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的意思,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
居安思危 读音 [jū ān sī wēi] 解释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例句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居安思危,保障保险,风险分担,共度百年。 3、心系长城居安思危,情注国防与时俱进。 4、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共铸国防保我河山。 5、我们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很好,但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6、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安如泰山。 7、我们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 8、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备无患患可除。 9、汛期快要到了,我们要居安思危,做好防洪准备。 10、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小洞不补,大洞难堵。隐患潜伏,事故难除。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11、"平时如战时"的意思不就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吗? 12、举行消防演习,就是要大家具有居安思危的警觉心,真正遇到灾祸时才能临危不乱。 13、居安思危才能确保平安。 14、居安思危也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 15、每艘远洋轮船,都设有许多救生用具,这就是居安思危之举。 16、国家处境艰难,所以目前社会虽然安定,我们仍应居安思危,随时保持警戒。 17、平常就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沉着应付。 18、居安思危,有所准备,就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2,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
居安思危是一个成语,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白话释义 《左传·襄公十一年》:“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思想上要有准备,才能够没有忧患。”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 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3,居安思危什么意思?
【释义】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拼音】 jū ān sī wēi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安不忘忧、处安思危、居安虑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麻痹大意、出其不意、亡羊补牢 哲学寓意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 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