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的复原容貌,萧太后有多美,曾嫁过六位帝王
本文目录索引
1,萧太后有多美,曾嫁过六位帝王
公元581年(大约),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萧氏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但由于当地的习俗认为,凡是二月出生的女孩,皆为克父之相,所以萧岿只好将这个女儿交给堂弟萧岌收养,可没多久,萧岌过世,萧氏又被转送到她的舅舅张轲家。
嫁过六位帝王的女人也就在萧氏出生的那一年,原来北周的大臣杨坚在妻子独孤伽罗的支持下,逼使九岁北周静帝“禅让”,并随之开创了隋朝。之后,隋朝经过八年奋战,终于统一了中原。在征战过程中,杨坚的二儿子杨广可谓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杨坚不但给他加官进爵,同时还下诏为他征婚,让当时天下名门世家,将家中尚未出嫁的女儿的生辰八字统统呈报上来。最后,术士们看到了当时只有九岁的萧氏八字,就这样,萧氏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晋王杨广的妻子。
但由于当时萧氏年纪太小,再者,杨广还驻守在离京城建康(南京)有一段距离的扬州。所以当萧氏被接入宫后并没有马上完婚,而是交由皇后独孤伽罗照管。
公元594年,隋文帝杨坚夫妇经过商量决定,乘杨广入京述职时,为他俩举行成婚庆典。新婚之夜,25岁的杨广惬意地将13岁的萧氏紧紧地拥在怀中,杨广的心知道,此时他拥抱的可不止是一个美人儿,同时还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那些术士,曾神秘兮兮地向杨广透露过,这个女子将来肯定能母仪天下。既然萧氏能母仪天下,那么作为她的老公,自然也就是未来的皇上了。
公元604年,觊觎皇位已久的杨广终于登上皇位。理所当然,此时已经24岁的萧氏也果真印证了术士们说她“母仪天下”的预言。令萧皇后始料不及的是,杨广自从当了皇帝后,就再也不如以前那般宠爱她了,而是整日生活在声色犬马之中。
尽管萧皇后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但面对着极度寂寞时光也倍感痛苦,终于在海山殿的护卫校尉宇文化及引诱下有了出轨行为。窥视皇位已久的宇文化及,为了永久得到萧氏,堂堂正正地把她收入内室,公元618年,率领禁军造反,并在皇宫中将暴虐的杨广给勒死。
干掉杨广后,已是38岁的萧氏便成了宇文化及的偏室。但很快宇文化及的狂妄行为,便得到了报应。当时,隋朝贝州(今山东武城)漳南镇原里长窦建德在中原一带率领农民起义,建立了夏国,定都乐寿(河北献县境内)。在与窦建德一次次的战斗中,宇文化及节节败退,最终只好带着萧氏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同时改称萧氏为淑妃。然而,魏县不久又被攻破,字文化及仓惶退往聊城,窦建德又继续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并将其杀死。
窦建德杀掉宇文化及后,不但收缴了宇文化及的所有财产,同时被萧氏高贵的气质所深深迷住,并马上收她为妾。从此只是痴恋于萧氏美色的他,早已忘记了当初逐鹿中原的政治野心。而此时,处于北方的突厥人势力却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逼中原之势。
公元619年,原来因为和亲而远嫁给突厥启民可汗的义成公主,打听到嫂子萧皇后的下落。于是,义成公主请求启民可汗派使者来到乐寿,要求迎接嫂子萧皇后到突厥居住。尽管窦建德内心极不乐意,无奈当时的他,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所以最后也只好乖乖地将萧皇后交给来使。
萧氏来到突厥后,启民可汗在初次看见这个天生丽质的美女时,便被其身上散发出来的魅力所迷倒。当天夜里,萧氏在蒙古包中也由隋朝的皇后,许帝的淑妃,窦建德的偏室,一下子变成了番王的爱妃。公元620年,老番王逝世,皇位由他的儿子颉利继承。按照突厥人习俗,老番王的所有妻妾也理所当然地由新可汗接手,可怜的萧氏也随之变成了新可汗颉利的王妃。从此,她在草原上度过了长达10年的时光。
公元630年,唐朝大将李靖终于打败突厥,并将已是40多岁的萧皇后重新接回中原。回到大唐后,李世民在初次看到这位表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与杨广是姨表兄弟)时,便被她雍容华贵的气质所迷住。于是,李世民竟然顾不得彼此年龄的悬殊与外人的指手画脚,马上封萧氏为昭容(皇妃封号)。就这样,这位饱经离乱的隋朝皇后,又正式成为大唐天子的妃子。公元647年,67岁的萧氏终于走完了其风情万种的一生。
以上内容源于网络。。。。。。。。。。。。。
2,萧皇后的6任丈夫都是皇帝,作为一个古代女人她内心是如何的?
由不得她想。她也不会想。像她这样的经历,想得多了,就没法活了。——萧皇后并非夭寿,得以善终,可见她没怎么想。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由俘虏转化为奴隶,本来是再普遍不过的一件事。而由俘虏变作妻、妾等婚姻对象,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水浒传》里的扈三娘,父兄都被梁山所杀,家破人亡全拜梁山所赐,但是到宋江把她许配给矮脚虎王英的时候,她也不声不响地接受了——如果是嫁给林冲,嫁给武松,哪怕嫁给鲁智深,都有产生爱情的可能。但是王英,美貌如花、武艺超群的扈三娘,只要有一点“心里想”,也不会甘心情愿吧? 同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女子身上,男子也一样。 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羁留,过了十多年。如果匈奴认为他是敌人,多半会杀了他。没有杀,又不让走,显然是把他算在自己的部落之中,给自己增加一份劳动力和生产力了。于是给他配置了一个匈奴妻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果是优秀的男子,更是抢手的资源。《杨家将》的故事里,杨四郎、杨八郎都被辽所擒,很明显是宋将,而萧太后却把两个女儿许配给他们,也是对优秀资源的占有:这么英武的男子,不能便宜了别人。至于忠心与否,倒可以暂且不论。反正结婚之后,也和羁押差不了太多。以至于十五年后四郎也没有自由行动的权力,想去探母,需要铁镜公主替他盗取令箭,他还要发誓“若是一去不回还,黄沙盖脸尸骨不全”。 在中国,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才有人本主义、张扬个性的思潮出现。在此之前,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财富的一种。作为财富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会有太多的“心里想”的。
3,香港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岛。1840年4月,中英鸦片战争首先在香港揭开序幕。战后,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割让香港,赔偿鸦片烟价等无理要求。 清政府负责对英交涉的琦善在谈判中虽力求妥协,但由于道光皇帝态度强硬,琦善未敢接受义律的割地要求和与义律订立任何条约。 但1841年1月20日,义律却擅自宣称与琦善达成了“把香港岛及其海港割让给英国”(即《穿鼻草约》)。这纯属义律所捏造。 公告颁布5天后,英国侵略者便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要求清政府赔款和清军从广州城撤出。 并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1842年6月,英国攻入长江,并于8月进入南京江面。面对城下耀武扬威的炮口,清政府彻底屈服了,遂于8月29日,派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军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割占九龙半岛。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岛后,便以港岛为基地谋取九龙。 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月,侵华陆军司令克灵顿遵循英国在华全权代表卜鲁斯的指令,派遣军队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在军事占领后不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是年9月,英法联军6000余人进逼北京,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又被英国割占。 谋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 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遂于1898年6月9日,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 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予英国,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这颗“东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魔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4,祖国的历史
关于中国的历史资料: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扩展资料; 中国军队积极开展对外交往。目前,解放军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军队建立了联系,在90多个驻外使馆中设 立了武官处。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国防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的强弱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存亡。 新世纪,朱镕基总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明确了“十五”期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全面体现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