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维吾尔族简介,介绍一个民族150字衣食住行

本文目录索引

1,介绍一个民族150字衣食住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特色,代表着民风、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独特象征。
  维吾尔族人只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德见面,习惯把手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异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等。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族话属于泰语系突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为基础的拼音。建国后,推广使用以阿拉伯字以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族男子喜欢穿长袍,不用纽扣,用腰带扎腰;妇女多宽袖的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
  这是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展现着维吾尔族人民的风采。

介绍一个民族150字衣食住行

2,介绍一个民族150字衣食住行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妇女常以耳环、手镯、项链为装饰品,有时还染指甲,以两眉相连形式画眉;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也有人将发辫盘系成发结。地毯、花帽、艾德来斯绸、民间印花布和英吉沙小刀等是维吾尔族最盛名的传统工艺制品。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总: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 色彩鲜艳,图案古朴,工艺精湛。 一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 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在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地区,逢年过年,婚丧娶嫁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请客人围坐在桌子旁,上面铺上一块干净的餐巾。随后主人一手端盘,一手执壶,逐个让客人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然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巾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维吾尔族抓饭的种类很多,花色品种十分丰富。

3,关于查找56个民族的资料

56个民族分别为: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 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其分布的主要形式为聚居和杂散居。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以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同汉族居住地区交错穿插,从而形成了在地域分布上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中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据中国政府考察统计正式确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的民族 。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60万珞巴族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56个民族

4,介绍一下维吾尔族的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人民膳食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肉制品 。新疆解放以前,烤全羊是达官贵人、地主巴依等上层人士在逢年过节、庆祝寿辰、喜事来 临时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的珍馐佳肴。自新疆解放后,烤全羊已为疆内各民族老百姓所食用 ,在赛马节、巴扎(新疆民族特色的商品贸易交流会)上以及年节夜市里,常常有巴郎(维吾 尔族小伙子)叫卖烤全羊的。烤全羊既可整只出售,又可切分零售,深受各族消费者青睐。 目前,烤全羊已成为新疆少数民族招待外宾和贵客的传统名肴。新疆地产阿勒泰羊是哈萨克 羊的一个分支,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肥臀羊,肉质肌美鲜嫩而无膻味。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阿勒泰地区的福海、富蕴、清河、阿勒泰、布尔津、吉木乃及哈巴河等县,总数约130万只 。该羊繁殖快,5月龄体重即可达36kg,屠宰率达52�61%,肉用性能好,在国内外市场上 享有盛誉。技术高超的师傅选用上好的2岁阿勒泰羯羊(阉割了的公羊)制作烤全羊。新疆传 统烤全羊制作工艺如下。

1 工艺流程�
选料→宰杀→清洗→穿木棍→涂香料→烘烤(金黄色)→成品。

2 工艺要点�
2�1 选料处理�
阿勒泰羯羊一只,以胴体重量达10~15kg为宜。�
2�2 配料�
每只羊需要鸡蛋2 500g,姜黄25g,富强面粉(精白面粉)150g,食盐500g,胡椒粉和孜然粉( 亦称安息茴香,是新疆特产的一种芳香味调味料)适量。�
2�3 制作�
经兽医检验无疫病情的阿尔泰羯羊,宰杀放血,剥皮,去蹄和内脏。除内脏时,腹部宜开口 小一些,小心掏尽内脏,用自来水清洗多遍,洗净血污及内脏肠道等污物并沥干羊体多余水 分。�
用一根粗约3cm,长约50~60cm的一头穿有大铁钉的木棍从头至尾由羊的胸腔穿过,经胸膛 、骨盆,由其肛门露出,使带大铁钉端刚好卡在颈部胸腔进口处。把鸡蛋打开,挑出蛋黄, 搅拌均匀,加上盐水、姜黄、孜然粉、胡椒粉及富强面粉调成糊状备用。�
将搭好的烤羊馕坑(新疆特产的一种高1m左右圆锥形体(无锥尖)且中空的土坑结构,内可烧 明火,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习惯在坑内壁烤制一种一边凹的葱花芝麻面饼或称馕作主食日 常食用)。馕坑内烧烤炙热后,堵住通风口,把火拨开,取出还在燃烧的木炭,保留余火。 用直径30~40cm的圆铁盘一个,盛放半盘清水,平放在馕坑内。这个圆铁盘可以收取烤全羊 身上滴下的油珠,铁盘中的水分受热亦可转变为水蒸汽,增加馕坑的湿度,加速全羊的全身 熟化。羊全身抹上调好的糊汁后,头部朝下倒挂在灼热的馕坑中。将馕坑盖好、盖严,并 用温布密封坑盖。焖烤1�5h左右,揭开坑盖观察,当木棍附近的羊肉呈现白色,而全羊成 金黄色时,即已烤熟,可以取出了。

3 产品特点�
烤全羊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颇为适口,别具一格。�

4 食用方法�
传统新疆特色的烤全羊不仅选料考究,地方风味浓郁,而且吃法也颇有一番学问。在新疆民 族特色餐厅里,它是维吾尔族主人宴请贵宾最重要的一道菜。全羊烤成以后即整羊放置在餐 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上红色彩绸,打成花结,羊嘴边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上备有小 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餐桌上最重要的宾客先启刀食用。客人象征性的启刀 后可由餐厅师傅将羊肉拆除,把羊肉切成片,撒些精盐或佐以大葱、芝麻酱、面酱供宾客进 食。

5 工艺改进�
近年来,随着烘烤技术的提高和调味料配方的改进,一些酒店或地方特色肉制品生产企业对 烤全羊的传统工艺进行改进,如采用电热远红外热源或明烤炉、暗烤炉烧烤。烧烤时可免 人工,让全羊能定时自动转动,使其受热均匀,成品肉的光泽、着色度更好。�
烤全羊货架期较短,有些加工企业考虑将其真空包装,但由于全羊个体较大且内含骨骼,使 其面临的包装和延长保质期等问题较难解决。

维吾尔族独特风味食品。即将刚宰杀的羊涂抹调料后,放在火上烤炙,熟后即成。具体烤法有两种:一种是放在馕坑上烤熟;另一种是由铁棍穿起放在铁槽内的炭火上烤熟。其形完整大方,其色焦黄透亮,其味酥脆溢香,且食者能随意选择部位,各得其所。烤全羊用来招待尊贵客人和至亲好友,是豪华宴席上必备名品。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技术高超的厨师选用上好的两岁阿勒泰羯羊,宰杀剥皮,去头、蹄、内脏,用一头穿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铁钉上。再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粉、胡椒粉、上白面粉等调成糊。全羊抹上调好的糊汁,头部朝下放入炽热的馕坑中。盖严坑口,用湿布密封,焖烤一小时左右,揭盖观察,木棍靠肉处呈白色,全羊成金黄色,取出即成。
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
在南疆和田、且末等城镇巴扎上,设有现烤现卖的 烤全羊摊档,专门剁块零卖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技术高超的厨师选用上好的两岁阿勒泰羯羊,宰杀剥皮,去头、蹄、内脏,用一头穿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铁钉上。再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粉、胡椒粉、上白面粉等调成糊。全羊抹上调好的糊汁,头部朝下放入炽热的馕坑中。盖严坑口,用湿布密封,焖烤一小时左右,揭盖观察,木棍靠肉处呈白色,全羊成金黄色,取出即成。
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
在南疆和田、且末等城镇巴扎上,设有现烤现卖的 烤全羊摊档,专门剁块零卖。


3. 简介

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滚观察,约一小时左右即成。
烤全羊,是新疆可与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相媲美的一大名馔。其正宗是在天山以南,在喀什、和田等地的大小“巴扎”(集市)中都能闻到它特有的香味。

5,谁能用英文介绍一下 维吾尔族 有加分!!

The Uyghur are Turkic people of Central Asia. They are one of China's 56 officially recognized ethnicities, consisting of 8.68 million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2004 Chinese censu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they left a lasting imprint on both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 Today in China, Uyghurs live primarily in the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also known by its controversial term Eastern Turkistan). There are also existing Uyghur communities in Kazakhstan, Kyrgyzstan, Mongolia, Uzbekistan, and Turkey and a smaller one in Taoyuan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in South-central China.[2]

Uyghur neighbourhoods can also be found in major cities like Beijing and Shanghai.[3], as well as in Toronto and Vancou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