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杂交水稻原理,杂交水稻怎么搞的,什么原理,要说的简单明白一点

本文目录索引

1,杂交水稻怎么搞的,什么原理,要说的简单明白一点的?

高中生物告诉我,杂交水稻是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重组的其中一种 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将优良性状集合在一个品种上。比如Aa,Bb分别决定一对形状,互不干扰,A和B为优良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那他们通过杂交就能得到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那么他的表现型就是两个优良性状。当然,杂交水稻的产生过程极为复杂,是我国科学研究人员经过多年不懈奋斗才得到的。高中生物所学的只是一点皮毛。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杂交水稻怎么搞的,什么原理,要说的简单明白一点的?

2,杂交水稻的原理

一、杂交稻的概念
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分为三系杂交水稻和两系杂交水稻。


  二、什么是三系杂交稻

  三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要想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先必须解决大量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首推培育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叫做雄性不育系。

  1.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花粉无生活力,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的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2.保持系

  这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如果没有保持系,不育系就会绝种。

  3.恢复系

  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
由此可见,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必须做到三系配套,不育系为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雄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三系法杂交稻的生产程序,可图示如下:

  三系法杂交稻的生产程序

  我国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杂交稻,由于增产效果明显,杂交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4年达2.6亿多亩,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9%,占总产量的67%。近几年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约420公斤,其中杂交水稻为470公斤,常规稻为380公斤,2004年日本水稻平均亩产为445公斤,世界水稻平均亩产为253公斤。

  三、什么是两系杂交稻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一位农业技术员石明松在水稻品种农垦58中发现一株特别的水稻,它在夏季抽穗时表现为雄性不育,在秋季抽穗则表现雄性正常,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终于弄明了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即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它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温条件下,恢复雄性可育,并将这种水稻命名为光温敏不育系。

  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有两大优越性。第一是免除了保持系,在夏季长日照下可用来与恢复系制种,在秋季或在海南春季可以繁殖自身,不再需要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因此用光温敏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叫做两系杂交稻。两系法在种子生产程序上减少了一个环节,从而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第二是配组自由,选配到优良组合的机率大大高于三系法,大量的试验表明,95%以上的现有水稻品种,都能使两系不育系的育性恢复,而只有不到5%的品种能恢复三系不育系的育性。由此可知,在选择优良组合方面,两系法要比三系法优越得多。

  两系法杂交稻为我国独创,于1995年研究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近年的种植面积在4000万亩左右,一般比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3,杂交水稻的原理是什么?

杂交水稻“三系”基本概念及原理 杂交水稻就是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我国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团结拼搏,刻苦攻关,长年累月的“南繁北育”,终于在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培育出具有旺盛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的优良杂交水稻组合,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从此,我国的杂交水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社会创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益,普及全国,走向世界。 (一)、“三系”的概念 1、雄性不育系(代号A)是指稻株外部形态与普通水稻没有多大差别,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雌性器官却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实。这种雄性不育能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系叫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 2、雄性不育保持系(代号B)由于不育系本身的花粉是不育的,自交不结实,不能通过自花传粉繁衍具有不育特性的后代。必须要有一个正常可育的特定品种给不育系授粉并能结实,使不育系的后代仍保持其雄性的不育特性,这种能使不育系性能—代一代保持下去的特定父本品种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 3、雄性不育恢复系(代号R)一些正常可育的品种花粉授给不育系后,结实正常,而且新产生的杂种一代育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并具有较强的优势。这种能够恢复不育系雄性繁育能力的品种叫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 (二)、三系法 三系法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及雄性不育恢复系之间的配套应用叫三系。 (三)、杂种优势 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 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优于其双亲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配合力有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两种。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被测品种或品系与许多其它品种或品系杂交后,F1代的产量平均值。特殊配合力是指一个被测品种或品系与另一个特定的品种或品系杂交后F1代的产量表现。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选育特殊配合力高的亲本杂交,有可能获得产量高的杂交组合。

4,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的原理究竟是什么?~~~急~~~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 可是,如果我们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汁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 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 扩展资料: 主要价值 营养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百度百科—杂交水稻

5,简述杂交水稻两系的关系。

杂交水稻“两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水稻)由其光温敏感表现出杂交水稻培育中所需的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特性。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叙述生较生动具体,有和三系法的比较,我把它作为参考资料
http://www.most.gov.cn/kxjspj/200107/t20010724_7403.htm
光温敏不育系水稻非常神奇,他的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的变化而达到一系两用的目标。

具体地说:这种水稻在夏季,长日照、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这时所有正常品种都能和他生育,生产杂交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两系杂交水稻的种子。

这种光温敏不育系水稻在秋季、短日照、低温下又变成了正常的水稻,自己繁殖自己,也就是自己接种。因为水稻是属于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植物。

这种杂交水稻因为只有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而不需要保持系(中间体),所以称两系法杂交水稻。



另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0215.html?wtp=tt
两系杂交稻:一种命名为光温敏不育系的水稻,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它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温条件下,恢复雄性可育。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在夏季长日照下可用来与恢复系制种,在秋季或在海南春季可以繁殖自身,不再需要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因此用光温敏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叫做两系杂交稻。

6,两系杂交水稻重要奠基人石明松的简介

摘明珠的人






他----石明松,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助理农艺师, 中国水稻学会会员,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地、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一九八五年十月,金秋时节,“光敏感核不育水稻”鉴定会在仙桃市召开。石明松,这个黑黑的高大汉子,走上了讲台,他侃侃而谈,细密的汗珠从他过早秃了顶的头上沁了出来……



他的报告受到了与会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领导的高度评价,十位来自省内外的遗传学权威和水稻专家,在“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鉴定书上签了字。



鉴定书指出:“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既便于配制杂交组合,以利用杂种优势;也可用于选育常规品种,从而有可能加速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和新品种。这个项目的进一步研究,还将丰富水稻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光周期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是继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杂交水稻成功后的第三次重大发现。目前,国外尚未见报导,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



《文汇报》等十多家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相继报导了这一喜讯。



特地从北京赶来湖北仙桃参加“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成果鉴定会的农牧渔业部副部长朱荣,代表农牧渔业部向石明松表示祝贺。



此时的石明松,握着朱副部长的手,热泪盈眶,那艰难跋涉的一幕幕场景在脑海里闪过……






(一)






一九五九年,广东的黄耀祥成功地培育出矮杆系列水稻;一九七三年,湖南的袁隆平,利用自然不育株的特性,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但是,怎样利用不育株来改良粳型稻种,在国内外还是空白。虽然这是摆在专家面前的一个难题,而石明松----一个仅有中专学历的农业技术员却紧紧盯上了它。



不育株,这个水稻家族中的“怪胎”,是自然变异的产物,数量极少,多少年,多少人都难以发现一株。



从一九七一年起,石明松就开始以最密的经纬度在沙湖原种场的两千多块地,四千多亩田中仔细寻觅。



他在稻田里跋涉、寻觅。在几千亩田寻找一棵不育株,犹如大海捞针!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结果。



他在稻田里跋涉、寻觅。四千亩田的路径有多长?仿佛一座珠穆朗玛峰。然而,他不感到疲倦,仿佛故乡的浪子寻找归家的路,处处是那样熟悉,处处是那样陌生。



一九七三年的秋天姗姗来迟,石明松又在一大片“农垦58”晚粳田里开始了“搜索”。一株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走上前用手一摸,那上面稀稀疏疏地结了几颗种子,大部分没结实。这是不是不育株呢?石明松躬下腰,仔细地进行着鉴别:杆高,叶片大,谷粒干瘪瘦小,呈乳白色----典型的雄性不育株。石明松激动得仿佛父亲见到了失散的孩子,用手上下抚摸着,口里不住地唠叨:“不育株啊!不育株,我石明松找你找得好苦啊!”



这一年,他一共找到了三棵不育株,三株谷穗上才长了三十几颗种子。



这是比生命还珍贵的种子啊!他不知放哪里才好。放到柜子里,怕成了鼠爷的美餐;放到瓦罐里,担心孩子打翻;放到衣服口袋里,又怕洗衣时搓坏……他想来想去,只好用一根铁丝将种子吊在屋梁上,谁知他晚上一看,老鼠竟然顺着铁丝走了下来……老石只好把种子藏进枕套里,让那绿色的小生命,伴着他进入绿色之梦。



杨柳绽出了嫩绿的芽儿,浸种的季节到了。没有恒温箱,他又怕种子直播后被老鼠吃掉,于是,他做了三个小纱布袋子,装上三十多颗种子,湿水后,放在自己贴身的衬衣口袋里,人体成了恒温器。种子播下去了!播下了老石的希望!有人作过试验,一粒种子的力是发芽力自重的一千倍,这种潜在的顽强的生命力,多像石明松的性格。



生物的自然选择近于残酷,那三十多粒种子,并非粒粒珠玑,只有一株保持了它的不育性。



----探索者的第一步,好艰难。



石明松穿行在三百多个小区间,记下了上万个数据,然而,五个春秋过去了,形成不育的奥秘仍像一个幽灵,飘忽不定……



没有谁交给他这项科研项目,路是他自己选的;也没有法定的科研时间,他挤出了带着露水的早晨,挤出了闷热的中午,挤出了挂着星星的夜晚,一有空,他就蹲在田里,入迷地工作起来……



一天深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只几个小时,平地积水两尺多深。天刚泛亮,石明松顾不得搬家具,抓起一个脚盆,就冲进了雨帘中----他惦记着他的不育株。秧苗才栽下去半个月呀!万一被大水带走,几年的心血就全毁了!等他赶到田边时,只见白茫茫的水一望无边。石明松差一点跌坐在水里……突然,他看见远处的水面上露出一截系着蓝布条的竹竿,那是他做的标记,那是他的试验田。他欣喜若狂地扑进水田里,在水底用手摸……秧苗还在!秧苗还在!石明松把一蔸蔸秧苗小心地拔起来,放在脚盆里。水退了,秧苗又顺顺当当地“回了娘家”,可石明松却大烧大冷了好几天,嘴唇上起了一圈圈水泡泡……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失败,再失败!再探索!石明松终于打开了进入绿色王国的第一道城门。经过多次测交试验,他捕捉到了产生不育遗传学的原因,是晚粳自然不育株的自身突变。



这种自身突变是受什么控制的呢?是气温?肥料?还是光照?又是三个春秋,一千多个日夜,他先后六次往返于仙桃和海南岛,做了一百多项次试验……



经过试验,石明松排除了气温,肥料等因素对形成不育自身突变的影响,他把注意力紧紧盯在了光照上。



他火急火燎地和同伴们赶到了光照充足的海南岛。南国的育种生活十分艰苦,每年夏秋,温度常在35-40℃,人们喘气都吃力,石明松和他的同伴们每隔五天插一次秧,以验证光照对形成不育自身突变的影响……为了获得满意的材料,就是蚂蝗附在腿上吮血,他们也全然不顾。海南岛的蚊子也是凌厉可怕的。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三个蚂蝗当裤带,百个蚊子炒碗菜。”老石浑身上下被蚂蝗和蚊子咬烂了,夜里躺在床上奇痒难熬。由于过度劳累,又缺营养,他好几次晕倒在田边。同伴们把他抬到树阴下歇息,他坐一坐,喝口水,又开始了工作……



回到原种场,为了方便观察,老石只身一人搬到了试验田边的一间牛棚里居住。肚子饿了,就到村里去吃“碰饭”;身上脏了,就在水沟里打个滚。他的时间观念极其淡薄又极其严格,常常因连续工作而误餐,而失眠,但为了实验和积累数据,又是争分夺秒,夜以继日……



石明松,这个小小农场的技术员之所以成了闯入绿色王国的骄子,是因为----他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二)






石明松不仅是个百折不挠的探索者,也是一个舍得一切的忘我人。



在石明松的寝室里,挂着个条幅,那是他从农校毕业时老师的赠言,多年来,他把赠言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学农技的,就要在农业上干一番事业。”



为了“干一番事业”,毕业那年,石明松放弃了在荆州农展馆的舒适工作,自己挑着行李,徒步来到了联合垸农场,当了农业技术员。



为了“干一番事业”,石明松成了个忘家、忘我的人。



有一天,他在家里整理一份实验材料,妻子临出工前,把三岁的孩子交给他看管。中午妻子回家时,他才记起孩子。两人急急忙忙地开始寻找,房前,没有;房后,没有;邻居家,也没有……这下两口子着急了。突然,禾场上的草堆边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只见两头大水牛正在拼命厮打,三岁的孩子就在一头牯牛的脚边。妻子一见,瘫软在禾场上,石明松也束手无策了。多亏一位健壮的小伙,敏捷地救出了小孩……妻子因此病倒了,卧病不起。他惦记着他的试验,又怕上次的险情重演,于是他含着泪,把孩子妻子反锁在家里,向田野走去



……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年,他在沙湖原种场选育了一系列矮杆材料,进行杂转新不育系的研究,但是,进展缓慢。在这需要勇气和精力克服科研上的高原现象时,他的肝病又犯了,不知在什么时候,血吸虫钻进了他的体内,悄悄地破坏着他的肝脏。石明松脸色蜡黄,头晕乏力,饭咽不下,茶水无味……妻子劝他住院治疗,他摇摇头,拖着沉重的身体,又走向那藏着钉螺的田里。



农技站向场党委反映了石明松的情况,场党委立即作出了三个决定:石明松立即住院治疗;每月补助石家粮食三十斤;配一名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接着石明松的试验干。



石明松躺在病床上,想到党组织的关怀,哪能安心治病。在病房里,他一方面整理试验数据,一方面温习过去已学过的《生物遗传学》、《生物统计学》、《遗传育种》、《植物生理》、《作物栽培》,还潜心研读了《遗传学》、《水稻裁培学》、《水稻裁培生理》等书籍,为广泛进行杂交转育的应用研究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凭着这种“钻、挤”精神,几年中,石明松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系统地学完了大学的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生物统计学等课程,系统地钻研了几十种国内外水稻专著和杂志,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在闯入绿色王国的道路上,几乎处处挂着“红灯”。



没有科研条件,自己创造;没有实验用的去雄夹,自己做;没有杂交袋,用旧信封代替;没有遮光室,用煤油桶遮光;煤油桶坏了漏光,就用泥巴糊起来再用;



没有种子储藏室,全家五口人挤到十平方米的小房里,腾出一间来装种子……



十月,阴雨连绵的十月,石明松望着从大田里选回来的一批单株种子犯难,要是再下几天雨,种子无法晒干,要不了几天,就要全部霉烂……要是有个烘烤箱该多好!他想到了用锅“温”……这是细活,火大了,要“温”熟;火小了,“温”不干……他叫醒了熟睡的妻子……



“你发烧,能行吗?”“不要紧!我不识字,只能帮你这点小忙。”炉火映红了石明松和他妻子的脸,这对出生在江苏如皋的夫妻,边“温”种子,边讲起故乡梁红玉在金山上为丈夫韩世宗擂鼓助威的故事。石明松动情了,激动地对妻子说:“你就是为我助威的‘梁红玉’!”



没有科研经费,从自己家庭收入里挤;他挤掉零用钱,生活过得十分节俭,却舍得花钱买试验用品。



有一天,不懂事的孩子指着囤在家里的谷种说:“爸爸,这么多谷,为什么不拿去换钱?”“那是谷种,谷种,爸爸的性命根子,不能卖!”“爸爸坏!爸爸坏!爸爸只想种子,不管儿子!”



是呀!在石明松的心里,种子比儿子贵重。



没有助手,动员全家兵上。也因此,他家里得了个“科研之家”的美称。试验面积扩大以后,石明松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带下田。老大、老二搞人工授粉;六七岁的小儿子扛着竹竿,跑来跑去赶麻雀,妻子负责晒种选种。



石明松的大儿子新华,八一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取大学,儿子想复读后再跃“龙门”。此时,石明松对“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已进入紧张阶段,他动员儿子放弃复读后考大学的机会,当了他的助手。儿子理解父亲,他在试验田边搭了个小窝棚,肩负起帮助父亲做观察记录的工作……



想到这一切,石明松感到有些对不住妻子和孩子。在妻子面前,他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在孩子面前,他是个不合格的父亲;而在祖国母亲面前,他是个无愧的儿子。



石明松,这个硬汉子有能力忍受跋涉中的艰难困苦,进入忘我的境界,同样,他也用百倍的耐力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一九七八年,当他向有关部门申报“晚粳两用系”的科研项目时,被以“书上没见过”的理由而拒绝。周围也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想成名成家”,是“石专”。评劳模,定职称,这些都与他无缘。这当然不能怪别人!知识分子的头上都戴着“臭老九”的帽子,谁还敢问津他们科研的事。老石顾不了这些,他只有一个信念,“我的事业和生命维系在核不育水稻上,舍此无它。”



正当石明松向峰顶攀登的时候,是党组织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这温暖的手,拉着他,冲向峰顶。一九八○年明媚的春天,他的科研课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省农牧渔业厅送来了三千元的科研费、一架海鸥牌相机和一个电子计算器。望着党组织送来的科研费和科研器材,石明松,这个忍受了千辛万苦的硬汉子,第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接着,市农牧局、地区科委、省科委也相继派来了“援兵”……不久,又成立了有湖北农科院、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等单位参加的协作组。协作组成了石松明向顶峰攀登的“拐杖”……



是啊!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党组织的鼓励和支持,我石明松浑身是铁也打不成几颗铆钉!



石明松,这个仅有中专文凭的农技员,之所以能够突破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因为



----他有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






凭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石明松在积累了20多万字试验材料的基础上,写出了《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等多篇论文,轰动了农学界,引起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视。



凭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石明松在协作组的帮助和支持下,一连攻克了“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四大难关。石明松终于闯入了绿色王国的宫殿……



从开始寻找晚粳不育株起,十三年过去了。十三年,石明松在探索“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奥秘的征途上,走过了漫长而又艰难的路,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这脚印,记载着他那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这脚印,呈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党的一片赤诚。



(1987.12)






(1988年2月10日,收到刊有此文的《党员生活》杂志,惊闻50岁的石明松同志于当日不幸遇难。我和本文的另一作者秦明星同志,献花圈以寄哀思,焚杂志以示痛惜。)

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将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利用的原理

C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