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最年长得主,得诺贝尔奖的得主中,很年轻就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本文目录索引
- 1,得诺贝尔奖的得主中,很年轻就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哪国的什么人?
- 2,199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是哪位!
- 3,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谁
- 4,世界上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是谁?
- 5,诺贝尔奖有几个种类或分类?
- 6,诺贝尔奖有什么种类
- 7,实至名归诺贝尔化学奖,锂电池这项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8,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 9,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 10,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几个?
1,得诺贝尔奖的得主中,很年轻就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哪国的什么人?
巴基斯坦的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2014年,年仅17岁,并且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这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但马拉拉的背景让她的成就更加引人注目,马拉拉于1997年7月12日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开伯尔帕赫图赫瓦斯瓦特山谷长大。她的家庭从小就灌输给她正确的教育和价值观,她的父亲是一名巴基斯坦外交官,致力于社会活动家,他建立了一系列私立学校并争取教育权利。 在该地区原教旨主义主义兴起反对女童教育的影响下,她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开始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她的第一篇博客于2009年1月3日由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发布,报道了斯瓦特山谷的军事活动,包括摧毁了一百多所女子学校,并关闭了她自己的学校。马拉拉的最后博客文章是在两个月后的3月12日发布的,当时她的公众形象已大大增加,到今年年底,她还接受了几家全国性报纸的采访,从乌尔都语日报到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她的真实身份已被曝光。 2011年10月,提议将马拉拉提名为国际儿童和平奖,当年12月她就获得了巴基斯坦青年全国和平奖。马拉拉说的那些话并没有让那些人明白事情的重要性,甚至还派人暗杀她,2012年10月9日的时候,一名戴面具的枪手向她开枪,奇迹般的是她被救回来了。当她在重症监护室时,马拉的言论被外面的世界所接受并支持她,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面称赞她的勇敢并谴责她的袭击者,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向马拉拉基金捐款20万美元,以促进女童教育。 经历了濒临死亡,很多人都只想找一个宁静的地方生活,但马拉拉没有。2013年7月12日那天同时也是她16岁生日,她在联合国发表自己的演讲,说出了自己的所有看法和感想,决定为了争取教育的权利跟他们斗争到底。以下是马拉拉演讲的其中一段话:“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不反对任何人,我也不是要在个人报复方面发言,我要在这里为每个孩子说出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我也希望为所有恐怖分子和极端主义分子的儿女提供教育。 2014年,年仅17岁,来自巴基斯坦的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且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这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但马拉拉的背景让她的成就更加引人注目,马拉拉于1997年7月12日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开伯尔帕赫图赫瓦斯瓦特山谷长大。她的家庭从小就灌输给她正确的教育和价值观,她的父亲是一名巴基斯坦外交官,致力于社会活动家,他建立了一系列私立学校并争取教育权利。 在该地区原教旨主义主义兴起反对女童教育的影响下,她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开始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她的第一篇博客于2009年1月3日由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发布,报道了斯瓦特山谷的军事活动,包括摧毁了一百多所女子学校,并关闭了她自己的学校。马拉拉的最后博客文章是在两个月后的3月12日发布的,当时她的公众形象已大大增加,到今年年底,她还接受了几家全国性报纸的采访,从乌尔都语日报到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她的真实身份已被曝光。 2011年10月,提议将马拉拉提名为国际儿童和平奖,当年12月她就获得了巴基斯坦青年全国和平奖。马拉拉说的那些话并没有让那些人明白事情的重要性,甚至还派人暗杀她,2012年10月9日的时候,一名戴面具的枪手向她开枪,奇迹般的是她被救回来了。当她在重症监护室时,马拉的言论被外面的世界所接受并支持她,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面称赞她的勇敢并谴责她的袭击者,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向马拉拉基金捐款20万美元,以促进女童教育。 经历了濒临死亡,很多人都只想找一个宁静的地方生活,但马拉拉没有。2013年7月12日那天同时也是她16岁生日,她在联合国发表自己的演讲,说出了自己的所有看法和感想,决定为了争取教育的权利跟他们斗争到底。以下是马拉拉演讲的其中一段话:“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不反对任何人,我也不是要在个人报复方面发言,我要在这里为每个孩子说出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我也希望为所有恐怖分子和极端主义分子的儿女提供教育。
2,199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是哪位!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名单
1999 H.霍夫特 荷兰 证明组成宇宙的粒子运动方面的开拓性研究
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荷兰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
1999年 艾哈迈德·泽维尔 美国人,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
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名单
1999年 医生无国界组织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1999年 君特-格拉(德国)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
1999年 罗伯特·门德尔(加拿大)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名单
1999年 君特-布洛伯尔(美国人) 发现蛋白质有内部信号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转移和定位
3,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谁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Röntgen)。 威廉·康拉德·伦琴在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例如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就因发现天然放射性,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今天,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都被称为伦琴射线,另外第111号化学元素Rg也以伦琴命名 。 扩展资料 1901年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第一位物理学奖金获得者,他立即将此项奖金转赠威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为添置设备之用。此后根据不完全统计,他生前和逝世后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不下于150项,若对伦琴的成就作出估价是很困难的。 伦琴的工作是在简陋的环境中完成的。一个不大的工作室,窗下是张大桌子,左旁是个木架子放着日常用品,前面是个火炉,右旁放着高压放电仪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进行X线试验的地方。 伦琴一生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X线研究工作从当前的水平来看,已非常完整。他谢绝了贵族的称号,不申请专利,不谋求赞助,使X线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自1540-1895年间对X线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有25位,其中有波尔、牛顿、富兰克林、安培、欧姆、法拉第、赫兹、克鲁克斯、雷纳德等,伦琴在他们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努力探索终于取得了成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威廉·康拉德·伦琴
4,世界上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是谁?
■第一位经济学奖得主 1969年12月10日,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荷兰经济学家丁柏根因创立计量经济学,运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活动而共同获得首次设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人两次获诺贝尔奖 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而荣获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年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因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年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获诺贝尔奖的夫妇 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科里夫妇: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获诺贝尔奖的父子 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姆逊父子: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奥伊勒父子: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玻尔父子: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西格巴恩父子: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诺贝尔奖有几个种类或分类?
诺贝尔奖是按照诺贝尔最后的遗嘱订定的,分成下列的五项:
(1)物理奖: 由瑞典科学研究院决定,对于物理方面有重要发明和发现的人。
(2)化学奖: 由瑞典科学研究院决定,在化学有重要发现和改良的人。
(3)医学奖: 由斯德哥尔摩的加罗林学会决定,在生理学或医学上,有重要发现的人。
(4)文学奖: 由斯德哥尔摩学术院决定,对文学思想有启发引导作用的人。
(5)和平奖: 由挪威议会组成的五人委员会决定。为促进国际的友好关系,且为和平会议的设立和普及竭尽心力,在军备的废除和缩减上有重要贡献的人。
(6) 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
6,诺贝尔奖有什么种类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理学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学(Literature)、和平(Peace)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扩展资料: 诺贝尔在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33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遗嘱中关于诺贝尔奖的内容如下: 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诺贝尔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 截止至2018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904位个人和24个团体,这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联合国难民署)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个团体(红十字会)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奖。 故总计908次授予个人、27次授予团体。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奖
7,实至名归诺贝尔化学奖,锂电池这项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固体物理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化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域的贡献。三名科学家将平分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1万美元)奖金。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多位教授。所有的受访教授都异口同声:三位教授的获奖是实至名归,尤其是97岁高龄的美国固体物理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我们都认为,他应该早就得这个奖了。”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除了获奖项目“亲民”以外,另一大看点莫过于97岁获奖科学家古迪纳夫。在此之前,这个纪录由96岁高龄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保持。因为名字中的Goodenough(意为“足够好”),古迪纳夫也被外界幽默称呼“足够好”老爷子。 连续多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足够好”老爷子都获得提名,但一直处在陪跑状态。“所有人都觉得,老爷子早就该得这个奖项了。”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朱纪欣表示,古迪纳夫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差不多是科学圈的“村上春树”。之前,古迪纳夫已经在磁性材料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电化学当时对他而言,属于“玩票”性质。“早期的电池,放电容量和储能密度都很低。古迪纳夫找到了层状结构的钴酸锂,作为电池的正极,将除锂之外的金属材料作为阳极,能够实现高密度的能量储存。”这样一来,可充电锂电池才得以商业化。 记者此次采访的多位教授,都对古迪纳夫并不陌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金钟教授告诉记者,目前“足够好”先生仍在研究新型的储能电池体系,尤其是高安全的固态锂电池,每年都保持着很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在一些会议上,也不乏他的身影。“他为人非常和善,而且平易近人。他有很多新的想法,一直在突破自己,讲报告的时候条理非常清晰,写的文章不仅提出新概念,也将原理解释得非常清晰。”金钟说,他还教导出一批又一批做电池的高手,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有他的弟子们的身影。
8,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2日17时许正式揭晓,由两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获得,获奖理由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194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早年求学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斯坦福求学时,米尔格罗姆师从“博弈论四人帮”之一的威尔逊(Robert Wilson)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拍卖的博士论文。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 Wilson),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历届获奖名单如下: 1、1969年 简·丁伯根(荷兰) 拉格纳·弗里希(挪威)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2、1970年 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3、1971年 西蒙·库兹列茨(美国)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4、1972年 约翰·希克斯(英国)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5、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前苏联)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6、1974年 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 纲纳·缪达尔(瑞典)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7、1975年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 佳林·库普曼斯(美国)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8、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9、1977年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瑞典)、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国)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0、1978年 赫泊特·亚·西蒙(美国)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见解。 11、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美国) 西奥多·舒尔茨(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2、1980年 劳伦斯·罗·克莱因(美国)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3、1981年 詹姆士·托宾(美国)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4、1982年 乔治·斯蒂格勒(美国)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5、1983年 罗拉尔·德布鲁(美国)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6、1984年 理查德·约翰·斯通(英国)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账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 17、1985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意大利)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8、1986年 詹姆斯·布坎南(美国)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1987年 罗伯特·索洛(美国)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20、1988年 莫里斯·阿莱斯(法国)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21、1989年 特里夫·哈维默(挪威)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22、1990年 默顿·米勒(美国) 哈里·马科维茨(美国) 威廉·夏普(美国)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23、1991年 罗纳德·科斯(英国)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24、1992年 加里·贝克(美国)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 25、1993年 道格拉斯·诺斯(美国)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罗伯特·福格尔(美国)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26、1994年 约翰·纳什(美国) 约翰·海萨尼(美国) 莱因哈德·泽尔腾(德国)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7、1995年 罗伯特·卢卡斯(美国)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28、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英国)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威廉·维克瑞(美国)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29、1997年 罗伯特·默顿(美国)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 迈伦·斯科尔斯(美国)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30、1970年 阿马蒂亚·森(印度)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31、1999年 罗伯特·门德尔(加拿大)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32、2000年 詹姆斯·J·赫克曼(美国)、丹尼尔·L·麦克法登(美国) 发展广泛应用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中对个人和住户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赫克曼对分析选择性样本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麦克法登对分析离散抉择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33、2001年 迈克尔·斯彭斯(美国)、乔治·阿克尔洛夫(美国)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34、2002年 丹尼尔·卡尼曼(美国) 弗农·史密斯(美国) 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35、2003年 罗伯特·恩格尔(美国)、克莱夫·格兰杰(英国) 在处理经济时间序列的两个关键性质:时变波动性和非平稳性时,所开创的统计分析方法。 36、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中所作的贡献。 37、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两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们通过对博弈论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38、2006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费尔普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了挑战。 39、2007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 40、2008年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41、2009年 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的分析”获奖,威廉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 42、2010年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这三名经济学家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摘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 43、2011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政策危机,所以需要研究政策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44、2012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与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因“稳定分配及市场设计实践理论”获得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5、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席勒因在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和行为经济学运行方面的开拓性工作活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6、2014年,2014年“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地时间10月13日下午揭晓,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获奖。 47、2015年,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8、2016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因其对契约理论(contract theory)做出的贡献荣获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9、2017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因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荣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0、2018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因分别将气候变化和整合技术创新纳入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1、2019年,美国经济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国经济学家,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联合创始人艾丝特·杜芙若和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发展社团盖茨教授迈克尔·克雷默因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经济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2020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两名美国经济学家获奖
9,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截止2018年1月16日,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锟。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 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1959年李远哲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 ,并于1961年获得台湾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次年去美国深造,196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sitry)博士学位 。 其后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并返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同时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197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现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 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 ,197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理事 。 1993年,获颁费塞尔国王国际科学奖;1994年,获亚瑟萧洛奖及威廉梅格斯奖;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6、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6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 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7、高锟,1933年11月4日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6岁; 高锟于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0年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96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获颁大紫荆勋章;2018年9月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10,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几个?
截止到2018年总共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莫言和屠呦呦。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其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 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6、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崔琦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7、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法国籍华人,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 高行健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8、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纽约,美国华裔化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 9、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英国华裔科学家,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于中国上海,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0、莫言,中国国籍,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屠呦呦,中国国籍,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参考资料:凤凰网-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