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牟尼佛法流通网,天津的简介

本文目录索引

1,天津的简介

  天津简介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津,又称津沽、沽上、直沽、丁沽、津门、三津、瀛津等。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 40°15',东经 116°43'至118°04'之间,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南北长189
  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从市中心计算,天津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天津所在的大部分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海水退落,海河入海口三次北移,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使海岸线东移,逐步成为平坦陆地。早在5000多年前,天津平原就有人类活动,而天津的形成则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漕运的发展。唐朝中叶,这里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码头。宋金时称 "直沽寨",元朝时改称津海镇。天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明朝永乐初年,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在很长时间内工业生产和口岸贸易额仅次于上海, 成为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成为中央直辖市。
  行政区划
  天津市现有18个区县,包括和平、河西、河北、河东、南开、红桥六个市中心区,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四个近城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滨海区和武清、蓟县、宁河、宝坻、静海五个县。全市常住人口952.59万人。
  自然资源
  天津海拔高度从蓟县北山区向南部平原逐级下降,西从武清县永定河冲积扇尾部向东缓缓倾斜,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貌特征。天津最高处为蓟县九山顶,海拔1085.5米,最低处为塘沽区大沽口,海拔为零。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四类,主要是平原。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2. 3°c。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6°c,最高气温记录为1972年7月4日的39.7°c;最冷的1月份平均-4°c,最低气温记录为1966年的-22.9°c,年降水量561.3毫米。天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地热资源30多种,是全国矿产资源最多的城市。 主要矿产有石油、煤、锰硼石、锰金、钨、铂、铜、锌、铁、水泥石灰岩、重晶石、大理石、迭层石、紫砂陶土、麦饭石等。天津的燃料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成气,主要埋藏在平原地下和渤海大陆架等。大港油田已探明石油储量14.5亿吨, 天然气储量4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的煤田在蓟县下仓及宝坻北潭镇一带,面积72平方公里、储量6.8亿吨。全市发现10个有勘探开采价值的地热异常区,热水总量1103.6亿立方米。目前地热已被应用于工业、农业、供热、洗浴、医疗等。 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长芦盐场就在这里,原盐生产量200多万吨。
  基础状况
  天津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为一体的高度发达的立体交叉网络。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有各类泊位75个,其中万吨深水泊位48个。1997年,港口吞吐量6789万吨,集装箱运能和杂货吞吐量居全国前列。天津是京山、京沪、京九铁路干线的支汇处,中国北方铁路运输枢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不仅是重要的客机机场,而且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有数十条国际、国内航线。天津拥有公路400多条,总里程4000余公里,市内已建成以3条环线、14条放射线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京哈、津渝、京福、京淄、京同等国家干线途经天津。 天津1997年市话交换机容
  量194.5万门,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23.1部。天津科技人才数量之多,比例之大在全国名列前茅。天津有普通高校20所,国有独立研究和开发机构155个。 到1997年底,全市拥有科技人员58.5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有科技人员651万人,每万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2081人。八五期间,全市获重大科技成果3681项,获国家发明奖数量居全国第二,科技成果推广率超过70% 。
  人文景观
  "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 ,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天津已形成了以海河为风景轴线,以文物古迹、革命斗争纪念地为主自然风景为辅的市中心游览区;以港口、盐场、油田为主、具有海湾特色的塘沽滨海游乐区、以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为特点的蓟县旅游观光区。长城黄崖关、大沽炮台遗址、蓟县独乐寺、盘山游览区、 海河风景线、水上公园、中环线风景线、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和旅馆街、天津电视塔被称为"津门十景"。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八仙山天然次生林自然保护区、古海岸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被批准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天津,有数百栋各国小洋楼仍完好地保护下来。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见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天津市的一大景观。

  工业经济
  良好的社会环境已成为天津的最重要的优势。天津的社会风气较好,民风朴实,市场秩序好,物价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较低。天津社会治安秩序近年来一直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经国家统计局测定,天津社会治安居全国第一。这些不仅受到国内和外地游客的青睐,也受到海外投资者的称赞。 摩托罗拉经过四年考察,决定把中国本部设在天津开发区。他们在一项调查报告中把天津誉为充满温馨的东方式大家庭。早在14世纪后的元明时代,天津的煮盐、车船零件制造业已经兴起。到了17世纪初的清代,天津成为长芦盐的转运中心,车、船等制造业也更加发展。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近代工业开始兴起。但是1949年以前,天津的重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机电等行业主要是进口零部件进行装配和修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天津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机械、电子、化工、冶金为支柱产业的36个大行业,18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天津市现有工业企业12000家,全市工业总产值2838.21亿元,是1990年的4倍多。天津很早以前就成为商埠码头,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商人蜂涌而至。解放前,天津外贸出口总值占华北地区的50-60%。内贸基本垄断了我国北方的商业批发业,成为我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解放后,天津成为全国南北物资交流枢纽和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天津商贸中心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到1997年底,全市有各类市场656家,全国和区域性的生产资料或要素市场16家, 年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天津期货市场经国务院批准已建立。解放前,天津曾是中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市场,中外银行100多家,总资本占全国15%,居北方各城市之首。解放后,形成高度统一、以行政管理办法为主的金融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进入90年后,天津金融改革取得很大进展,基本形成以证券交易、外汇调剂、资金融通三大金融市场为龙头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全市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500多家,其中外资银行13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25家,融资规模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早在1984年,天津市就提出了工业战略东移的发展战略,并先后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1994年,天津市又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滨海新区的战略目标。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濒临渤海,面向太平洋,由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和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组成,规划用地面积350平方公里。 这里有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科技园区、大港油田、无缝钢管公司、渤海石油公司、天津石化公司和三大化工厂以及12万吨乙烯工程,是天津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天津市又投资60亿元在这里建设了道路、交通、能源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使这里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经济的新增长点。 到1995年底,滨海新区建成面积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万人。全区累计签约三资企业6112家,占全市的65%,协议外资额64.5亿美元,占全市的55%。 199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2.06亿元,占全市的3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8万元, 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7倍。据不完全统计,天津滨海新区已开发高科技项目100多个, 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通讯、生物制品、冶金、机械等一批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发展前景
  按照天津市的总体规划, 到2003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 占天津市的50% ,人均7万元,等于再造一个新天津。天津市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金融中心、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天津的简介

2,天津市六区哪个区最好??

和平区。原因如下: 1、位置优越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区中部,海河干流西岸,地处北纬39°06′—39°08′10″,东经117°10′16″—117°12′53″之间,行政区域呈不规则四边形,东起海河,与河东区相望。 2、学校多 和平区的学校有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平校区);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天津市汇文中学。 3、环境好 和平区拥有天津市76%的历史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完整保存着各式风格建筑2185栋,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是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4、医院多 拥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眼科医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医联体在所有社区实现全覆盖。 扩展资料: 和平区的其它相关介绍: 2009年10月,和平区被国家爱卫办授予“国家卫生区”称号。2017年11月,经复审,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市(县)名单。 2018年,和平区实现生产总值920亿元,同比增长6.0%。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98.6%。区级财政收入45亿元,其中税收占8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亿元,同比增长4.1%;国内外投资额分别达到100亿元和495万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平区 参考资料来源:和平政务网-和平概况

3,佛教路路通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 应当是「一门通,则门门通」 释迦牟尼佛开示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因应众生根性、因缘随机教化,门门都是成佛的方法 其中「特别法门」为【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圆收万法、横超三界! 阿弥陀佛本大愿力,诸佛称叹、乃至一切诸佛所护念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佛问圆通,我无从选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观无量寿经》云:「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当知心忆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净念不断,杂念渐息 即於念中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故,即见十方三世诸佛,见诸佛故,能入【三摩地】(正定正受),即入圣位! 此法门方便、殊胜、易行,乃成佛之「易行道」也!

4,请问有人可以告诉我更多关于佛教.佛教资料下载.的信息么?

我的空间里的 佛教网址收藏 你看看希望对你有用,阿弥陀佛!

佛学基础http://www.dizang.org/bk/fx/


·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净空法师)
· 三皈传授 (净空法师)
· 三归依的真实义 (净空法师)
· 学佛入门 (同上)
· 净业三福 (同上)
· 六和六度 (同上)
· 三福六和 (同上)
· 传心法要 (同上)
· 佛学十四讲讲记 (同上)
· 十二因缘浅释 (同上)
·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同上)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同上)
· 认识佛陀教育 (同上)
· 净空法师法语类编——谈孝道 道德 礼敬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般若 止观 破相
读经 忏悔 劝学 念佛 功德 魔外 弘法
菩萨行 烦恼习气 往生净土 净土与般若同修
·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黄念祖居士)
· 三归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印光法师、茗山法师)
·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印光大师)
· 佛陀的四个法宝 (圆因法师)
· 向智识份子介绍佛教 (于凌波居士)
· 与青年朋友谈学佛 (佛日居士)
· 切莫误解佛教 (印顺法师讲述)
· 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
· 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
· 佛教徒学佛目的 (圣严法师)
· 佛学入门 (佛陀教育基金会)
· 三皈五戒的意义 (文珠法师)
·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演培法师)
·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居士)
· 佛法概要 (明旸法师)
· 佛乘宗要论 (太虚大师)
· 佛教各宗派源流 (太虚大师)
· 佛教各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
· 什么是佛法 (沈家桢博士)
· 什么是佛法 (张澄基教授)
· 认识佛教之常识 (斌宗法师)
· 八苦 (斌宗法师)
· 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 (同上)
· 我人生死之由来 (同上)
· 涅盘是什么 (同上)
· 智者大师对我国佛教的一大贡献 (同上)
·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宣化上人)
· 拜佛要诀 (大醒法师)
· 学佛浅说 (印光大师鉴订)
· 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印顺法师鉴定)
· 佛学的真实面目 (妙泽居士)
· 劝修念佛法门 (圆瑛法师)
· 念佛法门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法门
·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
· 摄心念佛法 (印光大师)
·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 (印光大师)
· 提倡推广简要必生十念法念佛 (净空法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空法师)
·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印光大师)
· 净宗入门 (净空法师)
· 净宗心要 (黄念祖居士)
· 净土资粮 (黄念祖居士)
·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黄念祖居士)
· 佛法导论《净土篇》 (李圆净居士)
· 敬三宝 (弘一大师)
· 佛法大意 (同上)
· 佛法宗派大概 (同上)
· 佛法学习初步 (同上)
·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同上)
· 修行精华 (圆因法师)
· 念佛法门 (文珠法师)
· 成佛捷径 (文珠法师)
· 念佛法要 (毛凌云居士)
· 念佛往生的原理 (太虚大师)
· 念佛与十大愿王 (道源法师)
· 念佛入门白话解 (律航法师)
· 修行语录 (高雄净宗学会辑录)
· 修福修慧修净土 (文珠法师)
· 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 (文珠法师)
· 如何读经才能真受益 (净空法师)
· 学佛?学魔? (诺那华藏精舍编辑室著)
· 佛学常识课本 (李炳南居士)
· 佛陀的教育 (金明法师)
· 歧路指归 (战德克居士)
· 如何学佛 (静波法师)
· 学佛行仪 (善因法师)
· 断除四烦恼 (慧律法师)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中国佛教协会)
· 佛学问答集-学佛答问
· 《古农佛学答问》专栏 (范古农居士)
· 佛学问答类编(李炳南老居士)
· 如本法师佛学问答 (如本法师)
· 佛学基础知识 (广超法师)
· 佛学基本知识 (释从慈法师)
· 初机学佛决疑 (知义法师)
· 佛教小常识 (毛坤居士)
·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林世敏居士)
· 佛教要义 (李恒钺居士)
· 佛教起信与入门 (李庆宏居士)
· 佛陀的启示 (顾法严居士译)
· 佛学浅释 (苏行三博士)
· 无漏行-到达生命圆满的“八正道” (耕云先生)
· 佛教与人生 (济群法师)
· 佛教怎么看世界 (济群法师)
· 生命的回归 (同上)
·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同上)
·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同上)
· 佛法对人生问题的解决 (同上)
· 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 (同上)
· 如何进入佛法 (同上)
· 佛法的基本思想 (同上)
· 佛与法 (同上)
· 学佛与做人 (同上)
· 学佛的基础 (圣严法师)
·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大寂法师)
· 佛教的布施学-毗耶娑问经选讲 (南怀瑾)
· 浅说布施 (隆辉)
· 忍气吞声不是真修行 (圣严法师)
· 佛教入门 (圣严法师)
· 在忍辱中培养品德 (达慧法师)
· “精进”是六度波罗蜜的首要 (慈济基金会)
·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凤凰卫视访谈录)
· 论三世因果的殊胜 (印顺法师)
· 业及依业而有的轮回 (演培法师)
· 谈因果 (净空法师)
· 如何消除业力
· 超度的理论与事实 (净空法师)
· 忏悔业障简释 (明一法师)
· 礼佛大忏悔文
· 圆瑛大师文集-法义 (圆瑛大师)
· 圆瑛大师文集-宗述 (圆瑛大师)
· 佛教律学入门 (虚云老和尚)
·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昙影法师)
· 高僧大德、真正成就者为何不以神通来接引众生
· 五戒讲义 (宏泰法师)
· 八关斋戒开示 (圣一老法师)
· 吃素与学佛 (惟觉法师)
· 放生问答—放生文集 (圆因法师)
· 净空法师对四依法的开示
· 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区别 (摘录于《生与死》)
· 谈修行中的福报问题 (紫虚居士)
· 论回向 (印光大师)
· 关于补阙真言功德的探讨
·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 宗教超然于科学 (罗睺罗著)
· 佛菩萨与神的关系 (净空法师)
· 怎样辨别明师? (净空法师)
· 佛法与人生 (净空法师)
· 情到深处人孤独 (黄威南居士)
· 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星云大师)
· 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金明法师)
·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陈柏达居士)
· 佛教的命运观 (紫虚居士)
·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徐恒志居士)
· 怎样实践佛法 (徐恒志居士)
· “三无漏学”略讲 (徐恒志居士)
· 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价值观 (同上)
· 关于佛教经论的研究方法 (同上)
· 六道轮回的问题 (南亭法师)
· 佛法真实的面貌 (佛使比丘)
· 佛法要领 (刘洙源居士)
· 佛学四讲 (张澄基博士)
· 学佛最初之决定 (王骧陆居士)
· 信愿行证-修行成佛的四个指针 (耕云先生)
· 认识佛教 (济群法师)
· 出家人为什么不多显神通利世度人 (圣严法师)
· 初机学佛必备基本知见 (诺那华藏精舍编辑室著)

5,★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这个

这次在澳洲就有同修来问我,关于自己的家亲老人,临终时候要怎样处置,怎样帮助他。这些同修对佛法未必有很深刻的认识,可是他们都能够关心到临终的大事。佛家常讲“死生事大”。因为人在临终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个人就死了,死了一切都了了,那就无需要这些顾虑。可是这个世间有不少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更难得是宗教的信徒,即使对于生死大事所以然的道理他并不清楚,可是这个事实的存在,他们都能够深信不疑,都能够想到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投胎,哪一道去受生?能够觉悟到这一点就相当不容易。在一般讲就是因缘果报,他能够意识到这个层次,在世间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会收敛一些。这也是近代印光大师挽救世道人心,消除世间的劫难,特别提出因缘果报的教学,道理就在此地。如果跟他讲宇宙人生的大道理,真正能够体会理解的人并不多,可是讲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一般人都能够明了,都能够体会得到。对于改变世间的人心,劝勉大家断恶修善,消除世间一些灾难,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地藏经》对于这个理念、这种教学,可以说分量非常的重。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这个任务委托给地藏菩萨,道理就在此地。

6,请了佛象到家中,应该再做那些对佛,菩萨比较尊敬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堂吗?如果需要,又应如何设置?
这要看各人的情况而定。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于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栋房子,当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时课诵之际,暂以佛经代表佛像,置于相当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烛台,也不必供水、供花、烧香,仅于课诵前后,问讯、礼拜,以表示虔诚、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当然可以设置共同的佛坛或佛堂;如果仅是自己一人虔诚学佛,则不可由于表现特殊,强设佛坛,而招惹大众的怨愤。
如果全家之中,仅自己一人学佛,也当比照住于公家宿舍的办法,否则会引起家庭的口角。不要由于学佛,而使家人对佛教产生恶感、嗔嫌。如果全家信佛、学佛,或者你是家长,或夫妇共同学佛,而家中尚有裕余的空间或裕余的房间,最好能够设置佛坛或佛堂。
如果设置佛坛,应该选择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佛像背后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佛坛是家庭的中心,要能产生安定力和安全感的作用。至于地理师所定的方位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必拘泥、迷信。只要不把佛像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就好。在设立佛堂时,应选择一间静室,不是小孩、猫狗嬉戏出入之处;也不是会客、谈笑、宴饮之处,而只是用于礼诵、禅修,不作其他用途。如果家中原供有关公、妈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时,不可由于信佛、学佛而把他们立即废除,应该逐步进行。先将佛菩萨圣像安于正位,其他神像祖牌置于两旁,不必另设香案、烛台。因为一切善神、祖先都会护持三宝且亲近三宝,供设佛菩萨圣像之后,他们也能成为三宝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迁移佛坛和佛堂之时,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视为古物而予以保藏。
至于祖牌可以移置于寺院的往生堂,家中并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则可置于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处,改以较佛坛为小的祖坛,单独供奉。例如寺院规模较大者,都会另设有往生堂,专供往生牌;寺院规模较小者,即以大殿佛坛的两侧供置长生牌和往生牌。如此,既能对祖先表示慎终追远的孝思,也能显出对佛菩萨的崇高信仰,而此崇高信仰有别于慎终追远的孝思。
家庭供奉佛菩萨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可以一佛代表万佛,以一菩萨代表一切佛菩萨。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任择其一即可。如果已经有了佛与菩萨的圣像,则置佛像在正中或后上方,菩萨像在两侧或在前下方,务必要使佛突出,以显其尊贵。圣像的大小尺寸,应该和佛坛、佛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不可太大或太小。如果圣像很小,且是以七宝所成,则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龛来衬托出佛像的伟大。请购了佛菩萨的圣像之后,一般人大多崇尚举行开光仪式。以佛教的观点而言,开光仪式并不一定是必须之举。因为佛菩萨像只是用来当作修行的工具,佛菩萨的感应遍在,而以圣像作为致敬的对象,若无圣像,便无可作为礼拜、供养和恭敬的对象。通过类此的修行后,便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和佛菩萨的感应;但最重要的是在于信心、虔敬心、恭敬心的感发,不在于圣像本身。所以,圣像是否开光并不重要。
在释迦世尊住世的时候,因为佛去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人间的弟子们思念佛陀,所以,为其塑了像来供养,其中也没有见到有关开光的记载。至后世,乃以经、像、法物、塔、寺等,代表着佛的住世、化世。不过隆重的仪式能使更多人起敬生信,所以后来渐渐地有了各种各样的供养仪式,而开光就是其中的仪式之一。因此,迄今,各寺院若新塑佛像,也都集合信众举行开光仪式。这犹如学校开学、公司行号开幕、建筑物落成时所举行的开幕剪彩等仪式一般,是为了慎重地向大众宣告,所以举行仪式。
至于个人在家庭供养佛菩萨的圣像时,并不需要昭告社会大众,所以也不一定需要举行开光仪式,只要以虔诚心、恭敬心将圣像安置供奉,然后以香、花、水果等供品供养,日日不辍,使其保持新鲜、整齐、清洁,就能显出圣像所在的神圣气氛,藉此以引发修行者的道心。
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所燃的香,以精细、清香为原则,家庭佛堂一次以一炷香为宜,不要大把地燃烧香烛,以免造成室内空气的混浊。香类以自然的檀香、沈香为佳品,不宜用化学香料或动物香料调制的线香、棒香。现代家庭的佛堂,可以电灯代替蜡烛,且应常常清理供桌、香炉、烛台,换新供品,至少该保持没有灰尘或枯萎腐烂的花果食物。每天最好应该有定时的早晚课诵,至少早晚也须烧香、供水。外出之前,到家之时,也当先在佛前礼拜,以表示感谢、恭敬、系念之心。

7,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是如何计算的?

中国古代有十万为一亿,有百万为一亿(一兆),有千万为一亿,而很少用万万为一亿。 具体的我算过,弥勒菩萨兜率陀天天寿四千岁,兜率陀天一日合人间四百年,最后算出兜率陀天四千岁合人间的五亿七千六百万年(400*360*4000),这里注意,一年是按360天计算的,若按365天,则为五亿八千四百万年了。即是说,经文中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中的“亿”,为千万一亿,而六和七以互相颠倒了,前者在古代很正常,古人的亿的概念没有现在人大,而后者则是错误了,这些都是翻译和流传过程中的问题。如果真实再过现代人的五十六亿年,那地球有没有还不一定呢。 这个时间是《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等经文就有的,不过具体得自己算一下,算完就发现和经文中的不同,再进一步考证,原来是古人和现代人时间称为不一样,再加上一些谬误,导致了一些问题。

8,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是如何证悟无上菩提

并不是此时证悟 而是早就成佛了 这个百度都有 可以多多了解一下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
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9,释迦牟尼是如何成佛的?

中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夜梦六牙白象后怀有身孕,尔后生下一子。太子出生后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王后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幼年就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19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的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佛号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