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中国抗日开始于什么时候?结束于什么时候

本文目录索引

1,中国抗日开始于什么时候?结束于什么时候?

1、国际上公认的抗日战争,这个时间是从1937年7月7日开始起算的。
‍  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2、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从1931年的9月18日开始的。
  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才全面爆发。
当然,国内也有把1931年视为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日战争胜利日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中国战区向国民政府正式投降。
  中国人民把1945年9月3日视为抗日战争胜利日,这个时间是海峡两岸公认的。
  

中国抗日开始于什么时候?结束于什么时候?

2,女性画眉开始于什么朝代?

战国时期。
早在战国时代,爱美的女性就开始用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了.
画眉是古代女性最传统的化妆术之一。《韩非子》中曾记载:“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屈原《楚辞·大招》中也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青色直黛,美目媔只。”之句,说明早在战国时代,爱美的女性就开始用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了。
早期时,女性画眉所用的“黛”是用一种叫石黛的青黑色矿石,加入麝香等香料制成的。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时,波斯人所制的螺子黛传入宫廷,被后妃们珍爱,这种黛又被称为蛾绿,后世也一直沿袭这种叫法,隋炀帝喜欢看宠妃吴绛仙画眉,每每“倚帘顾之,移时不去”地痴看。
《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宋朝时流行西域传入的翠绿色“青雀头黛”,如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 温庭筠《春洲曲》:“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宋代将汉代的时尚复古了。

3,我国春秋时期的女子用什么颜料画眉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汉族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汉族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汉族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汉族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汉族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汉族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4,古代女子双眉之间画的是什么

  古代女子双眉之间画的是花钿。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来尝暂去”。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用鱼鳔胶或呵胶粘贴。从出土传世文物图像材料所见,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

5,古代的女子用的化妆品都是什么做的??

朱砂、红蓝花、紫草、苏方木、落葵、石榴花、紫茉莉。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总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美容化妆品。胭脂是中国古代妇女使用一种化妆用品。 扩展资料: 胭脂是古代中国妇女使用的一种化妆用品,匈奴传入中原后,胭脂的制作也不仅限于红蓝花一种植物,并且加入了油脂、动物骨髓等来适应不同的需要,胭脂一词的意义也逐渐成为涂抹于面部一类化妆品的总称。 胭脂来源有四种说法: 第一,来自商纣说。第二,秦代说。第三,西域说。第四,起于匈奴说。 胭脂又名燕支,古代制作时在植物染料的基础上加入油脂、骨髓等物,燕支也就成为了臙脂,‘臙’是胭的繁体字。再至后来,人们才将‘胭脂’一词,作为了一类涂抹于面部化妆品的总称。 胭脂作为化妆品的一种,被用于涂抹于脸上、唇上使面色得以改观。 胭脂的使用方法取适宜量直接涂抹于面部或唇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胭脂

6,历史时事政治

#这个时事政治半月谈电子资料有没有用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1001)--2010年1月1日更新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09年12月;《半月评论》更新09年第24期;《了望时评》更新09年第52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09年第24期
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资料,本电子书内容分为“时事政治备考学习方法汇总”附录,以及“时政阅览部分”、“半月谈重大时事及小测试”、“时政测试部分”、“半月评论”、“了望时评”、“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时政热点精选”、“历年党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事记”九部分,计70000多字、1000多道测试题。可以上网搜索一下“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的下载地址

7,关于时事政治的历史与社会题目,或者大家提供一些最近国际社会上的大事件。

1。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2。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3月在北京召开
3。2008年3月14日,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
4。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5。2008年8月8日至9月17日,第29届奥运会8月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6。9月初,甘肃等地多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7。9月25日晚,载有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8。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9。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10。2008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