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意思

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意思

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意思

主要意思是诗人赞扬海棠的品质。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七言绝句。 全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翻译: 海棠枝间新绽的绿叶一重一重;小小的蓓蕾深藏在叶里数点鲜红。 它爱惜自己的高洁芳心,不轻易向人吐露;暂且让应时的桃花李蕊,闹腾在煦煦春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及鉴赏: 嘉熙四年(1240年)前后,诗人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在这时,诗人创作了这首诗。 描写海棠含苞待放时清新可人的风姿,文字浅易,含意隽永,构思精巧,耐人寻味,彩笔精绘,典丽朗润,纹理细密,色泽鲜艳,光采灿然,格调高雅,韵味醇厚。 诗人深爱这春天里的花朵。正是由于深爱,才会珍惜花的开放,希望它们开得时间长。这里借花的开放,表达自己渴望美好的生活。从诗人所处的时代,以及对花开花落的感触,可以体会到诗人年迈而不能报国的惆怅心情。

4,古诗 海棠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按】这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一作“东风…,香雾霏霏月转廊。只…,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袅袅】风细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蒙状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是这个吗

5,有关海棠的古诗词

  北周·庾信
  秋海棠

  栽植恩深雨露同,
  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
  几度开来斗晚风?

  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 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海棠》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下是出自《红楼梦》
  探春《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6,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做赏析。(3分)

1.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成稳。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两句中的“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
”可知,描写了海棠树枝繁叶茂、花蕾含苞待放的情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歌的语言是很简洁凝炼的,因此我们要透过诗句,找到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及其特点。然后根据景物的特征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2.试题分析:“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是诗歌的写作手法所在,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重重绿叶含苞待放的海棠,自己不轻易放红花,且让先花后叶的桃李抢占春天,这是多心高尚的情操。分析可知,诗句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做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内容理解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并做出正确的回答。

7,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译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 年代:【金】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
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指花的芬芳的花芯。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注释】: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赏析1: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
淡雅,混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
在春天开得猛、开得艳,被人注意。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
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赏析2: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赏析3: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6891158/blog/item/9132ee50a2cee65c1138c2fe.html

萧瑟的冬天刚过,在料峭的春寒里,嫩绿的小草、热情的红杏已争相绽放。桃花微涨着粉脸,梨花轻吐着芬芳,杨柳则轻闲地梳理着柔风,一派明媚而又烂漫的春光,让人又是欢喜又是惋惜。多情的诗人于是感叹“桃花谢了太匆匆”,长恨“水流花谢两无情”,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后”,手把“红烛赏残花”。但元好问的这首咏花小诗,却将他流连的目光,落在了“深藏”于“重重”“新绿”和尚未绽放的海棠蓓蕾上,可谓出人意料。
许多姹紫嫣红的花树都是冲动而缺乏耐性的,它们往往在绿叶还没有长出,春天刚一闪现的时候,就急忙地冲出来,用色彩和芳香喧闹着、玩耍着、争竞着,只是这热闹毕竟短暂,一场宵雨、几阵寒风过后,它们就无可奈何地纷纷坠落、凋零了。
与其它花相比,海棠乃是寂寞之物,从初春伊始,海棠树虽已是枝繁叶茂了,但却因没有花,它将在层层叠叠的浓荫中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而诗人却分外有心,为这小小的花蕾而沉思驻足,在他心里,这些藏在枝叶深处的花蕾,就是萌动的胎儿、就是即将破茧而出的蚕蛹,就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她们躲藏在枝叶间,好奇而害怕地窥探世界,向往着长大,向往着成熟。
或许,诗人的绮思还远不止于此,这时的桃红李白在春光里正开得轰轰烈烈,晓风过去,地上凭添了一层缤纷而绚烂的落英,这凄迷的的景象,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联想到眼前的海棠,这几抹胭脂也似的轻红,自然也会很快地绽放,娇媚的微笑也会丰盈而动人,然而,它不一样也将渐渐凋零,消陨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吗?
这该是怎样的春花和秋月?又是怎样的花开和花落啊?
诗人不禁在为桃李太早的冲动感到惋惜,同时又为海棠的沉稳而庆幸了。面对将开的海棠花蕾,诗人深情地叮咛着、殷殷地嘱咐着:“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读元问好的这首小诗,不由得让我想起席慕蓉笔下的荷了:“在这些荷叶间,要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这才是好叶子。那些很小的时候就打开的叶子,实在令人心疼。颜色原来是嫩绿的,但在低矮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命运之下,终于逐渐变得苍黄,细细的根株和叶片,与另外那些长得高大健壮粗厚肥润的叶子比较,像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还不如浮萍的青翠。”
我想,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会有这种差别吧。

太早的眩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没根基的陶醉,毕竟只是短促的幻境而已。这样的眩耀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终于明白,原来元好问在真挚朴素、简单明嘹的诗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悲哀与大彻悟。
回答者:ranshaochenmo - 魔法师 五级 11-3 21:45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 年代:【金】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元好问

(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太源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元好问“以文章独步天下者三十年,为金诗人之殿,元文章之祖”。他的诗“构思宵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深,味愈隽”。有《元遗山全集》传世


【注释】: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元好问

(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太源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元好问“以文章独步天下者三十年,为金诗人之殿,元文章之祖”。他的诗“构思宵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深,味愈隽”。有《元遗山全集》传世

8,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答案是??

译文: 许多姹紫嫣红的花树往往在绿叶还没有长出,春天刚一闪现的时候,就急忙地冲出来,用色彩和芳香喧闹着、玩耍着、争竞着,只是这热闹毕竟短暂,一场宵雨、几阵寒风过后,它们就无可奈何地纷纷坠落、凋零了。
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 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做赏析

1)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