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是什么?

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故事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深化作品主题。 6、暗示社会环境。 扩展资料: 环境描写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文章的重点写环境,与事情发展无关的环境不写。 环境描写是为事情的发展服务的,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根据文章的重点写环境。 2、根据文章表达的情感写环境。 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情感,环境描写要和这种情感协调一致。 3、抓住特点写环境。 当文章有必要环境描写时,一定要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写得生动具体,并与文章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4、要写出事情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变化。 随着事情的发展,环境就要发生变化。环境描写有的放在文章的开头,有的时候放在文章的中间,有的时候放在文章的结尾,还有的分散在文章的全篇。到底放在什么地方好,要根据事情发展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

环境描写的六个作用是什么?

2,景物描写的6大作用分别是什么?

景物描写的6大作用分别是什么? 我来答 Rain丶se 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 2017-12-19 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活动的场景,有的时候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三、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情。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六、表达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3,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 模糊”、“ 惨淡”、“ 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三、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图,实际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一名新文学运动的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给他心灵上投下了落寞的阴影,他既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又不愿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脱现实。他借荷塘月色抒发的正是这种幻想超脱现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