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玻璃干燥器规格,干燥器都有什么规格的?

本文目录索引

1,干燥器都有什么规格的?

常用的干燥器规格有: 100mm 、150mm、180mm、210mm、240mm、250mm、300mm、400mm等。 干燥器的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 1、保证物料的干燥质量,干燥均匀,不发生变质,保持晶形完整,不发生龟裂变形; 2、干燥速率快,干燥时间短,单位体积干燥器汽化水分量大,能做到小设备大生产; 3、能量消耗低,热效率高,动力消耗低; 4、干燥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小,操作稳定,控制灵活,劳动条件好,污染环境小。 扩展资料: 将被干燥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利用高频电场的交变作用将物体加热进行干燥。这种加热的特点是物料中含水量越高的部位,获得的热量越多。 由于物料内部的含水量比表面高,因此物料内部获得的能量较多,物料内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从而使温度梯度和水分扩散方向一致,可以加快水的汽化,缩短干燥时间,这种干燥器特别适用于干燥过程中容易结壳以及内部的水分难以去尽的物料(如皮革)。 介电加热干燥的电能消耗很大,主要应用于食品及轻工生产。进行干燥器的设计计算,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干燥器类型。 使热介质和待干燥固体颗粒直接接触,并使待干燥固颗粒悬浮于流体中,因而两相接触面积大,强化了传热传质过程,广泛应用于散状物料的干燥。是固体流态化中稀相输送在干燥方面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燥器

干燥器都有什么规格的?

2,化学实验室的玻璃干燥器是无铅玻璃吗

玻璃仪器内任何一点沾污,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因此,玻璃仪器要始终保持干燥洁净,每次实验前要检查是否洁净,实验后要及时清洗、晾干.下面由国家标准物质网给大家介绍清洗化学用玻璃仪器方法; 1、玻璃仪器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或高温时骤冷或取下的灼热玻璃容器直接放置台面上,而不按规定放置在石棉网上,导致容器破裂,试剂散失,影响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2、实际工作中,有人怕麻烦不习惯正确使用干燥器,对于需要准确称量的加热器具应烘干取出稍冷后(约30s),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进行称量(30min即可).温热的器具放入干燥器时,应先将盖留一缝隙,稍等几分钟再盖严;挪动干燥器时,不应只端下部,而应按住盖子挪动以防盖子滑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中国标准物质 www.rmhot.com ) 3、 玻璃仪器 加热过程是理化分析中常有的步骤.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往往忽视或根本弄不清哪些仪器能否加热,以至出现差错.事实上玻璃容器并非都能直接加热,如量筒、量杯、容量瓶、试剂瓶等不能直接加热.应酌情选用烧杯、烧瓶、三角瓶等反应容器.实际工作中若不明了这些基本知识,必然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检验事故.4、加热玻璃容器时,不将容器放在石棉网上,而直接将容器置于电炉中,以至容器受热不均匀,甚至于爆裂.5、鉴别玻璃仪器是否清洗干净,冲水以后没有流挂现象,也就是水不是聚成水滴或成股流下,而是成为均匀的薄层流下去,那就是干净了.

3,大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干燥器的工作原理?

大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干燥器的工作原理.
回答:
干燥器分两种:
1)常压干燥器:容器中含有干燥剂。将需干燥的物品/样品置于其中,盖子是玻璃磨口,涂上一层真空脂,盖紧,与空气隔绝,从而避免空气中的水分侵入样品。
2)减压干燥器:盖子上有三通阀,容器可抗压力。将样品置于含干燥剂的器皿中,用减压泵抽真空。然后关闭。开通时充入惰性气体,可以达到充分干燥。

4,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急!!!

壹、为甚麼要制作标本
每一次去采集,总会带回很多珍贵的昆虫标本,这些都是心血的结晶,如果不赶快作成标本,很快就会腐烂生臭,非常可惜。做好的标本可以永久保存,可以作为私人的收藏品,就像集邮一样,是一种很好的嗜好。标本也可作为学术研究之用,例如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分类特徵鉴定,甚至作为发表新种的依据。此外,制作良好的标本,可提供做为教育展示之用,存放博物馆,让人们可以藉由栩栩如生的标本展示,认识周围环境,进而体验自然之美,启动自然生态保育的心愿。
贰、标本制作方法有哪几种
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根据昆虫本身的特性(例如身体、大小、软硬程度)、生活时期(例如幼虫或成虫)及研究需求等,会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针插法
此种方法适用於体型较大、体表较坚硬的昆虫,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标本制作方
法。采集后,在标本还没乾燥以前,用昆虫针插在标本上并进行整姿或展翅等工
作,等乾燥后即可完成。在第四节中,我们会再详细介绍。
二、微针及黏贴法
有些小型昆虫,用普通的昆虫针太大,无法插入虫体,此时就需要用更小的微针来插虫,然后将微针插在小块的软木片上,再将普通昆虫针插在软木片上。若还有更小的昆虫,则可以用黏胶,将虫右侧中胸部份黏贴在小型三角纸的尖端,再用一般昆虫针将三角纸插起来。
三、浸渍法
有些昆虫体表较为柔软,例如白蚁或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时期,无法制成针插的乾燥标本。此时,可将虫体浸泡在液体中。通常先用专用固定液或热开水将虫体组织固定,再浸泡於95% 的酒精中保存。注意,保存的玻璃瓶要密封,否则酒精很容易挥发。有时标本会脱水或虫体的体液流出,而使酒精浓度变低,那时就必须更换几次酒精。
四、玻片标本
玻片标本适用於体型极小的昆虫,必须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他的形态特徵。
例如 虱子、跳蚤、蚜虫等。一般步骤为,将采集标本浸泡在10%氢氧化钾溶液中,将虫体的骨骼软化一天后再取出,用蒸馏水清洗,必要时以洋红等染剂染色,以利观
察。随后以50, 60, 70, 80, 90, 100%等浓度的酒精,进行一系列脱水,再以
阿拉 伯胶封片,乾燥2-3周后,即大功告成。
参、制作针插标本需要那些工具
一、昆虫针
昆虫针由不锈钢制成,长度约3.5-4公分不等,其尖端锐利可以插入虫体。有些昆虫针的另一端有类似大头针的圆头,有些则无。昆虫针依大小分为5-0号,可适用於不同大小的虫。另外还有微针,其长度约为昆虫针的1/3,并且更为细小。

二、展翅板
展翅板主要由三片软木或保利龙板组成。下层一片约为30×30平方公分的正方型。
上层二片,约为10×30平方公分的长方型。上层二片平放对齐,互相平行排列,中间留约0.5-1公分凹槽,供虫体腹部伸入,并使翅平放於上层板片上。

三、整姿台
整姿台主要是一片软木或保利龙板,供针插标本后,将虫体各部位固定在整姿台上,使标本保持自然姿态,不让其卷曲。

四、平均台
由三块不同高度的木板组成,在各块木板中,挖不同深度的中空洞口。针插昆虫后,为维持昆虫在虫针上的高度及标签高度彼此一致,可将标本连虫针插入洞口,调整标本及虫签高度,如此标本作好后,放在标本盒内,彼此高度较整齐划一,也较为美观。
五、虫签
为详实记录标本资料,每一个标本必须要有一张标签。标签是由大小约1×1.5公分之硬纸制成,称为虫签。虫签上必须忠实地记录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及采集者等三项资料,缺一不可。
六、其他
制作标本时还需要大头针、压条纸、镊子等,以协助固定标本用。
肆、如何制作针插标本
一、选择昆虫针
依昆虫标本大小不同,选定适合的昆虫针。例如金龟子等可用5号虫针,中型蝴蝶用3号针,而小型蚊子则用0号针即可。
二、插针
插针位置一般以插在昆虫中胸右侧为准。而椿象则插在小楯片右侧,如图4-1。针插入的深度到底要多深?一般以标本上方约还留有整只虫针的1/3长度为准。但有时必须视虫体厚度来调整。

三、展翅
有些昆虫要展翅,例如蝴蝶、蜻蜓等。展翅时,先将插好针的标本,小心插入展翅板中,使虫体陷入凹槽内,而翅膀和展翅板呈水平位置。随后以镊子将翅展开,使前翅的后缘和身体呈垂直。将翅调整至理想位置后,一手以压条纸压住翅膀,一手拿大头针插在压条纸四周,但不能插到翅膀,使压条纸与展翅板紧密接合,藉以固定翅膀。展翅后,另外调整一下触角、脚及腹部位置后,即大功告成。

四、整姿
有些昆虫不需要展翅,例如蚂蚁、金龟子等。但在标本采集后,虫体会卷曲,死相很难看,为使将来容易观察,以及维持标本美观,必须要整姿。整姿时,前足及触角向前,中后足向后,将身体各副属器官伸展开来。用镊子将欲固定的部位放到适当位置后,以大头针协助将肢体固定在整姿板上,再烘乾即可。

五、烘乾
当标本完成上述动作后,已经大致就绪,剩下的工作就是标本烘乾。一般在50℃的定温箱中烘乾一星期左右即可。如果没有定温箱,也可以用日晒法或用烘衣机代替。千万不可以用微波炉、烤箱或瓦斯炉。

六、保存
标本烘乾后,即可放入标本盒中保存。理想的标本盒,其四周应该留有空隙,以便放置樟脑丸。平常也可以用铁制的饼乾盒替代,在盒内铺一层保利龙板,将标本插在盒中保存。标本盒需放置於通风、乾燥处保存。一个保存良好的标本馆,一般标本可以维持上百年而不致损坏。每一个标本代表著一个生命,应妥为爱惜,并善加利用。譬如说仔细观察他的形态,并尝试进行分类或其他科学研究。



昆虫标本制作
昆虫采后的处理与保存:主要分为取虫、毒杀、包装、储存四个步骤
a.取虫 当虫子入网或掉入陷阱后,大型的虫子可用手直接取出,小型的虫子可以用吸虫管或吸虫瓶取出。吸虫管可以自制,常见的吸虫管是一种两端都有开口的玻璃管或塑胶管;而在开口上,则各具一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或软木塞,其中的一端并套上橡皮管,以便以口吸取小虫,但用於口吸的一端玻管内侧管口敷以纱布,以免虫子吸入口中。
蝴蝶、蛾、蜻蜓及其他大型翅易破损的昆虫,取出时要用拇指和中指或食指先捏住虫子胸部,使翅摺在背后。对於一些具有危险性或攻击性的昆虫可用大型镊子或戴上较厚橡皮手套取出。
b.毒杀 捕获昆虫,如欲将其制成标本,则必先予以毒毙,以免因虫子的挣扎而断脚断翅;而毒杀虫子的最常应用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毒瓶、毒管或一些挥发性毒剂将虫子毒杀。
· 毒瓶 毒杀所用的瓶子,可利用咖啡或酱菜的空玻璃罐;只要大小适当,密封性良好均适用。毒瓶内所用的药物可分为潮解式和挥发性两种。潮解式的药物如氰酸钾(KCN)或氰酸钠(NaCN)等具毒药剂,制法为先在罐底平铺一层约0.2-0.5公分的细木屑,用小木条将其压实;然后在其上铺上一层约0.2公分的药剂并予以压实;最后上方再铺上一层约0.5公分的细木屑,也予以压紧。此时,再於其上方铺上一层薄薄的石膏粉,并喷少许水於石膏粉上,使其固化,固化后最好再石膏面上放一张滤纸,以防止因虫挣扎而破坏石膏面。挥发性毒剂的毒瓶制法较简单,只要将沾上药剂的棉花放於罐底即可,或用橡皮筋吸饱药剂置於瓶底,上面再铺上一层石膏即可。药品可选用乙醚乙酯 (Ethyl acetate)、乙酸乙醚(Acetate ether)、乙醚、氯仿(CCl4)、苯等。
· 毒管 此种管子远较毒瓶小,直径约3-10公分。
· 毒袋 用一个中型的塑胶袋,内置一些挥发性的毒剂即可。抓倒的虫子只要投入瓶中即可,非常简便。如果捕虫网捕到蜂类或其他具攻击性的昆虫或者网内有很多小型昆虫时可直接将捕虫网置於毒瓶中,待其毒毙后,即可取出。
· 注射法 将酒精或热水用针筒注入虫体,可迅速杀死大型昆虫,尤其采集蛾类非常适用。
c.包装 毒毙后的昆虫要小心的包装,以免标本破损。包装材料常用有三角纸、糖果纸、小型的塑胶封口袋、塑胶瓶等。

· 三角纸 三角纸的功用,在於捕获蝶、蛾、蜻蜓等类昆虫为防止虫体的鳞粉脱落或翅损坏,所必备的纸袋,纸质以光面的腊纸或玻璃纸为佳;将纸裁成长方形,然后对摺成三角型,再摺成三角状,一张全开的纸约可制作32张大型三角纸,中型约64张,小型128张。同时准备大、中、小不同的三角纸,则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
· 糖果纸包法 对於一些虫体厚实的昆虫如甲虫、椿象类可用包糖果用的玻璃纸将虫子像包糖果般包起来,则可避免损坏。但采集结束后,应立刻取出乾燥,以免标本发霉损坏。
· 塑胶封口袋 小型塑胶封口袋装标本非常方便,但标本要尽快处理。
· 塑胶瓶 采到一些微小的昆虫,最好毒杀完后立刻放入塑胶瓶内,以70%酒精暂时保存,瓶外一定要贴上标签以免弄混了。
d. 储存 在野外采集时要特别已包装的标本,以免因挤压、碰撞使标本毁坏,以致前功尽弃。三角纸可装在三角箱内,和其他用糖果纸或塑胶袋包装的标本装在饼乾盒也可以。总之,必须用一各坚固的箱子存放,才不致於挤坏标本。如果不立刻作成标本,也要将虫子乾燥以免发霉

5,反应容器是什么意思?

反应容器(代号为R)是指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的容器.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化工、医药、化肥、炼化等行业反应容器作为一种承压设备由于工艺上的需要被大量使用。[1] 反应容器有:①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②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③不能被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6,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前言 本规程为适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标本整理保存规范化而编制,目的是为了统一标本科学保存方式,长期有效地保标本开发利用,为各类标本深入对比研究和进一步挖掘科研信息,打下坚实基础。 本规程对可溶性盐类矿物保存前的准备、库房及保存容器的要求、保存步骤进行了规定。 本规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按国家编制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起草制定,并向相关单位和专家征求修改意见后,进一步完善,提交专家评议组审定。 本规程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本规程起草人:叶青培,冯向阳,张则高。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可溶性盐类矿物标本的保存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可溶性盐类矿物标本的保存工作,是可溶性盐类矿物标本保存工作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649.9—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9部分:结晶学及矿物学 GB/T16571—2012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工作实用手册.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 3 定义与稳定性 3.1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是指能潮解或能溶解的盐类矿物。其硬度较低,多在摩氏硬度3及以下。并且受环境影响极大,如在阳光或强烈灯光照射下,在潮湿空气中,在水侵蚀与浸泡下,在与含酸或碱溶液相遇时,矿物会发生潮解、溶解与风化,从而使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以致形成另一种矿物。 3.2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稳定性 依据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的稳定性可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极不稳定的,在空气中能自行潮解或吸(失)水变为另一种形态或成分的矿物。如无水芒硝和泻利盐吸收水分后成为粉末状芒硝和六水泻盐;芒硝和硼砂在空气中易失水分,成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和三方硼砂。至于钠硝石、钾铁盐、石盐、钾石盐、钾镁盐、硼砂、水绿矾和胆矾及其他矾类矿物等在空气中易潮解体积变小,其形态或晶形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第二类是不稳定的,在常态下其表面将形成一层薄膜,但仍保持原来晶形与组分,受潮湿后形态会发生变化,然而一旦遇水就很快溶解,如白钠镁矾、钾镁矾、碳钾钠镁矾、钎铁矾、光卤石、无水钾镁矾、天然碱等,其表面常有一层白色薄膜,容易脱落,并且溶解度较大,每升水溶解度在200~2000g之间。 第三类是次稳定的,在常态下能保持原状,溶于水比较缓慢或微溶于水,如石膏、硬石膏、钾芒硝、钙芒硝、钾盐镁矾等。但是在热水或含酸、碱溶液中则会很快溶解,并出现另一种矿物,如氯碳钠镁石溶于水中生成菱镁矿,钠硼解石溶于硫酸中生成石膏与芒硝沉淀等。 3.3 库房 即标本的保存场所,是用于标本集中保存的特定建筑物,库房必须与办公区、居民区分隔开。 3.4 保存环境 指能使标本长期、稳定保存,并能延缓其自然损坏、防止人为破坏的环境条件,包括标本库房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环境监控和特殊环境。 3.5 标本库房的自然条件 指温度、湿度、光照、日照、有害气体、放射性射线、噪音和微振动等。 4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的保存 4.1 总则 标本作为国家宝贵的科学财富,是科研教学、公开展示的物质基础。对标本的科学管理与保存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准确、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4.2 准备 1)标本编号工具及材料:白油漆笔,用于在标本上涂漆以便编号;油性记号笔,用于在标本的白色油漆上填写编号;托盘,用于临时放置标本,便于搬运;工作台,用于临时放置标本;标签,用于填写标本的基本信息;记账笔,用于标本标签的填写;塑封机及薄膜,用于塑封标本的标签;打孔器,用于塑封标签打孔;线,用于塑封标签与瓶装标本的连接。 2)标本包装材料:磨砂口玻璃瓶,用于存放细小、松散的标本,应事先刷上白漆,用于填写编号及标本名称等;棉纸、海绵和棉花,包装标本用,以避免矿物晶体受到损坏,亦可作为细小完整晶体的包装用;密封袋,用于封装包装完整的标本及标签;专用封蜡设备,用于蜡封标本或容器;纸盒,用于放置已包装的标本;干燥皿,用于封装极可溶性盐类标本;铅密封盒,用于封装带有放射性元素的标本;干燥剂,标本封装时作为湿度调节材料,用于保持干燥的封装内环境;不干胶贴纸,用于填写标本编号及名称。 3)相关资料装封材料:档案袋,用于封装与标本相关的原始资料。 4)运输工具:手推车、人形梯子、小型叉车,用于库房内标本在出入库、挪位时的运输。 5)其他辅助工具:地质锤、钳子、吸尘器、改锥、剪刀、天平、磅秤、医用塑胶手套或棉质手套、一次性口罩、防辐射工作服。 4.3 对库房及保存容器的要求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由于标本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在不同的潮、湿、热、光照的环境下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着科学管理的原则,对标本的管理分类及库房环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库房保存环境,包括: ——库房的自然条件,如库房建筑均应避光,对有窗库房应加装避光窗帘和防盗护栏,并采取防尘及过滤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装置;库房内应保持恒温恒湿,温度为15~20℃,日温差应在2~5℃范围内,相对湿度为40%~50%,日波动值应小于5%;库房照明的选用应按照紫外线含量少、冷光、寿命长及高显色光源的原则,如无紫外辐射荧光灯;库房空气质量应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的一级标准执行;库房应经常通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大,极易对标本和库房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及损坏,同时也对管理人员健康不利,其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应依据《标本库房保存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表2)执行;库房内的声级不得超过35dB;库房内对易碎易损标本应采用防震、减震设施;库内及其附近应保持整洁,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标本安全的物品。 表1 标本保存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表2 标本库房保存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标本库房风险等级的确定和安全防护系统的设置按《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公安部GA27—2002)执行,其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应按《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571—1996)执行。 ——消防条件:库房的消防应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执行,防火分区应以300m2为一个划分单位,每一个防火区内至少设置一个具有明显标志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同时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 ——环境监控:在建立标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应建立自动监控、调控系统,对库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布点要科学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标本库房应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库房环境检测,保证以上标准的相对稳定;对具有放射性污染的标本,应该根据放射性程度将中型以上具有放射性的标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铅质密封箱给予封装,无条件时应给予淘汰并上报环保有关部门,得到同意后,及时远离居住区进行深度掩埋,小型以下具有放射性的标本必须用铅密封盒进行封装,并统一存放。 ——特殊环境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设高标准的低温库房或采用低温冷藏箱(柜),用于存放需要低温保存的标本,低温库房具体建设标准参见《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 2)保存容器的要求:磨砂口玻璃瓶、干燥皿、铅密封盒、纸盒、塑料密封袋都是保存标本的容器,首先,玻璃器皿具有化学稳定性强的特性,是理想的保存容器;其他容器及包装材料的选用要根据防潮、防水、防震、防挤压、防腐蚀、防湿度变化的具体要求而定;部分容器还可避光存储标本;必要时,尚可选用干燥箱;以上容器在存放标本之前必须清洗干净。 4.4 标本库房的科学管理与保存步骤 1)标本库房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原则是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准确、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标本管理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并配备专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标本库房的科学管理应根据库房的具体条件对需保管的标本进行科学的分类,具体如下:首先,标本应按不同的规格划分为超大型(>2m)、大型(1~2m)、中型(0.5~1m)、小型(0.05~0.5m)及微型(<0.05m);其次,根据标本含放射性元素的程度划分为具有放射性标本和非放射性标本;第三,根据标本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划分为珍贵标本和一般标本。以上划分的各类标本应在库房的各个指定区域分类存放。 2)保存步骤,包括: ——标本的接收、鉴定、登账和建档(见附录A),标本在接收时必须注意收集原始资料,认真鉴定,并进行分类、定名、定级,做好科学记录,登记入账;登记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逐件、逐项填写,要求文字必须准确、简明,字迹工整、清晰。具体步骤如下:①根据库房登记账实际情况,对标本进行分类、定名、定级,按库存标本编码序列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入账,做好记录;②根据《可溶性盐类矿物整理技术规程》对标本进行整理、修复及加固;③在清理时不宜用水冲刷、清洗,应采用小功率吸尘器吸去表面灰尘,用软布轻轻擦去附着的污垢,轻拿、轻放,同时,还应检查标本的放射性;④选择标本的适当位置,以不妨碍观瞻、不易摩擦损坏、便于书写为准,如细小松散的标本可选择在拟存放该件标本的器具外侧位置上,即磨砂口玻璃瓶下部外侧等,用白色油漆笔均匀地涂上(0.5~1)cm×(1.5~2.5)cm的瓷漆,放置10~15min晾干;⑤将登记账上的登记号用记号笔清晰地填写在已干燥的白色漆面上;⑥按照规定填写标本标签、标本检索信息条目(见附录B)并塑封标签;⑦按要求将标本的各个方位逐一照相;⑧珍贵标本按要求填写标本档案(见附录C),详细记录标本的基本资料;⑨将使用过的账本、用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完成入库、登记、建档及数据库的存档工作。 ——标本的保护及存放步骤:可溶性盐类矿物容易受潮、损坏,特别是晶体类矿物标本性脆易碎,在标本收藏的整个过程中,库房环境必须达到上述标准,取放标本必须小心谨慎,操作人员必须戴上手套,防止标本受潮、挤压、磕碰或损坏。具体步骤如下:①将典藏完毕的标本在易受磕碰的棱角位置,先用软质材料覆盖,再用棉纸轻轻包裹,根据标本的类别和大小,选择合适的保存器具;②较易潮解的标本,连同标本塑封标签(字迹向外)放入事先准备的密封袋,密封袋内应放入干燥剂袋,以保持袋内的干燥环境,也防止密封袋受损时标本的内环境变化过快,或将密封好的标本放入带有玻璃盖的纸盒内,标本的标签文字向上以便查找,盒外粘贴标本的照片,此外,有条件的可将纸盒存放在干燥箱内,箱外粘贴标本信息及照片;③极易潮解的标本,应将包裹好的标本放入盛有干燥剂的干燥皿中,同时用蜡密封干燥皿,外部将塑封标签打孔系挂于干燥皿提手上,同时将标本的照片粘贴在标签背面,有条件的可存放在干燥箱内,箱外粘贴标本信息及照片;④细小松散的标本则直接放入磨砂口玻璃瓶内,将瓶口用蜡密封,瓶外系挂塑封打孔标签;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标本,在包裹后,连同干燥剂袋直接放入铅密封盒,盒外粘贴标本信息及照片;⑥对于因尺寸太大不能进入密集组合柜抽屉的标本,包装后,放置在稳定的地面或标本架上,必须将标本信息及照片粘贴在包装外侧;⑦有低温保存环境要求的标本,应在收集的同时采用低温柜收藏,入库典藏时尽量采用低温操作,包装后直接进入低温库房或采用低温冷藏箱(柜),采用冷藏编号信息管理,其标本信息、照片及冷藏编号则置于冷藏装置外侧,统一管理;⑧将包装好的标本按照标本库房管理分类,根据库房的实际情况,给每一件藏品和原始资料分配适当的存放位置(库、架、列、柜、屉、格等),并将具体存放位置信息记录在标本的外包装标签、登记账及其他相关条目上,便于标本的查询及出入库管理,以保持标本的保存位置基本不变,最后将标本存放信息录入标本数据库;⑨整理用过的工具、设备、用具,完成标本保存工作;⑩以上所有操作都应在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切违反人身安全的操作必须禁止; 关闭并锁好柜子及库房大门。 3)标本的出入库管理:所有标本的出入库必须严格遵守《标本的出入库管理制度》。标本回库时必须检查标本的完整及受损情况,同时鉴别标本的自然遗损或人为损坏程度,记录在案,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标本库标本签 表A.1 标本库标本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标本库标本编目检索信息条目 表B.1 标本库标本编目检索信息条目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标本档案 表C.1 标本档案

7,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前言 本规程是依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有关要求而编写的,仅适用于标本收集过程。本规程制定的目的是使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的收集工作程序规范化,从中获得更多地质及相关信息,确保所收集的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标本资源实物的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以便向人们更全面地介绍我国可溶性盐类矿产资源现状,提高国情意识,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人员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促进科技创新。为此,提出标本收集、技术处理和综合汇总等3个规范性步骤作为标本收集技术规程。 本规程附录A—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本规程起草人:杨良锋,王月文。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制定了可溶性矿石矿物标本收集工作的程序和技术要求,是该类矿石矿物标本收集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9649.9—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9部分:结晶学及矿物学 DZ/T0212—2002 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矿床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 3 定义与种类 3.1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定义 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是指能潮解或能溶解的盐类矿物。其硬度较低,多在摩氏硬度计3或3以下,并且受环境影响极大,如在阳光或强烈灯光照射下,在潮湿空气中,在水侵蚀与浸泡下,在与含酸或碱溶液相遇时,矿物会潮解、溶解、脱水与风化,从而使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以致形成另一种矿物。 3.2 可溶性盐类矿物种类 可溶性盐类矿物主要为卤化物(其中以氯化物占大多数),其次为硫酸盐、硝酸盐、硼酸盐和碳酸盐,此外还有极少量磷酸盐和砷酸盐等。据统计,其矿物总数不下200种,但其中能富集成工业矿石的矿物不多,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矿床的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如表1所列有30多种。 表1 我国30多种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 表1(续) 本规程将以上述30多种工业矿石矿物作为重点对象,适当考虑稀有、罕见的可溶性岩类矿物。 3.3 可溶性盐类矿石的矿物稳定性 依据可溶性盐类矿石矿物的稳定性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以便对矿石矿物进行采集与处理。 第一类是极不稳定的,在空气中能自行潮解或吸(失)水变为另一种形态或成分的矿物。如无水芒硝和泻利盐吸收水分后成为粉末状芒硝和六水泻盐;芒硝和硼砂在空气中易失水分,成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和三方硼砂。至于钠硝石、钾铁盐、石盐、钾石盐、钾镁盐、硼砂、水绿矾和胆矾及其他矾类矿物等在空气中易潮解体积变小,其形态或晶形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第二类是不稳定的,常态下将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但仍保持原来的晶形与组分,受潮湿后形态会发生变化,然而一旦遇水就很快溶解,如白钠镁矾、钾镁矾、碳钾钠镁矾、钎铁矾、光卤石、无水钾镁矾、天然碱等,其表面常有一层白色薄膜,容易脱落,并且溶解度较大,每升水可溶解200~2000g。 第三类是次稳定的,在常态下能保持原状,溶于水比较缓慢或微溶于水,如石膏、硬石膏、钾芒硝、钙芒硝、钾盐镁矾等;但是在热水或含酸、碱溶液中则很快溶解,并出现另一种矿物,如氯碳钠镁石溶于水中生成菱镁矿,钠硼解石溶于硫酸中生成石膏与芒硝沉淀等。 3.4 收集及收集方式 收集是指根据不同的目的,通过各种方式将分散在不同地方、不同单位、不同人拥有的可溶性矿石类标本聚拢和集合在同一个地方的过程。常用的标本收集方式有采集、购置、征集、交换、捐赠、汇交、调拨和接收等,其中以野外采集为主,其次是购置。 本技术规程主要针对采集这一方式。 4 标本收集原则 4.1 收集对象 1)种类齐全:参照世界上可溶性矿石矿物种类,根据单位所保管总数中的矿石矿物种类,提出收集规划、计划、方向、目标等,尽量使所有重要的类别和品种都有相应的标本。 2)形态多样:指应收集与标准矿物形态不同、晶形完美程度高、形态特异性强的标本,使所收集的矿石矿物标本千姿百态。 3)特色标本:在收集标本的同时,要注重收集与众不同的标本,如与标准矿物颜色不同,或具有荧光性,以及有特殊物理性质的标本。 4)国内产地要齐全:要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标本,从省、区、县、镇、村级到矿区,要特别注意采集典型地区的标本。 5)要注重世界性的标本收集工作:面向世界各地,不但要求种类齐全,所收集标本的产地也要广泛。 4.2 收集原则 收集标本前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对所需要的标本列出清单,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以便在收藏(典藏)和陈列中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成套标本。 1)代表性:标本要具有代表性,能代表所在类别中的矿石矿物应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2)系统化:标本要系列化,按矿石矿物中的种类,收集标本时要注意成套矿种,形成系统化的标本。 3)准确性:标本信息要可靠,要有确定的名称、层位、时代及相关的数据等,应有野外编号。 4)严把质量关:对所收集的标本要进行全面的论证,即论证其在科学研究、收藏、陈列展出、地质史研究中所具有的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所测试的数据要真实、准确和可靠。 5 标本收集 5.1 采集标本的工具 1)记录工具: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形图(1∶5万或1∶1万)、地质罗盘、皮尺、卷尺、野外记录本、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标本编号油漆、碳素墨水笔、油性彩色记号笔、胶布、野外标签。 2)采集工具:手套、安全帽、登山鞋、绳子、锤子、凿子、铁锹。 3)鉴定工具:小刀、放大镜、稀释酸、伽马仪等。 4)包装工具:塑料袋、胶带、磨砂口玻璃瓶、蜡、软纸、海绵、棉花、干燥剂、标本盒、箱子、锯末、粗铁丝等。 5.2 选择采集的标本和地点 1)选好采集标本的矿区、层位、时代、品位、成因等,按矿石的矿化程度(蚀变)确定坐标点,以便采集系统化的标本。 2)采集标本时要确定是不是所需要的标本,要有针对性地采集,选择能代表矿区标准矿石矿物的标本,或选择品位高、晶形完好、块度大、具收藏、陈列展出和有研究价值的标本。 5.3 采集标本的技术要求 1)采集标本一般最好两人以上,挖掘前需有手套、安全帽、登山鞋、绳子等防护用品来确保人员免受伤害。 2)可溶性矿石矿物硬度低,通常在摩氏硬度计3及以下,采集标本时要选在距所要采集的标本远一些的地方进行挖掘,防止在挖掘时因震动而使标的物遭受损坏,要尽量保持其原来面目,保证标本的质量,但是要按开采标准采集,以保护矿区周围环境。 3)采集时要用铲子轻轻地挖,或用钎子慢慢地剔,用力的大小要根据标本的不同而定,总之要保护标本面不受磨损或碎裂。 4)标本挖完后用软纸或棉花包好,把标本从矿体或围岩中轻轻取下。 5)标本采完后要及时编号,先用白漆涂或胶布贴在标本不显处,用黑色碳素写上阿拉伯数字;剖面编号用红漆写罗马数字。 6)矿物的命名,在野外用肉眼并配合简单的工具,对可溶性盐类矿物及共生矿石矿物定名,然后填写野外标签(见附录A)。 7)用软纸包裹标本和野外标签,用透明密封胶封存,再装入塑料袋或标本盒中。 8)标本采完后,对露头进行编号并进行描述。测剖面的产状和走向,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取点定位,用摄像机或相机拍摄采样点;画剖面图和素描图,并在图上标示采集标本的位置,在野外记录本中对其作详细的描述和有关的记录。 9)整理装箱:回到营地,核对所采集的标本及记录的准确性,在条件许可时,可用笔记本电脑进行资料简单处理;准备运输所需的箱子,并在箱子里放入锯末、海绵、泡沫塑料等,然后把包裹好的标本放入木箱中钉好。 10)标本装箱运输:标本装入木箱后要用粗铁丝打紧,箱子四个角要用铁板钉紧以免在运输中碰坏;在标本箱中显著的位置上,用红色油漆标上“小心轻放”、“防止受潮”和“不要倾斜”等字样,以防运输过程中破损。 5.4 其他收集方式收集标本的技术要求 1)在收集标本的同时,应收集填写与标本有关的详细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测试数据、发表的论文等。对于没有原始记录的标本(日后可补收集的除外)原则上不予以收集。 2)根据收集方式的不同,收集相关的证明文件。购置的(见附录B)需填写具结书(见附录E),征集、交换、汇交、调拨和接收的需填写荣誉证书(见附录G),捐赠标本(见附录C)需填写捐赠契约(见附录F)。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标本收集野外标签 表A.1 标本收集野外标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购买标本标签 表B.1 购买标本标签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赠送标本标签 表C.1 赠送标本标签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矿石标本拟入藏品评鉴报告 表D.1 矿石标本拟入藏品评鉴报告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矿石标本购置具结书 表E.1 矿石标本购置具结书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矿石标本捐赠契约 表F.1 矿石标本捐赠契约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矿石标本的荣誉证书 表G.1 矿石标本的荣誉证书

8,压缩空气干燥器有哪些种类类型,原理是什么?

压缩空气干燥器是一个压缩空气干燥机是一种用于去除压缩空气中水蒸汽的设备,它常见于各种工业和商业设施。压缩空气干燥器的原理: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所含的水蒸汽一同被压缩,导致了压缩后的空气具有相对较高大气露点。当压缩空气进入下游较低温度的管子时,会产生结露。在压缩的空气中过多的水,无论是液体或蒸气阶段,可能会给用户操作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冻结室外空气管路,加速设备腐蚀速度和造成产品污染。压缩空气干燥器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它们的性能特征通常是由露点来定义的。压缩空气干燥器的分类:1、再生吸附式干燥器再生吸附式干燥器(Regenerativedesiccantdryers)是通过"压力变化"(变压吸附原理)来达到干燥效果。由于气体容纳水汽的能力与压力成正比,其干燥后的一部分气体(称为再生气)减压膨胀至大气压,这种压力变化使膨胀气体变得更干燥,然后让它流过需再生的干燥剂层(采用颗粒活性碳吸附)(即已吸收足够水汽的干燥塔),干燥的再生气吸出干燥剂里的水份,将其带出干燥器来达到脱湿的目的。两塔循环工作,无需热源,连续向用户用气系统提供干燥气。为化工、轻工、电讯、石油、纺织等行业的气动控制、气动仪表、气动元件以及各工业中的工业用气提供干燥的压缩空气气源,具有体积小,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使用维修方便,自动控制,节约能源等特点。2、冷冻式干燥器冷冻式干燥机(Refrigerateddryers)是利用冷冻原理制成的压缩气体除水净化设备,来自管网上游含有大量饱和水汽的压缩气体经过冷却处理后,绝大部分水蒸汽冷凝成液态水滴,经气水分离后被除去,所获的干燥压缩气体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工业的需要与吸附式干燥机不同的是,冷冻式干燥机在除水过程中,能顺便除去压缩气体中的一部分油雾。它对压缩气体的前置预处理要求没吸附式干燥机那样严格。

9,压缩空气干燥器的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再生吸附式干燥器(Regenerative desiccant dryers)是通过压力变化(变压吸附原理)来达到干燥效果。由于气体容纳水汽的能力与压力成反比,其干燥后的一部分气体(称为再生气)减压膨胀至大气压,这种压力变化使膨胀气体变得更干燥,然后让它流过需再生的干燥剂层(采用颗粒活性碳吸附)(即已吸收足够水汽的干燥塔),干燥的再生气吸出干燥剂里的水份,将其带出干燥器来达到脱湿的目的。两塔循环工作,无需热源,连续向用户用气系统提供干燥气。为化工、轻工、电讯、石油、纺织等行业的气动控制、气动仪表、气动元件以及各工业中的工业用气提供干燥的压缩空气气源,具有体积小,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使用维修方便,自动控制,节约能源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