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的标准,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标准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扩展资料:小康生活营养标准: 1、每天要吃一个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及纤维素。 2、每天两调羹油。是指在炒菜烹调中平均每人一天摄取调料油脂的总量,其中植物油和动物油各占一半。 3、即每天三碟子蔬菜。尤其要吃叶绿素丰富的茎叶类蔬菜,其次是瓜果类。 4、每天四碗饭或四个馒头。人体所需的营养中,谷类食物的营养是必不可少的。 5、每天五份蛋白质: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豆浆、一碟子鱼或虾类、贝类,一碟子肉、一碟黄豆芽或豆腐。 6、每天六杯饮料或咖啡或汤等液体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康标准
2,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家庭小康生活的标准是: 1、温饱不愁。 2、有房有车。 3、具有现金或活期存款。 4、固定存款能够应对大事,如结婚、大病等。 5、家庭中夫妻感情好、兄弟姐妹和睦,子女教育无重大问题。 小康水平介绍: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中外有两个不同体系的小康生活标准:一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恩格尔系数);再一个是以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
3,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是小康内涵的界定。小康涵义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一般包含三层意思,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主要内容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第二是确定小康标准临界值和指标权重。第三是计算小康进程,国家统计局采用了区间距离实现程度的方法测算。 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量75克;(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国际的小康标准 在国际上,小康实际是现代化的概念,它主要按照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4,小康生活是什么标准
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扩展资料: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社会”目标。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