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是怎么说话的,霍金没有语言能力是怎么说话的?
本文目录索引
1,霍金没有语言能力是怎么说话的?
据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今天在剑桥的家中去世。霍金从1985年就已经丧失了语言能力,唯一能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只能用几个手指操纵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最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一般制造一个句子只要几分钟,要准备10天才能完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 听说,霍金是目前使用扫描式输入法最快的三个人其中之一,拼出15-20个单词只用一分钟,其他两个则是他的好朋友及软件开发者本人。 这款软件的应用解决了霍金的输入问题,他可以随时地写作,但是在生活中只有文字还是远远不够的。霍金的朋友们又为他找到了一家开发语音合成器的公司,希望他们能帮助霍金。 这家公司主要是生产的是电话自动应答系统,接到来自霍金的求助非常高兴,很愿意帮助霍金。他们特别为他制造了一台CallText5010设备,用的是当时最好的文字转换语音处理器,最后赠送给了霍金。这样在输入文字后霍金就能大声地“说”出来了,霍金仿佛重获新生。 不过,这台安装在轮椅上的硬件并不是十分的完美,它发出的声音不是霍金本人的声音,霍金对这点也很不满意,他要求换成自己的声音。 于是,MLT的工程师特别为霍金制作了三种声音,有他妻子的声音、以及他女儿的声音还有他本人的声音。但是霍金的声音和语言带有很明显的美式口音,主要是这些工作人员都是美国人。 靠着这种特别的黑科技加持的轮椅,霍金继续写作出书,他重新整理了之前的许多书稿,最后出版了《时间简史》,售出1000多万本,如今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被誉为最难看懂读懂的畅销书。霍金非常高兴地说,“与我以前失去说话功能相比,我现在可以更好的地传达信息。”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2,霍金是怎么说话的
不能说话的霍金怎么与外界对话,如何演讲和接受媒体采访?“他依靠电脑科技与世界沟通。”霍金的好友、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介绍说。霍金只有三只手指能动,他用手指操作电脑声音合成器表达思想。每次演讲时,他总是默默地沉思一会,然后开始启动他的遥控器,按动其中的一键,固定在轮椅上的电脑屏幕中便出现了一些英语单词,此刻,霍金的眼睛特别有神,他的大拇指不断地按动着,词变成了词组,词组又变成了句子,大拇指又一按,声音便从扬声器中发出,大家听到的是典型的美式英语,声音清晰,抑扬顿挫。
科技改变了霍金的生活。霍金讲话功能全部丧失后,有一阵子靠的是眼神与人交流:他面对着一块拼写板,让人指着英文字母,当指到他所要的字母时,他就扬起眉毛,最后拼出词汇。但这种交流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写科学论文。加利福尼亚一位名叫瓦特·沃尔托兹的电脑专家帮霍金走出了困境。他寄给霍金一段自己编写的叫做平等器的电脑程序,从而使霍金可以从屏幕上选择词汇,只要他按动手中的开关,单词就转入语言合成器发音。后来,剑桥调节通讯公司的大卫·梅森把一台很小的个人电脑及语言合成器进行改良后装在了霍金的轮椅上,这使霍金“说话”的速度大大加快,每分钟可造出15个词,并且既可以说,又可以把文字打印出来。
3,霍金是怎么说话的?
霍金无法说话,只有三个指头能动,后来指头都不能动了,只有眼部肌肉还能动。那么他是怎么“说话”的? --- 简而言之,霍金在刚开始的时候通过说话写字交流,与你我无异。 后来在气管切开术与渐冻症的夹击下,使用“拼写板”用目光拼出字母来交流。 后来则使用单个按键的鼠标操作电脑打字,打字后通过语音合成器读出文本。 后来由于手部功能进一步衰弱,团队在他眼镜上安装了红外探测器,用以识别他脸颊一块肌肉的运动,运动一次代表原来的按键一次,其他系统没有改变。 霍金也曾尝试过一段时间的“眼动追踪技术”和“脑电波识别技术”,但都因不习惯或疾病恶化而放弃。
4,霍金是通过什么设备与他人沟通交流?
电脑:由英特尔度身订造的手提电脑,内置Pentium M1.5GHz中央处理器,有无线宽带上网功能。在没有无线上网网络的地方,则可透过诺基亚电话上网卡,直拨剑桥大学的系统发音:霍金使用Words-Plus公司开发的Equalizer发音程式,发音时有点像电子字典,带有美国口音(又有说像北欧口音),他2006年在香港说,原本系统仍有法国口音的英文,但要是用了这套口音,恐怕太太要跟他离婚。电话:有无线电话系统,可直接用电脑拨出或收线万能遥控:轮椅备万用红外线遥控器,可控制电视、录影机、听音乐、锁门、开关灯储存:霍金习惯将所有演讲、论文储入记忆碟内...
5,霍金生是怎么让电脑说话的
1985年,霍金有幸得到美国的电脑工程师瓦特·沃尔托兹的帮助,给他设计了一个名为“平等者”的程序。霍金在使用这个软件的时候,直要光标跳到某个单词或者字母的时候,用手指按下选中后,就会被语音软件识别,从而发出声音。 在2005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为他设计了新的交互软件和轮椅,好让他能够通过面部肌肉收缩和眼球转动来控制软件选定字母,从而拼出单词。 因为霍金的病情恶化而不得不进行升级,这时候,霍金每分钟仅能输入一两个单词。于是,英特尔慷慨的再次专门为霍金先生提供一个技术团队,为他的设备改进升级,为他研发出了一个名为“ACAT”的交互系统工具包。由于这个系统能够智能预测单词,这让霍金先生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一倍,发邮件等等操作快了10倍。
6,告诉我霍金得病前的故事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英国伦敦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现在全身只有面部肌肉会动,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他被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 [编辑本段]相关作品: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史蒂芬·威廉·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果壳中的宇宙》该书是霍金教授继《时间简史》后最重要的著作。霍金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把我们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在霍金教授的世界里,真理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缭乱,缤纷多彩。霍金教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制约我们宇宙的原理,并加之以他独特的热情,邀请我们一起进行宇宙之旅,做非凡的时空遨游。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1988年撰写)霍金畅销书-《时间简史》这本书是霍金的代表作。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 在这本书中,霍金将试图勾勒出我们心目中的宇宙历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第一讲里,他将简要地回顾过去关于宇宙的构想,并说明我们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图像的。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宇宙史的历史。 第二讲将解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种引力理论为什么会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不可能是静态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胀,或是收缩。而这又意味着,在前200亿年到前100亿年之间,必定有某一时刻,那时宇宙的密度为无穷大,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大爆炸。它可能就是宇宙的开端。 第三讲将谈谈黑洞。黑洞是当某个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体,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缩(塌陷并紧缩)时形成的。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任何蠢得掉进黑洞的傻瓜都会永远消失,他们将无法再逃出黑洞。而有关他们的历史,则将到达一个奇点,一个痛苦的终点。不过,广义相对论是经典理论——也就是说,它没有考虑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 第四讲将讲述量子力学如何允许能量从黑洞泄漏出来。黑洞并不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黑。 第五讲将把量子力学思想应用于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这就得出了这样的设想:时空可能在范围上有限,但没有边缘。这或许类似于地球表面,但它多了两维。 第六讲将说明这个新的边界条件如何能解释这个问题:尽管物理学定律是时间对称的,但过去与未来为什么如此大不相同? 最后,第七讲将讲述我们正如何试图找寻一种统一的理论,它能把量子力学、引力以及物理学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内。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真正理解了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在三年工作量并不巨大的学习之后,他获得了一等自然科学荣誉学位,之后进入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当时牛津大学还没有宇宙学这个专业。尽管他希望能够跟当时在剑桥的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身边做研究,但是他的导师却是丹尼斯·西艾玛(Dens Scama)。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一名研究员,后来成为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做,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 《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中文版发行于2008年年初,这本书由史蒂芬·霍金、其女儿露西·霍金、其学生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所著,是史蒂芬·霍金的“儿童科普三部曲”之一,这本书当中论黑洞以及很多部分都简述了霍金的新想法,这本书在国内外好评如潮。 [编辑本段]霍金趣事: 霍金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