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爸爸是谁,康熙的父亲是谁?
本文目录索引
1,康熙的父亲是谁?
康熙的父亲是顺治皇帝即爱新觉罗·福临,康熙帝是顺治帝第三子,其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顺治帝即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 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玄烨 百度百科
2,康熙的父亲是谁?
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扩展资料: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玄烨年仅八岁,二十四岁的父亲福临突然病逝。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 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当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明年为康熙元年。 顺治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玄烨八岁丧父,母亲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又在他十岁的时候病重。 生母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十岁丧母,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在四人中,逐渐专擅实权的是鳌拜。 他平时已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但受“顾命”之初,尚能谨慎从事,履行誓词。然而,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骄横和专权的野心。 他位在最末,不甘人后,处处越位抓权。首先便跟苏克萨哈不相容。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 但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当时,康熙帝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布库”之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 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帝铲除鳌拜之后,甄别官吏,为被鳌拜矫旨处死的苏克萨哈等昭雪,奖励百官上书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实操朝政大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3,康熙的父亲是谁?
康熙的父亲是顺治。 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 玄烨(1654年5月4日 –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孝康章皇后佟氏出。 顺治皇帝(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名福临,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扩展资料: 天花,中医叫痘疮,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在二三百年前的清朝,天花之猖獗、可怕,一如现在的艾滋病,人人谈虎色变。 在清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天花这种疾病就像鬼魂附体,一直困扰着它,让它一刻不得安生。前前后后的大清皇帝中顺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康熙和咸丰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掌中抢回了性命,脸上却留下了永久的麻子。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岁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 在位期间,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遗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 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书为突显康熙帝的功绩,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康熙
4,康熙的爹是谁?
康熙的爹是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满洲正黄旗人。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崇德三年,出生于沈阳永福宫。六岁登基,年号顺治,由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自盛京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提前亲政。 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作用。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天花病驾崩,终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皇三子玄烨。 扩展资料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 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手捧遗诏去奏知皇太后,马上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人宣布。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承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福临崩后,梓宫放在了景山寿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进京的茆溪行森执行火化仪式。火化后宝宫(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后世累有尊谥,至乾隆元年(1736年)尊谥加为二十二字: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5,康熙,雍正,乾隆谁是谁的爹
康熙是雍正的父亲,雍正是乾隆的父亲。 乾隆是康熙的孙子,雍正的儿子。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此时期称为康乾之治。西方传统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支持的人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即清朝的高峰期。不支持的人之指出此期间制度僵化,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
6,清朝康熙的父亲是谁?
康熙皇帝的父亲是顺治皇帝。 顺治帝(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名福临,爱新觉罗氏,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年号顺治。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义译“顺治”)。 顺治帝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继位,由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政。1644年,明朝境内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平叛,清军迅速占领了北京,随后攻灭了各地农民军和南明的势力,基本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疆域。顺治七年,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十四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顺治十八年正月,病逝于禁宫内,得年二十四岁。遗诏传位于第三子玄烨,即康熙帝。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7,康熙父亲是谁
康熙父亲是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男,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 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 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一批贪官污吏。 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作用。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天花病驾崩,终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皇三子玄烨。 扩展资料: 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手捧遗诏去奏知皇太后,马上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人宣布。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承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年号康熙,为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蒙古人称康熙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执政初期挫败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阶段。军事上,取得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 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皇帝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康熙皇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