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唐太宗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本文目录索引

1,唐太宗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引言: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名称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而且他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不过这样的一个明君,他到底有多少孩子呢?他的孩子是不是也像唐代宗李世民那样,今天就让小编来,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关于李世民的孩子。 一、唐太宗李世民。他应该是唐朝的第2位皇帝,而且他年少的时候就从军了。他当了皇帝之后很听取群众的意见,学习纳谏,而且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那个时候真的是国泰民安。李世民去世的时候也才52岁,他当皇帝一共是23年。虽然李世民他是一代明君,但是他的儿子大多数都没有像他那样为国家做出极大的贡献,并且下场都不是很好。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二、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不过他的孩子结局都不是很好,其中的有三个被杀了,三个自杀了,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然后被流放。他的孩子分别有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三、争夺皇位的残酷过程。14个孩子当中除了礼服和理智之外,有12个人都死于了非命。主要就是因为当时争夺皇位也是十分残酷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想要去坐在那个位置之上,可是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并且当时李世民误信的长孙无忌的话,传位给了李治。李治继位之后,他专宠武氏,导致武则天专权,将李世民的儿子全部都杀害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2,李世民有几个子女?

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一共35人,子14,女21 属嫡出的7人,皆为长孙皇后一人所生(三子四女)。

皇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长乐公主(母长孙皇后)
豫章公主
比景公主
普安公主
东阳公主(母长孙皇后)
临川公主(母韦贵妃)
清河公主李敬
兰陵公主李淑
晋安公主
安康公主
新兴公主
城阳公主
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母长孙皇后)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

3,李世民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样一算,李世民这14个儿子,竟是不肖子居多。

《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继承者,只有这14个“候选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见了。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确有野心,心怀夺嫡之计。

于是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后来,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李泰也被“幽闭”起来,35岁就死了。

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阴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5子李 ,先封楚王。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 事败亦被杀。

第6子李 是个浪荡公子,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恽,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肃宗上元元年自杀。第8子越王李贞,“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第10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李世民之过?是保傅失教之错?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可见是重视教育子女的。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他为此深感苦恼。 在颁布杀李 诏时,他承认自己没有管好儿子,“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禁不住“为之洒泣”,算是尝到了这些苦果的味道。

4,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四个儿子是谁

  第14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封曹王。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曹王李明:
  生母巢刺王妃杨氏。杨氏即巢刺王李元吉的妻子,所以并不属于唐太宗的后宫,因为杨氏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过唐太宗的册封,她的头衔一直都是跟着丈夫李元吉的称号而改变。
  某些网文曾一口咬定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巢王妃,然而此结论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按照唐朝制度,杨氏作为罪犯的家属是要被没入掖庭为婢的。庐江王李瑗兵败被杀后,他的姬妾便是因此没入了宫中;上官婉儿也是因为祖父上官仪与父亲上官庭芝被杀,在襁褓中就随母亲配入了掖庭;唐肃宗的吴皇后也是因为连坐父事被没入宫中,所以杨氏会在李元吉死后没入掖庭完全就是照章办事。
  而又有说法称唐太宗非常喜欢这位巢王妃杨氏,甚至在长孙皇后逝世后曾想过要立这位杨氏为后。然而唐太宗对巢王妃究竟能有几分宠爱,且看下面分析。   据《新唐书》与《资治通鉴》中的记载,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曾欲立杨氏为皇后,但被魏征劝阻,理由便是“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意为杨氏若以再嫁之身为后,于陛下您的名声有损。然而实际上唐朝国风一向开放,韦贵妃便是以寡妇的身份进的宫,不仅前夫是隋朝重臣之子,还曾与前夫有过一个女儿;更遑论日后的武后杨贵妃更加惊世骇俗的身份了。所以因为怕连累名声而不能立杨氏为后的说法并不成立。
  再认真一点还可以发现,整个贞观年间唐太宗甚至都不曾给过这位杨氏任何妃嫔的头衔,反倒是在追封了李元吉为巢王后,称其为巢王妃。如果杨氏真的如同《新唐书》中所言“帝宠之”的话,想来即便唐太宗给不了她皇后的尊位,也绝对给得起一个普通的嫔妃之位。更何况贞观17年时后宫中的四妃之位是有空缺的。因为李佑谋反、生母阴氏被降为嫔,燕贤妃晋位为德妃,贤妃之位正好空了下来。而根据杨氏之子曹王李明于贞观21年受封的情况来看,唐太宗的这个“老来子”应该就是诞生于贞观18年前后。然而,唐太宗宁可将贤妃封给一个无子无宠的郑氏,也不曾将有子的杨氏借机补进四妃之位中,从这样的情况来看,着实看不出这位杨氏究竟是如何一个“有宠于上”的法子。
  何况如果杨氏真的有宠到“欲立为后”了,那么《旧唐书》在曹王李明的列传中绝对会记上一笔才是。如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他的母亲宇文昭仪就是“早有宠于高祖,高祖初即位,便欲立为皇后,固辞不受”,而李元嘉也是因为其母有宠,在唐高祖登基以后所生的那些儿子里面是最得宠爱的。又如武惠妃,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立为皇后,但唐玄宗特别为她设置了一个“惠妃”的封号,并且“宫中礼秩,一同皇后”。而武惠妃的长子夏悼王因为唐玄宗“钟爱无比,名之为一”,次子李敏也是“以母惠妃之宠,玄宗特加顾念”,女儿太华公主同样是“以母爱,礼遇过于诸公主,赐甲第,连于宫禁”。
  同理,若杨氏真的如此受宠,那么她的儿子李明在唐太宗眼里也应该是爱屋及乌珍爱有加才对。然而通观正史,唐太宗除了分封李明承认了这个儿子的合法地位外,就再无更多的举动可以表明他对这个儿子是有别于其他庶子的。而且唐太宗虽然分封了李明,却仍只称杨氏为巢王妃,并未将其正式列入后宫中的一员,如此一番举动,实际上是将杨氏与李明之间的母子关系在礼法上割裂开来了。毕竟一个是唐太宗的儿子,一个是唐太宗的弟媳,在名分上否决了杨氏与李明的母子关系。若杨氏真的深得唐太宗的宠爱,想来是绝不会受到如此待遇的。 贞观21年李明被封为曹王,随后被过继给巢刺王李元吉为嗣。
  李明擅长书法,工于飞白体,但为人不能遵循法规制度。他在出任刺史时,长史孔祯经常进谏,李明则十分不耐烦地说道:“我是当今天子的弟弟,难道还会失去亲王的身份吗!”孔桢则答道:“恩宠是不可以用来依赖的,大王您不奉行国家的命令,恐怕难以保有今日荣华的地位,难道看不到淮南王刘长的前车之鉴吗?”李明闻言很不高兴。而李明的属下有侵掠百姓的,孔桢将他们逮捕后杖杀了。 后来永隆年间李明因与章怀太子李贤交好,在李贤被废为庶人后也被贬为零陵王,李明终于有所醒悟,说道:“我很后悔没听孔祯的话,才会落得今天这个地步!”后来黔州都督谢祐逼令李明自杀,唐高宗得知后将黔州的官员全部罢免。景云元年,唐睿宗将李明陪葬于昭陵。

5,唐朝李世民几个孩子

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有21位女儿 一、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 恒山王李承乾: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极为宠爱和最为器重的儿子。 楚王李宽: 生母后宫某氏,武德年间过继给唐高祖李渊之子李智云为后,被封为从一品的嗣楚王,早夭,贞观初年唐太宗追封李宽为正一品的楚王,因为无后,国除。 郁林王李恪: 生母杨妃,是唐太宗14个儿子中待遇最差的一个。 濮王李泰: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最为宠爱的儿子,各种得宠事迹在史书上比比皆是。 庶人李祐: 生母阴妃。李祐十分喜欢和一群小人厮混,还经常狩猎无度。由于李祐的表现十分不好,唐太宗认为是齐王长史薛大鼎教导无方,于是将权万纪任命为新的齐王长史。 蜀王李愔: 生母杨妃,是唐太宗14个儿子中唯一被骂作禽兽不如的。 蒋王李恽: 生母王氏,贞观10年改封蒋王,封为安州都督,赐实封800户。李恽离开安州的时候器物服饰装了四百辆车,当地百姓不堪他的压迫,李恽因此被弹劾,但唐太宗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错,因此赦免了他。 越王李贞: 生母燕德妃,是唐太宗比较有才干的皇子之一。 唐高宗李治: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最为溺爱的儿子。 纪王李慎: 生母韦贵妃,是唐太宗比较有才华的皇子之一。 江王李嚣: 生母燕德妃,贞观五年被封为江王,贞观六年逝世。 代王李简: 生母后宫某氏,贞观五年被封为代王,同年逝世。 赵王李福: 生母杨贵妃,贞观13年封为赵王,随后被唐太宗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为嗣。 曹王李明: 生母巢刺王妃杨氏,贞观21年封为曹王后被过继给巢刺王李元吉为嗣。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生年不详。陪葬昭陵。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详。墓葬不详。 南平公主:母不明,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岭南,更嫁刘玄意。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李丽质: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生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薨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八月十日,享年23岁。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母宫中下嫔,下嫁唐义识。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生年不详,薨于永徽四年二月。墓葬不详。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东阳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临川公主:表字“孟姜”,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永淳初年(公元682年),享年58岁。陪葬昭陵。 清河公主:名“敬”,表字“德贤”,母不明,下嫁程怀亮。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享年41岁。陪葬昭陵。 兰陵公主:名“淑”,表字“丽贞”,母不明,下嫁窦怀悊。生年不详,病逝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八月。陪葬昭陵。 晋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安康公主:母不明,下嫁独孤谋。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新兴公主:母不明,下嫁长孙曦。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下嫁杜荷,又嫁薛瓘。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高阳公主:母不明,下嫁房遗爱。生年不详,薨于永徽四年二月。墓葬不详。 金山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详。墓葬不详。 晋阳公主:表字“明达”,母长孙皇后,未及下嫁。生卒年不详,薨年十二。墓葬不详。 常山公主:母不明,生卒年不详。没有下嫁。墓葬不详。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初嫁长孙诠,后嫁韦正矩。生年不详,薨于龙朔三年。陪葬昭陵。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可谓是儿女众多啊,从上述的内容中已经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

6,唐朝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唐朝李世民有14个儿子,分别是: 1、太子李承乾 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 2、楚王李宽 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李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生母不详,史书记载为后宫生宽。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将李宽过继给了唐太宗的五弟李智云为嗣。李宽早薨,贞观初追封为楚王。 3、吴王李恪 妃杨氏,母隋炀帝女杨妃。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升元三年(939年),南唐烈祖李昪追谥李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 4、魏王李泰 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 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5、齐王李佑 妃韦氏,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643年(贞观十七年)举兵谋反于齐州,四月六日被唐太宗废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同年以国公之礼葬于长安,今墓志已出土。 6、蜀王李愔 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贞观十三年(639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李愔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 永徽四年(653年),因吴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放地。 7、蒋王李恽 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李恽生年不详,根据异母弟第八子李贞生于贞观元年(627),异母兄第四子李泰生于武德三年(620)推测,李恽应该生于621——626年之间。 8、越王李贞 母燕德妃。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为汉王、原王、越王。武则天当政时,李贞因起兵失败而饮毒自尽。开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 9、唐高宗李治 母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10、纪王李慎 母韦贵妃,妃陆氏。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政权,李慎受牵连下狱,后被流放领表,又说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岁。 11、江殇王李嚣 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生年不详,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燕德妃所生。631年,李嚣进封江王,632年去世,谥号殇。李嚣无后嗣,死后封国江国被废除。 12、代王李简 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详,史书记载后宫生简。李简封代王后同年薨,无子女。 13、赵王李福 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累加秦州都督、右卫大将军、梁州都督等职。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赠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14、曹王李明 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玄武门之变后,巢刺王妃居于宫内抚养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归仁县主生母去世,太宗亲写诏令安慰县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