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泽是什么意思,有一种感情叫袍泽。这话最早哪里说的?
本文目录索引
- 1,有一种感情叫袍泽。这话最早哪里说的?
- 2,有一种感情,叫做袍泽是什么意思?
- 3,袍泽之情是什么意思 袍泽之情什么意思
- 4,谁能解释一下"袍泽之情'是什么意思?
- 5,谁能解释一下"袍泽之情'是什么意思
1,有一种感情叫袍泽。这话最早哪里说的?
在古代就有袍泽之谊的说法,有一段感情叫袍泽只是对这个成语的改写
袍泽之谊 【词目】袍泽之谊 【读音】páo zé zhī yì 【释义】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补充】 这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当时地处陕甘一带的秦国常常受到外族入侵,为了保卫祖国、守护家园,秦国人民经常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这首诗所表现的就是秦国人民自觉行动起来,同仇敌忾、踊跃参军、共御外侮的思想内容,通篇闪射出一种慷慨激昂、誓死如归、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光彩。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七章:“他是洪承畴统率下援救锦州的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有袍泽之谊。” 【用法】作宾语;指战友感情
2,有一种感情,叫做袍泽是什么意思?
就是战友情。 袍泽,袍指古代外衣,泽指古代内衣。袍泽指军中的同事。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这首诗讲士兵出征的故事,歌颂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袍”和“泽”(通襗)都是古代的衣物名称。后来,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称。 扩展资料: 出处: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 “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 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层层递进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烽的古代军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袍泽
3,袍泽之情是什么意思 袍泽之情什么意思
指战友之情,患难之情,生死与共。“袍”为中式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泽”为内衣或衬。出自《秦风·无衣》,原文如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国君要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上面诗中描写的是战士出征的故事,“与子同袍”“与子同泽”则流传了下来,逐渐演化为“袍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秦风·无衣》是秦地的军中战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 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 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4,谁能解释一下"袍泽之情'是什么意思?
袍泽之情 【拼 音】 páo zé zhī qíng 【出 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诗经·秦风·无衣》 【解 释】“袍”和“泽”都是古代的衣物名称。 “袍”为中式长衣 “泽”为内衣或衬衣 上面诗中描写的是战士出征的故事,“与子同袍”“与子同泽”则流传了下来,逐渐演化为“袍泽”。
袍泽之情即指战友之情,患难之情,生死与共。 【同义词】袍泽之谊、袍泽故旧
5,谁能解释一下"袍泽之情'是什么意思
袍泽之情 【拼 音】 páo zé zhī qíng
【解 释】 袍泽之情即指战友之情,患难之情,生死与共。“袍”和“泽”都是古代的衣物名称。 “袍”为中式长衣 “泽”为内衣或衬衣 上面诗中描写的是战士出征的故事,“与子同袍”“与子同泽”则流传了下来,逐渐演化为“袍泽”。
【出 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诗经·秦风·无衣》
【同义词】袍泽之谊、袍泽故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