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白鹿原的作者,白鹿原的作者是谁?

本文目录索引

1,白鹿原的作者是谁?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小说长达近50万字,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4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白鹿原的作者是谁?

2,白鹿原作者是谁

白鹿原(陈忠实长篇小说)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1]
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白鹿原》是曹群、宁菲儿演唱的歌曲,由刘颖作词、曹群作曲。

白鹿原(李志武连环画作品)
《白鹿原》是根据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同名小说创作的连环画,作者是李志武。

2015年1月28日,中国人寿集团品牌宣传部副总经理、著名连环画家李志武作品《白鹿原》法语版在法国出版,并参加安古兰国际漫画节系列展览。
《白鹿原》连环画是李志武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著名作家陈忠实长篇同名小说而创作,共730余幅,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这次《白鹿原》法文版由法国出版社引进,在安古兰国际漫画节上进行首发后,还将在巴黎、波尔多等城市进行巡展。

3,白鹿原作者是谁?

《白鹿原》的作者是陈忠实。陈忠实1942年8月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是中国当代作家。《白鹿原》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首次出版于1993年。在1997年,凭借《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扩展资料: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鸦片,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白孝文则在外重新振作,终有一番作为,白灵加入了共产党。

4,白鹿原是作者什么时候写的?

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6月出生,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人


一九九二年以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一鸣惊人。《白鹿原》连载于一九九二年《当代》第六期和一九九三年《当代》第一期,一九九三年六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



1992年发表,42年出生
应该是作者中年时候开始创作的,创作于1986年

5,陈忠实写的白鹿原里,那位朱先生在现实中是哪位历史人物?

事实上,小说《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关学最后一位传人、关中才子——牛兆濂。 关于牛才子,“百度百科”中有个极其简单的介绍: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西安市蓝田县人,清末关中大儒。幼年过目成诵,后拜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光绪十年(1884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光绪十二年(1886年)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 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后人尊称蓝川先生。辛亥革命后以遗民自居。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病逝。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4卷、《芸阁礼记传》16卷、《近思录类编》14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志》。 从这样简单的文字介绍来看,牛才子是个学者,是个老师,在关中大地上,他颇有名气,学界称他是关学最后一位传人,民间有人甚至称他为“半仙”。 生平 1867年,牛兆濂出生在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新街村。据说在他出生时,父亲牛文博曾梦见宋代理学家“濂溪先生”周敦颐来到家中,便给儿子取名“兆濂”,字“梦周”。牛文博也读过几年书,因为家里穷,辍学做了生意,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极重视。 牛兆濂小时候就是乡里出名的“神童”,21岁时考中举人,却因要赡养父母,没有去北京参加会试。26岁时他北上三原县,拜理学家贺瑞麟为师。贺先生提及此事。他说这是奉母亲之命(当时父亲已死),母亲只要我学做好人,其他的不指望。贺先生指点他遵循程朱理学之路,他自此专注儒家为己之学,身体力行。 儒家的关中学派注重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牛兆濂一生也奉行“学为好人”之道,有求必应,德行乡里。1900年,关中遭遇大饥荒,牛兆濂不辞辛劳,主动站出来主持蓝田全县的赈恤救济事务,做事极为清正。他儿子想在赈济局里谋个差事,获得一点微薄薪水养家,也被牛兆濂拒绝。 1893年赴三原拜贺复斋(瑞麟)为师,言:“慈亲之命但愿濂学为好人,他非所望焉”!贺以先生孝义诚恳,收为门下。先生一生即奉行“学为好人”之道,布衣自足,不慕荣利,以耿介廉洁自守,具冰雪之操。投身程朱理学研究,且精通周易,善逻辑推理,预见性强,因此被称为“圣人”。 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学生门人不计其数。先生的一生,追求着一种淡泊明志的隐居生活,可生逢乱世,为了国计民生,他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走,使得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清光绪八年(1882)参加县考,名列榜首。光绪十年(1884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后入志学斋,专攻儒家经学。第二年,充任志学斋斋长。因其爱好广泛,曾遍读兵、农、钱、谷、水利、算术之书。1886年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 光绪十四年(1888)听柏景伟讲学于关中书院,并受教于李菊圃、黄小鲁等人。次年应乡试,中第28名举人。后因父殁母病不能进京应试,按惯例应予除名,陕西巡抚端方以孝廉奏请朝廷得以幸免,并特赐内阁中书衔。但他不意功名,力辞不就。 光绪十六年(1890)任白水书院山长,开始治程朱之学,为此曾于十九年(1893)赴三原拜贺复斋为师。 光绪二十四年(1898)管理蓝田县厘衙局,后又主持县赈恤局。他廉正清明,亲自制定局规,率先执行,并严格要求下属。时逢陕西大灾,收成锐减,牛呼吁社会急起相救,得江南义赈会捐赠,保全了众多百姓生命。后因厌恶官场应酬辞职,讲学于芸阁学社。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开设经济特科,选拔专门人才。陕西巡抚升允举荐牛,并赠以路费促其赴京召对。但他以专攻经史不懂经济为由辞而不往。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允以关中书院改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聘牛为总教习,一年之内书函敦请六七次,他认为自己是立志做学问之人,不能与做官者为伍,又兼与新学不通而婉言相谢。最后巡抚派人持聘书、聘金驱车登门相接,才勉强随去。但三个月后,因学派门户之见,决然辞归,仍治程朱理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牛被选为咨议局议员,后又被选为常驻议员。 时值关中鸦片烟害又起,他前往烟害最重的西府地区密查,前后历时20天,有力地推进了该地区的禁烟。不久,因不满清政府的腐败,辞去常驻议员职务,再讲学于鲁斋书院。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新政府屡次相召,争取他参加革命,共商大事。但他对革命缺乏认识,认为自己与大清君臣之分早定,每次都以身体欠佳而谢绝。 1912年初,原陕甘总督升允率兵攻陕,企图复辟皇朝。牛不顾个人安危西出礼泉,以民生之计和时局大势晓以利害,使升允罢兵。此后他专事讲学于清麓书院,以宏扬儒学为己任,慕名来学者与日剧增。 杨虎城任陕西省主席后,派蓝田县县长曹汉英带绅士十数人持聘书和聘礼邀牛作顾问,但牛力辞不受。 1926年军阀混战,蓝川先生诗云:大祸中原小祸秦,至微亦足祸乡邻。苍天若念黎民苦,莫教攀阙生伟人。 1930年,日寇野心初现。先生对当局政府一味投降对内自相屠杀,极为愤慨。写下《我明告你》一诗,申明大敌当前,团结则并存号召团结相处,停止内讧。 1931年“九一八”事变,牛义愤填膺,减膳数月以志爱国之心,并积极倡导抵制日货,用攘夷之说激励学生爱国救亡,挥笔写下了《阋墙谣》一诗。号召大家共赴国难,团结御侮。提倡抵制日货,并为之减食三月。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极为感动,认为“全民联合抗敌,由此发扬,中华民族便有复兴之日”。并亲自组织300名兵勇,恳请投笔从戎,效命疆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向中国增派八个师团的兵力,准备大举进攻华北。患病在床的牛兆濂闻讯后痛不欲生,病情日渐加重,于7月21日愤然辞世。 扩展资料 在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绝对是个不容忽视的人物。记者在了解了牛才子生平后,才发现其实作家杜撰的成分并不多,牛才子的生平事迹很多都是和朱先生重叠的。比如牛才子22岁时金榜题名,考中举人,即将赴京参加进士科考之际,父亲病逝,为守孝奉母,不赴公车;时任陕西巡抚升允慧眼识才,举荐朝廷,委以重任,但也被牛才子拒绝了。 他钻研程朱理学,苦修学问,一世为师,却也为民请命,在关中大饥荒时发放赈灾粮饷;他身体力行,查毁烟苗,严禁鸦片;他为避免生灵涂炭,说服升允,使古城西安免遭战火灾难;得知日寇侵占我山海关,急募义勇军500余人,并通电全国,宣言出师前线抗日…… 牛才子曾孙牛君实说:“陈忠实老师在塑造朱先生这个人物时,曾在蓝田档案馆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查阅了太多关于牛才子的生平故事,基本上全是按照老先生(牛才子)的事迹来塑造这个人物的,几乎没有任何夸张,只是用了艺术化的手法进行表达,就连‘牛’‘朱’两个字都可以看出来作者的用心。” 小说中有一段关于朱先生的逸事,朱先生唯一一次南巡讲学,却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因着土布衣衫而被学人嘲笑,兼之秦地浑重的语音与南方轻柔的声调格格不入,而被人嘲笑。 记者在卞寿堂所作的《走进白鹿原——考证与揭秘》一书中看到了牛才子这样的遭遇:1917年春,牛兆濂偕同张果斋等友人同道应邀出游各地,赴山东曲阜、邹县,拜谒了孔孟庙祠;接着又南下金陵,东抵上海,此行本意在南方会友讲学,但因道学上的分歧,加之语言不通,服饰违时,被南人讥笑,愤而返家。 至华阴时游华山,攀至绝顶,方泻心中不快,并作了《登华山诗》:“踏破白云万千冲,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而这首诗后来也被收录在小说《白鹿原》中,书中为朱先生南巡归来所作。 牛君实告诉记者:“陈(忠实)老师曾说,其实小说中最难写的就是朱先生这个人物,他压力很大。因为有牛才子这个原型,又在关中大地上颇有盛名,他生怕写不出牛才子的精神和风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兆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先生

6,小说《白鹿原》简介

《白鹿原》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小说以清末民国的陕西为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白孝文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为义,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 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迎来明媚的阳光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 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人物简介 1、白嘉轩:本书主人公,行事光明磊落,怀仁义之心,以德报怨,好面子,属于有原则认死理的人,在要不要为小娥建庙上表现最突出,宁可全族都染上瘟疫也不能向她低头。 2、白孝文:白嘉轩长子,小名马驹,在父亲宗教礼法管束之时,白孝文无疑是老实憨厚的,直至他被田小娥勾引,被父亲抛弃之后,他压抑已久的人的丑恶一面露出,变得极其狡猾险恶。 3、白孝武:白嘉轩二子,小名骡驹,性格秉直,在白孝文被田小娥勾引之后,被父亲叫回接任族长之位。 4、白灵:白嘉轩之女,幼时顽劣异常,却极聪慧,性子又刚烈,为进城求学,不惜刀横在脖子上,逼父亲让步。一心一意追随革命,却死于自己人的肃反中。与鹿兆鹏相爱并有一子。 5、鹿三:白嘉轩家的长工,与白嘉轩亲如兄弟,为人耿直,坚韧,勤劳,自尊,恪守做人的本分。 6、鹿兆谦(黑娃):鹿三之子,小名黑娃,他从小便是倔强的,长大后不愿自卑于白家的“恩赐”选择出走闯荡做麦客,冲破礼教的束缚顺从人性中最根本的性欲选择迎娶田小娥,黑白两道几个来回又回到“儒教”之中。 7、田小娥:黑娃之妻,她没有过多的奢求,追寻往往只是人性中最根本的欲望,但是欲望往往没有节制,故而她与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几个男人都有牵扯,但是她又有人性中最朴素的善良,在孝文落难之际予他同情与关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鹿原

7,白鹿原小说简介?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首次出版于1993年。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1]
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2]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