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的意思是什么,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是什么意思?
防微杜渐的意思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防患于未然的意思是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防微杜渐出自: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意思是清朝诛灭杀死投降的胡人,用单于的名义把他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微杜渐的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防患于未然出自:《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扩展资料 一、防微杜渐的近义词: 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意思: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出处:春秋《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 文学作品示例: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是最好还没有下雨就修补屋顶,不要要口渴了才来挖井。 二、防微杜渐的反义词: 江心补漏 [ jiāng xīn bǔ lòu ] 意思: 比喻失去了时机,已无法补救。 出处:明·无名氏《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今为吾主计之;必先预为准备;莫待临歧勒马江心补漏;是臣之愿也。”意思是现在是我主要计划事情,一定首先开始做准备,不要等到快到悬崖勒马,船到江心才补漏洞,这是我的希望。
2,防微杜渐是什么意思?
微即微小;杜即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宋胡安国《春秋传·文公九年》:“故至而特书,以示防 微杜渐之意,其为世虑深矣。” 明朝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自家不能防微杜渐,却怨谁来?”都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扩展资料:历史典故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国家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 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司徒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 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这样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 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打算,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防微杜渐
3,“防微杜渐”是什么意思?
防微杜渐(fáng wēi dù jiàn)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 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则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译文:在抓各类事务上,如果凡事都能够主动的去履职尽责,对于那些隐患能够做到防微杜渐,把事故隐患和苗头都能消除在萌芽状态的话,一切不吉利、不利于的事情都能能得到很好杜绝,也就可以平安幸福。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防患于未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ánɡ huàn yú wèi rán,意思是指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出自《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译文:君子总是想着可能发生的祸害,预先做出防范。 2、反义词 患至呼天,读音huàn zhì hū tiān,汉语成语,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 出自《韩诗外传》:“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译文:灾难已经来临才呼喊老天帮忙,不是太晚了吗?
4,防微杜渐是什么意思
防微杜渐
发音 fáng wēi dù jiàn
解释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出处 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示例 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有不尽者,亦宜~而禁于未然。 ★《元史·张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