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减半 省者全无,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什么意思?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意思是:水如果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急躁了就没了智慧。知道这个道理的就会把心中过急的欲望减少一半,彻底省悟这个道理的心中就会全然没有过急的欲望。 “知(zhì)者减半,省(xǐng)者全无。”意思是说,聪明的人,遇事会话到口边留半句;如果是大彻大悟的人呢,那就遇事不会轻易(轻率)表态,当然就会一句话不说了(全无)。抛砖引玉,妥否,只供商榷。 此句出自《增广贤文》,另一种说法是“知者减半,愚者全无”,前一句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谋)”。第一种说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水太清澈的话,里边就往往没有鱼;人过于苛察细节的话,就没有跟随的人了(没有谋略了)。 了解这个道理(指上一句蕴含的道理)的人,就会减少一些(半是虚数)苛责,知道有时候不能太计较;彻悟这个道理的人,就不再对人苛求了,一切都圆润通达。 第二种说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知者减半,愚者全无。水太清澈的话,里边就往往没有鱼;人过于苛察细节的话,就没有跟随的人了(没有谋略了)。智慧的人减去一半的话,那么愚笨的人就全都没了。知,应为通假字,通智。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有时总难免自以为是吧,认为自己的想法最准确,而别人的主张有问题。由此观之,世人皆以为自己是“智者”,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愚笨,于是这世上仿佛就没有“愚者”。 其实,如果人能谦虚谨慎一点,多一点自我批评,对别人少一些苛责,做事不过分吹毛求疵,多推己及人换位自考,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有些行止,不见得有多高明。 如果能从智者中去掉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话(半是虚数),那么(智者中)的愚者就全都没了。这部分被减去的对象,其实是滥竽充数,是伪智者,就是自作聪明。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清代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 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 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言善恶难辨,“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增广贤文》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道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 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增广贤文》还是谚语的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2,"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就会把心中过急的欲望减少一半,彻底省悟这个道理的心中就会全然没有过急的欲望。 出自:中国明清时期儿童的启蒙书籍《增广贤文》。 原文: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白话译文: 水如果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急躁了就没了智慧。知道这个道理的就会把心中过急的欲望减少一半,彻底省悟这个道理的心中就会全然没有过急的欲望。 扩展资料: 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3,“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喻意吗?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是出自《增广贤文》中的名句,意思是说聪明的人,遇事会话到口边留半句;如果是大彻大悟的人呢,那就遇事不会轻易表态,甚至一句话都不说。 这便是人活于世的诸多悲哀之一种:滔滔不绝的人游走于江湖成了说客;机关算尽的人却误了卿卿性命;想嫁给皇帝的人勉强做了压寨夫人;练了十年长跑的人只能奔跑在送信的路上;其间还夹杂多少明珠暗投,指鹿为马,只把杭州作汴州。或早或晚,我们做不到慎独和自省,便会活成最厌恶的那个自己,想想自己度过了无数虚妄里的困顿和奔走,想想自己在背弃自己的路上去争吵,去斥责,去辩论,去滔滔不绝,渐渐变作了日日制造又想日日挣脱的妄念和不堪。 扩展资料: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的上两句是“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一般都连起来解说。 解说之一:水如果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急躁了就没了智慧。世上的聪明人若减少一半,那么愚笨的人也就没有了。质疑:这种理解,是认为“知”通“智”,“省”为“愚”。 解说之二:水如果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急躁了就没了智慧。读书有知识的人少了,明白事理的人会更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古代佳句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