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本文目录索引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什么意思

出自南唐诗人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年年开花,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归宋后又过了一年,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他遥望南国感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斜;又如同春水之不舍长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什么意思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上一句是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 《虞美人》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释义】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了:了结,完结。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据说这首词也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是李煜的绝命词。

3,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上一句是什么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上一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

  出自李煜的《虞美人》,全词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什么意思

比喻国家灭亡,对国家的一种依托思恋之情。
此句出自李煜的词《虞美人》.写作此词时,李煜已由昔日的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在明月之夜,想到自己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落到阶下囚的境地,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表达了李煜作为阶下囚的无奈与悲哀,春花秋月是无尽的,而李煜却问何时了,深刻的表现了他对现在的生活的一种决绝,国已不在,而我却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代帝王的悲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由小楼想到故国家园,由故国想到现在,真是不堪回首,但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又进一步的表达了李煜当时的那中悲愤的亡国心情。
回想故国“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国家的江山宫殿都应该还在,但江山宫殿里的人却已不再是从前的人了。回想中有多少的悲恨在心中,也只能发出“只是朱颜改”这样感伤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李煜悲愤的深刻表现,也被后世广为流传,将一腔悲伤化做一江的春水,奔流不止,这是作者的感情的升华,将无形的悲恨比做有形的东流水,让人更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可悲。
整首词都深刻的表达了亡国之恨,感情可谓真挚。词虽然短,感情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即使合上书页,紧闭双眼,也同样能感受到李煜那无尽无止的哀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