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属于哪个市,湖北省天门市属于哪个市
本文目录索引
1,湖北省天门市属于哪个市
天门是湖北省辖市,不属其它市管辖的。 天门,古称竟陵,为湖北省17个省辖市之一、武汉城市圈成员。清雍正年间因境内天门山得名“天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汉江,西靠荆宜,东临武汉。天门历史悠久,自秦始置竟陵县算起已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石家河遗址标志着天门拥有长达四千多年的文明史。 天门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1994年,天门脱离原荆州地区,划归湖北省直辖成为直管市,正式享受地级的行政、财政和司法权力。
2,湖北天门市属于哪个市区?
天门是湖北省辖市,不属其它市管辖的。 天门市,古称竟陵,为湖北省17个省辖市之一,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因境内天门山得名“天门”;1994年,国务院批准天门市为湖北省直管市。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128.66万人。天门市所属地区:华中地区湖北省。 截至2016年底,天门市是湖北省辖直管市,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全市辖竟陵、杨林、侯口(天门高新园)3个街道办事处;岳口、皂市、石家河等21个镇;净潭1个乡;国营蒋湖农场,白茅湖棉花原种场,沉湖农业综合示范区。 全市共有795个村级组织(777个行政村,18个农队、分场、大队),9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扩展资料: 天门市原是天门县,属于荆州市。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同年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原天门县所辖行政区域仍为天门市行政区域,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 1994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鄂政发〔1994〕143号文件,决定将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实行省辖直管。 至此,天门市成为全国最早设立的三个直管市(天、仙、潜)之一(随州于1994年11月5日设立为直管市,于2000年8月升地级市)。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门 (湖北省省辖市)
3,湖北 天门市属于哪个市区
湖北省天门市,是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不属于哪个市区。 天门市: 湖北省省辖市,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是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介于东经112°33′45″至113°26′15″,北纬30°22′30″至30°52′30″之间。东与孝感市的汉川、应城接壤,北与荆门市的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荆门相望。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 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原天门县所辖行政区域仍为天门市行政区域,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 1994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鄂政发〔1994〕143号文件,决定将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实行省辖直管。至此,天门市成为全国最早设立的三个直管市(天、仙、潜)之一(随州于1994年11月5日设立为直管市,于2000年8月升地级市)。 截止2019年10月,天门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个乡。 扩展资料 湖北省: 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湖北省共辖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包括3个县级市、1个林区,分别是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门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北
4,天门属于湖北哪个市?
天门市是湖北省地级市,不属于其他市。 天门,古称竟陵,为湖北省17个省辖市之一,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东与汉川、应城接壤,北与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荆门相望。境内东西最大横距约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58公里。 天门, 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著名的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七、八千年以前的石(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粳稻和青铜器等文物,还发现了陶祖这一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重要标志性文物。 天门,古为云梦泽风国地,春秋为郧国地,战国时期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脉在此终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统一中国后,设竟陵县,隶属南郡。五代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为避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竟同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属直隶防御州,州治设此。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为避康熙墓名(景陵)讳,改为天门县,隶属湖北安陆府,此为第一次定名天门,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天门历史沿革 民国初期,天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1928年(民国17年)废道,天门县为省直辖。民国21年,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 民国25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随县(今随州市),直至1948年(民国37年)9月24日天门县城解放为止。 民国28年6月,天门县国民党政府迁至第三区合丰店;民国32年春,迁至京山县六房嘴与随县之环潭;民国34年9月迁回竟陵镇。 1938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部、西部、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天汉县、天京潜县,1948年属江汉地区行政公署鄂中专区。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同年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1950年6月,天门县汉江以南的毛咀区划入沔阳县。同时,沔阳县汉江以北的仙北等地划入天门县。 1955年7月,潜江县汉江以北的张港,京山县的多宝、拖市划入天门县,1996年11月蒋湖农场回归天门,2001年8月总后沉湖基地(天门部分)移交天门,形成现境。 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原天门县所辖行政区域仍为天门市行政区域,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1994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鄂政发〔1994〕143号文件,决定天门市实行省辖直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门 参考资料来源:天门市人民政府-走进天门 参考资料来源:天门市人民政府-地理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天门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