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本文目录索引
-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 2,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 3,试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小学教育的启发
- 4,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不同?
- 5,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区别如下: 1、引起某个行为的刺激物是否明确。在经典条件反射中,狗分泌唾液的行为,刚开始是由食物引起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鸽子按压杠杆的行为,是由食物维持下去的,但是刚开始做出这种行为是一般认为是有机体自身的因素促使其产生的。 2、学习者是自由的还是被动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狗听到了铃声,在铃声作用下分泌唾液,他只能做出分泌唾液这种行为,因为铃声跟食物相联系,食物会诱发分泌唾液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被动产生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鸽子是自由的,他可以做各种动作,比如它可以啄箱底,它可以转圈,它可以拍打翅膀……是非常自由的。在它自由做出的各种行为中,实验想要哪一种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强化。 3、刺激反应的先后顺序。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引起某种反应(S-R),如,铃声引起分泌唾液的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某种反应之后伴随着某个刺激(R-S),如,按压杠杆获取食物。 虽然说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的联系也很紧密。实际上,最初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习得的反应,后来通常会因为操作性条件作用而得以维持。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看下图: 扩展资料: 经典条件作用的形成:人见到蛇本来不会害怕,也就说,蛇本身是中性刺激。后来每次蛇一出现,就有人大喊:小心!反倒是这种喊声是引起了恐惧,因此喊声是无条件刺激。蛇(中性刺激)与喊声(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来每次见到蛇,也会产生恐惧。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人表现出恐惧行为,马上会有人关心说“别怕!”这种关心是对恐惧行为的强化,这会让人在以后表现出更多的恐惧行为。 例子:在阴云密布(中性刺激)之后,往往会伴随着倾盆大雨(无条件刺激),这种清盘大雨会直接引起人们的避雨行为。经过多次结合,每次阴云密布还没下雨,人们就会赶紧避雨。这其实属于经典条件作用。 当人们每次出现避雨的行为,都使得人们免遭被浇成落汤鸡的厄运,这其实是对避雨行为的一种负强化,以后人会出现更多的避雨行为。这个过程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典条件反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操作性条件反射
2,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建立原无关的信息联系并由此产生原不会产生的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所谈到的是行为后果对于原有行为模式、习惯的影响。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射形式。 扩展资料 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条件反射在解剖生理学上又称前馈控制系统。 两样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因为长期一起出现,以后,当其中一样东西出现的时候,便无可避免地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 参考资料:条件反射-百度百科
3,试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小学教育的启发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看作是反射,心理实验者的任务就在于给予已知的刺激并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 首先,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而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无条件反应是一种应答性行为,因为它们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应答性行为包括所有的反射在内,如用针刺一下手,手就会马上缩回,当遇到强光时眼睛就会马上收缩等等。而操作性行为由于一开始不是与已知的刺激相联系,因而是自发的行为,如吹口哨、站起来、出击、小孩丢掉一个玩具又拿起另一个玩具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性行为是我们行为中的大部分。请注意,斯金纳这里并不是指操作性行为不依赖于刺激作用而产生,而是说刺激引起这种行为是不知道的,而且去了解其原因也是不重要的。操作性行为不是取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所控制。 与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作两类:一是应答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应,又称刺激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的所期望的反应的重要性:二是反应型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反应。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两个一般的原则相联系:①任何反应如果紧跟随以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及其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就是有机体把强化和所发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 斯金纳认为操作学习与反射学习是不同的。反射学习是S-R的过程,而操作学习则是(S)-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比如,幼儿园的学生入园第一周,可能会发出许多反应,如和其他学生交谈、注意老师、在屋子里走动、打扰其他学生等。随着老师强化某些反应——如对注意老师的学生微笑,某反应将会出现得更为频繁。而几乎人类的各种情境中,学习都可看作是操作。要改变行为,只要奖励你所需要改变的行为,当你预期的行为出现后立即强化,再出现,再强化。这样,你所希望的这种行为再发生的比率就上升了。对人类的发展也可用这个原则。斯金纳把重点放在对反应要作分析,而不在乎有机体内部发生了什么。因此,要首先注意与影响有机体反应系列有关的环境条件。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学习不起作用,因为刺激带来了所希望的反应,刺激本身就是强化。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尽管更接近于桑代克的理论,但也不同于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桑代克认为奖励能加强存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则认为,反应加强的不是S-R联结而是相同行为再发生的频率
4,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不同?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 (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5,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
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叫反射弧,
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的,
人体生下来就有的反射叫简单反射,
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而形成的属于复杂反射,也叫条件反射,
在平日当中,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都属于简单反射,
一提到“望梅止渴”你必须吃过梅子,知道梅子是酸的,才会当听到梅子时产生唾液止住口渴,这是一种典型的条件反射,不过在这其中,产生唾液是一种生来就有的本能,在这里的“望梅止渴”还是取决于梅子是酸的才能使人产生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但是“吃梅止渴”却属于简单反射。
当人一听到“谈虎色变”、“闻风丧胆”“杯弓蛇影”这是人类特有的对语言文字的反射,属于比较精典的条件反射。
至于操作反射,可以这样想,我们平时在学习微机时,总是根据计算机的提示,一步一步地往下按,这里根据提示所做的每一步骤都属于操作反射,
当看到“狗熊骑自行车”“小狗做算术题”“小猴看红绿灯”等等这些杂技节目时,你会感动并且认同的鼓掌,其实这都是训练员在场下积极努力的劳动成果,那这些成绩的取得训练员的功劳不可抹,但不要忽略了小动物们的对事物的思维,条件反射。
………………………………
明确一点:条件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体才具有反射,其中植物体和单细胞动物体(草履虫)是不具有神经系统的,是不会做出反射现象的,更不会产生条件反射的!