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漫才是什么意思,吐槽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吐槽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从对方的行为或者语言中找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发出感慨或者疑问。
意思是在对方(同伴、朋友、亲人都可)面前,不配合对方,有意不顺着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说话。在
同伴或朋友说场面话或大话的时候,故意说实话,揭穿场面话或大话,不给同伴或朋友任何面子。不过在很多时候,带有相当的戏谑和玩笑的成份。字面意思为“往
人家碗里面吐呕吐物”,引申为不给人家面子,当面揭穿数落的意思。
动漫里面的吐槽和台湾话里面的“吐槽”的意思不完全一致。
大家经常在动漫作品中的电视里看到二人搞笑类节目——漫才(まんざい),下面给出吐槽的解
释:"漫才是什么? 起初拿到初翻的时候, 发现全译作了相声, 虽然不中亦不远矣,然而考虑再三, 在心中翻滚的漫才魂的鼓动无法抑制的情况下,
终于决定还是照翻漫才, 并附上这一段废话作为解释。
基本上, 漫才是由名为"万岁"(和漫才同音)的古曲艺发展而来的传统艺术,
以两人的滑稽问答为中心, 形式类似我国相声, 然而本质差的不少。普遍而言,
漫才分作发呆役(boke)和吐槽役(tsukkomi)。怎样才是boke, 怎样才是吐槽呢? 并不仅限于语言, 可以包括动作, 乃至一般的行为。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不合常理, 比如樱木常说“我是天才”, 又比如唐僧唱《only you》, 都是boke行为。自然相对的, 以过激的言语、 动作等反应对发呆者进行教育指正的, 这就是吐槽了--樱木说“我是天才”时,赤木以拳头砸他,唐僧唱《only you》时至尊宝说"哦你妈个头啊哦"!动画中有名的漫才组合无数。
比如宗介和千鸟, 宗介的呆劲大家都知道吧; 至于kaname手中的纸扇, 那则是吐槽的神器, 无以企及的最终杀招;自然,也不限于两人, 常见的群体漫才如乱太郎三人组, GA六人组, 阿滋七人组等等。这都是漫才技巧在动画中的体现。
然而回过头去再看漫才本身, 或许和我国青年的sense实在是不合了, 留存的终究只有正面的推掌、头顶的手刀、颌下的指突,乃至高位的逆十字固定等等的吐槽方法以及更数不胜数的技巧了……其实漫才在日本年轻一代中也很不得志。哪个国家的传统艺术都面临危机啊……

吐槽是什么意思

2,日语“漫才”的意思

漫才(日语:漫才/まんざい/Manzai)是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形式,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起源来自日本古代传统表演形式的“万岁”,之后在关西地区渐渐发展。 漫才通常由两人组合演出,一人负责担任较严肃的找碴角色(ツッコミ)吐槽,另一人则负责较滑稽的装傻角色(ボケ)耍笨,两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述笑话。大部分的笑话主题围绕在两人彼此间的误会、双关语和谐音字。 历史文化: 漫才源于古代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表演的万岁。即把拜年作为一种仪式,由艺人头目和配角为一组,头戴乌纱,身着大礼服,到各家以风趣吉祥的语言道贺,然后击鼓表演歌舞。据说这种歌舞模仿的是唐朝的踏歌舞。 这种表演在镰仓、室町时代称作千秋万岁,民间出现了许多艺人。发展至江户时代,甚至连爱知县的很多人都来江户町表演万岁卖艺。到了明治时代,万岁的内容已不单纯是拜年贺词,而是把传统的《三曲万才》和《御殿万岁》融为一体,改称万才,并由艺人园辰于1887年首次作为舞台艺术搬进了剧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漫才

3,什么是漫才表演?

漫才(日语:漫才/まんざい/Manzai)是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香港称栋笃笑)形式,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 漫才通常由两人组合演出,一人负责担任较严肃的找碴角色(ツッコミ)吐槽,另一人则负责较滑稽的装傻角色(ボケ)耍笨,两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述笑话。大部分的笑话主题围绕在两人彼此间的误会、双关语和谐音字。 相关信息: 漫才源于古代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表演的万岁。即把拜年作为一种仪式,由艺人头目和配角为一组,头戴乌纱,身着大礼服,到各家以风趣吉祥的语言道贺,然后击鼓表演歌舞。据说这种歌舞模仿的是唐朝的踏歌舞。这种表演在镰仓、室町时代称作千秋万岁,民间出现了许多艺人。

4,漫才是啥意思

漫才(日语:漫才/まんざい/Manzai)是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形式,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起源来自日本古代传统表演形式的“万岁”,之后在关西地区渐渐发展。 漫才通常由两人组合演出,一人负责担任较严肃的找碴角色(ツッコミ)吐槽,另一人则负责较滑稽的装傻角色(ボケ)耍笨,两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述笑话。大部分的笑话主题围绕在两人彼此间的误会、双关语和谐音字。 扩展资料: 漫才与相中国相信的区别联系 在中国传统的对口相声中,表演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逗哏,另一个捧哏,相当于主角和配角的关系。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就有“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合缝活精彩。”的熟语。意思是说:在对口相声中,逗哏虽然是主角;但是,它的艺术功能只占到百分之三十。 捧哏是配角,其艺术功能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之多!相声艺术在给人们创造幽默与欢笑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理想道德魅力的人格。 捧哏角色,艺术贡献大;而报酬少,功名所得少。如果相声表演是一盆耀眼夺目的盆景的话,逗哏是耀眼的红花;而捧哏就是默默奉献的绿叶。 在日本漫才艺术中,也有类似的艺术角色分类;不过他们不是叫做“逗哏”,“捧哏”,而是叫称“上手”,“下手”。落语用语关于“上手”,“下手”的解释: “上手”;相对应的叫“下手”。从观众席角度上观看与从舞台角度观看,“上手”、“下手”的左右位置是相反的。以观众席角度为基准,居于左边的演员叫下手;居于右边的演员叫上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漫才

5,日本落语、漫才怎麽来的?形式有何特点?

日本有和相声相似的艺术形式,单口叫做落语,对口叫做漫才。日本的相声是有段位的,年轻人要从低段开始往上。而且,段位跟演出场所是挂勾的,一些高级的演出场所,低段位的演员是不能去的。 漫才,日本曲艺的一种 。又称万岁或万才 。一般由两人表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见长,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漫才源于古代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表演的万岁。即把拜年作为一种仪式,由艺人头目和配角为一组,头戴乌纱,身着大礼服,到各家以风趣吉祥的语言道贺,然后击鼓表演歌舞。据说这种歌舞模仿的是唐朝的踏歌舞。这种表演在镰仓、室町时代称作千秋万岁,民间出现了许多艺人。发展至江户时代,甚至连爱知县的很多人都来江户町表演万岁卖艺。到了明治时代,万岁的内容已不单纯是拜年贺词,而是把传统的《三曲万才》和《御殿万岁》融为一体,改称万才,并由艺人园辰于1887年首次作为舞台艺术搬进了剧场。万才后来又改作漫才,形式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融进了口技、舞蹈、歌唱等艺术,而且出现了戏剧漫才 (相声剧) 、多口漫才 (多口相声)以及女漫才师表演的漫才。

6,请问日语关西话具有什么特点?听到哪些就可以断定那日本人是关西人

本来想自己回答但是之前才看过一个不错的答案就切过来了~
や(ya) - 断定助动词。相当于标准语的“だ”(da)。除了关西人之外、北陆四国人也常用的词汇。[例句]大阪や(Osaka ya)=大阪だ(Osaka da)=是大阪
やん(yan) - 年轻人使用的强调终助词。相当于标准语的“ではないか”(dewa naika)、首都圈方言(东京附近的年轻人使用的日语方言)的“じゃん”(jan)。[例句]かっこええやん(kakkoee yan)=かっこいいではないか(kakkoii dewa naika)、かっこいいじゃん(kakkoii jan)=很厉害、很棒、很帅
ねん(nen) - 强调终助词。相当于标准语的“のだ”(noda)、“んだ”(nda)。[例句]好きやねん(suki yanen)=好きなんだ(suki nanda)=我喜欢你
へん(hen)、ん(n) - 否定助动词。相当于标准语的“ない”(nai)。关于ん(n)、住于名古屋以西的日本人都使用。[例句]食べへん(tabehen)、食べん(taben)=食べない(tabenai)=不吃
はる(haru) -敬语助动词。相当于官方语言的“なさる”(nasaru)、“お…になる”(o- ni naru)。[例句]食べはる(tabeharu)=食べなさる(tabenasaru)、お食べになる(o-tabe ni naru)=吃
おおきに(ōkini) - 多谢。相当于标准语的“ありがとう”(arigatō)。
まいど(maido) - 你好。商用大阪辩。相当于标准语的“どうも”(dōmo)。
あほ(aho) - 笨蛋。相当于标准语的“马鹿”(baka)。
あかん(akan) - 不行。相当于标准语的“駄目”(dame)、“いけない”(ikenai)。
おいでやす(oideyasu)、おこしやす(okoshiyasu) - 欢迎光临。京都辩。相当于标准语的“いらっしゃいませ”(irasshaimase)、“ようこそ”(yōkoso)。
ほな(hona)、ほんなら(honnara) - 那么、再见。相当于标准语的“それでは”(sore dewa)、首都圈方言的“じゃあ”(jaa)。
ほんま(honma) - 真的。相当于标准语的“本当”(hontō)。(我猜汉字应该写作“本真”)
ちゃう(chau) - 不一样。标准语的“违う”(chigau)的变化。
めっちゃ(metcha)、むっちゃ(mutcha) - 很。年轻人使用。相当于标准语的“とても”(totemo)、首都圈方言的超(chō)。
なんでやねん(nande yanen) - 为什么。漫才(日本的大众表演艺术)的老一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