商的网站上下载硬件维护手册并仔细阅读。拆卸笔记本时一定要“胆大、心细”。若有多颗螺丝需要拧开的部件(特别是散热器上),松开时一定要每颗先拧松一点,然后再逐颗松开,切忌一次把一颗完全拧出来而其他的还没有拧松。
5. 升级之后也并非十全十美,尤其在跨级别升级后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IBM 600E 在CPU升级到了Pentium III后,开机会出现127报错。并且升级到P3-650Hz时被识别为P3-500(但并不影响使用),另外对Pentium III的SpeedStep功能也无法支持。相比之下,同级别升级后出现问题的情况极少,往往是CPU散热风扇启动比升级前更频繁而已。
参考价格
以下是北京市场笔记本专用CPU的报价,各地由于渠道等因素的不同,价格会有出入,仅供参考。
C450(UPGA2)¥350
P3-450(UPGA2)¥400
P3-500(UPGA2)¥500
P3-600(UPGA2)¥600
P3-700(UPGA2)¥700
P3-750(UPGA2)¥750
P2-233(MMC1)¥200
P2-266(MMC1)¥250
P2-300(MMC1)¥300
P2-300(MMC2)¥300
P2-366(MMC2)¥350
P2-400(MMC2)¥450
C-466(MMC2)¥350
P3-450(MMC2)¥450
P3-500(MMC2)¥500
P3-600(MMC2)¥600
P3-750(MMC2)¥700
P4-1.4G(UFCPGA)¥1000
P4-1.5G(UFCPGA)¥1100
P4-1.6G(UFCPGA)¥1200
4,IBM T22 笔记本无光驱,无USB启动项,请问如何能重装系统?
满意答案 新魅力燃烧6级2009-08-10可以,用移动光驱。就可以,系统自动识别CDROM 追问: USB移动光驱也可以?如果我用移动硬盘做个备份,是否好用?您是否亲自试验过? 回答: 对,我亲身实验了,usb光驱自动识别,bios识别 追问: 好的 等我回去试验下 希望如你所说 回答: 我整天给他们上网本做系统,你说上网本没有光驱,又是不能进系统,我不用usb移动光驱,我怎么做? 追问: 在BIOS的设置中,按F12,选什么启动 是HARD DRIVE?还是REMOENABLE? 回答: 开机应该自动识别,你先先选择cdrom启动,一般能启动usb光驱。如果不行。再选择REMOENABLE 追问: 我已经试过了 不好用,不识别 只能换光驱了 回答: 你肯定那个地方没设置找,我整天给他们上网本装系统,你说不用移动光驱,用什么做。 追问: IBM T22 主板不支持USB启动 BIOS 里没有USB启动项 所以USB光驱也不好用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或者设置的流程可以提供给我 谢谢 回答: 更没有软驱吧?如果没有光驱,usb又不能认,又没有软驱。最后一招,把硬盘拆下来,挂到别的机器上,把系统先做到你的硬盘里,到最后一步,重新启动,直接关机,再放会本子里,启动,自动识别,安装。。。。一切ok。 追问: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不过 还是能不拆就不拆 我准备找个合适的光驱 用一下 就OK了 回答: 有替换光驱最好,如果找不到就按照我的办法,把硬盘拆下来,拆硬盘很简单。外边外壳两个螺丝,里面2个。 追问: 笔记本硬盘是不是不能用于台式电脑,是不是需要硬盘盒或者转换器、接线什么的啊 回答: 很对,把笔记本硬盘放进硬盘盒里,就成了移动硬盘了,呵呵。usb口。
5,关于IBM T22开不了机的问题
如果还能坚持几分钟又断电的话,我认为这是cpu自动保护断电了 。原因不是电池的原因,是因为楼主的电脑久用没有保养。电脑也需要保养的,我认为是您的电脑风扇出风口被灰尘堵住了,影响扇热。所以cpu在使用几分钟后发烫,intel cpu有自我保护断电程序,当温度太高了,它就自动断电了。建议你手动清理一下本本里面的灰尘,或者是去联想阳光服务除尘,100元左右。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6,IBMT22开不了机
cpu温度过高了,风扇有问题,你开机了看看风扇有没有在转,你下载个查看cpu温度的软件看看是不是温度超过80了,因为cpu有种功能就是温度超过85自动断电。 解决办法,风扇不行换风扇(T22的 60淘宝上块钱买) 要是风扇好了温度还高的话 拆开电脑(可以查看相关拆机大全)cpu上涂点硅脂,cpu的温度是传递给风扇的散热片然后风扇吹出去,现在就是散热片和cpu之间链接不好,热量传递不出来,加点导热机 硅脂就好了。 前几天我的换了u就是这个情况,后来买了7块钱的硅脂弄上就好了
7,CPU的主频与外频是什么意思?
主频和外频
在电脑中,系统总线通常是指CPU的I/O接口单元与系统内存、L2 cache和主板芯片组之间的数据、指令等传输通道。系统总线时钟就是我们常说的系统时钟和CPU外部时钟(外频),它是电脑系统的基本时钟,电脑中各分系统中所有不同频率的时钟都与系统时钟相关联,详细情况可参考图2。
由于从486DX2(CPU)开始,CPU的内核工作频率和外频(系统时钟频率)就不一致了。在586、686电脑中,系统时钟就是CPU的“外频”,而将系统时钟按规定比例倍频后所得到时钟信号作为CPU的内核工作时钟。CPU内核工作时钟频率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电脑主频,例如说某电脑是Pentium-233,那么这台电脑的系统时钟是66MHz,而它的主频则是(66×3.5)=233MHz。
从图2可以看出,各分系统时钟和AGP接口时钟都是由系统时钟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频或倍频得到的,所以调整电脑中的系统时钟频率必然将改变其它各分系统时钟信号频率,影响各分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这一点对电脑发烧友进行CPU超外频运行时应该加以充分重视。
主频、外频和运算速度
在电脑数据通信中计算数据传输速率常使用公式:时钟频率×数据总线宽度÷8=Betys/s。在电脑系统中,CPU系统内存、显示接口(如AGP“总线”)以及通过主板芯片组与扩展总线(ISA、PCI)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是按相应的时钟频率进行的。例如当系统时钟为66MHz时,系统内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传输率是528MB/s,AGP高速显示接口工作在X1方式的时钟频率也是66MHz,但由于数据宽度只有32位,所以AGP接口的数据倍输速率只能达到266MB/s。PCI总线的数据宽度虽然也是32位,但由于PCI总线时钟频率只有33MHz,所以PCI总线的数据传输最高速率只有133MB/s。在Intel公司推出440BX主板芯片1将系统时钟频率由原来的66MHz提高到100MHz后,CPU系统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速率就达到了800MB/s(100×64÷8)。从这点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数据宽度条件下,只要提高工作时钟频率就能提高传输通道的数据传输速率。
另外,提高CPU的主频对提高CPU运算速度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举例说吧,假设某型CPU能在1个时钟周期(即图1中的一个周期)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得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所以在人们不断设法提高CPU工作主频的同时,还在努力试图提高电脑的系统时钟频率,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是想提高电脑的总体运行速度,因为只有当电脑中的CPU运算速度、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制约主频、外频提高的因素
既然提高CPU主频和系统时钟频率可以提高电脑系统的运算速度,那么为什么至今为止Pentium Ⅱ的主频只能达到400MHz,电脑系统时钟频率也只由66MHz提高到100MHz?这都是因为提高CPU时钟频率和系统时钟频率受到了一些暂时还无法克服的技术障碍所造成的。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然而目前的CPU生产工艺只能达到0.25um的水平,所以CPU的主频还只能达到400MHz左右。不过据业内人士声称,如果0.18um工艺技术过关,那么生产出主频为700MHz左右的CPU是毫无问题的,如果再能解决IBM提出的铜基导体技术难题,那么还有可能制造出工作主频更高的CPU。
另一方面,提高系统时钟频率的尝试也受到了运行速度较慢的外部器件制约。几十年来,虽然外部设备,主要是数据存储设备技术也在逐步发展,但其发展的速度同CPU的发展进度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以硬盘为例,尽管生产厂家丝毫没有松懈地努力对硬盘制造技术进行改进,然而硬盘的读、写的实用速度也仅在7MB/s左右,硬盘接口也只能工作在33MHz左右的时钟下,一旦时钟频率提高太多,硬盘就可能无法正常运行。从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系统时钟频率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ISA和PCI等扩展总线的时钟频率,因此必然影响联接在这些接口上的外部设备运行状态,所以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去提高系统时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