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拜年还是初一拜年,什么时候拜年
本文目录索引
1,什么时候拜年
1.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2.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2,春节什么时候拜年
一般都是在春节当天到初七八这些天去拜年,根据当地的习俗等不同而有所出入。 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节日期间不要过早,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 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新年新气象,到亲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饰得体,节日的服饰以都市休闲、时尚为主,不要穿的太运动,也不要穿晚礼服类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颜色较深或是压抑,可适当增添一些小饰物来点缀,增加节日气氛。一家人的服装色彩尽量做到协调,增加家庭的温馨感。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3,给未来公公婆婆拜年是选择除夕好,还是初一好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所以最好的时间是大年初一。
4,大年三十拜年还是初一拜年呀
初一拜年才正式,年三十拜年算是拜早年,按照正统规矩不是很正式的。初一拜年的相关讲究:1、拜年的姿势:拜年的时候在姿势上都是抱拳的,而且也是平辈的一种百年拜年的姓氏哦。而对于男子拜年的姿势就是左手抱住右手的,而女子的话就不是抱拳,而是压手哦,而且左右手弄反的话就是哀拳,所以在这点里不可以搞错了。2、拜年的时机:在这天里拜年,大家都是要选择到最适合的时间去拜年,这个也是第一个的要素来的。3、拜年的时间不可以太早:其实对于在拜年的时候太早那么都是会导致主人来一个措手不及的,这点主要注意。4、拜年时间点半个小时左右最好:其实对有些人喜欢就是晚上拜年,也是喜欢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这样也是很影响到就是主人的休息的哦,这点要避免。5、拜年的语言要吉祥:其实对于拜年的时候一定要说出吉祥的话,即使在平时都是对对方有着积怨。
5,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大年初一叫春节?
除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周秦时期,一年将尽之时,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义谓旧岁至此而除夕,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成户瞳痛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梁录》卷云:“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家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话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图面,跳舞于市,行古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皆封,爆竹、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 《燕京岁时记》:“凡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正月初一 同义词 大年初一一般指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原为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文化节日,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