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古时一贯钱等于多少枚铜钱
本文目录索引
- 1,古时一贯钱等于多少枚铜钱
- 2,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
- 3,古代一贯是多少钱
- 4,古代的一贯钱,一吊钱是指多少,之间怎么换算的
- 5,唐朝一贯钱汇率等于多少人民币?
- 6,唐朝时一贯钱相当现人民币多少
- 7,古代的钱是怎么计算的?多少铜板为一贯?多少贯钱为一两?碎银又是怎么算的?
- 8,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又是怎么来计算的?代表什么?
1,古时一贯钱等于多少枚铜钱
在唐代及唐代以前:一贯钱 = 1000文铜钱; 在宋代及宋代以后:一贯钱 = 770文铜钱; 扩展资料: 古代货币关系: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 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 1、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1)、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2)、一两白银 (3)、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2、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据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货币
2,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 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大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贯: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
3,古代一贯是多少钱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宋史有记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年),“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这是因为宣和7年(1125年)金兵入侵后,物价飞涨、铜钱贬值的缘故。金兵南下后,大片国土沦陷、税基减小,产铜量也下降,而同时政府开支却并没有减少,宋政府财务紧张,钱币也开始粗制滥造(含铜量大幅降低),造成了币制崩坏和通货膨胀。到了南宋后,1贯铜钱的购买力远不如北宋。宋史上记载,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的一两银子可换3贯300文。不过无斋主人认为,北宋在金兵入侵前,银铜兑换率为1两兑1贯仍然是合理的。
要讨论货币的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吴思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1两银子今天价值的两个不同数字。吴思先生似乎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到底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网上查到“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约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基准的换算方式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约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前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相反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的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4500多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从而我们得到下面的基本换算公式: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万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傔人衣粮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待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被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时,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合1500元人民币,似乎有点离谱。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宋代酒类是政府垄断专营的暴利行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酒价本身就很贵。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酿15斤酒就要被杀头,后来规制放松,但私酿到一定数量仍是死罪。另据宋史,神宗元丰2年(1079年),东京的酒价是“斤直钱二百五十”,白胜的一桶酒差不多应该有20斤,所以5贯也算合理,当然黄泥岗的物价肯定要比东京便宜。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高价的吧。
以上摘自无斋主人《“黑”话水浒》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http://bbs3.news.163.com/photo/1496405.html
以上只是一个比较直观例子,.其实,货币价格在历史上是有波动的.要说明白,可不是一2句话能解决的.想要看明白,最好看看中国古代经济史
4,古代的一贯钱,一吊钱是指多少,之间怎么换算的
1、中国古代,把铜钱穿起来,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叫做一串钱、一吊钱、一贯钱。所以一贯钱等同一串钱。 2、古代多以金银铜为货币。金银以两为单位,铜钱则以斤、两、钱为单位。后来才定为一钱一枚的铜钱,一直流传下来。十枚铜钱等于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等于160枚为一斤。 3、为了方便携带和计数,一般都把铜钱穿起来。每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穿时每边放六十枚,底盖各加一枚,实际上是一百六十二枚),所以也叫一串、一吊、一贯。 扩展资料: 1、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常见的有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3、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两
5,唐朝一贯钱汇率等于多少人民币?
按盛唐时期的价格来算一贯钱大约等于7000元左右人民币。一贯钱约折合小钱1000枚,唐贞观年间,国力强盛,物产丰富,物价非常低。一斗米只需要5文钱。一斗米大约6.25公斤,一贯钱可买1250公斤大米。目前国内一般大米的价格差不多5.5-5.7元左右一公斤。乘以1250基本上就可以得出汇率了。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种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从短期来看,一国(或地区)的汇率由对该国(或地区)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资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6,唐朝时一贯钱相当现人民币多少
以宋朝为例吧,希望可以帮到你!
宋代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的货币,金银是不做为货币使用的。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会用一个假设:一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文铜钱。《岳飞新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支付*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做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为做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40万贯铜钱,相当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这个假设。
宋代一贯钱合今天多少人民币?有以下几种算法:
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在400美圆一盎司左右,一盎司为28.3克。宋制一市斤为640克,一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的一亮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与565美圆,以今天美圆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一两黄金为10两银既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圆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棺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米价基准:宋代一市斤是640克,宋代一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一贯左右,如果按现在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一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做为参照体系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圆,一盎司金价400美圆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做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做为基准比较合理。此外,虽然现代的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大约已经有13亿多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应该很重要的基准。
因此就取了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一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列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7,古代的钱是怎么计算的?多少铜板为一贯?多少贯钱为一两?碎银又是怎么算的?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
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
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
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
一个感性认识罢了。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
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
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
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
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
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
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8,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又是怎么来计算的?代表什么?
在唐代及唐代以前:一贯钱 = 1000文铜钱; 在宋代及宋代以后:一贯钱 = 770文铜钱; 在质量上,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丝,折合质量约4克。 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 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在规格上,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 扩展资料: 古代货币关系: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 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 1、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1)、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2)、一两白银 (3)、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2、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据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古代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