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什么是以直报怨,请问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它和以怨报怨有什么区

本文目录索引

1,请问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它和以怨报怨有什么区别吗?

“以直报怨”是指以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区别如下: 1、方式不同 1)以怨报怨,用不道德的办法对付不道德的人。例如,邻居长期偷你家菜园里的菜,你也偷他家菜园里的菜作为报复,或者上门辱骂和殴打他。这种方式虽然快意恩仇,但是激发矛盾,使双方仇怨加大,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后果可能更糟。 2)以直报怨,用公正和正直的方式对付不道德的人。 例如,邻居长期偷你家菜园里的菜,你想办法找到他偷菜的证据,向派出所报案抓他。这种方式合理合法,借助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值得提倡。 2、目标不同 1)以怨报怨,目标是发泄怨气,伤害对方,让对方付出更多代价,报仇雪恨。 2)以直报怨,目标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伸张正义,彰显法制、维护社会秩序。 3、风险不同 1)以怨报怨,风险较大,要么和对方仇怨更深以致将来再次报复你,要么自己触犯因小失大。 2)以直报怨,风险较小,由国家机关执行强制手段,使对方伏法受刑罚。 扩展资料: 类似名言: 1、“报怨以德”或“以德报怨”:拿恩德回报仇怨。 ——《道德经》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也是这个道理。有人把报怨以德移入此章,不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书之嫌。从通行本、帛书以及上下文意来看,六十三章并无错简。 2、以怨报德:拿仇怨回报恩德。 ——《国语.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3、.以德报德。 ——《红日》第十六章:“他觉得在这个为难的时候,应当以德报德。” 4、以直报怨。 ——《汉书.傅介子传》:“上乃下诏:‘……平乐监傅介子……以直报怨,不烦师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直报怨 百度百科-以怨报怨

请问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它和以怨报怨有什么区别吗?

2,人文是什么意思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科技奥运是说:08年奥运会有含有高科技含量的建筑。 人文奥运是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绿色奥运是说:中国将走环保路线在奥运期间和未来。 扩展资料: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 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20世纪,又发生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 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

3,人文是什么意思

人文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引证解释: 1、指礼乐教化。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示例: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 3、人事。指人世间事。 4、习俗,人情。 示例: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 扩展资料: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 因此,具体到人类社会当中,文化不仅包含了人们外在的的衣、食、住、行,还包含了人们的内在的心理、意识或者说思维活动。 延伸解释: 1、人文精神 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2、人文景观 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为城堡、宫殿,以及各类宗教建筑景观,具有历史性。 3、人文情怀 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4、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 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

4,论语中孔子说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

以直报怨的意思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扩展资料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寓意: 善与恶、德与怨,是人类有了价值判断之后的概念。善与恶,性质相反,一正一负;通常谈及的善恶,判断标准是明确的,即总体而论的、伦理的;具体说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为善,对人类社会有害的为恶。 对于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响,内心不存贪嗔痴,用真诚心。正直的原动力是真诚。对于别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

5,什么叫“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用正直之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邢昺 疏:“言当以直道报雠怨。” 朱熹 集注:“於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 刘宝楠 正义:“凡直之道非一,视吾心何如耳。吾心不能忘怨,报之,直也,既报则可以忘矣;苟能忘怨而不报之,亦直也,虽不报,固非有所匿矣。” 明 李贽 《八物》:“夫君子非无怨也,不报怨也;非不报怨也,以直报怨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夫以直报怨,圣人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