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本文目录索引
-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以及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7,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 8,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 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种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和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矛盾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在实质上丧失了从前完整的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但在表面上,它仍然保持着独立国的形式。
第二、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四、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 ,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且发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呢?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
4、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那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民主,这两大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的统一。
5、近代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余年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戊戍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是,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历史表明,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们担负不了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任务,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政党来领导,需要新的思想指导,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也就成为必然。
(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及后来多次斗争的失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对内独裁专制,卖国对外投降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预示着新的革命的发生和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而唤起的中国人民及其先进分子的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又使得中国革命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成为可能。
2、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实现
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实现是通过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而完成的。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发生了在本质上有别于过去八十余年的一切革命运动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成为运动的指导力量,五四运动因而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的政策,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的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民族压迫是最大的压迫,是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因而它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剥削制度剥制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它是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产阶级,直接为帝国主义豢养,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相结合,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成为买办的、垄断的资本主义,并构成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官僚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呢?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也确曾为此努力过、奋斗过。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第二、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也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自身优点决定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集中,容易团结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三大特点,这些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第三、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是坚持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这条马克思主义原则的要求。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实质就是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能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能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始终站在革命运动的最前头,把革命一步、一步引向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指的是革命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的革命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程度上,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 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方面来说,他们是革命力量之一,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对建的勇气。中国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顺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阶级和阶层。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但是,它又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领导权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是两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义革命也不相同:革命对象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而是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革命措施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保护私有财产,革命的结果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领导着这场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处在社会主义向上高涨,资本主义向下低落的国际环境中,已不允许中国革命胜利后再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的比重增长;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建立)比资本主义因素有更迅速的发展。
整个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如文章中上篇和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与旧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不同,那种旧民主主义共和国不适合中国国情,帝国主义也不允许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也不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过渡形式,将来必须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共和国,但目前这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望采纳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拓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_百度百科 历史的必然 人民的选择-人民网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④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⑤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⑥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拓展资料: 1 秦始皇灭掉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后,改为郡县制,封建制度消亡了,但是,地主还存在.历代王朝沿用秦制,直到中华民国时期,地主一直存在.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半封建社会.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地主,分土地给农民,但是中国还是半封建社会,因为农民个人拥有土地就是私有制残余,为贫富分化而新生地主阶级提供了可能. 所以要把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毛泽东实行人民公社后,中国自周朝开始的封建社会,自秦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半封建社会,才算彻底结束,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一个是阶级矛盾,即人民群众与地主资产阶级的矛盾 2 由于1840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在中国境内设立租界,施行英国法律.以后欧洲多国与日本相继在中国境内设立相似的租界,还驻扎外国的军队,只是租界以外地域中国还能够继续管辖,所以中国又是半殖民地社会,而不算完全殖民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港仍然归英国统治,澳门仍然归葡萄牙统治. 此外,1945年2月签订的《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也就是《雅尔塔协定》,规定苏联在中国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苏联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苏联共同经营合办中国东北的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联的优先利益.中华民国政府在日本投降后仍然被逼迫接受《雅尔塔协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仍接受《雅尔塔协定》.所以,中国仍然具有半殖民地社会的特征.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其任内,苏联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将东北的铁路交还中国管理. 1997年,香港由英国交还中国,1999年,澳门由葡萄牙交还中国.至此,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另一个是民族矛盾,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矛盾. 以上两点,分别说明了中国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及结束。 参考资料: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所有,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的社会。随着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力度的加强,一部分国家会完全丧失国家主权,成为彻底的殖民地国家;另一部分国家则发生反弹,取得独立地位。大部分国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直接影响。 中国共产党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总概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除中国外,近代伊朗、缅甸、暹罗(泰国)、奥斯曼土耳其等国也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扩展资料: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称“双半社会”。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封建国家后,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发展;国家形式上保持独立和主权,而实际上政治、经济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国家或者受一个帝国主义控制,或者受几个帝国主义控制,在国内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买办集团。旧中国是受着几个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从政治角度看,主权遭破坏,列强干涉中国内政,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日益殖民地化。 《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形成。半殖民地的历史是中国沉沦,遭受侵略、掠夺、奴役和屈辱的历史。 半封建是指封建主义(封建的制度、生产方式、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逐步瓦解,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制度在中国逐步传播、发展的过程。这是个历史的进步。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主要力量。但封建主义在中国根深蒂固,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仍起着阻碍近代社会进步的作用。 有部分独立权,但没有完整的独立自主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历史任务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拓展资料: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拓展知识: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以及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
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同,“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网上参考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7,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1,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8,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扩展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 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古代历史上,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匮乏,各国均是关起国搞建设。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盛唐时期起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并将这种民族的辉煌直延续到康熙盛世时期。 辉煌的历史为国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但也为近代中国的落伍埋下了隐念,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与世界疏离、盲目自大是民族发展的最大危机,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只会导致无知和落后。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与创造,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15世纪以来,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和科学革命。 大力倡导创新与创造,一系列新知识 新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大力推广。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 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种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