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年是几月几号,2017年小年是几月几号,什么时候过小年
本文目录索引
- 1,2017年小年是几月几号,什么时候过小年
- 2,2015小年是哪一天 过小年是哪天
- 3,2015年的小年是阳历几月几号谁知道?
- 4,农村常说的过小年,究竟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
- 5,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
1,2017年小年是几月几号,什么时候过小年
2017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三,星期五。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小年简介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小年主要活动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期间汉族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2,2015小年是哪一天 过小年是哪天
北方小年是2月11日(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2月12日(腊月二十四),
北方习俗: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南方习俗: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3,2015年的小年是阳历几月几号谁知道?
回答:2015小年阳历是2015年2月11日。阴历是农历十二月廿三日。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
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
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4,农村常说的过小年,究竟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
这个要根据地区来看,北方过小年一般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风俗习惯更是数不胜数。很多时候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也随着地区和人群而变得有所不同。关于过小年有一句俗语”官三民四船五“,意思就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家过小年就是二十三,普通人就过二十四,水上人家则过二十五。从这方面就可以出过小年在很早时候已经有不同了,但并没有对错之分。 小年的到来预示着马上就要过大年了,大家也要忙碌起来了,并且还有个传统就是祭拜灶王爷。灶王爷开始只是管火的,后来被天帝委派成为一家的监护神,成为了一家之主。,但民众并没有庙宇供奉于他,于是只好张贴他的画像。在那一天民众不仅仅需要祭拜他,还有给他供奉糖瓜、糕点等并换新的灶王爷画像。据说这么做是可以灶王爷嘴甜,多多向天帝说好话,以保佑自家平安。这一传统习惯也一直是古代皇家的传统,但是跟民间有所不同的是古代皇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祭灶神,后来这一传统被雍正皇帝给打破了,他把两天的内容压缩成了一天,都改成了二十三完成。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看到了皇家都改了自己也随之变化了,因此北方人到现在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北方因为古代皇家的改变而变成了二十三过小年,但南方却因为距离皇家远而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并不说南方人二十四过小年就是错误的,反而二十四过小年才是传统,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有诗云”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从这可以看出南方人从古至今一直是二十四过小年的。
5,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民间习俗 祭灶王 1、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2、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3、祭灶日期,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其日期也不尽相同。到宋代时,祭灶已经与小年合并起来,定在了腊月二十四这天。如范成大的诗《祭灶祀》:“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等等。 贴春联 1、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2、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