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本文目录索引
1,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苏联主要是由俄罗斯为主体,加上其他的一些国家组成的一个联盟,这个联盟是由苏联宪法维持的,其中宪法还允许加盟共和国可以自由退出苏联体系。说白了苏联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没有民族凝聚力,当利益快消失了,苏联就该解体了,加盟国家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如果、如果以这个状况苏联不解体(其实很难很难不解体),那苏联人民该推翻苏共政权,建立其他的替代政权,类似于中国的朝代更替,这也是很难很难实现的,这会导致苏联内部分裂,又该苏联加盟国家之间的混战了,人民又会生灵涂炭。解体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前苏联为什么解体
苏联为什么解体的原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争霸。沉重的军备负担及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病,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见效甚微。 进入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济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到1991年2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财政赤字达3000亿卢布,通贷膨胀率高达300%,经济已全面萎缩。 第二,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苏联否定历史的思潮可上溯到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进而引发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暗流”。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掀起第二次重评斯大林的浪潮,使“暗流”发展成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进一步蔓延。戈尔巴乔夫极力主张的以“多元化”、“公开性”、“民主化”为核心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的泛滥,进一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严重动摇。同时,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第三,西方势力的影响。 西方国家一直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软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如为了鼓励实施“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 扩展资料: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别洛韦日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参考资料:苏联解体-百度百科
3,苏联为何要解体?
苏联为什么解体的原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争霸。沉重的军备负担及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病,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见效甚微。 进入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济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到1991年2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财政赤字达3000亿卢布,通贷膨胀率高达300%,经济已全面萎缩。 第二,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苏联否定历史的思潮可上溯到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进而引发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暗流”。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掀起第二次重评斯大林的浪潮,使“暗流”发展成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进一步蔓延。戈尔巴乔夫极力主张的以“多元化”、“公开性”、“民主化”为核心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的泛滥,进一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严重动摇。同时,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第三,西方势力的影响。 西方国家一直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软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如为了鼓励实施“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 扩展资料: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别洛韦日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参考资料:苏联解体-百度百科
4,前苏联是如何解体的?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1988年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思想混乱。1990年,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经济开始大滑坡;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苏共内部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接着,以俄罗斯为首的许多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法律高于全苏法律。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进行全民公决,大部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苏联。此后,戈尔巴乔夫与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就签定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于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将该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联邦。此举引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不满,于是爆发了8.19事件。
8月19日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因健康原因,即日起停止履行总统职责。不久,又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全部国家权利。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后军队开进莫斯科。而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的反对。于是形成了军队与叶利钦支持者对峙局面。美国总统布什声明,要求恢复戈氏的权力。各共和国领导人也声明支持叶利钦。尔后,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21日夜,戈氏称“完全控制了局势。
不久,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自行解散。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5,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联有哪些国家?
苏联解体原因是:体制僵化、领导失职、和平演变、民族问题、军备竞赛。苏联有十六个加盟共和国,包括:苏联包括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达维亚15 个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等 20 个自治共和国,8 个自治州,10 个自治区和 129 个边疆区或州。1936 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 个加盟共和国。1940~1956 年,还存在过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56 年并入俄罗斯联邦,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
至此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苏联从现实和法律上不再存在,红色帝国轰然倒塌。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苏联解体后,首都莫斯科成为最大加盟国俄罗斯联邦首都,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等)。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12月30日由苏维埃俄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至 1991年12月26日解体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 也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中国第一、印度第二)。横跨大部分东欧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北亚;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的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并与同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展开了激烈的争霸(冷战)。
1991年12月25日,以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至此,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随后,15个加盟国独立,首都莫斯科成为最大加盟国俄罗斯首都。
6,苏联解体后分解成几个国家,包括哪一些?
1991年苏联解体,分解成15个国家,其中最大的就是俄罗斯,以前的苏联本质上是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十五个国家的名字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独立、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解体的先后顺序: 1、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2、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3、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4、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是上世纪的重大事件,其解体的原因很多,主要如下: 1、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2、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3、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4、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 5、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