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王昭君怎么被匈奴玩的,王昭君为什么嫁到匈奴?

本文目录索引

1,王昭君为什么嫁到匈奴?

昭君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王昭君为什么嫁到匈奴?

2,王昭君下嫁匈奴指那里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汉元帝竟宁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

3,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于匈奴单于,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那个宫廷画师 毛延寿 受了皇后的指使 把她画的很丑,汉元帝看到
昭君的图像,就立即扔了,说:长得这么丑的人也送进宫来。昭君后来就做了宫女。
汉元帝第一次见到昭君 是在昭君已经决定远嫁匈奴,汉元帝为了让昭君的身份配得上呼韩邪单于,认了昭君做干女儿。在大殿上,昭君穿着红色的新娘
服,抬起头拜见汉元帝时,汉元帝都看傻眼了,太美了。汉元帝之后直到是毛
延寿故意将昭君画丑,让他失了一大美女,于是将毛延寿杀了。

4,王昭君为何出塞?

当年遗恨叹昭君, 玉貌冰肤染胡尘. 边塞未安嫔侮虏, 朝云鹤唳天山外, 残日猿悲黑水滨. 十里东风青冢道, 落花犹似汉宫春. 王昭君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 据传,王昭君是齐王襄的女儿,十七岁时,被汉元帝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奴的,深居后宫的宫女们,为了能被皇上幸召,总想把自己画得美点儿。所以,她们不惜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初入宫廷,一来不懂这些规矩,所以没有备下这笔贿金;二来自恃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当画到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启口说:“这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真是一点千金呀!”昭君对毛的暗示虽心领神会,但她没有买他的账,相反讽刺了他几句便离去了。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就是这么一点,竟让王昭君在掖庭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来于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元帝正苦于无法抵御匈奴的侵犯,见到呼韩邪单于来朝求娶,觉得正是开展政治和亲外交的好机会,于是便赐给他五名宫女。王昭君久居深宫,面见圣上无望 积怨甚深,听说匈奴前来求亲联姻,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只知她缺少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韩邪单于临别的那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把她留下,可是怕失信于人,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汉元帝由此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遂有杀毛延寿等画工之说。 从上面记传的情况看,王昭君为何出塞应这样解释: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话工毛延寿,结果被丑化。美貌的昭君因此的不到皇上的宠爱,久留宫中实在无聊,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亲了。 历史上却有人认为,王昭君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据传,毛延寿见昭君美貌非凡,生怕已经沉恋于女色的汉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误国,于是在画王昭君肖像时,有意把她丑化了。汉元帝未能察觉,后来呼韩邪单入朝要娶汉人女子为妻,汉元帝原想以丑送人,结果误将王昭君送了出去。若昭君不被送出,有朝一日必得宠,就会变为妲己式的人物,到时误国殃民,后患无穷。因此,毛延寿就成为了“忠臣唯有毛延寿,能送名妃出宫门”的大好人。 据正史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对汉边疆的安宁起了良好的作用,在呼韩邪父子当政时期,汉匈关系和睦,这说明政治联姻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也有人认为,汉室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用妇人安邦息事,实在是有伤国体。 王昭君为何出塞虽众说纷纭,但她作为古代 “四大美女”之一的故事流传至今,谁也不会有不同意见。杜甫诗云:“群山万壑(he)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对王昭君一生的高度概括了。

5,王昭君为什么要出塞?

请参考以下资料,你就会明白的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6,王昭君死后匈奴人是怎么对待她的?

为她厚葬,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王昭君死后,匈奴单于为她杀了十万只羊,这个独特的葬礼上,匈奴人们以自残的形式来体现他们的伤痛,失去王昭君的痛心,以此来祭奠她。有的人在脸上划一刀,有的用刀子插自己身体某个部位。从莫高窟壁画中可以考证,这些画像中的人穿着华丽,应该都是匈奴贵族,还拿着一些刀具之类,说明王昭君的死确实让匈奴人很伤心。 一、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 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就是与她相关。 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根据民间传说和记载,王昭君入宫以后,由于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毛延寿故意将王昭君画得很丑。因此没有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之中。昭君进宫多年,得不到皇帝临幸,心生悲怨。刚好匈奴请求和亲,征召宫女,王昭君便主动报名,去匈奴和亲。 二、昭君出塞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汉元帝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为妻子 ,并改元为竟宁。传说,汉元帝第一次见到王昭君,就被惊为天人,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王昭君已经被封为公主,肩负着和亲的使命。据说王昭君走后,汉元帝把画师毛延寿狠狠处罚了。 呼韩邪单于对于能娶到王昭君,很是感激,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王昭君画像(39张)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按照匈奴习俗,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一切,包括妻子,这对于汉文化的昭君是不能认可的。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但汉成帝从国家邦交考虑,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 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 总结:呼韩邪归汉与昭君出塞,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战乱,也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昭君为国家民族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7,远嫁匈奴的王昭君在丈夫死后有什么样的遭遇?

王昭君这个女人很有名气,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四大美女''的命运都不算太好,王昭君也不例外。她作为西汉的和亲公主,离开繁华的长安,到寂寥的大漠上去,成为一个陌生男人的妻子。光是这样还不算,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又嫁给了丈夫的儿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汉元帝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王昭君在正史当中有记载,在野史当中的记载也相当丰富。在正史当中记载,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请求朝见汉元帝,并且请求作为西汉王朝的女婿,也就是要和亲的意思。 和亲在西汉时期并不罕见,在整个古代也是比较常见的政治手段。汉高祖刘邦时就与匈奴和亲,因为他在''白登之围''中见识到匈奴的厉害,这种和亲是带有屈辱意味的。 而在汉元帝时期,匈奴和西汉的军事实力已经颠倒过来,匈奴要看西汉的脸色。所以呼韩邪单于主动请求和亲,并且以女婿自居。这个时候的和亲就不带屈辱意味,而是对呼韩邪单于的羁縻手段。而王昭君就承担这个任务,成为和亲公主。当然她本身的身份并非公主,而是汉元帝的宫人。 ''昭君出塞''的故事 在《西京杂记》中对''昭君出塞''的故事有所记载,情节较正史更加丰富。汉元帝后宫很多,没办法一个一个去查看。他选择妃子的方法是让画工把宫人都画出来,当然是谁更好看谁更有机会。 于是乎这些宫人纷纷贿赂画工,多的贿赂十万钱,少的也有五万,非常大手笔。只有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于是画工就把王昭君画得很丑。等到匈奴人来求和亲,汉元帝就从这些画里面挑人,看王昭君不算特别好看,于是就把她给呼韩邪单于。 没想到见到王昭君之后,发现她异常美丽,简直就是艳冠后宫。不仅是长得好看,同时也非常娴雅得体。汉元帝非常后悔,但是名单已经定下来了,也不好意思再反悔。于是汉元帝开始追究画工的责任,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画师都被处死,以至于长安中缺少好画师。在《琴操》中还有王昭君受到冷落心中有怨,自愿请求和亲的故事。这些史料虽然并非正史,但对后世的影响却很大。 王昭君的境况 虽然汉元帝与呼韩邪单于的和亲不再带有屈辱意味,而是笼络呼韩邪单于的手段,但是这对于王昭君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善。王昭君作为和亲公主,还是需要背井离乡、远赴大漠。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王昭君还要接受匈奴人的习俗——收继婚制度。 所谓的收继婚制度,举个例子来说明:女子嫁给某人为妻,某人去世之后,女子还要嫁给他的兄弟,或者是与自己没有血缘的儿子。这个习俗在古代很多游牧民族或者渔猎民族中都存在,但是在中原政权文化中是不被允许,而且难以接受的。 王昭君作为西汉人,当然也是从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而她嫁到匈奴之后,也不得不服从收继婚制度。在呼韩邪单于去世之后,呼韩邪单于的儿子雕陶莫皋被支持为匈奴首领,也就是复株累若鞮单于。王昭君又嫁给复株累若鞮单于,并且生下两个女儿。这对王昭君来说,大概是最悲哀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