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84消毒液是巴氏还是84年,84消毒液中的“84”有什么来历?

本文目录索引

1,84消毒液中的“84”有什么来历?

84”是有其特殊的含义。1983年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北京市科委的科研课题,研制一种可杀灭肝炎病毒的消毒液,用于医护人员的日常防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从70多个配方,3000多件次试验中不断试验摸索,摸索试验,终于在1984年10月通过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专家评
审,为了纪念研制成功的时间,将这种消毒液定名为“84”消毒液。北京地坛医院的龙安公司生产销售的84消毒液是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龙安牌84消毒液”,因为它是研制单位生产的,由此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及认可。“84”的诞生,是中国消毒行业的一大创举,几乎成为消毒液的代名词。消费者从不知晓消毒及消毒液的含义到今天首选龙安84。

84消毒液中的“84”有什么来历?

2,什么是“巴氏消毒液”?

巴氏消毒液指的是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2年发明的消毒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牛奶上,杀灭牛奶里含有的病菌。 巴氏灭菌法产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问题的努力,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扩展资料: 应用范围 巴氏消毒法还用于消毒啤酒、白酒等东西,经过巴氏消毒的啤酒叫熟啤,为普通啤酒;不经巴氏消毒,只能冻藏保鲜的啤酒就是生啤。 消毒原理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氏灭菌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氏消毒

3,84消毒液叫“84”是因为是在1984年被中国人研制出来的,正确吗?

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今地坛医院)研制出了一种消毒液,这种消毒液能够快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所以最初它的名字是“84肝炎洗消液”。再到后来发现它除了有杀菌的作用外,居然还有漂白的作用,所以才把名字修改成了“84消毒液”,而84消毒液还曾经被北京市卫生局授予应用成果二等奖。此后,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还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对84消毒液进行生产和销售。

4,84消毒液是巴氏消毒液的谐音吗?

并不是。 在1984年,北京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们,经过3000多次的实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菌类的变化进行了上百次的调整,最终研制出了84消毒液。 84消毒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预防疾病并抑制传播的产品。由于其消毒效果理想、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特点而深受大家的欢迎。巴氏消毒液,主要是给牛奶杀菌用的,也有用于酒类杀菌之用。 扩展资料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浓度为5.5~6.5%。次氯酸钠是将氯气通入碱液制造而成。 作为一种强电解质,次氯酸钠在水中首先电离生成次氯酸根离子(ClO-)。次氯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通过与细菌细胞壁和病毒外壳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使病菌裂解,或直接作用于细菌体内的酶,使细菌死亡。此外,氯离子能显著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导致其丧失活性而死亡。 1789年,法国化学家柏瑟列(Claude Berthollet)在研究用氯气作为漂白剂时,将氯气冲入钾碱液制成了次氯酸钾溶液,从而制成了漂白水(Eau de Javel)。 这一发明让当时的染料厂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后,法国化学家拉巴拉克(Antoine Labarraque)在次氯酸钾溶液基础上,将原本的钾碱液替换成廉价的氢氧化钠,生成的次氯酸钠可以用于除臭和防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84消毒液

5,84消毒液为什么叫84呢?

84消毒液之所以叫做“84”是因为它是在1984年发明的。1984年,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经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鉴定,授予应用成果二等奖,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环境等的消毒。 84消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为5.5%-6.5%,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等的卫生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稀盐酸HCl)不能一起使用,两者混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严重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