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赤橙黄绿青蓝紫,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各颜色代表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各颜色代表什么?

红:活跃、热情、勇敢、爱情、健康、野蛮 橙:富饶、充实、未来、友爱、豪爽、积极 黄:智慧、光荣、忠诚、希望、喜悦、光明 绿:公平、自然、和平、幸福、理智、幼稚 蓝:自信、永恒、真理、真实、沉默、冷静 紫:权威、尊敬、高贵、优雅、信仰、孤独 黑:神秘、寂寞、黑暗、压力、严肃、气势 白:神圣、纯洁、无私、朴素、平安、诚实

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各颜色代表什么?

2,赤橙黄绿青蓝紫各代表什么含义

1、赤 热情、豪放、活泼、激情、喜庆、轰轰烈烈的象征。容易鼓舞勇气,西方以此作为战争相关象征牺牲之意,东方则代表吉祥、乐观、 喜庆之意。 看到就让人有热血沸腾的感觉,但是看久了会让视觉产生巨大的压力。 2、橙 时尚、青春、快乐、甜蜜、活力四射。炽烈之生命,太阳光为橙色。 3、黄 活泼的颜色,最温暖,但禁不起白色的冲淡。东方代表尊贵、优雅,西方基督教以黄色为耻辱象征。 4、绿 清新、希望、安全、平静、舒适之感,在四季分明之地方,如见到春天之树木、有绿色的嫩叶,大自然的颜色。有新生之感。 5、青 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 6、蓝 轻快、自由、安静、宽容、柔情、永恒、理想、艺术、忧郁、广阔、深邃、清新,欧洲为对国家之忠诚象征。 7、紫 梦幻,高贵,浪漫的象征。淡紫色有愉快之感。中国传统中紫色代表圣人,帝王之气,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也有所谓「紫气东来」。 在西方,紫色亦代表尊贵,常成为贵族所爱用的颜色。

3,赤橙黄绿青蓝紫下一句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词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注释】
1、大柏地: 圩镇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调集约三万人,准备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并解决给养、冬服等问题,红四军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下,于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由于致以重兵围追,红四军沿路五战皆失利。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红四军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阵,伏击尾追不舍的敌赣军刘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时激战至次日正午,终将敌军击溃,俘敌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陈毅同志在当年9月1日向党中央所作《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暗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到大柏地,抚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5、关山泛指附近群山。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苍:青黑色。
6、鏖战:苦战。急:激烈。
7、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8、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9、今朝:如今。看:此处读平声。本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译诗】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妍。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他在回忆1929年,他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就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江西敌军便尾随而至。毛主席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将降临。毛主席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个吉祥的必胜之好地名。
世事变幻,雪泥鸿爪,时间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过去了,毛主席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4,“赤橙黄绿青蓝紫”下一句是啥?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词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注释】
  1、大柏地: 圩镇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调集约三万人,准备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并解决给养、冬服等问题,红四军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下,于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由于致以重兵围追,红四军沿路五战皆失利。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红四军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阵,伏击尾追不舍的敌赣军刘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时激战至次日正午,终将敌军击溃,俘敌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陈毅同志在当年9月1日向党中央所作《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暗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到大柏地,抚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5、关山泛指附近群山。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苍:青黑色。
  6、鏖战:苦战。急:激烈。
  7、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8、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9、今朝:如今。看:此处读平声。本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译诗】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妍。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他在回忆1929年,他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就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江西敌军便尾随而至。毛主席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将降临。毛主席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个吉祥的必胜之好地名。
  世事变幻,雪泥鸿爪,时间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过去了,毛主席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5,赤橙黄绿青蓝紫分别代表什么

1,红色 红色(别名赤色)代表着吉祥、喜庆、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等。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许多警告标记都用红色的文字或图像来表示。例如在红绿灯中红色表示停止;红色还被看成流血,危险,恐怖的象征色;红色在政治上经常用来象征革命以及左派,共产主义国家用来表示共产主义。 2,橙色 橙色代表着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能给人有庄严、尊贵、神秘等感觉。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橙色一般可作为喜庆的颜色,同时也可作富贵色,如皇宫里的许多装饰。 3,黄色 黄色代表着性格上的欢快,亦是正能量的颜色;黄色是代表光辉和希望的颜色。 中国封建朝代从宋朝以后,明黄色是皇帝专用颜色,如“以黄为贵”。黄色还指代淫秽、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 黄色还有醒目的作用,比如红绿灯,就用黄色来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 4,绿色 绿色代表意义为清新、希望、安全、平静、舒适、生命、和平、宁静、自然、环保、成长、生机、青春、放松。 绿色有准许行动之意,因为交通讯号中绿色代表可行。绿色通道是其引申词,意为快捷方便,一路畅通无阻;绿色可以起保护色的作用,所以陆军和野战队通常用绿色制服。 5,青色 青是一种底色,清脆而不张扬,伶俐而不圆滑,清爽而不单调。 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 青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我国古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在五行学说中,青色是木的一种在古文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青色也是黑色的意思。 6,蓝色 蓝色:大海的象征。代表着沉稳与女性气质。喜欢蓝色的人性格上都很沉着稳重,而且诚实,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能够关照周围的人,与人交往彬彬有礼。蓝色代表博大胸怀,永不言弃的精神,和谐世界。 全世界中,给予蓝色的评价是很高的。在英国,贵族血统被称为“蓝血”,皇室和王族女性所穿的深蓝色服装被称为“皇室蓝”。在基督教中,蓝色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蓝色还象征着年轻,在中国都有“青春”(青即指蓝色)一词。是希望之色。 7,紫色 紫色,高贵神秘的颜色,略带种忧郁的色彩,让人不忍忘记的颜色,代表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 紫色代表优雅,高贵,魅力,自傲,神秘,印象深刻,压迫感,倾向紫色,可以产生恐怖。 中国传统中紫色代表圣人,帝王之气,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也有所谓「紫气东来」。受此影响,如今日本王室仍尊崇紫色。 在西方,紫色亦代表尊贵,常成为贵族所爱用的颜色,这缘于古罗马帝国蒂尔人常用的紫色染料仅供贵族穿着,而染成衣物近似绯红色,亦甚受当时君主所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色 百度百科-橙色 百度百科-黄色 百度百科-绿色 百度百科-青色 百度百科-蓝色 百度百科-紫色

6,怎样理解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意思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出自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 这句话想象奇特,气象宏伟。作者首先巧妙地运用借代手法,连用七种颜色铺叙,写出了彩虹的绚丽夺目。接着又以彩色绸带比喻色彩壮丽的彩虹,具体写出了彩虹美丽的形态,而且“当空舞”三字又使静止的彩虹具有动感,这样,彩虹的身姿就更加美丽动人了。第二句以设问写出,更是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彩虹的出现是雨后的自然现象,所以作者随即点明“雨后复斜阳”,表明此时正是阳光西斜之时。 扩展资料: 《菩萨蛮·大柏地》此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抚今追昔,揭示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热情讴歌人民革命战争。 流露出一种胜利后的宽慰和乐观情绪。全词动态描写景物、巧妙运用联想,主观的情志美与客观的自然美、社会美统一,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菩萨蛮·大柏地》

7,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意思

意思是: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 此句出自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 原文: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译文: 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阵雨之后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阳,苍翠的群山又时隐时现。 当年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这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 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3年夏天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此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菩萨蛮·大柏地

8,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意思

释义: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一、出处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二、原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三、译文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想当年在此激战,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艳。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二、赏析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十分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三、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萨蛮·大柏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