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策,国家对少数民族有哪些优惠政策
本文目录索引
1,国家对少数民族有哪些优惠政策
(1)在政治方面。民族乡人民政府配备工作人员,应当尽量配备建乡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员。在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和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2)在经济方面。民族乡人民政府应该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乡的具体情况和民族特点,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财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优待民族乡的原则确定,其上一级人民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应当给民族乡安排一定的机动财力。 (3)考研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报考地处二、三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工作单位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范围,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4)拥有相对独立立法权。 扩展资料: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拥有相对独立立法权
2,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有哪些
1、考试。
前段时间参加高考加分,现在好像基本上没有了;
考研究生,有个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分特低
2、“十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有哪些优惠政策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十五”期间对民族贸易网点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继续衽流动资金贷款优惠利率、技改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三项政策。
具体的讲,这三项优惠政策贯穿于流通和生产两大领域。流通领域泛指由国家确定的民族贸易旗(县)内的商业、供销、医药、新华书店等经营性企业,我们习惯称之为民贸企业。具体优惠政策为:(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对民贸企业贷款衽比正常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政策。优惠利率的范围限于民族贸易旗(县)内商业企业、供销社、医药公司和新华书店经销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生活必需品、药品、书籍及收购少数民族农牧副产品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民族贸易旗(县)乡镇以下的基层民族贸易网点、医药公司、新华书店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经审查批准的担负民族贸易旗(县)供应任务,并列入国家民委指定的送工业品下乡的省、地级民族贸易公司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二)、对民族贸易旗(县)内商业企业、供销社、医药公司、新华书店等民贸企业进行民贸网点建设所取得的固定资产贷款给予贴息,贷款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根据贷款条件自主审批发放,利息补贴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各承担50%。(三)、对民族贸易旗(县)的民族贸易企业和供销社企业销售货物,按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先征后返50%,对旗县以下(不含旗县)的民族贸易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生产领域泛指由国家确定的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我们习惯称之为定点企业。具体优惠政策为:(一)、对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生产贷款衽比正常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政策,范围限于按《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进行生产的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二)、对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进行民族用品生产技术改造所取得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给予贴息,贷款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根据贷款条件自主审批发放,利息补贴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各承担50%。
3,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
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4,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是什么?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并不等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是“双少生”。是国家对地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考生的一种优惠政策。 “少数 民族骨干计划”是指国家实施的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简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五部委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 两者区别: 1、相关定义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内容是报考地处西部边远省区的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原则上在西部边远省区就业的少数民族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工作单位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范围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在网上报名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成分和填写毕业后回少数民族地区的定向或委托培养生时,方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计划从2006年起用五年时间为西部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学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为211以上重点大学,生源为西部省市区。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统一考试、适当降分”等特殊政策措施招收新生。 毕业生一律按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硕士服务期限为5年,博士8年。经费享受中央级高校研究生的拨款政策。 2、相关人员资质 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其考生必须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应届学生。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不是一定要少数名族的考生才能报名,国家规定生源地为西部12省等均能够参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3、招收条件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能够享受加分,同时一般其初试成绩达到200分左右即可进入复试,但复试被刷的比例较大。同时其硕士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地区或者单位连续服务5年,如果违约将会支付高校的培养经费。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一般是体现在高考中,在考研中是没有特别特殊的照顾。到其国家按照“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的原则招收。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5,考研:什么是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就是五大自治区里所有的少数民族考生,不在自治区,在别的省市的各个自治县、自治州、自治旗里所有少数民族考生,如果符合上述两种情况,并且愿意回生源地的,都可以提交材料,享受这个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但是这个加分程度,各个学校不一,有的并不承认或尚未有考生使用过。但是大家需要注意,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并不是单列计划,需要跟统考生一起竞争,也就是说,在学校给予初试加分的情况下,与统考生面对一样激烈的复试,并且有可能被刷。但同样的,假如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被顺利录取,将与统考生一样的待遇,必然有就业推荐表和派遣,必然直接发放双证(因为这是统考生的名额)并且假如一志愿不幸落榜,跟仍然可正常的进行统招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