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28事件,台湾 228事件始末是如何?
本文目录索引
- 1,台湾 228事件始末是如何?
- 2,台湾2.28是什么
- 3,一`二八事变的具体过程
- 4,什么是228事件
- 5,台湾2.28事件是什么样的事
- 6,2.28起义爆发地点
- 7,谁可以告诉我关于“五二零血案”和“二二八起义”的具体内容
1,台湾 228事件始末是如何?
内容载自财团法人228事件纪念基金会
「二二八事件」源自一意外的圆环缉烟事件,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下:
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时左右,专卖局接到密报…:
淡水港有走私船运入火柴、卷烟五十馀箱等情事,专卖局乃派叶得根、
钟延洲、赵子健、刘超群、盛铁夫、傅学通六名查缉员,会同警察大队
所派四名警察前往查缉,但当他们抵达淡水时,仅查获私烟五箱。不久,
又据密报人说:这些走私货已移到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马茶房
(太平町,今之延平北路)附近,按此a是台北最大的私货集中地。查缉
人员与警察先到太平町附近的小香园进晚餐,以便就近访查。下午
七时三十分,当他们到达现场时,私贩早已逃散,仅查获一位四十岁
寡妇林江迈的公私烟,拟将其全部公私烟和现金加以没收。 林江迈几乎
下跪苦苦地哀求说:「如果全部没收的话,我就没饭吃了,至少把钱和
专卖局制的香烟还给我吧.…。」但查缉人员不予理会。当时围观的
民众很多,纷纷加入求情的行列。林江迈情急,进而抱住查缉员不放。
其中一查缉员「叶得根」一气之下,用枪管打她的头,致林妇的头颅
鲜血直流,身旁的女儿也惊吓得哭起来。 目睹此景的群众极为气愤,
乃将查缉员包围,并高喊「阿山(外省人)不讲理」、「猪仔太可恶」、
「还给香烟」等情绪激动的话。查缉员见势不妙,连忙逃走,但群众
却紧追不舍。其中一查缉员傅学通为求脱身,乃开枪警告,不幸误射
当时在自宅楼下观热闹的市民陈文溪(年约二十岁,次日死亡)。查缉员
逃至永乐町(西宁)派出所,后转至警察总局(中山堂旁),激愤的民众
将查缉员的卡车玻璃捣毁,并将卡车推倒於道旁,然后包围派出所要
求交出凶手枪毙。专卖局业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李炯支与业务会第四组
组长杨子才闻报,於九时许赶往现场处理。当时约有百馀民众聚集,
见二人卡车抵达,均趋前欲加殴打,李、杨乃转至台北市警察局。
群众尾随而至,并已聚集达六、七百人。李、杨两人表示将会惩办
查缉员,惟群众要求将肇事人交出。两人不得已,会同北市警察局长
陈松坚,将查缉员六人送往宪兵队看管。但民众不满,要求立即将六名
查缉员枪决。李、杨两人以「刑罪罚恶,律有明文,未予擅便答覆」
为由,一再解释,但始终未获得谅解。 群众得知查缉员被送至宪兵队
(台湾新生报社对面)后,乃拥至包围,要求交出凶手。张慕陶团长严词
拒绝,并令一排宪兵上前摆出射击姿势,群众见状乃躲进新生报骑楼。
在场的见证人周传枝称:时任《台湾新生报》日文版主编吴金鍊好奇地
出来探视,见到周氏,即微笑打招呼。周氏问:「有锣没有?」
吴氏答:「有」,并转身入内取出铜锣。於是,雨一稍停,锣声叮当响
起来,群众又包围宪兵队。又有青年在街上敲锣大叫:「台湾人赶紧出
来报仇」,「不出来的不是蕃薯」,彻夜大声叫骂。部分民众则到台湾
新生报要求刊登此事,主编吴金鍊因奉有「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
员会」不得刊登事件消息的命令,而加以拒绝。民众威胁将以汽油烧
报社。吴金鍊不得已请社长李万居出面。李氏答应刊登,民众始离开
报社。次日,该报即以五号字刊登百字左右之报导。(页四八) 於是,
由缉私引起的伤人、杀人事件点燃了蕴蓄一年多的怒火,群众烧车、
包围警察局、宪兵队,要求立刻处决凶犯。在得不到满意答覆的情况下,
群众久聚不散,终於引发了次日的「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诚为台湾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谓其为悲剧,可分为
两方面来看。就受难台人而言,不死於日据时期帝国主义者之摧残,
却死於他们日夜盼望回归的祖国军警之镇压; 他们容或批评政府,或
提出台人治台等要求,自信并无反叛政府的行为,竟因此被处死,且
多数并未经过公开审判的程序,甚或有秘密处决而尸首不存者,此
断非文明社会之作法。甚至有些伤亡者,根本未参加过反政府的行动,
只因军队肆行扫射而成为冤魂。就光复后来台服务的大陆籍人士而言,
虽然部分军人或公职人员有贪污、营私舞弊等劣行,但并非所有来台
人员尽皆贪官污吏; 然而在此事件中,部分大陆人士却成了代罪羔羊,
为不法群众盲目攻击,因而伤亡,其数目虽没有台人受难者多,但也
使得一些来台的公教人员心生恐惧而离开台湾,这些现象使大陆与
台湾之间加深了隔阂。不容否认的,一些殴打外省人或曾以武力攻击
机关、机场,甚至伤害人命者,仍应受法律制裁。故并非所有
「二二八事件」的伤亡人员,均为无辜受害者,必须予以区分。
2,台湾2.28是什么
是指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的“二·二八事件”又称“二·二八起义”。 1947年2月27日,台湾国民党的专卖局武装缉私人员在台北市延平北路殴打了一个卖香烟的妇女,群众气愤难平;缉私人员又开枪打死了一名打抱不平的市民,激起了台北市人民的抗议浪潮。市民们涌向市警察局请愿,要求严惩凶手。 2月28日,台北市全市罢工、罢市、罢课,人们上街游行,捣毁了国民党专卖局台北市公司,焚毁货场,并向国民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请愿,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又遭枪杀三人,伤三人。 愤怒的群众立即攻打警察局,夺取枪支,占领电台,呼吁全省人民支援台北人民的正义斗争,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 接着,台湾省北起基隆,南至高雄,包括高山族同胞的各地人民群众纷起响应,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占领国民党警察局,袭击军械库,进攻飞机场和兵营。起义人民召开市民大会,成立人民政府,组成人民军队。几天之内,国民党台湾政权几乎全部瓦解。 台湾当局惊慌万状。3月8日,在美国军舰、飞机的护送下,两师美械装备的军队从大陆运到台湾,在基隆登陆,随即对起义人民进行血腥屠杀。据统计,被杀起义人民达三万多人。起义失败。 “二·二八”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支援了大陆人民的解放战争。 扩展资料 70年前的今天,台北街头的女烟贩林江迈遭到缉私警察殴打,引爆了台湾同胞反抗专制统治、争取基本权利的正义行动,史称“二·二八”起义。“二·二八”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70年后的今天,回首前尘、省思历史,我们更加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两岸同胞应该携手同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共同推动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伟业,这才是对“二·二八”起义70周年的最好纪念和对“二·二八”起义先贤英烈的最好告慰。 作为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暴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台湾同胞的“二·二八”起义,与大陆人民开展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运动相互呼应,汇聚成了全国同胞爱国民主运动的巨大洪流,有力地配合了当时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这就是“二·二八”的历史真相,这就是“二·二八”的根本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47年2月28日 台湾“二·二八”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望海楼:“二·二八”起义70年之省思
3,一`二八事变的具体过程
日本称一·二八事变为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在1932年中国上海发生,是中日两国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军事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的反 日情绪高涨。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1932年1月18日下午四时,天崎启升等五名日本僧人在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外被殴打,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日方指为工厂纠察队所为,1月20日,50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回到租界后又砍死砍伤三名工部局华人巡捕。当天,1200名日本侨民在文监师路(塘沽路)日本居留民团集会,并沿北四川路游行,前往该路北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途中走到靠近虬江路时,开始骚乱,袭击华人商店。
1月2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增兵。当时负责防卫上海的中国军队是粤军的十九路军,由蒋光鼐及蔡廷锴指挥,京沪卫戍司令为陈铭枢。陈铭枢及十九路军主张应付日军挑衅,但国民政府会议后则主张忍让,并于1月23日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下令十九路军五日内从上海换防。
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已多次划为日军防区)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虬江路、横浜路等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
轰炸后的上海商务印书馆
1月29日凌晨,日机从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能登吕”号航空母 舰上起飞轰炸闸北华界,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三十万册)均被炸毁。闸北多处燃烧。但日本陆战队夺占北站的企图以失败告终。
1月31日,日本援军抵达上海,有巡洋舰4艘、驱逐 舰4艘、航空母舰2艘及海军陆战队7000余人。
2月1日,日本军舰从长江上炮 轰首都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迁往洛阳,表示决不屈服(年底才迁回南京)。
2月初,1万多日军多次进攻吴淞,均被击退。2月13日,日军劲旅久留米混成旅团千余人,在蕴藻浜曹家桥偷渡成功后,在永安纱厂门前被中国重兵包围,又有60名敢死队员实施自杀攻击,1600日军全军覆没。日军遭受重创,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遂破产。
之后战事扩大,日军四易主帅,指挥官由海军少将改由海军中将任,最后以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担任;数度增兵后日方最后投入兵力超过三个师团七万人;并兼以海空军、战车助战。
第五军官兵战前宣誓
中国方面,蒋介石于事变发生后复出主理军事,以中央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及税警团、教导团为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于2月16日加入上海作战;之后蒋再调正在江西围剿共军的第十八军陈诚部入浙。中国军队在国民支持下,在江湾一带抵抗日军进攻至3月2日,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于是全面从前线后撤。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5月5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中国军队暂留现驻地(沪宁铁路上的安亭镇至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
两国参战军队: 日军7万人:第三舰队、混成第二十四旅团、第九、第十一、第十四师团;
中国军队5万人:十九路军;第五军(张治中)。
据统计,事件中中国金钱损失约为十四亿元。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5年后八一三淞沪会战,闸北华界几乎全部被毁)同济大学(吴淞)、复旦大学(江湾)、上海法学院等均遭轰炸。
在两国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前,日人在4月29日于虹口公园举行阅兵,庆祝日本天皇长寿的天长节及日军胜利。韩国人反日志士尹奉吉混入人群中,向主宾席投掷炸 弹,结果白川义则被炸死,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被炸断一腿,植田谦吉中将师团长被炸瞎一目。尹奉吉后来被捕,在日本被处死。
4,什么是228事件
“二·二八事件”又称“二·二八起义”,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是台湾省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于“台北天马茶坊”的街头查缉私烟时,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之后人民开始围观,警员想掏枪驱逐围观群众,却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送医次日死亡)。 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要求交出罪犯,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现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之后台湾紧接着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 扩展资料: 228事件表现: 1、专制独裁 国民党对台湾人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行政长官公署集全省行政、司法、立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形式上很近似于日本统治时期的总督,给人以不愉快的联想,认为国民党统治与日本人没有两样,都是专制独裁。 2、经济冲突 在接收和处理日本垄断资本方面,凡战前日本人所拥有的企业,国民党政府均以“国有资本”的名义接收,而这些资本几乎垄断了台湾工业、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台湾省政府还设立贸易局和专卖局,对贸易和烟酒实行政府专营、专卖,这些都与台湾民间资本、工商企业界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3、贪污腐败 国民党跟在大陆一样,大员们热衷于“三洋开泰,五子登科”,热衷于下山摘桃子,吏治腐败,贪污盛行,军警横行,不到一年时间,接收变为“劫收”,台湾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态度由期望变为不满。上述原因造成了事件的最终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背景资料:血泪“二·二八事件”
5,台湾2.28事件是什么样的事
1947年2月27日,因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查缉私烟时不当使用公权力造成民众死伤,引起28(次)日的陈抗伤亡,更扩及后续台湾民众大规模反抗政府与攻占官署。 事件中,台湾民众大规模反抗政府与攻击官署,本省人对外省人报复攻击,国民政府派遣军队逮捕与镇压杀害台湾民众。 事件造成民众大量的伤亡,然而伤亡人数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 此事件亦称作“二二八大屠杀”、“二二八革命”(pp14-16)、“二二八起义”、“二二八事变”、“二二八惨案”、“二二八民变”等。 扩展资料: 台湾2.28事件发生的原因: 二二八事件发生当时与台湾独立运动无关,当时几乎没有台独的倡议,但是陈仪于3月2日向中央政府请求“派大军以平怨气”时,中央虽训令陈仪及军队不得报复。 且派时任国防部长白崇禧宣导“禁止军警滥杀无辜”(他甫来台湾就制止军队和警察滥捕、滥杀无辜,强调在押人犯必须依法经过公开审判,且除了“煽动暴动之共产党外”外都不究责)。 但下层并未遵照指示,导致伤亡惨重,并让台人对中国感到失望,更成为后来台独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二八事件
6,2.28起义爆发地点
主要在在台湾的台北市。
二二八事件[注 1]是台湾于1947年2月底发生的大规模民众反抗政府事件,以及其后3月至5月间国民政府派遣军队对台湾人民进行一连串镇压的清乡事件,[注 2]其中包括民众与政府间的武装冲突、军队镇压平民、当地人对新移民的攻击,以及台湾士绅遭军警捕杀等等情事。
该事件的导火线是1947年2月27日发生在台北市的一件私烟查缉血案而引爆冲突,触发2月28日发生台北市民的请愿、示威、罢工、罢市。同日,市民聚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抗议,竟遭公署卫兵开枪射击,从此该事件由请愿转变为对抗公署的政治性运动,并爆发自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以来因贪腐失政所累积的民怨、及台湾人和外省人之间的省籍冲突。抗争与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使原本单纯的治安事件演变为社会运动,最终导致官民间的武装冲突与军队镇压。此事件造成许多伤亡,数字众说纷纭,而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由数百人、数千人、一万余人、至数万人不等。
7,谁可以告诉我关于“五二零血案”和“二二八起义”的具体内容
1947年5月20日 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学生六千余人在南京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提出增加伙食费及全国教育经费等五项要求,遭到了国民党军警的残暴镇压。国民党派出大批军警用水龙冲击学生游行队伍,用棍棒毒打学生,当场流血,受伤一百一十八人,又非法逮捕请愿学生二十余人;同日,天津学生的游行变遭袭击,伤达五十余人,造成有名的“五二零血案”。但学生爱国运动,在广大人民支持下,并没有被镇压下去,从此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学生罢课示威运动和工人罢工、教员罢教等各界人民反蒋反美斗争,遍及六十多个大中城市。
1947年2月27日傍晚,专卖局台北分局的缉私人员抓获了女烟贩林江迈并将其重伤。围观群众被激怒,要求严惩凶手,但遭到台北市宪兵队的拒绝。
至28日早晨,行政长官公署仍未对此事表态。台北市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全体商行响应罢市。游行人群包围行政长官公署,提出取消专卖局,惩办凶手等5项要求。但现场却发生枪击事件,当场有3人死亡3人受伤。下午,示威群众在中山公园集会,并占领了广播电台,号召全省人民起来反抗暴政。台北发生全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事件很快波及全省各地。同日,陈仪宣布全省戒严,并动用军警抓人。
3月1日起,事态进一步扩大,基隆、高雄、宜兰、桃园、新竹、嘉义、花莲等市县纷纷组成以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为主的武装队,攻打国民党军队的兵营据点、仓库、飞机场,占领县市政府,捣毁国民党党部、逮捕惩办国民党特务。同日,台北各界成立“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处委会”],提出了“处理大纲”32条[后增加10条],要点是制订台湾省自治法、规定省县市选举法及劳动保护法;强调政府部门和军队应吸收台湾省人参加;撤消专卖局、台湾警备司令部、集中营等;保证人民有言论、出版、罢工等自由,这些内容反映台湾人民因不满国民党统治而提出“台湾自治”的政治要求。处委会的建议遭到陈仪的拒绝。
事件一发生,陈仪即电告蒋介石,建议“中央宜速增兵”。9日,2万军队登陆基隆、高雄,在台北、基隆、高雄和嘉义等主要城市大肆镇压起义群众。13日凌晨,陈仪下令“与二二八事件有关的嫌疑人士,不问姓名,当场处决”。各地类似“处委会”组织的领导人、一些政府官员以及报道事件真相的新闻界人士都遭到捕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误杀误抓的。二二八事件中数千名台胞伤亡。
3月中旬,国民党召开六届三中全会,会上陈仪遭到刘文岛等55位委员质疑,被迫提出辞呈,以对“二二八事件”的后果承担责任。17日白崇禧受命赴台处理善后事宜,至25日,国民党政府宣布“二二八事件”已经解决。之后,国民党政府取消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设立省政府,由魏道明接替陈仪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