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美育是什么意思,“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的定义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的定义是什么?

美学范畴,如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范畴的审美特性、发展规律及其同美的关系等等! 美学范畴:其包含在美学的研究对象!鲍姆嘉登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 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我认为你所说的“美学命题”:就是研究的任务问题! 关于美学研究的任务问题,自鲍姆嘉通建立美学以来,就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主要有四种意见: 一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 、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三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队现实的美学关系。 四、认为美学史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属于这一学派的美学有:“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我个人认为是“美学命题”的定义 :“美是什么?” : 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的定义是什么?

2,美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 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扩展资料: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 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育

3,什么是美育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含义,定义,概念

美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
“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中国,“美育”概念是在近代提出来的。这和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有密切的联系。梁启超说:“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能引起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情感教育即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民国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4,美育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其作用在陶养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美育对人能发生作用在于美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美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

5,美育的目的是什么?美育的特点有哪些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特点: 一、美和审美的形象性特征,决定着美育首先是一种形象的教育。 美育通过美的事物的形象去实现教育目的,凭借生动具体的形象,带有感情色彩地揭示了事物的审美特征和规律,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能力发生预期的变化。 二、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 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 三、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蔡元培认为纯粹的美育,能陶养人们的感情,使人有高尚纯洁的习惯,使人超越人我之见,渐灭自私自利之心。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扩展资料 我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 一、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 二、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育

6,美学生活馆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美学与生活之间的融合,有其必然性也有其社会性。首先,从社会发展属性看,美学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日常生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比如时装、美容、健身等环境艺术的繁盛,行为艺术的兴起,等等,这些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是代表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就完全消失了;相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活动更加精致化、艺术化,而日常生活的本质与核心部分仍然是世俗性和普世化的。审美活动的艺术性仍然存在,并且仍然高于现实生活。
中国首座美学中心--由美国、意大利、泰国设计师据拓福集团提出的,以生活美学理念,培育生活素养,打造生活空间规划经营业态的构想;以生活美学理念,培育生活素养,打造生活空间的构想,规划经营业态,创意设计空间,具有美育、美景、美物的特色。

7,美育的名词解释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 扩展资料美育的特点: (1)计划性。学校根据培养人才的要求,按照教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美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接受训练,从而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 (2)循序渐进性。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求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美育活动。不仅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美育的要求和内容是分层次有计划来安排的。 (3)科学性。科学性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讲授必须严格地符合科学的结论,不能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什么美,什么不美,为什么美,为什么不美,都应作出科学的解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育

8,对美育这个名词的解释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