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各地冬至吃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各地冬至吃什么?
立冬不算冬,冬至到来,才有冬天的感觉。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 之一,冬至过后,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就要来到。
不同的节日一般都有不同的吃俗。一说到吃,历史就十分悠久。冬至吃什么?各地风俗不同,吃的也不一样,为什么要吃这些,说来都颇有渊源。
■北方:饺子 和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 和馄饨的风俗。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呼还不一样,比如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河南人在冬至这天,要吃“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江南: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 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宁夏:“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在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取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 ,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台湾:九层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 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和福禄寿 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 ,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日,集中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福建: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 ,丸子捧。”这是关于冬至的一首儿歌。《八闽通志》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2,冬至人们要吃什么食物
冬至昼短夜漫长,冷冷严寒锁北疆。江南喜吃糯米饭,北方水饺溢清香。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从冬至这天起,北方正式“进九”,开始了漫长、寒冷的冬季!冬至大如年,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各地冬至习俗是不同的
北方:饺子和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不过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法不一样,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
江南: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 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宁夏:“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不过在冬至这一天,羊肉粉汤不叫羊肉粉汤,而叫另一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 ,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浙江:荞麦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贵州: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民间也有“冬至吃狗肉,明春打老虎”之说。现在北方,贵州等地区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福建: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 ,丸子捧。”这是关于冬至的一首儿歌。《八闽通志》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台湾:九层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 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和福禄寿 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 ,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日,集中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3,南方大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大暑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大暑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将变得更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在大暑节气的民俗中,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习俗,有的地方会吃凉性食物,而有的地方习惯吃热性食物。那么,你知道大暑南方吃什么吗?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从 饮食文化 的角度去看看吧! 大暑南方吃什么(荔枝、羊肉等热性食物) 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福建莆田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4,南方冬至吃什么 冬至美食大盘点
1、吃糍粑: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作“小糍”。 2、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3、吃红豆糯米饭: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5,冬至应该吃什么?
冬至期间适合的食材还是很多的,合生活网说吃饺子,羊肉是最经典和普遍的饮食。关注的不是食材本身,而是食材的特性。冬至时,人们一定要多吃一些能驱暖胃、补血益气的食物,才能使我们的身体驱寒保暖,保持阴阳平衡,身体更加健康。 冬至又被称为“日短至”、“日南至”、“冬节”、“贺冬” 等等不同的叫法,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24个节气之一。冬至的特点是昼短夜长,阴寒之气剧增,阳气偏低,身体偏寒。 图片来自有网络 冬至也是中国各地进入最寒冷的阶段的时间起点。常提到的“数九寒天”就此开始,从冬至那天开始,此阶段有九九八十一天,过了这八十一天,冬寒就变成春暖了。而每年的“三九”是最为寒冷的阶段。经过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生活底蕴和各地各族的传承发扬,我国人民对冬至的饮食文化有了相当的了解。 介绍几种中国最传统和深受喜欢的美食,非常适合冬至食用: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说的就是萝卜。明代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本草纲目》中提到了萝卜的功效。”萝卜在我国民间有着“小人参”的美称,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值得注意的是萝卜种类很多,一定要吃白萝卜才是最好的。萝卜炖羊肉,萝卜汤串丸子,萝卜牛肉汤,萝卜炖排骨。 冬至到了,羊肉是冬季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而且是必须要吃羊肉,也有叫红肉的。羊肉的特性是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天,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撒上白胡椒粉,一把香菜,大口吃肉大口喝汤,实在是太满足啦。 不仅全是上下暖和起来,同时还能温补脾胃,保证身体健康顺利地度过寒冬。羊肉的味道鲜美,羊肉味甘而不腻,冬至吃它再合适不过了,经典菜品非羊肉炖萝卜莫属。 待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句话在东北更是接地气,要知道南方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的场合才吃饺子。而到了东北,一年四季都吃饺子。特别是中国阴历的春节,都在每年的1-2月,也是冬至期间最寒冷的一个月。东北过年,不同馅料的饺子就会伴随着寒冬和新年一起吃丰盛每家每户的餐桌。有些南方地区习惯吃混沌,其实也是相同的。 还有一些冬至可以常吃的水果,比如:苹果是含有丰富的营养,冬季经常食用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以及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红枣是最适合寒冬时候吃的了,因为此时气温最低,每天吃3-5个红枣,不仅能补血益气,而且还能养胃健脾。古有:“日食3枣、长生不老”说法。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多,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自己应付寒冬的方法,也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总之,保暖抗寒、增加免疫力的食物都是对抗冬至的最佳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