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意思,"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沐猴而冠的意思是: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而冠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人们说楚人就是猴子穿衣戴帽,果然是这样。 【例子】他虽然穿着西装革履,不过是沐猴而冠,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衣冠禽兽 【反义词】正人君子 扩展资料 1、沐猴而冠的近义词 衣冠禽兽 【解释】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 既然是不孝顺的人,就是人们说的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例子】没想到他平日风度翩翩,原来竟是个无恶不作的衣冠禽兽。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2、沐猴而冠的反义词 正人君子 【解释】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自】宋·宋祁、欧阳《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 崔胤喜欢品格卑劣的人,讨厌的品行端正的人。 【示例】他起初冒充正人君子,可是无法继续维持那个假象。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讽刺人
2,沐猴而冠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沐猴而冠”的意思为: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1、读音:mù hóu ér guàn 2、出处: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翻译: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3、例句:袁世凯在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沐猴而冠,妄想登基做皇帝,结果在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遗臭万年。 4、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贬义词; 指人面兽心的人。 5、近义词:衣冠禽兽 扩展资料: “沐猴而冠”的近义词:衣冠禽兽 1、读音:yī guān qín shòu 2、表达意思:衣冠禽兽一词在辞海和成语词典等很多工具书中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释为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 3、出处:出自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翻译:既然是不孝敬父母的人,就是所谓的人面兽心的人,要那样的才女来由什么用呢? 4、例句:不赡养父母,还要将父母赶出家门,这种衣冠禽兽的做法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5、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3,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意思是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译文:人们说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果然是这样。 近义词:衣冠禽兽、道貌岸然、沐猴衣冠 反义词: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贬义词; 指人面兽心的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衣冠禽兽一词在辞海和成语词典等很多工具书中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释为: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出自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译文:人人都骂我做衣帽禽兽,个个认识我是文物小偷 反义词 正人君子,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g rén jūn z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自 《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译文:我所高兴的品格卑劣的人,所厌恶的正人君子。人人恐惧,朝不保夕。
4,文言文<<沐猴而冠>>中文翻译
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沐猴而冠
秦末,刘邦、项羽等起兵反秦。刘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市东渭城故城),接着项羽也赶到了。原先各路将领曾互相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项羽因此很不乐意。他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项羽还搜括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
《史记·项羽本纪》载,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衣绣夜行’(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走),谁看得见!”
那人听了这句话,觉得项羽要作为一位英雄,实在不够,心里不免对他鄙视。于是在背后对人说:“人家说楚国人(指项羽)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果然不错!”不料给项羽知道了,立刻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煮死。
楚人管猕猴为“沐猴”。“沐猴而冠”,是说猕猴而戴上人的帽子,也就是说假充人样的野兽。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汉书·伍被传》也有此语:伍被曾在淮南王刘安手下做“淮南中郎”的官,刘安谋反,伍被多次谏劝,刘安不听,以轻蔑的口吻对伍被说:“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5,沐猴而冠的文言文原文
原文: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白话文:
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