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美欧被曝支持“车臣叛军”参战,车臣和俄罗斯到底什么关系?

本文目录索引

1,车臣和俄罗斯到底什么关系?

关系: 车臣是属于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共和国。 原因: 俄罗斯车臣境内的“伊斯兰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趁着苏维埃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逐渐谋求独立,而做为苏联解体后的主体国家俄罗斯方面强烈反对车臣独立,因些双方爆发了战争、 车臣战争介绍: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 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扩展资料 车臣共和国(俄语: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车臣语: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英语:Republic of Chechnya)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共和国。 地处于北高加索山区,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条很长的边界。首府格罗兹尼。 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和俄罗斯军队进行了多次冲突,最大的冲突爆发在苏联解体后的10年内,最终车臣非法武装全军覆没。但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参考资料:车臣战争—百度百科 车臣共和国—百度百科

车臣和俄罗斯到底什么关系?

2,俄罗斯和车臣是什么关系

车臣人是信仰Y教的少民
后来彼得大帝时期的扩张 把这些人给征服了
十月革命时 车臣红军作战勇敢 列宁给了他们个共和国的地位
可是斯大林上台后他作为一个格鲁吉亚人 深知这些人的不好对付 就把高加索三个共和国捆起来 降低地位加入苏联 车臣人地位得不到尊重 同时 苏联执行错误的X教政策 也激化矛盾
二战时 车臣人在苏德战斗最激烈时 倒插苏联一刀 斯大林火了 就流放所有车臣人 后来车臣的恐怖XX的头目就在这次流放中诞生 车臣人流放案子 直到赫鲁晓夫时才平反 但是没恢复 车臣共和国地位 车臣人就很不满 再后来苏联解体 叶利钦为了获得支持 支持车臣X立 但是叶利钦平息俄罗斯国内局势后立马派军队来扫荡 但是叶利钦后方局势又不稳 叶利钦和车臣妥协 后来叶利钦后方局势稳定了 又来扫荡车臣

3,介绍一下第二次车臣战争

始于1999年秋的第二次车臣冲突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包括俄军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实施的三次军事行动,时间为1999年8至9月;第二阶段从1999年开始,到目前仍在持续。 车臣战争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快速反应、控制危机阶段。俄军的主要作战目标在于迅速控制局势的恶化。因此,从8月7日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宣布独立之日起, 便于当日出动第136独立摩步旅和第102独立内卫团,迅速奔赴冲突地区。俄陆军第487独立直升机团奉命出动空袭火力强劲的米24武装直升机,对车臣非法武装实施强有力的空中打击,并出动空降部队实施空中机动,进行增援。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的优势,实施非对称作战,避免卷入大规模地面冲突,以减少伤亡。仅两个星期便占领了车臣境内1/3以上的地区。 车臣战争的第二个阶段,俄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扫除首府格罗兹尼外围非法武装的据点,为攻占格罗兹尼扫清障碍。因此,俄军的作战行动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并不急于求成,逐步向纵深地区 发展。此时的战争已从高技术战争阶段开始逐步转向特种作战阶段。虽然作战时限没有能完全实现既定的目标,但作战任务基本完成,进展顺利,牢牢地控制了车臣40%以上的地区。 车臣战争的第三个阶段,俄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攻占首府格罗兹尼,迅速恢复车臣的权力机构和正常的生活秩序。由于车臣非法武装的主要力量已经退缩到城市之中,故俄军的作战行动以城市攻坚 战、巷战为主。俄军接受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教训,避免陷于敌冷枪冷炮的攻击之中,采取了先以空中打击、空袭敌之要点,再以部分先头部队向城市发起试探性攻击的方式。当遇到对方阻击时,则 迅速撤回,再集中火炮、武装直升机、轰炸机等远程打击火力对非法武装实施猛烈突击,从而较好地避免了过早与非法武装发生近距离的大面积巷战,减少了人员伤亡。据俄方称,约有1500名叛乱分子被击毙,俄军阵亡约300人,近1000人受伤。 俄陆航在达吉斯坦部署了米4武装直升机和米8运输直升机,此外还部署了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俄空军参战力量主要包括苏25攻击机、苏27战斗机、苏24M/MR战斗轰炸/侦察机、安30照相侦察机和A50预警机. 非法武装分子轻武器先进,军事技能上乘。几年来,车臣非法武装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大量的俄、美制造的先进武器装备,其中俄制带激光瞄准具的“沙普诺夫”狙击步枪、刚刚生产出来的“卡拉什尼科夫” 自动步枪和“苍蝇”型火箭筒等;美制的M16自动步枪、自动枪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等武器。这些武器命中精度高,射击距离远,重量轻,便于携带,是进行游击战、伏击战、破袭战,开展狙击行动的理想武器。在一定意义上说,与进剿的俄军轻武器性能不相上下。

4,车臣战争介绍

2000年1月17日,凌晨五点三十分,天色还未放亮,依然漆黑一片,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隆冬又给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平添了几分凛冽和肃杀之气。就当人们还在暖和的被窝里酣睡之时,俄罗斯空军的一批战斗机悄悄起飞了,它们利用夜幕的掩护,避开了车臣叛军的地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的威胁,直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中心叛军盘踞的据点进行轰炸;与此同时,俄军的远程火炮也向同一个方向发出了怒吼,炮弹在夜空划出一道道耀眼的红光,震破了黎明前的沉寂。

这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向格罗兹尼发起总攻前的炮火准备。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

偏偏车臣人以骁勇善战闻名。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迁往西伯利亚,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

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是,万万没有料到,俄军会在小小的车臣损兵折将,碰了一鼻子灰。俄罗斯动用了四万人的陆军、空军、内务部队和特种兵,出动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大炮、飞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足足打了二十个月,虽然重创了车臣武装,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精确制导的导弹击中丧命,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相对于战场上的失利,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在政治与战略上的损失更大。杜达耶夫之后的车臣当局,一方面利用和平协议不断地向联邦政府索要财政资助和能源,一方面纵容非法武装频频骚扰毗邻地区,制造各种恐怖事件,并且勾结国外宗教极端势力插手介入,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在担任总理不久的普京的精心策划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他,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

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在作战方法上,俄军借鉴了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出动苏-24M轰炸机、苏-25强击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战术导弹,对车臣叛军的基地、雷达、电视台、匪首住所、机场、武器弹药库实行远程精确的打击。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9月26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表示:“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马斯哈多夫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车之间的问题。俄罗斯领导人没有上当,普京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了!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死了窗口,布置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死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

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5,格罗兹尼巷战有多惨烈,俄罗斯士兵为何不敢前进?

相信俄罗斯士兵在大家眼里面都是很勇猛的吧,他们可以在冬天进行裸泳,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啊,在冬天只想把自己塞进被窝里面,在我眼里面俄罗斯士兵一直都是很彪悍的,他们很善于战斗,在战场上从来不会退缩,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士兵被我们称作是战斗民族,那么在格罗兹尼巷战中,被誉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士兵为什么踟蹰不前呢,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敢前进呢?格罗兹尼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残酷与可怕”, 格罗兹尼在1918年被建立起来了,建立这个城市可是费了不少工夫,它从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就被称为军事要塞,这个城市里面有很复杂的堡垒,这些堡垒被建立成了蜘蛛丝的形状,大家都对蜘蛛丝不陌生吧,里三层外三层,是很难被攻破的,在以前一次结束后,俄罗斯军队以为这座小城就不值一提的,所以他们就没放在眼里面,他们如无其事的冲入了这座小城。 进入以后才发现这一座小城不是那么简单的,复杂的建筑,让俄罗斯军队傻眼了,在楼顶上掉下了无数的rpg,很快俄罗斯军队就战败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俄罗斯军队损失巨大,并牺牲了一千多名军士,更让人感到害怕的是,这些军士的尸体被用来建筑城墙,这也太残忍了吧。易守难攻。但正如它名字寓意一样,1994年,车臣叛军在这里给了俄罗斯装甲部队难以磨灭的痛苦回忆。 俄罗斯人想一雪前耻,可是并不是这么容易的,在后来的战争中,他们又失败了,车臣人民并不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跟货币还有货币。 其实车臣人也是有家庭的,希望俄罗斯人可以使用和平的方式来让车臣人的回归,一直用战争的方式的话,对双方都是不好的,只会让仇恨越来越严重。

6,为什么第一次车臣战争格罗兹尼巷战俄罗斯会惨败?

其实第一次车臣战争格罗兹尼巷战俄罗斯是惨胜而不是惨败,虽然俄罗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仍攻下了格罗兹尼,把车臣武装打到了南部山区。 首先回顾一下第一次格罗兹尼巷战 1994年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部长格拉乔夫认为车臣武装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上都与俄罗斯有巨大的差距,他特别有信心的估计只要1个星期拿下格罗兹尼,再用半年时间彻底肃清残余势力。 ▲俄军部队进军车臣 12月10日俄空军很快就击败了车臣空军,掌握了制空权,随后俄军调集12万兵力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进攻,很久就完成了对格罗兹尼的合围。12月27日,俄军采用二战时老旧战术出动战机、组织强大火炮,对外围进行火力覆盖,很快就夺取了格罗兹尼外围所有重点据点。一开始俄军的进展很顺利,于是俄军乐观的认为拿下格罗兹尼很容易。 巷战开始后,由于大意,俄军甚至在通讯过程掌采用明码通讯,使得车臣武装可以轻易窃取俄军情报,还有机会进入俄军通讯网发布虚假情报。 车臣方面虽然总兵力只有3万人,但他们并没有采取与俄军正面对抗的作战方式,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战术,充分利用大量高层建筑和狭窄的街道,对俄军进行伏击。为此杜达耶夫将车臣武装化整为0,分散成一个个的坦克猎杀小组,他们隐藏在高层建筑的残垣断壁中,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露出獠牙的毒蛇随时给予俄军以致命的伏击。 ▲在残垣断壁中奔走战斗的士兵!感觉像是上色的斯大林格勒巷战 12月31日凌晨,还没有察觉到城中隐藏着巨大危险的俄军开始了进攻,他们以坦克和步战车组成第一梯队在地空火力掩护下,对市区展开强攻,为了不影响装甲集群的突击速度,俄军没有要求步兵下车伴随坦克和装甲车辆作战,结果131摩步旅首先落入了车臣武装的伏击圈,车臣武装用RPG火箭弹对装甲车辆侧面进行无情的攻击,俄军主力确排成了一字长蛇阵被压缩在狭窄的街道内,由于不清楚敌军的位置,俄军的攻击毫无作用,同时火炮发射时的火光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车臣武装用RPG对T-72a坦克发射了7枚火箭弹,使得T-72瞬间殉爆。 ▲被击毁的俄军BTR装甲车 一场让人意想不到的“屠杀”开始了,只装备轻型武器和车臣武装,利用地形优势,对俄军的装甲车辆和人员展开了“屠杀”,俄军两天就损失了26辆坦克中的20辆和120辆装甲战车中的102辆,1000多官兵中人中包括旅长萨文在内的800多人阵亡,俄军的第一次进攻以失败告终。 ▲被击毁的俄军车辆 惨败的俄军迅速对第一次作战进行了认真总结,将兵力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将营级单位作为城市攻坚的核心力量,突击群的坦克拉开车距,互相掩护,步兵则在坦克周围肃清楼房,随后俄军再一次攻入该城,这次的进攻就变得顺畅多了,杀伤了大量的车臣武装。随后车臣武装又改变战术,利用狙击小组狙击俄军步兵,俄军也见招拆招,采用步兵携带火箭筒乘装甲车突入地方纵深,然后依托车体掩护,向敌人发射致命的燃烧空气爆炸弹头,最终依靠重火力和人员优势,俄军成功拿下格罗兹尼,但也付出了阵亡1376人、失踪408人、200多辆坦克装甲车辆被毁的惨痛代价,可以说格罗兹尼是用年轻俄罗斯军人的鲜血和生命打下的。 ▲俄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俄罗斯付出惨重代价原因分析 (1)大意轻敌,骄兵必败 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自上到下都存在严重的轻敌心里,俄军高层和俄军指挥官思想麻痹、盲目冒进,导致了格罗兹尼巷战俄军的惨重伤亡。 (2)明码通讯,低级错误 俄军在战争中竟然采用明码通讯,被车臣武装监听,使得信息形成严重不对称,这也是俄军犯得最低级错误 (3)战术陈旧,丢掉老本 其实苏联军队早在二战时就有着丰富的城市巷战经验,柏林攻坚战时,苏联军队就学会进攻时先侦查,再测绘城市地图,再将攻城计划准备的事无巨细,还要准备好预备计划以防意外情况,此外步兵也要做好肉搏战和逐屋扫荡的准备,此外还要配备工兵连,炮击炮连,喷火排,但是俄军早已把苏联红军用献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抛诸脑后了。 俄军在进攻时,采用二战时的陈旧战术,先火力覆盖,再装甲部队突击,但是由于俄军没有要求步兵下车伴随坦克和装甲车辆作战,丧失了基本的步坦相互协同保护作战,而且装甲车辆没有拉开车距,都是严重的低级错误。 (4)俄军战士年轻稚嫩,车臣老兵战争经验十足 此外俄罗斯的战士多是年轻军人,战争经验严重不足,而车臣武装多是一些经历过阿富汗战争的老兵,战争经验十足,并且对于灵活作战炉火纯青。 (5)俄罗斯动荡不安、士气低落、武器装备缺陷 此时的俄罗斯国内也是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阵痛,社会动荡不安,士兵们士气低落,此外由于存在大量的偷卖武器装备事件,甚至坦克上的反应装甲都有被卖掉的,武器装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当然这次的车臣战争彻底打醒了俄罗斯巨熊,特别是普京上任后,重新整顿俄罗斯军队,俄罗斯军队从此又出现了血性,此外俄罗斯根据实战的教训,认真总结战争经验,为第二次车臣战争顺利拿下车臣奠定了基础。 实践是检验部队的唯一标准,部队也只有在实战中才能获得最快速的成长

7,两次车臣战争,俄军与车臣叛军的伤亡比是多少?

第一次车臣战争时,俄军初期投入38000人,后增兵至70500人。车臣方面是15000正规军加15000民兵。结果是俄军5732人战死和失踪,17892人负伤。而车臣方面军人阵亡人数,按车方数据是3000人,而俄方数据是15000人。 第二次车臣战争时,俄方初期投入93000人,后来减少到45000人。车臣方面是22000人。 所以第一次伤亡比是5:1,第二次伤亡比为2:1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8,车臣战争是怎么回事啊

2000年1月17日,凌晨五点三十分,天色还未放亮,依然漆黑一片,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隆冬又给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平添了几分凛冽和肃杀之气。就当人们还在暖和的被窝里酣睡之时,俄罗斯空军的一批战斗机悄悄起飞了,它们利用夜幕的掩护,避开了车臣叛军的地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的威胁,直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中心叛军盘踞的据点进行轰炸;与此同时,俄军的远程火炮也向同一个方向发出了怒吼,炮弹在夜空划出一道道耀眼的红光,震破了黎明前的沉寂。

这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向格罗兹尼发起总攻前的炮火准备。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

偏偏车臣人以骁勇善战闻名。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迁往西伯利亚,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

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是,万万没有料到,俄军会在小小的车臣损兵折将,碰了一鼻子灰。俄罗斯动用了四万人的陆军、空军、内务部队和特种兵,出动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大炮、飞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足足打了二十个月,虽然重创了车臣武装,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精确制导的导弹击中丧命,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相对于战场上的失利,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在政治与战略上的损失更大。杜达耶夫之后的车臣当局,一方面利用和平协议不断地向联邦政府索要财政资助和能源,一方面纵容非法武装频频骚扰毗邻地区,制造各种恐怖事件,并且勾结国外宗教极端势力插手介入,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在担任总理不久的普京的精心策划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他,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

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在作战方法上,俄军借鉴了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出动苏-24M轰炸机、苏-25强击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战术导弹,对车臣叛军的基地、雷达、电视台、匪首住所、机场、武器弹药库实行远程精确的打击。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9月26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表示:“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马斯哈多夫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车之间的问题。俄罗斯领导人没有上当,普京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了!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死了窗口,布置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死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

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9,车臣武装的由来

  .

  车臣非法武装,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恐怖组织。其原头目为马斯哈多夫,在马斯哈多夫被被击毙后,由沙米利·巴萨耶夫继任其职位,成为车臣非法武装的老大。
  车臣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俄罗斯的一大难题。俄罗斯与车臣民族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沙皇对车臣的入侵,但矛盾的真正激化是苏联解体前后开始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外部势力的插手,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恶性膨胀。1991年9月,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议会选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平息车臣日益猖獗的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出动6万军队,对车臣非法武装进行打击。由于种种原因,1996年8月31日,俄联邦政府和车臣非法武装在俄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哈萨维尤尔特达成协议,规定将车臣地位问题搁置5年。历时20个月的车臣战争以一纸“哈萨维尤尔特协定”而告终,联邦部队于1997年1月全部撤出车臣。    1997年1月,车臣举行总统选举,马斯哈多夫当选。同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马斯哈多夫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 不仅拒不执行和平协定,而且加紧分裂活动。尤其令俄罗斯当局不安的是,在马斯哈多夫领导下的车臣,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不仅在车臣境内加紧分裂活动,而且武装袭击与其毗邻的达吉斯坦,企图与该自治共和国一起建立“神权政治国家”。
  因此,1999年8月俄当局出兵10万,打响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2000年1月俄政府宣布马斯哈多夫为车臣不合法的总统后,他躲藏到车臣南部山区,成为车臣非法武装的3大头目之一,组织和领导车臣非法武装与俄军对抗。俄政府军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但是,车臣剩余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不断在俄罗斯各地制造恐怖事件。特别是近几年来,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活动猖獗,劫持人质、炸毁客机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祝你愉快!
  .

10,车臣非法武装的恐怖事件

俄境内发生的多起恐怖事件俄罗斯境内发生的多起恐怖事件均为巴萨耶夫一手策划、指挥。1995年6月14日,他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车臣武装分子占领了斯塔夫罗波尔州布琼诺夫斯克市市立医院并扣押上千名人质,结果造成120多名人质丧生。俄联邦当局被迫同车臣武装分子达成协议,停止在车臣境内的一切军事行动,以此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2002年5月9日,俄南部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发生爆炸,41人死亡,150多人受伤。俄罗斯武装分子劫持400学生人质事件。9月1日是俄罗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被武装分子占据的学校内学生的年龄在7岁和17岁之间。一些男女武装人员携有装有炸药的“自杀腰带”。俄警方和内务部增援部队正向该学校进发。武装分子扣押了400多名人质,其中包括200名学生。车臣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俄罗斯的一大难题。俄罗斯与车臣民族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沙皇对车臣的入侵,但矛盾的真正激化是苏联解体前后开始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外部势力的插手,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恶性膨胀。1991年9月,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议会选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平息车臣日益猖獗的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出动6万军队,对车臣非法武装进行打击。由于种种原因,1996年8月31日,俄联邦政府和车臣非法武装在俄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哈萨维尤尔特达成协议,规定将车臣地位问题搁置5年。历时20个月的车臣战争以一纸“哈萨维尤尔特协定”而告终,联邦部队于1997年1月全部撤出车臣。1997年1月,车臣举行总统选举,马斯哈多夫当选。同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马斯哈多夫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 不仅拒不执行和平协定,而且加紧分裂活动。尤其令俄罗斯当局不安的是,在马斯哈多夫领导下的车臣,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不仅在车臣境内加紧分裂活动,而且武装袭击与其毗邻的达吉斯坦,企图与该自治共和国一起建立“神权政治国家”。因此,1999年8月俄当局出兵10万,打响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2000年1月俄政府宣布马斯哈多夫为车臣不合法的总统后,他躲藏到车臣南部山区,成为车臣非法武装的3大头目之一,组织和领导车臣非法武装与俄军对抗。俄政府军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但是,车臣剩余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不断在俄罗斯各地制造恐怖事件。特别是近几年来,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活动猖獗,劫持人质、炸毁客机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